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沙漠最大淡水湖未來10年或乾涸 跨省求水3年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求了3年,被預測未來十年或將乾涸的「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終於在10月19日等來上遊內蒙古自治區的水庫開閘「跨省補水」了——100萬立方米,這意味著,湖的水位將上漲3釐米,而它年均下降速度則是30~60釐米。

  這個毛烏素沙漠邊緣的湖泊地處內蒙古、陝西交界,近八成面積在陝西。多年以來,陝西擲重金將該湖打造為知名景區,它是全世界最大的遺鷗繁殖地與棲息地,面對乾涸警報,陝西歸咎於內蒙古在上遊的打壩截流。內蒙古對此否認並回擊陝西獨佔旅遊資源。相互指責之間,紅鹼淖面積近20年已縮水近半。

  兩省區像極了一對相愛相殺的情侶,利益始終是其分分合合的關鍵。曾經,他們攜手捕魚,待魚群銳減,陝西率先在旅遊業發力,內蒙古幾乎出局。當陝西察覺上遊被修建水庫、希望重啟合作的時候,內蒙古一度不置可否;而此後雙方會商,內蒙古開閘放水,陝西又覺「3年得水3釐米」僅是「杯水車薪」,內蒙古卻堅稱已「力度很大」。

  沿湖村落的生存方式也隨著這場拉鋸戰而顛覆。由於幾近無魚可捕,一大批漁民下船上岸、另謀出路,有的甚至十多年前就買了駱駝,改做牧民。

  「不放到國家層面沒法解決。」兩省區受訪人士均表示,在這水資源緊張的沙漠邊緣,上下遊矛盾不除,乾涸困局難破。

  資源共享的漁業時代

  老張現年61歲,是原陝西紅鹼淖國營漁場工人。上世紀70年代他入行的時候,紅鹼淖生機勃勃,水沃魚肥,好手捕到六七十斤的大魚根本不算什麼,甚至夜晚偷漁的村民把車開到湖邊,「一拉網也能順個二三十斤」。

  鼎盛時期,漁場共五六十名村民一起勞作,另有三四十人活躍在魚苗養殖場。漁業發展幾乎象徵著紅鹼淖的興起。該湖有「神湖」之稱,上世紀30年代僅1.3平方公裡,歷經農田排水、嚴重水災之後,60年代陡增至67平方公裡,70年代也基本穩定在「60大關」。這在西北風沙區中實屬難得。

  從今天的行政區劃上看,陝西佔據著該湖大約80%的水面、90%的湖岸,其餘屬內蒙古。若把湖大致看做三角形,則湖西北一邊緊鄰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東部、南部均為陝西榆林神木縣地界。

  前述漁場原場長楊鳳鳴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1958年,兩個河北人發現了紅鹼淖的漁業價值,他們辦了手續,分別在陝西、內蒙古兩側建起漁場,陝西的漁場隸屬榆林八大農場之一的馬蓮河農場,「起初比較簡陋,就是搭著帳篷,捕魚,晾乾後拉走賣錢」。

  多年過去了,兩省區交界的村民因捕魚屢有衝突,甚至打架拆房。上級獲知此事,要求坐下協商。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兩個漁場都逐漸做大了。」楊鳳鳴說,同一湖泊捕魚難分彼此,於是,兩個漁場每年開一次協調會,確定各自出多少船隻、漁網、魚苗以及分成比例等等。最好的時候,紅鹼淖上漁船達100多條,年產量100多萬斤。

  內蒙古紅鹼淖漁場的捕撈隊老隊員也記得,他們「夏天拉網、冬天掛網」,年產量一度不錯。

  然而,日子慢慢開始難熬了。多名受訪村民回憶,魚群數量在90年代之後大不如前,退伍返鄉、重操舊業的老張也感到「沒什麼魚可捕」了。楊鳳鳴則表示,彼時,他的漁場年產量已銳減為二三十萬斤。

  湖面此後也明顯減少。陝西的魚苗養殖場工人發現,從70年代遺留的湖畔處朝北散步,大約花40分鐘才能到如今的湖邊,「差不多3公裡」。附近前廟壕村一名村民說,他小時候在臨湖草地放羊,三四十年後,草地一連數裡取代了湖泊。

