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前幫孩子「走3關」,專注力一天比一天強,小學成績差不了

2020-08-29 錦春育兒經

孩子的學習之路,跟我們打遊戲升級一樣,前面的裝備打得好一些,後面就更容易一些。所以我是那種不相信靠後勁兒的家長,我覺得孩子想要在學習的路上走得順順利利,那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的基礎要打牢。

但很多孩子直接就輸在了小學這個階段,小學的知識看起來不難,但確是「地基」。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養成孩子上課專心聽講、放學認真寫作業、考出好成績獲得信心,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所以說到底對於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一項能力是專注力。

那如何確定7歲前,孩子的專注力的好與壞呢?家長可以對照以下幾點,說明孩子的專注力有待提升。

  1. 每次讓孩子複述故事的時候,孩子很難把故事複述出來。
  2. 對於多步驟的任務,完成起來很困難。比如比如你對孩子說,放學回來的時候,你把老師布置的作業裝進書包,然後拿給奶奶。
  3. 在幼兒園坐不住、好動、經常丟三落四。

建議在7歲前,幫孩子「走3關」,專注力一天比一天強。

在一次訪談中,被問及:「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巴菲特回答:「是專注,而且比爾蓋茨的答案和我一樣」。

第一關:不打擾、自己玩

這第一關實際上是對家長和孩子的共同一關,尤其是家裡有老人,一定要守好這一關。老人都比較喜歡孩子,甚至那眼神無時無刻不關注著孩子,當孩子自己玩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很多老人會插一句嘴,寶寶累不累?寶寶餓不餓?或者是我家大寶玩得真好!看似無關緊要的幾句話,正在破壞專注力。

要知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候,會出現哪些表現。首先就是朝向被注意的事物,然後將手裡的動作都停下來,就連呼吸都變得緩慢,有些特別認真的孩子還會憋氣。當一個聲音插入進來,就會分散他的注意力,如果經常如此,孩子的狀態會處於一個隨時被打斷的狀態,自然無法深度專注

所以建議家長不要打擾孩子,就讓孩子自己安安靜靜的玩耍。家長甚至要去給孩子創造安靜的條件,不要開著電視,不要製造噪音。這樣都是對孩子專注力的保護!每天至少保證孩子能自己在安靜的環境中玩上一小時。

第二關:不看電視和手機

我個人認為第二關是最難守的,要知道現代人幾乎離不開手機,回家以後電視不看也要打開。這種習慣是怎麼來的我不知道,但是電視和手機確實孩子專注力破壞的兩大「元兇」。說先說一說手機是如何破壞專注力的?

你仔細想一想,是不是經常被手機打斷,本來想要看書,突然手機來了一個消息,你去查看了消息。突然手機來了一條推送,你又去看推送。不一會的時間,你完全忘記要看書的事情。手機讓成年人都無法高度集中注意,何況是孩子。

那電視是如何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呢?很多家長在孩子1、2歲的時候,天天就在家裡放著電視,還自認為這樣孩子可以從電視中學說話,孩子確實因為看電視變得安靜了起來。有些家長還洋洋得意的說,我家孩子的專注能力特別強,只能說無知太可怕!

曾經有腦科專家做過相關的實驗調查,調查了1700名兒童,這個實驗從孩子10個月跟蹤到孩子7歲。得出這樣的結論,每增加1個小時的看電視時間,到7歲的時候注意力缺陷的風險就增加10%。

孩子在看電視的過程中,看似非常專注,但這不是主動專注,而是因為電視給孩子輸送的信息量過大,讓孩子無法從電視中跳脫出來。而長期看電視的孩子,未來就可能看不進去書。因為書本是平面的同時是靜態的都無法給予像電視那樣的刺激,所以一看書、一上課就坐不住。

那如何守好這第二關呢?我建議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能不玩手機就不玩手機,電視最好就別看。如果實在克制不住自己想看手機,也要會演戲,比如拿一本書看,然後把手機放裡面。總之你的行為要給孩子一個觀念,手機和電視無趣。

同時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讀一些關於手機和電視危害的繪本故事,讓孩子主動遠離手機和電視。比如有一段時間,我家孩子總吵著要玩手機,我就在睡前給他讀《離我遠點,電視和手機》,這就像一種暗示,孩子不知不覺就會在心底裡認為電視和手機是有危害的。


第三關:專注力訓練

專注力就好像肌肉一樣,越訓練越強大。所以我建議孩子在上小學前,家長可以有目的地去給娃做訓練,當然要以遊戲的方式去訓練,這樣孩子才願意參與其中。我經常和孩子玩抓身體部位這個遊戲,適合一家三口玩。

有一個喊口令的人,另外兩個人比賽。比如喊抓鼻子,兩個人就要抓鼻子,喊抓耳朵就要抓耳朵。孩子遊戲的時候勝負欲非常強,注意力會高度集中,這樣孩子就能在玩中進行鍛鍊。當然有關專注力的遊戲特別多,找不同、走迷宮這種也都是經典遊戲。

有心的家長可以給孩子專門買一套專注力訓練的書籍,讓孩子每天都能玩不同的專注力遊戲,防止孩子一個遊戲玩久了就沒了興趣。我給我家孩子買的是一套德國的專注力訓練書,《好奇狗陪你學 專注力訓練》,這是德國這個以嚴謹、專注著稱的國家編纂的書籍,我個人覺得對於孩子的專注力非常有幫助。

如果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看一看我以往的文章,專門寫了德國人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的。今天的育兒知識就分享到這裡,喜歡的家長,記得點讚、轉發、留言喲!

