雲遊通州:手工藝人108道工序重振「東方奇葩」——景泰藍

2021-01-09 北京通州官方發布

景泰之藍,攬進萬千之術,覽遍萬年之史,更攬得萬人之心——這就是收藏界最受歡迎之一的手工藝品「燕京八絕」之首景泰藍,曾是明清兩朝帝王專享的御用工藝,被譽為「東方奇葩」。 通州八景、古塔凌雲、福壽三多葫蘆尊……如今,通州手工藝人經過108道全部手工工序,再現這一質沉、色豔、藝絕的宮廷藝術。

數古歷今,中國足以承載禮之高度的國寶重器,也唯有玉、瓷、錦、劍和景泰藍這幾種,而其中又以質沉、色豔、藝絕的國寶景泰藍為尊。 同樣,景泰藍也為「燕京八絕」之首,又名琺瑯。它起源於元朝時的古老京都,盛行於明朝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因其釉料顏色主要以藍色(孔雀藍和寶石藍)為主,故稱為景泰藍。

可想而知,過去的景泰藍藝術品專供皇宮貴族享用,尤其是明清兩代,景泰藍在宮廷皇族中興盛了三四百年,是兩朝帝王專享的御用工藝,被譽為「東方奇葩」。

如今,景泰藍依舊是收藏界最受歡迎的手工藝品之一,不愧是景泰之藍,攬進萬千之術,覽遍萬年之史,更攬得萬人之心……那麼,就讓我們走進第22期,「雲遊通州」推送了守「藝」通州之景泰藍,關注區文旅局官方微信公眾號「通州八大遊」後,通過精美圖片展示以及細緻文字說明,就可讓宅在家的你欣賞、體驗、學習宮廷藝術景泰藍的製作工藝和魅力。

作為從宮廷遺落在民間的一顆手藝明珠,景泰藍被有心人傳承下來。在咱們馬駒橋鎮就有一位手工藝人郭雲泉,解放前在北京前門學習景泰藍製作工藝,並於70年代將景泰藍手藝帶回通州,為通州景泰藍製作工藝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現在,郭雲泉的徒弟王春霞繼承著景泰藍手藝,繼續在通州將景泰藍工藝發揚光大。

王春霞,通州區馬駒橋鎮東店村人,自1977年跟隨郭雲泉老師傅學藝,於1988年創辦北京市通州區惠民工藝品廠。為進一步提高工藝水準,在2007年又拜中國國寶級工藝美術大師霍鐵輝為師。

「通州八景」異形彩瓶、「古塔凌雲」系列彩盤及「漕運古鎮」筆筒……在恩師的專業指導和帶領下,王春霞設計、製作了眾多地域風格鮮明、文化內涵深刻的景泰藍工藝品。創業32年來,在王春霞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工藝品質量不斷提高,除了在國內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以外,還遠銷海外。

那麼,這「燕京八絕」之首——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呢?王春霞講,景泰藍製作工藝繁複,包括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10餘道主要工序。如果連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景泰藍製品要經過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製而成。

器物有魂魄,用簡單的工具錘擊紫銅板製成胎型,手工掰絲掐成花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案,用小鏟填充各種彩色釉料,用爐火將釉料燒結在掐好絲的銅胎上,用腳踏帶動輪軸轉動並手持沙石木炭磨光。前後六道工序,每一處都需手工操作,無法用機械代替,所以每一件景泰藍作品都做工精細。

而且,景泰藍的每一件器物,從設計到製作,再到反覆的點藍、燒制,都需要匠人極致的付出。繁複的花紋,精細的工藝,是對人心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毫釐之間的作品,卻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時間。每一個步驟,都有著外人不可知的枯燥和危險。