  村民那時並不知道,根據陝西省農業遙感信息中心的監測,1997年,紅鹼淖面積尚有57平方公裡,到了2015年僅剩31.51,縮水44.7%。對於以「鹼」著稱的紅鹼淖,湖面下降,鹼度驟升,魚類生存越發艱難。

  氣候乾旱恐怕並非湖泊縮水的唯一因素。有科研團隊發現,雖然數十年來紅鹼淖地區總體呈變暖趨勢,但分析多年數據發現,湖泊面積變化與氣溫、降水、蒸發量有一定相關性,但相關性不顯著。

  90年代初,陝西省領導到紅鹼淖視察,楊鳳鳴藉機訴苦,「省領導拍了拍我的肩膀說,搞旅遊吧,要支持可以找他」。

  「一頭獨大」的旅遊公司

  「旅遊主要是對面陝西在搞。」在紅鹼淖內蒙古一側的村民印象中,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陝西的旅遊業發力了:湖泊東岸建起了水上樂園、三星級賓館,卡丁車、沙地摩託被運入北岸,西岸與南岸開始別具草原及沿海風情,而伴隨遊客的尖叫,噴水船、滑翔機日益在湖面、半空中頻繁穿梭。

  布局完成之時,村民發現陝西的漁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註冊資本550萬元的旅遊公司。

  內蒙古紅鹼淖漁場一名老職工回憶,相較陝西,他們沒拿到投資,也不收門票,「寶貝」只有幾艘快艇,「人多的時候放個3艘,少的話一兩艘,只是為了補貼漁場,沒全心搞旅遊」。基礎設施則「蜷縮」在西北岸的一小段——這是國務院2001年調整行政區劃時劃入的,此前曾有爭議。其餘90%的湖岸全是陝西旅遊公司的天下。

  內蒙古的漁場逐漸出局,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看到,漁場大院門柱已有瓷磚脫落,牌匾文字開始模糊,院內幾排平房緊閉,邊上還在圈養土雞。

  「砸錢」3億元的陝西則一路領跑,神木縣旅遊局副局長、紅鹼淖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黨亞波介紹,紅鹼淖目前是國家4A級景區、陝西省十大風景名勝區,「年營業額高峰時達1700多萬元」。

  合作因漁業蕭條而一去不返了。湖內,兩個省區的快艇不能在彼此碼頭靠岸;而湖外,陝西1996年主導修建的環湖公路,至今仍有7公裡交界地帶因遭到反對而擱淺。村民間也互有摩擦。

  此後,兩省區趕上了煤業發展突飛猛進的時光。上世紀80年代,神木探明了世界性特大煤田,一名學者更是發現,若放眼含所有河流在內的紅鹼淖流域,「95%以上的地下都蘊藏煤礦」「每平方公裡儲量達2000萬噸以上」。對於各佔1500平方公裡流域面積一半的陝西、內蒙古來說,工礦企業均「磨刀霍霍」。

  儘管都是「靠水吃水」,但在楊鳳鳴看來,投入巨資並獨佔鰲頭的陝西,顯然比內蒙古更有保護紅鹼淖的動力,「畢竟我們有100多名員工,對方只有二三十人」。他開始驅車巡湖,發現哪家企業搞破壞,就馬上向政府舉報、找媒體曝光。企業關停一處,綠化隨之緊跟覆蓋,楊鳳鳴稱,對峙緊張的時候,「有人揚言出錢買我的人頭」。

  後來,內蒙古關閉了一部分工廠,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也陸續在紅鹼淖流域展開。

  陝西只關了極少數企業,包括一家老鹼廠,因為沿湖早不允許建工業項目。「我和廠長是好朋友,但為這事吵過架。我問,你也是搞化工的,建在這兒有沒有汙染?他答,有,但企業要生存。」楊鳳鳴提高了聲音,「我說,不管生存不生存,你不能汙染我的水!」

