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全國各地樓市調控政策發布次數刷新單月紀錄。為何政策發布如此頻繁?這一波調控有哪些新變化?房價未來會怎麼走?這都是民眾頗為關注的問題(據6月10日中國新聞網報導)。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5月,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布次數多達159次,比2017年1-5月增加60%。其中,5月份,全國超過40個城市發布調控政策,當月累計多達50次,單月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刷新了歷史紀錄。
儘管政策層面始終在期望樓市平穩發展,但是樓市卻總是「不太給面子」,不是「暗流湧動」,就是「么蛾子」頻出。即便是在調控政策不斷加碼的大環境下,樓市仍然像打了「雞血」一般,躁動不安。尤其是在一些熱點城市,買房人就跟當年瘋搶「大白菜」一般,動輒就冒出數千人的買房大軍。為了抑制樓市的「躁動」和「衝動」,一些城市迫不得已在追加調控政策的基礎上,又加了一道「門檻」,這道「門檻」這就是「搖號買房」。「搖號買房」,顧名思義就是符合買房資質和條件的人,也並非有錢就能順利買房,而是要通過「搖號」,先取得買房的「資格」。既然是「搖號買房」,就如同「抓鬮」一般,全憑個人的運氣。
照理說,「搖號買房」也並非就是最公平的方式,因為其中也會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也並非能夠滿足所有人的買房需求。但是基於目前樓市中「僧多肉少」的行情,「搖號買房」無疑也就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次優選擇,起碼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相對的「公平」。比如,在市場中目前只有100套房源,但是卻湧來1000個申請買房者,按照調控政策刷掉30%的買房人後,還會有700人在等著買房,這100套房究竟賣給誰,不賣給誰,這裡面的學問很大,弄不好就會製造新的矛盾。於是乎,公平起見,一些城市只能通過「搖號」,來維護這個階段性的公平。
目前,全國已有南京、上海、長沙、成都、武漢、西安、杭州等7個城市發布了搖號購房政策。另據業內人士分析,在當前樓市調控的大背景下,將會有更多城市跟進「搖號買房」,其中「搖號買房」會出現在兩類城市,一類是樓市熱度較高的城市,包括房價上漲壓力較大、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市,以新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三四城市為主;另一類是存在較多樓市亂象亟待規範的城市,違規現象包括捂盤惜售、收取「茶水費」、未公示開盤房源等,通過搖號可以同步加強規範。特別是一些供需緊張、房價上漲的城市均有可能會實行搖號購房,預計未來將有超過20個城市會執行官方搖號的售房政策。
由此來看,「搖號買房」或將成為更多城市的選擇。當然,推行「搖號買房」也需要進一步優化制度設計,而非「一鍋粥」式的參與搖號。比如,在搖號時,那些真正剛需、無房戶是否就應該更加優先?此外,「搖號買房」過程中,是否還應當加強全程全員監督,以堵塞「暗箱操作」的可能。總之,「搖號買房」雖非上上策,但是畢竟也屬於一種公開、透明的方式,值得繼續嘗試。筆者希望加入「搖號買房」的城市,能夠做好「搖號買房」的規則設計,力求讓「搖號買房」搖出真正的公平,千萬別搖出什麼「么蛾子」來,讓公眾對「搖號買房」的新政大跌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