也正是如此繁瑣的工序,讓景泰藍的上面流暢的金屬絲線條,造型端正、規矩、平穩,同時胎質給人的感覺也十分厚重,造型優美流暢。

記者 代金光 通訊員 趙京

編輯 耿海燕

責任編輯 杜婧

相關焦點

  • 108道工序再現「燕京八絕」之首:景泰藍
    通州八景 作為從宮廷遺落在民間的一顆手藝明珠,景泰藍被有心人傳承下來,在通州區馬駒橋鎮就有手工藝人郭雲泉,在解放前就在北京前門學習景泰藍製作工藝
  • 108道工序成就國禮景泰藍 600年間未走出中國皇宮
    景泰藍為何600年從未走出皇宮?景泰藍如何在瀕臨失傳中獲得新生……著名工藝美術家鍾連盛日前在「國禮的誕生:景泰藍藝術體驗媒體分享會」一一道來,正因為皇家的極力推崇,上到士族達官下至平民百姓,都不能私藏景泰藍,所以600年間從未走出皇宮,成為唯皇室獨享之物。
  • 雲遊通州:揭秘通州「新三寶」,11套工序打造京東特色名吃餎餷餄
    守「藝」通州之「新三寶」餎餷餄,伴隨大運河而生於運河兩岸,歷經人們千百年品味推敲,如今已成為京東一帶知名特色美食。那麼,它的製作全過程是怎樣的呢?本期為宅在家的你揭秘。通州禮物送往全國 北京禮物喜獲季軍一直宅在家中已經一個月有餘,對於很多吃貨而言,最難熬的事情應該就是吃不到各色的「山珍海味」。
  • 雜項篇——東方奇葩景泰藍
    但是景泰藍不是當朝流行,景泰藍是在元代進入了中國。到了景泰年間由於皇家的重視發揚光大,才使它聲名鵲起,使它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非常通俗易懂,帶有文學色彩的名字—景泰藍。景泰藍的叫法非常晚,它並不是景泰年間開始叫。明朝一朝都不叫景泰藍,清朝的初年到了雍正年間有這樣的記載,我們聽一下。雍正六年《造辦處活計檔》五月初五日,其仿景泰藍琺瑯瓶花不好,欽此。
  • 景泰藍傳承生產基地——淶水
    此詩讚美的是「燕京四絕」之一的景泰藍。淶水縣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自明朝開始,淶水縣就是木雕、景泰藍生產之鄉,用料講究、做工精細、飽含古老東方藝術,遠銷歐美、東南亞二十幾個國家,享譽中外。1978年木井村和北京外貿通過關係率先成立了村辦企業——木井琺瑯廠。不管什麼文化,一旦進入中國,它就一定要起個中國名字。
  • 景泰藍鑑賞與傳承之十七景泰藍製作工序解密
    工步營造深夜小面我們聊了半年景泰藍,那麼有朋友問,一件精美的景泰藍器具,究竟是怎樣製成的呢?裡面包括多少道工序?讓我們來仔細看一看吧。一、圖案設計:首先由設計師分別設計胎型圖(制胎用)、絲工圖(掐絲的樣稿)、藍圖(點藍的色稿),然後轉成拷貝紙稿,以供各工序應用。不過,現在拷貝紙基本不用了,大部分都是用電腦設計,直接列印圖紙或複印(圖01)。
  • 景泰藍現在市場行情到底怎麼樣?
    所以,作為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和品鑑價值的景泰藍開始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為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景泰藍屬於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技法之一,景泰藍作品源於明朝景泰年間為鼎盛,景泰皇帝尤為喜愛該類型的手工藝品,而作品多以藍色為主題,故名景泰藍。時至今日,景泰藍作品經過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不僅工藝更為精湛,且受到國內外友人及愛好者的追捧收藏和鑑賞。
  • 張同祿「中國景泰藍第一人」 講述景泰藍工藝
    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目播出的《人物專訪----張同祿:鳳凰淬火》節目,以下是內容實錄:  張同祿:我們景泰藍作品大部分從自古以來到現在基本上以器皿造型為主,也就是說我們過去的器皿造型都是對稱的,能夠用均衡對稱來表現。
  • 創新景泰藍目前價格仍處低位
    霓裳系列 孫晶 譚偉彬 攝  提起景泰藍,人們自然聯想起擺放在北京故宮裡莊嚴肅穆、用銅胎燒藍製成的皇廷用品。那麼,現代的景泰藍是什麼樣子?是否具備了時代元素?創新後的景泰藍是否具有收藏價值?  創新帶來新的升值空間  11月3日至18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加林和其弟子們近80件景泰藍新作將現身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  被譽為「中國景泰藍色彩第一人」的戴加林,早年畢業於北京藝術設計學院、齊白石藝術學院國畫系。
  • 景泰藍驚豔世界,令人迷醉的原因都在這裡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自元代傳入中國後,景泰藍一直為皇家貴族尊享,特別是明清兩代,分別在紫禁城設置御用監、造辦處,專門為帝王製作琺瑯器,景泰皇帝對這門藝術極端鍾愛,並親自參與景泰藍的製作,研製出一種極美的藍色,所有御用陳設無不以景泰藍製作
  • 景泰藍:中華民族之國粹,宮廷藝術之典範
    明清兩代,景泰藍在宮廷皇族中興盛了三四百年,是兩朝帝王專享的御用工藝,被譽為「東方奇葩」。製作工序細分起來有100多道,相當耗費人力心力,無處不體現皇家的尊嚴和奢華,因而,古時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的說法。
  • 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景泰藍作品凸顯收藏價值
