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8年時間治理,乾涸了300多年的哈拉奇終於重現人間

2020-12-17 觀察者網

據新聞聯播27日報導,在甘肅敦煌,我國最長的「倒流河」疏勒河全程再現大河西流,同時乾涸消失了300餘年的疏勒河終端湖——「哈拉奇」重現,形成了5平方公裡左右的湖面。

藉助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當地生態環境得以改善。沿河蘆葦、紅柳等植被恢復生長,十幾種野生動物來此棲息。

在這片「沙漠之海」上,白鷺和野鴨棲息翱翔,乾涸消失了近300年的疏勒河終端湖——哈拉奇重現,並形成5平方公裡左右的湖面,蔚為壯觀。這是科研人員近日在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端和庫姆塔格沙漠東緣交匯地發現的。

10月中旬,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深入保護區腹地開展秋季調查工作,當他們來到保護區西端和庫姆塔格沙漠東緣交匯的地方時,一個湖泊出現在眼前,波光粼粼,孕育著茂盛的蘆葦叢,還有白鷺和野鴨在水面棲息翱翔。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孫志成介紹稱,目前哈拉奇從北到南有8公裡長,面積有5平方公裡,野生動物有紀錄的11種,主要是鳥類。原先因為缺水這裡的野駱駝也很罕見,不過今年竟然碰到了一次7峰。

哈拉奇是疏勒河的尾閭,這裡曾經水草豐茂、湖波蕩漾。據史料記載,這裡曾經的溼地面積約1000平方公裡以上,水域面積約200平方公裡。

但是隨著環境的變遷,自東向西流淌的疏勒河節節退縮,一度斷流。尾閭地區也永久乾涸,被東進的庫姆塔格沙漠包圍,哈拉奇隨之消失。

2011年以來,隨著《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的實施,尤其是2017年7月下旬疏勒河及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完工投用,150萬畝農田通過節水改造,節下來的水量用於下遊生態修復。

生態水不斷補給,疏勒河與黨河的水通過「人工運河」源源不斷流過河倉城、玉門關,順著疏勒河古河道一路向西流淌,沿河的蘆葦、紅柳等植被恢復生長,疏勒河恢復全程流淌,乾涸近300年的哈拉奇重獲生機。