  上遊截流,下遊質疑

  紅鹼淖周邊各方角逐的時候,往北80公裡,鄂爾多斯也正醞釀一場變革。2004年起,該市在幾乎一片荒漠中規劃著可容納100萬人生活的新區——康巴什,並將市府駐地遷入。外媒曾稱其為「鬼城」,但當地官員寄予厚望,「人遲早會來」。

  新區及周邊靠什麼供水?札薩克河進入了決策者視線。2005年年底,該河中下遊建了水庫,總庫容5000萬立方米。4年之後,緊鄰新區的阿勒騰席熱鎮也需擴充水源,附近的蟒蓋兔河則修起了蓄水池。

  這兩條河流觸動了神木縣敏感的神經。該縣多名官員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紅鹼淖是一個封閉的窪地,無河流流出,只有7條季節性河流匯入,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札薩克河、蟒蓋兔河,而另有3條十多年前早已乾枯。然而,打壩截流之後,兩條河流下遊在衛星遙感圖中的面積越來越小,如今幾乎無法找到。

  今年10月中旬,記者在札薩克水庫看到,大壩以北大致為方形蓄水區域,一片湛藍,大壩以南幾乎全是草地樹木,一片枯黃。南邊的壩底無水流過,只有一處大約4米高、3米寬的洩水洞,閘門緊閉,洞前通道遺留著雨後積水,部分已被曬乾。

  該河下遊的內蒙古烏蘭陶勒蓋村多名村民對記者說,打壩之前,札薩克河在有的河段豐水期可寬百米以上,水可沒過成年男子胸部;而截流之後,水庫沒有向下遊放水,這處河段在雨水豐潤的時候寬20米左右,水深大多到腳踝,不再超過膝蓋。有的河段還長起了樹木,或被種了草。

  「打壩之後,紅鹼淖面積縮小速度加快了。」陝西省農業遙感信息中心一名工程師此前曾公開表示。該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00~2006年,紅鹼淖面積下降了5.9平方公裡,約損失12.4%;2006~2012年則減少8.1平方公裡,約減少19.7%。

  情況此後還在惡化。由於湖泊縮水,湖的PH值飆升至9.8,湖心島由13個銳減至兩個,遺鷗的繁殖與棲息地越來越小。17種淡水魚也相繼絕跡,多名餐廳老闆稱2007年後就難買到捕撈的魚,內蒙古紅鹼淖漁場員工也說,他們在2007年前後就停止了捕撈。

  但鄂爾多斯官員認為,截流10年對紅鹼淖並無決定性影響。該市水務局副局長江原曾對央廣網解釋,該市2000年以後進行了生態移民,恢復當地植被,雨水下滲能力特別強,地下水可以對紅鹼淖實現側向的優勢補給。同時,近年氣候乾旱,各地表徑流自然會減少。

  在神木縣官員的帳本中,兩河顯然是見效最快的破局鑰匙。黨亞波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紅鹼淖現約32平方公裡,年蒸發量約2000mm,降雨量大約400mm,即使多算一些,那麼湖泊一年仍有4800萬立方米需從河流、地下水等渠道補給,才能保證不繼續縮水。

  然而,周邊地下水已呈下降趨勢。陝西省水工程勘察規劃研究院數據顯示,地下水水位在1995~2000年之間降幅最大,年均減少16cm。河流因而也更受重視。

  「這兩條河流在上遊的年徑流量,加起來就有1500萬立方米。」神木縣水務局副局長孫硯遜說,兩河入湖處缺乏水文資料,但他們2006年以來每年都派人到大壩上遊測算。在陝西官員看來,陝西入湖的七卜素河年徑流量已有300萬~600萬立方米,若兩河大壩能放水,4800萬立方米的「任務」會減輕不少。

  啟動會商3年後換來3釐米水位

  在伊金霍洛旗官員看來,他們絕非紅鹼淖的破壞者。公開資料顯示,該旗重視紅鹼淖流域生態建設,實行了取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等制度,嚴格管理和保護地下水,並嚴格控制土地開發和擴灌。在該旗2014年成功申報的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中,紅鹼淖流域的內蒙古範圍也被納入了保護區域。

