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涸近300年 「哈拉奇」水域重現
位於甘肅敦煌 今年雨水充足水面達到5平方公裡
「哈拉奇」煥發了生機
波光粼粼的湖面,茂盛的蘆葦叢,在水面上起起落落的白鷺和野鴨——如此美景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一片身處沙漠之中的水域,而更難想像的是,作為「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這片名叫「哈拉奇」的水域此前已經乾涸了近300年。
近日,甘肅敦煌「哈拉奇」水域在乾涸消失近300年後重新出現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
水面達5平方公裡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該湖泊是「倒流河」疏勒河的終端湖,之所以能在乾涸近300年後重新出現,得益於疏勒河及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的完工投用。實際上,從2017年開始「哈拉奇」就開始逐漸恢復,今年雨水充足,所以水面也比較大,達到了5平方公裡。「哈拉奇」的重獲生機,對於阻止庫姆塔格沙漠的東侵,保護敦煌綠洲和敦煌文化具有深遠的意義。
昨日上午,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孫志成告訴北青報記者,「哈拉奇」位於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端和庫姆塔格沙漠東緣交匯的地方,是疏勒河的尾閭。
據史料記載,這裡曾經的溼地面積約1000平方公裡以上,水域面積約200平方公裡,「但是隨著環境的變遷,疏勒河發生了部分的退縮、斷流,『哈拉奇』在清代的時候也乾涸了,漸漸被東進的庫姆塔格沙漠包圍,附近的人都叫這裡『北枯溝』」。
如今,「北枯溝」又泛起了水波,而這粼粼波光得益於長期的規劃和治理。2011年6月,經國務院批覆,總投資47.22億元的《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啟動實施。在該規劃支持下,酒泉及敦煌地區相繼實施灌區節水改造、河道恢復與歸束、黨河流域水資源監測調度、月牙泉恢復補水、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等工程。
周邊動植物重獲生機
據孫志成介紹,2017年7月下旬,疏勒河及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完工投用,沿途150萬畝農田也通過了節水改造,節下來的水量沿著疏勒河與黨河再通過「人工運河」一路向西流到「哈拉奇」。「除了引水,這幾年的降水也對『哈拉奇』的重現有重要貢獻,今年的降水比較多,所以湖面也比較大」。目前,「哈拉奇」從北到南有8公裡長,面積有5平方公裡。
有了水源,「哈拉奇」附近的野生動植物也開始煥發了生機。孫志成告訴北青報記者,據史料記載「哈拉奇」之前一直都是野駱駝的棲息地,但是由於水源的枯竭,野駱駝幾近絕跡。而當「哈拉奇」重新泛起碧波後,野駱駝們再次出現在「哈拉奇」,「去年我們觀察到過一隊野駱駝,今年又碰到7峰」。如今的「哈拉奇」水域,生長著茂盛的蘆葦,研究人員不完全統計到的鳥類就有20種左右。
阻止庫姆塔格沙漠東侵
「『哈拉奇』的重獲生機,對於阻止庫姆塔格沙漠的東侵,保護敦煌綠洲和敦煌文化具有深遠意義。」孫志成表示,「哈拉奇」的地理位置就在庫姆塔格沙漠的東緣,恢復有水後,水域和植被都對阻止沙漠化有著重要的價值。「我們接下來還會繼續推進《規劃》的實施,目前匯入哈拉奇的水還並不穩定,每年有水匯入的時間也都不盡相同。我們預計,如果每年能有6個月時間都能保證有水匯入『哈拉奇』,那麼『哈拉奇』的水域生態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記者 李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