我是錦春,一位80後寶媽,家有二寶。在這裡分享我的育兒路上那些打怪升級的小事兒,還有些過來人的小經驗,主要專注開發孩子的潛能,願我們都能養出麒麟子、狀元郎。而我希望能做你育兒路上的「神助攻」!如果你喜歡錦春的文字,記得點讚、分享、加關注喲!而我也十分樂意看到你們的留言,吐槽、困惑、歡喜的小事兒都可以,錦春會在這裡一直等著你!

相關焦點

  • 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一天比一天強,以後成績差不了
    生命早期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經驗,很多老人都認為3歲前孩子是「不記事」的,腦科學中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嬰兒期失憶」。想要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家長可以在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第一關:耐心關耐心看似和記憶力沒什麼關係,實際上耐心是由抗挫折能力、心態和主動性決定的,這些能力決定了孩子在主動記憶過程中能達到的能力上限。
  • 7歲前給孩子「走3關」,輕鬆提升專注力,小學成績不會差
    所以,我是那種不相信孩子落後的父母。我認為孩子們在學習的路上要走得很順暢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每一步的基礎都要牢固地鋪設。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在課堂上的專注傾聽能力,課後認真寫作業,這樣孩子們才能取得好成績,贏得信心,以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所以歸根結底,小學生最重要的能力是集中注意力。
  • 培養孩子記憶力,最好趕在六歲前,若能通過三關,未來成績差不了
    培養孩子記憶力,最好趕在六歲前首先,向各位科普一下孩子六歲前記憶力是如何發展的:0~2歲,以非陳述性記憶為主0~2歲的寶寶,大腦的重量達到了成人的80%左右,與記憶有關的神經元網絡,在這時發展到5~6歲,記憶的發展基本完善5~6歲的孩子大腦及記憶的發展基本完善,可以較短時間地記住內容並準確陳述出來,而且講述的細節也與成年人描述的差不多。因此在寶寶0~6歲時,對他們進行記憶訓練很重要,讓寶寶闖以下三關,以後的成績差不了。
  • 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智商也高出同齡人
    其實孩子的記憶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在孩子6歲前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在孩子6歲前你帶他「走三關」,孩子的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智商也會高出同齡人。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孩子記憶力發展的規律!1-3歲寶寶已經開始有長期記憶了,這個時候寶寶的記憶力會慢慢增強,就算你不去培養他,也會一點點的形成記憶系統,只不過是記憶力的高低有所差距。3-6之後寶寶的自我意識會飛速發展,記憶力開始變得有意識,但這時候寶寶的記憶力只能通過重複的機械記憶來記住事物,這個時候你想讓寶寶記住什麼東西,只要不斷在寶寶面前重複就可以了。
  • 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智商也高出同齡人
    其實孩子的記憶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在孩子6歲前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在孩子6歲前你帶他「走三關」,孩子的記憶力會越來越好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會越來越好>第一關:不分心想要記住一樣東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分心,去研究一個人在專注的去做某一件事的時候,記憶力就會有所提升,所以說專注力和記憶力是有很大關係的。
  • 3 6歲的孩子常玩這5種遊戲,能提高專注力,記憶力也一天比一天好
    在孩子從幼兒園升到小學時,專注力強的孩子與專注力差的孩子之間會產生分水嶺;專注力強的孩子上課能夠坐住椅子,老師講的課程都能夠熟記在心;而專注力差的孩子,如同「多動症」一樣坐不住椅子,導致上課左耳聽右耳冒,從而影響學習成績。2、鍛鍊孩子毅力在孩子喜歡玩某一樣玩具並長時間擺弄時,也就是在潛移默化的鍛鍊了孩子的恆心和毅力。
  • 孩子6歲前學數學,家長牢記「3忌3法」,小學數學成績差不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對孩子學業比較上心的家長,我建議孩子在6歲前,家長在家就要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別認為這個年齡會不會太早! 1忌、讓孩子背數字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要麼是媽媽、要麼是外婆或者奶奶,教你查數1、2、3……,等你有一天能背到100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誇你這孩子真聰明