  不過,在蟒蓋兔河上修建蓄水池的2009年,陝西坐不住了。紅鹼淖景區當年協辦了一次國際研討會,該湖縮水成為重要議題。楊鳳鳴稱,他邀請了40多家媒體,國家有關部門、國際組織也與會討論。不少專家建議內蒙古開閘放水,到最後,內蒙古一個處長說,「這需要兩省區協調,我個人也很痛心。」

  越來越多學者此後注意到了這個課題,打壩之外的其他人為因素也獲重視。內蒙古大學一支科研團隊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該團隊研究鄂爾多斯高原的湖泊30多年。他們獲取了內蒙古、陝西的紅鹼淖流域2006年6月、2011年6月兩期TM遙感影像。土地利用分類後發現,5年間,水體面積減少了10.77平方公裡,而農田、居民地分別增加了705.6平方公裡、538.19平方公裡。

  劇增的農田和居民地增加了用水,也減少了入湖水量。中國工程院2003年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兩省區2000年在紅鹼淖流域的總灌溉淨耗水約500萬立方米,而1990年僅40萬立方米。一些生態林1995年也耗水400萬立方米。對此,內蒙古、陝西多年前均已開始進行節水灌溉改造,並嘗試生態移民。

  黨亞波說,湖周邊礦產開採也威脅湖泊,最嚴重的是內蒙古馬泰壕煤礦,距紅鹼淖直線距離不足4公裡,開採後可能破壞含水層,甚至導致湖底滲漏。該礦附近村民告訴記者,該礦建成多年了,但開採一段時間後已被要求停產。

  「地下水是紅鹼淖的供給水源,按常理,含水層和湖泊有聯繫,但具體數據還沒掌握。」西安科技大學測繪科技與技術學院講師嶽輝告訴記者,他們正進行量化研究,以獲得更多論據。

  儘管兩省區對縮水原因並未完全取得共識,但治理問題終於擺上議程。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加強協調,做了諸多調查,兩省區則在2013年舉行了紅鹼淖溼地保護省際合作會商第一次會議,兩年後,他們決定在《紅鹼淖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批覆之前,每年通過札薩克水庫補水100萬~150萬立方米。批覆之後每年再視氣候、蓄水情況另行商定。

  「為了放水,我們做了一年的準備,沿河每個地方都去看過。」伊金霍洛旗水務局一名官員透露,2015年鄂爾多斯正式決定放水100萬立方米,他們進行了大量清障、測量工作。內蒙古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放水原本擬在今年10月18日下午,但下遊臨時有賽馬場反饋放水可能會淹沒跑道,便改定次日。

  孫硯遜稱「補水」為「歷史性的時刻」,但等了3年,100萬立方米僅能使紅鹼淖水位上升3釐米,他又感嘆是「杯水車薪」。

  官員坦言「起因還是利益」

  10月19日是札薩克水庫放水的日子。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現場看到,上午10點多,鄂爾多斯、榆林的水務等部門負責人來到札薩克水庫,停產許久的馬泰壕煤礦也派負責人參會。與會人士透露,此次「補水」擬由該礦向水庫付費。

  鄂爾多斯還帶來了測量水文數據的技術人員。「放水要『籤字畫押』,講證據的。」神木縣多名官員說,雙方此前對100萬立方米的算法也有爭議:內蒙古堅持,這個量從水庫放水時測算,而陝西認為「起碼得以入湖數據為準」,因為水流沿河8公裡或將消耗大半,湖面可能連3釐米都上漲不了。

  內蒙古方案最終勝出。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開閘的流量起初是每秒0.1~0.2立方米,視河道情況逐漸增加到每秒2~3立方米,12天左右全部放完。伊金霍洛旗官員則對擔心放水影響自家林地的村民解釋:「放的水很小。而且下遊紅鹼淖快幹了,要顧全大局。」

  「其實力度已經很大。」內蒙古一名深諳札薩克水庫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該水庫蓄水量常年不及1100萬立方米的死水位,而低於死水位將造成水庫效率降低、損耗加劇。今年雨水豐潤,水庫也只蓄水1000萬立方米,「100萬立方米已是以往半年的供水量」。