酒泉市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馬海彥介紹道,「引哈濟黨」工程實施以後,黨河、疏勒河下洩的生態水量將進一步加大,西湖自然保護區的溼地萎縮、退化將得到有效遏制,並且阻止庫姆塔格沙漠的東侵,對保護敦煌綠洲和敦煌文化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們想的是把這個庫姆塔格沙漠永遠阻擋在這兒不要前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乾涸近300年 「哈拉奇」水域重現
    乾涸近300年 「哈拉奇」水域重現  位於甘肅敦煌 今年雨水充足水面達到5平方公裡,而更難想像的是,作為「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這片名叫「哈拉奇」的水域此前已經乾涸了近300年。  近日,甘肅敦煌「哈拉奇」水域在乾涸消失近300年後重新出現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  水面達5平方公裡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該湖泊是「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之所以能在乾涸近300年後重新出現,得益於疏勒河及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的完工投用。
  • 乾涸近300年的「沙漠之海」,甘肅敦煌的哈拉奇,又回來了
    乾涸近300年的「沙漠之海」哈拉奇又回來了,真是奇蹟。這些年我們在植樹造林的工作上頗有成果。作為我國最長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哈拉奇,能讓當地的生態環境得以改善,也給許多乾涸之地帶來希望。曾有海洋生物學家說過,我們正站在生態環境選擇的岔路口,到底要選擇哪一條路,取決於我們自己。哈拉奇曾水草豐茂,湖波蕩漾,但是隨著環境的變遷,疏勒河節節退縮、斷流,尾閭地區也永久乾涸,被東進的庫姆塔格沙漠包圍,令人痛惜。
  • 乾涸消失約300年,哈拉齊湖重現敦煌
    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記者從甘肅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了解到,在位於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端和庫姆塔格沙漠東緣交匯的地方,乾涸消失了約300年的疏勒河的終端湖——哈拉奇湖近日被發現重現。這正是乾涸消失了約300年的哈拉奇湖!發源於祁連雪山的疏勒河是我國第四大內陸河,孕育出舉世聞名的敦煌文化。哈拉奇是疏勒河的尾閭。據史料記載,曾經這裡的溼地面積約1000平方公裡以上,水域面積約200平方公裡。但是隨著環境的變遷,自東向西流淌的疏勒河節節退縮,一度斷流。
  • 甘肅敦煌哈拉諾爾湖乾涸60年重現碧波
    甘肅敦煌哈拉諾爾湖乾涸60年重現碧波 (3/5) "← →"翻頁
  • 美國學者:中國最令我佩服的,就是讓已滅絕了90年的植物重現人間
    但是在中國人眼裡,講究的是人定勝天,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與大自然作鬥爭並不停的改造,從數千年錢開始中國古代就開始了很多浩浩蕩蕩的環境治理工程,也有美國學者表表示:中國最令我佩服的,就是讓已滅絕了90年的植物重現人間。
  • 9萬本金,花8年時間,賺到人生第一個300萬
    7歲就跟隨奶奶炒股,拿著9萬本金,僅花8年時間,就賺到人生第一個300萬。小七,家裡一家人都炒股,從小學開始就每天跟著奶奶到附近的證券公司,學會了看股票和漲跌幅。父親也是位老股民,從95年就開始炒股,小七從小就對炒股產生了深厚興趣,大學也選擇了和股票相關的專業。大三的時候拿著父母給的9萬本金,就開始炒股。早起以趨勢投資為主,雖然有盈餘,但這種投資方式特別累,每天都要盯盤,要不停刷新聞追逐熱點。
  • 中國治理了60年的沙漠,或因「搗蛋者」毀於一旦
    這句話可不是誇大其詞,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沙漠治理方面的確小有成績。2019年,我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226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25萬公頃,毛烏素沙漠作為中國成功治理沙漠的典型,一直以來備受關注。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長江一線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稱為駝城,意為沙漠之城。1959年以來,人們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變沙漠的巨大工程。
  • 南昌:8年持續治理,原來的臭水溝,如今變了樣!
    經過8年時間,幸福水系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附近居民感嘆,幸福渠的「幸福」,終於名副其實。南昌幸福渠寰宇溼地公園,曾經是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溝,經過治理,如今放眼望去,河暢、水清,水綠相融美如畫,成了人人稱讚的「幸福渠」。附近居民 王女士:原來環境很不好的,到處都是汙水啊,現在通過治理以後,搞得很漂亮了。
  • 廈門蓮花公園荷花池乾涸 原因暫時無法查明
    曾經,水池上荷葉田田,如今卻乾涸見底。記者陳理傑攝昔日荷花池圖片吳天祺攝去年盛夏,蓮花公園荷花盛開,十分美麗。(資料圖片)短短一周時間,水位越來越低,最後僅剩下一大片乾燥的黃色池泥。廈門蓮花公園的荷花池乾涸一個多月,至今還未恢復。
  • 重現「錦繡太原城」
    最近來太原蒙山景區的市民發現已經乾涸30餘年的寺依泉複流了。  僅一步之遙,晉祠周邊的泉眼也已基本恢復流淌,其中晉祠三絕之一難老泉的水位,已累計回升26米多,斷流26年後複流在望。  曾經的太原「城中有山水」,這裡的水說的是「汾河」。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山海經》載:「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黃河)。」
  • 中國沙漠最大淡水湖未來10年或乾涸 跨省求水3年
    求了3年,被預測未來十年或將乾涸的「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終於在10月19日等來上遊內蒙古自治區的水庫開閘「跨省補水」了——100萬立方米,這意味著,湖的水位將上漲3釐米,而它年均下降速度則是30~60釐米。  這個毛烏素沙漠邊緣的湖泊地處內蒙古、陝西交界,近八成面積在陝西。
  • 安徽太和投資8億元治理黑臭水體
    太和縣加大治理水汙染的力度,對10多條河流進行整治,計劃投入資金8億元。
  • 臭蟲多年不見 為何「重現江湖」
    > 2013年09月29日  來源:齊魯晚報 實習生 張藻 攝   8月底,有網友乘坐動車時被臭蟲咬傷。幾年前濟南個別集體宿舍也出現過臭蟲,此前已經被消滅的臭蟲真的又回來了嗎?
  •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這裡的農業和漁業也很發達,年捕撈量能達到4萬噸,沿岸4萬多人以此為業。然而,這種繁榮景象在短短50年間,就消失殆盡。2014年8月,從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拍到的照片來看,鹹海面積驟減,已經萎縮了74%,只剩下原來西面和北面的零散部分,而東部河床已經消失,生態危機嚴重到令人震撼。2015年,南部的鹹海完全乾涸了,這可能是近600年來首次出現這種危機。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觀瀾河全流域重現水清岸綠
    決戰水汙染治理 | 觀瀾河全流域重現水清岸綠 2020-01-12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終於發現了成為人間富貴花的秘密!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人間富貴花」亦或者「豪門姐弟」,這些人設風格都不再是看年齡是否夠小、長相是否夠嫩這類條件,而是依靠整體氣質營造出一種富貴氛圍感。這和實際是不是富豪階沒有100%聯繫,固然優渥的生活條件養出富貴氣質的機率更大,可不是全身堆滿名牌就能被稱讚一句「人間富貴花」。為什麼有些人看臉就能被稱為人間富貴花,是有固定的標準嗎?
  • 消失了兩千多年的燕然勒功銘文, 四年前終於在外國被發現
    消失了兩千多年的燕然勒功銘文,四年前終於在外國被發現 漢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朝代之一,很多時候漢朝都可以作為中國的代名詞。這個朝代在我國不僅是現代給予了他們很高的地位和評價,包括在曾經同樣盛極一時的唐朝時期,漢朝也一度是他們憧憬的時代。
  • 內陸河流域治理的「石羊河模式」:水權改革倒逼節水增效
    11月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乾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重現水域,水域面積達26.7平方公裡,蘆葦等植物連片封育面積已達20多萬畝。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刁凡超 圖民勤縣境內的青土湖是石羊河的尾閭湖,位於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的夾縫地帶。11月5日,站在青土湖畔,只見湖水清澈,蘆葦蕩漾,這片珍貴的沙漠溼地在乾涸51年之後重現水域是當地生態環境狀況改善最直觀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