    經過600年的發展,景泰藍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極其重要的一章,被譽為中華國粹,並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景泰藍製作的工藝特別複雜,新中國成立以來,這一領域中一共才評出6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大師級作品亮相津門   本月26日,為期兩周的 「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景泰藍獲獎珍品展」在臺兒莊路「6號院創意產業園」開幕。本次活動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這是近幾十年來,景泰藍界國家級大師獲獎作品在本市的第一次集中展示。
  • 驚世誘人的景泰藍,有什麼特點嗎?
    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關於景泰藍的特點都有哪些:一、純手工製作:景泰藍分為八大主要工序,108道小工序,這些大大小小的百餘道工序,全都是由純手工製作而成,無法用機械代替,這也是景泰藍真正的價值所在。
  • 馬未都:景泰藍的故事
    從這些有限的記錄中,可知乾隆皇帝即位後對景泰藍是何等重視。一個天子,日理萬機,但對一種工藝品如此上心,顯然內心有所規劃。乾隆八年隆冬,太監高玉交來一份金胎掐絲琺瑯杯盤,乾隆看了很是高興,並下旨說:「著將此杯盤一份交內大臣海望,派員送往泰陵,俟朕親祭用此杯盤。」乾隆隨後又補了一句:「如遣官祭不必用。」
  • 景泰藍收藏的注意事項!
    下面小編就為廣大景泰藍愛好者講一講在收藏景泰藍的注意事項:一、 收藏景泰藍,除了認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選擇上應以人物、動物為首。景泰藍使用的主要顏料為琺瑯色料,偽造者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它色料代替。各道工序完成後還要在其表面塗上一層杏幹粥,使其生鏽。數十天後把表面的鏽除去,再用胭脂油擦一遍,其顏色和光潤程度可與舊器物相混淆,但藏家只要仔細觀察,便能分辨真偽。二、景泰藍以明代的製品為佳,凡是明代的製品,它的質料都是透亮而不發磁,而大綠一色,其透亮則更比他色更為厲害。
  • 景泰六福話吉祥:中國景泰藍與中國福文化的完美融合
    葫蘆歷來都是人們喜愛的經典器型,或瓷或玉或銅或木,均有葫蘆傳世,而以景泰藍所制葫蘆多為宮廷御用,奢華貴重,民間難得一見。此次亮相的《景泰六福》,由精選明清兩代經典掐絲琺瑯葫蘆瓶,採用當今純熟景泰藍製作技藝,歷經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大小108道工序精心打造而成。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從藝60周年之際,大師以宮廷絕技演繹盛世福祿,盡顯皇家奢華。
  • 高橋通子:日本七寶燒與中國景泰藍的有何區別
    ,景泰皇帝對景泰藍極端鍾愛,所有御用陳設無不用景泰藍製作,被稱為「天下一絕」。  景泰藍製作工藝繁複,有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十餘道主要工序,如果連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製品要經過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製而成。其中,最考驗功力的是掐絲與點藍。
  • 風物|手工竹扇:108道工序造就的風流之物
    竹扇非遺傳承人張北興手工竹扇:108道工序承繼傳統工藝文 |穆建聰 圖 | 漁人不知從何時,影視劇裡的英俊小生總會拿一把摺扇十一道工序中,水煮、扎篾就是扇骨的「特殊考驗」,衝邊和選邊則是扇邊的主要工作。水煮,是把扇骨在煮稻草的沸水中浸泡一個小時。這樣煮出的扇骨日後不會被蟲蛀。之後「水煮扇骨」要在室外透風處晾乾。吸取天地之靈氣,日夜之精華,期間不能淋雨,這個步驟叫「露黃」。竹片刨皮,用來製作扇骨比起扇骨的考驗,扇邊的考驗似乎沒那麼難。
  • 探訪景泰藍非遺傳承人 揭秘國禮「中國藍」的琺瑯傳奇
    近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北京順義的景泰藍工作室,見到了一件件精緻華美的琺瑯器皿:《華冠萬年燈》、《英武三星人》、《大國雄風將軍尊》……景泰藍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旭告訴記者,眼前這些景泰藍作品都需經過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等八道工序及108道小工序。而其中最難的,就是掐絲和點藍。
  • 景泰藍六大殿堂級大師,個個身懷絕技,你不得不知
    是兩朝帝王專享的御用工藝被譽為「東方奇葩」製作工序細分起來有100多道相當耗費人力心力無處不體現皇家的尊嚴和奢華著名景泰藍大師,中國特級工藝美術大師,也是健在的精通景泰藍設計製作全套工藝的藝術家。曾被國家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擅長景泰藍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景泰藍上所達到藝術成就為最高,以其細膩的描繪風格和高超的景泰藍工藝而著稱,被譽為中國景泰藍第一人,並多次獲得海內外各種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