  江原早前接受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採訪時也稱,該水庫多年平均蓄水450萬立方米,由於水位未達到洩水洞水面以上,放水得靠泵抽,而鄂爾多斯年均取水60萬立方米。不過,鄂爾多斯官員在10月19日的會議現場表示未經該市宣傳部同意不接受採訪,當晚,記者向該市宣傳部有關負責人簡訊表達了採訪請求,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陝西也試圖「重歸舊好」。一名官員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透露,神木縣2015年曾找過伊金霍洛旗,商量共同組建一個合資公司,由於已投數億的陝西資產較多,內蒙古可再出些現金作為共同資產,雙方各派經營管理人員,最後按1∶5的佔湖面積分成,「神木也願讓到三七開,實在不行四六也行,有的縣領導覺得吃虧,但也認為是個解決的辦法」。

  談了兩次之後,事情再無下文。內蒙古紅鹼淖漁場老職工告訴記者,他們還未聞此事,但感覺不太可能實現,因為紅鹼淖問題本來就存在爭議,若無上級出面,合作難以成功。

  事實上,爭取國家層面保護的努力已在升級。2015年,陝西申請設立紅鹼淖為國家級溼地自然保護區,目前正接受評估。黨亞波說,今年,紅鹼淖地區的降水是二三十年以來最大的,湖面垂直上漲了1.75米,但明年就不一定了,他希望儘快告別「看天臉色」的局面。

  「你說我不對,我說你不對,你告狀,我掐水,起因還是利益,原來沒開發的時候雙方都相安無事。」黨亞波坦言,要想緩解矛盾,應該通過國家層面協調,將兩省區的紅鹼淖流域作為一個整體來保護,哪怕是兩省區誰也不要管了、改由國家林業局管理,否則,「雙方還是會為這塊地爭吵,誰也不會放棄」。

  (記者 盧義傑 實習生姚曉嵐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報鄂爾多斯、榆林10月25日電

相關焦點

  • 讓乾涸六十年的淡水湖重新「活」過來!
    我國的金碧輝煌的治水工程還乾旱60年的淡水湖重新「活」來的「大沙漠的孤煙直,長川日元下降」,這首詩中描寫的景色真的是所有人的想像中的大西北的甘肅敦煌戈壁沙漠的景色嗎?但是,你知道嗎?現在的戈壁沙漠也有海,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這不可思議的景象吧,近日,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方公裡處的哈羅諾爾湖,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枯竭與沉寂後,再次迎來碧水漣漪,再現昨日的「芳顏」,仿佛回到了當年絲綢之路的盛世,哈拉諾爾湖作為薩拉河和黨川的盡頭湖,蒙古語中意為黑湖和黑海之子,湖的總面積只有幾平方公裡,是敦煌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這次漫水的面積達到了平方公裡。
  • 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水位逐年下降,或將成第二個羅布泊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景觀豐富,在這960萬平方公裡的任何省份都能找到美麗的自然風景, 即使在沙漠這樣極端的氣候條件下,也有非常美麗的湖,在中國新疆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中央有康拉德湖,被稱為迷你羅布泊, 我國陝西也有同樣美麗的湖——紅鹼淖谷。
  • 中國淡水湖面積排行榜,中國最大的,最小的淡水湖分別是誰
    我國有很多淡水湖,是以淡水的形式蓄積在大地表面的湖,一般是流出湖, 水源可以更新補充,所以淡水湖的水鹽分很低, 那麼,中國最大、最小的淡水湖是哪個呢? 詳情請看這裡。興凱湖、史書記載,唐代被稱為湄沱湖,因盛產「湄沱鯽魚」而聞名, 湖的形狀像「月琴」,所以金代被稱為「北琴海」, 清代後,改為興凱湖, 興凱湖是中俄邊界上的淺水湖, 興凱滿語,興凱湖,原來是中國內湖,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籤訂後,成為中俄界湖, 中國佔28%,俄羅斯佔72%, 湖沼多,湖底多泥和腐殖質, 湖水從東北部龍王廟附近流向松阿察川,注入烏蘇里河, 根據素有
  • 乾涸近300年的「沙漠之海」,甘肅敦煌的哈拉奇,又回來了
    乾涸近300年的「沙漠之海」哈拉奇又回來了,真是奇蹟。這些年我們在植樹造林的工作上頗有成果。作為我國最長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哈拉奇,能讓當地的生態環境得以改善,也給許多乾涸之地帶來希望。曾有海洋生物學家說過,我們正站在生態環境選擇的岔路口,到底要選擇哪一條路,取決於我們自己。哈拉奇曾水草豐茂,湖波蕩漾,但是隨著環境的變遷,疏勒河節節退縮、斷流,尾閭地區也永久乾涸,被東進的庫姆塔格沙漠包圍,令人痛惜。
  • 我國這片沙漠中的「綠洲」,也是我國內陸的最大淡水湖!
    水是萬物之源,我們不管餬口在什麼地方都離不開水源,但活著界各地傍邊也有一些地區,為其中國也拔擢了不少偉大的工程,就是為體味決缺水的狀態。而受到缺水的話,可能大師都市想到沙漠地帶,沙漠的情形不僅惡劣,並且也極其的缺水,若是能在沙漠中有一片綠洲,那絕對是一道很是斑斕的風光,並且也是非常罕有的。
  • 中國面積最大十大淡水湖排名!
    中國十大淡水湖TOP1.江西鄱陽湖是世界上七個重要溼地之一和我國最大的吞吐性淡水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陽湖地處江西省的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中國十大淡水湖TOP2.湖南洞庭湖洞庭湖位於荊江南岸,湖南省的北部,界湘鄂兩省之間,面積遼闊,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洞庭湖原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現已退居第二。1825年時湖水面積約6,000平方公裡,1890年為5,400平方公裡,1932年為4,700平方公裡,1960年已減為3,141平方公裡。現在以湖面高程34.5公尺計,湖水面積為2820平方公裡。
  • 精選一組世界之最;最小的海、最大的鹹水湖及最大的淡水湖
    a,最大的海洋:太平洋(18134.4萬平方公裡),太平洋也是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b,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馬爾馬拉海面積11350平方千米,海中有兩個群島,常有地震。如果沒有馬爾馬拉海,黑海就成一個湖泊了。
  • 世界淡水湖排行榜,地表面積最大的十個淡水湖,中國有入圍的嗎?
    世界上有很多淡水湖,旅遊的話,去哪個湖風光景色更好呢?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哪個呢?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淡水湖?我們知道,淡水湖是指以淡水形式積存在地表上的湖泊。世界十大淡水湖,是按照湖面的面積大小排名,具體是哪些呢?一起來看榜單吧!
  • 中國淡水湖面積排行榜,中國「最大」,「最小」的淡水湖分別是誰
    湖泊,陸地表面窪地積水形成的比較寬廣的水域,漢語定義:湖與泊共為陸地水域,但湖指水面有蘆葦等水草的水域,泊指水面無蘆葦等水草的水域,接下來介紹我國淡水湖面積排行榜,一起來看看有你認識的嗎。
  • 有個用酸奶而命名的湖泊,是克拉瑪依的淡水湖,戈壁沙漠上的明珠
    中國千千有成千上萬個淡水湖,你聽說過以酸奶直接命名的淡水湖嗎?新疆克拉瑪依有一個以酸奶命名的湖,是克拉瑪依唯一的湖,就是艾裡克湖,去過克拉瑪依的都知道,克拉瑪依是個石油城市,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缺水,為了石油開採政府還從阿勒泰引水到克拉瑪依,可見克拉瑪依有多缺水啦,而在這麼缺水的地方,竟然還有個非常漂亮的湖泊-艾裡克湖,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有個用酸奶而命名的湖泊,是克拉瑪依的淡水湖,戈壁沙漠上的明珠。
  • 非洲最奇怪的湖泊,地處內陸沒有出水口,卻還是一個淡水湖
    我對湖很熟悉,國內有很多湖,有很多湖,是有名的觀光景點,國內的青海湖和西湖等是有名的湖觀光景點,但是,今天我想介紹一下,這個湖不是國內的湖,而是非洲的湖,這個湖很不可思議,是沒有出湖的河,但是淡水湖,來看看這個湖吧。
  • 我國最大淡水湖乾枯變草原,它的本色緣故原由是什麼?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面積3960平方公裡,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湖的西北是避暑勝地廬山。鄱陽湖旅遊景區,主要指湖區內的景點及自然保護區整體。湖區有41個島嶼和七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鄱陽湖候鳥已達300多種,近百萬隻,其中珍禽5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世界上現有白鶴大約為4000多隻。其中90%在鄱陽湖越冬。鄱陽湖是白鶴的世界,水鳥的天堂。鄱陽湖是長江江豚重要棲息地和種質資源庫,江豚數量穩定,種群結構合理,屬於長江江豚的優質種群。截止2016年,鄱陽湖現有江豚數量為450頭左右,是洞庭湖擁有江豚數量的5倍,佔全中國一半。
  • 乾涸近300年 「哈拉奇」水域重現
    乾涸近300年 「哈拉奇」水域重現  位於甘肅敦煌 今年雨水充足水面達到5平方公裡,而更難想像的是,作為「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這片名叫「哈拉奇」的水域此前已經乾涸了近300年。  近日,甘肅敦煌「哈拉奇」水域在乾涸消失近300年後重新出現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  水面達5平方公裡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該湖泊是「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之所以能在乾涸近300年後重新出現,得益於疏勒河及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的完工投用。
  • 甘肅敦煌哈拉諾爾湖乾涸60年重現碧波
    甘肅敦煌哈拉諾爾湖乾涸60年重現碧波 (3/5) "← →"翻頁
  • 中國最大內陸淡水湖被稱「西海」,有望海亭和沙灘,就在新疆!
    博斯騰湖位於位於新疆天山南麓、焉耆盆地東南部,由天山雪水匯集而成,水域面積浩渺達1646萬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古稱「西海」。博斯騰湖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有機魚生產基地在全國最大,較出名的為赤鱸,當然人們更喜歡稱為五道黑。
  • 中國敦煌沙漠裡的泉水 千萬年來與沙漠共存永不乾枯
    甘肅敦煌市的鳴沙山月牙泉是個非常奇特的地方,一望無際的沙漠中宛如一輪明月,它的神奇之處就是流沙永遠填埋不住清泉,我們都知道水火不容的道理,沙漠和永不乾枯的清泉卻能共存,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解釋得清楚,古時候人們很難解釋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就會用一些豐富的想像力來神話自然現象。
  • 世界地表面積最大十大淡水湖!
    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哪個呢?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淡水湖?我們知道,淡水湖是指以淡水形式積存在地表上的湖泊。世界十大淡水湖,是按照湖面的面積大小排名,具體是哪些呢?一起來看榜單吧!世界十大淡水湖介紹                     1、蘇必利爾湖                            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1622年為法國殖民者所發現,湖名取自法語Supérieur(索菲莉爾),意為「上湖」。
  • 中國最大的縣,相當於2個韓國,有古城、沙漠,紅棗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面積最大的一個縣比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領土還大,相當於兩個韓國,五個瑞士。它就是位於新疆的若羌縣。若羌縣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一個下轄縣,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東南邊緣,往東,與甘肅省、青海省交界;往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
  • 花8年時間治理,乾涸了300多年的哈拉奇終於重現人間
    在這片「沙漠之海」上,白鷺和野鴨棲息翱翔,乾涸消失了近300年的疏勒河終端湖——哈拉奇重現,並形成5平方公裡左右的湖面,蔚為壯觀。這是科研人員近日在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端和庫姆塔格沙漠東緣交匯地發現的。
  • 九、十月份去沙漠中的綠洲,感受河水、胡楊、沙漠的視覺震撼
    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帕米爾高原,它的冰川融化由天山的阿克蘇河、喀喇崑崙山的葉爾羌河、和田河在阿克蘇市阿瓦提縣境內匯集成塔裡木河,自西向東圍繞著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並貫穿塔裡木盆地。這生命之水滋養著河周圍萬物生長,延綿不斷,在沙漠之中形成了一條綠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