  • 孩子6歲前學數學,家長牢記「3忌3法」,小學數學成績差不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對孩子學業比較上心的家長,我建議孩子在6歲前,家長在家就要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別認為這個年齡會不會太早!,教你查數1、2、3……,等你有一天能背到100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誇你這孩子真聰明,將來數學一定能學好。
  • 孩子缺乏專注力,3個方法堅持每天訓練,孩子專注力一天一個樣
    比如2-3歲的孩子,專注力的時長大概是10分鐘左右,而5-7歲的孩子,專注力的時長大概是15分鐘左右,等到孩子13歲的時候,專注力的時長大約可以到達30分鐘以上。因此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最好把不相關的物品拿走,將電視關掉或是將聲音調小,不要頻繁的製造噪音,更不要經常在孩子旁邊走來走去,讓孩子處於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孩子自然就能夠把專注力放在該做的事情上。
  • 哈佛大學研究證實:孩子分心是本能,訓練專注力,要趕在6歲前
    哈佛大學研究證實:孩子分心是本能,訓練專注力,要趕在6歲前科學家們針對孩子的「分心」,做過無數研究分析,著名的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實驗,將很多孩子的舊玩具散落在一個屋子裡,將寶寶放進去7分鐘,觀察孩子的自然反應,結果如下:2歲內的孩子,在選擇目標玩具時總是猶豫,中途容易被其他玩具吸引;2—3歲的寶寶,雖然也會猶豫,但是玩一個玩具的時間明顯延長;3—6歲的寶寶,
  • 孩子有這3種「特徵」,說明記憶力很出色,認真培養成績差不了
    不過,記憶力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斷減退,根據研究證明,人們的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是在幼兒時候,而3-6歲是培養記憶力的關鍵期,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3種「特徵」,說明記憶力很出色,認真培養成績差不了。從小有3個表現的孩子,記憶力比同齡孩子強
  • 常帶孩子做這些「小事」,孩子不僅專注力強,還一天比一天聰明
    曾有育兒專家指出:孩子自出生開始,其實就有很強的專注力,很多時候最容易破壞孩子專注力的是家長。 ,這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思路,更容易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 3、孩子做事時給孩子拍照、錄視頻 不少父母現在都已經開始接觸網絡,看朋友圈刷微博了,也有不少父母會把自己家孩子有趣的圖片發在朋友圈當中,與自己的朋友一同分享快樂
  • 你的孩子會講故事嗎?教育學家:6歲前會講故事,小學成績差不了
    一、哈佛教育心理學家:6歲前會講故事的孩子,小學成績差不了哈佛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凱薩琳伊莉莎白斯諾,經過多年的調研和跟蹤調查發現:6歲前會講故事的孩子,上小學後,學習和社交能力會比同齡孩子高出一大截。二、為什麼會講故事的孩子,會有如此大的優勢?
  • 3-6歲是右腦開發的黃金期,家長常做這4件事,孩子一天比一天聰明
    腦科學家研究發現:人腦在3歲前發育完成60%,在6歲之前發育完成了90%,而右腦的儲存量大約是左腦的10000倍左右!右腦在3-6歲期間發育得非常迅速,這段時間孩子的大腦發育跟成人差不多,而且右腦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主要負責創造力、想像力、記憶力等等必備能力,所以,想讓孩子未來學習好更聰明,早期對右腦的開發是很重要的。
  • 孩子學習能力強不強,小學就有明顯徵兆,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其實,孩子的學習能力強不強,從小學就能看出來。孩子學習能力強不強,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1、專注力專注力不強的孩子在思考問題時容易走神,注意力被分散,無法專注於思考。專注力強的孩子往往在某一件事情上花費的精力更多,並且能夠堅持更長時間,不放棄。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很強,能在課堂上集中精神聽講,不會因為走神而錯過一些知識點。。
  • 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每天堅持10分鐘,孩子專注力一天一提升
    希望他認真學習一會兒,好好讀書,實在是很困難的事,其實這是孩子專注力缺失的表現。無論是哪個行業,哪個類別的從業人員,都需要高精尖的標準,所以是非常專注力的,孩子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有很高專注力的孩子學習成績往往會比較好。
  • 睡前常對孩子做這件「小事」,孩子不僅專注力強,一天比一天聰明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AAA育兒世界」,再點擊
  • 上一年補習班,還不如一天沒補的考得好?寫好作業,比補習班有用
    沒有,陸毅在家輔導貝兒作業,沒過多久就主動放棄,還發微博求助網友,並配文說:「對不起貝兒,爸爸的能力已經幫不了你了!」許多父母將輔導作業的難題轉移到補習班,花錢請專業老師盯著作業,總比自己累死氣死強,可這種做法真的管用嗎?去年上了補習班,還不如一天沒補的考得好?
  • 我是如何用遊戲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家有3-9歲的娃,建議看一看
    那就要從培養專注力入手,孩子培養專注力的好時機,是3-9歲這個階段,等到孩子3年級以後如果還是那個坐不住板凳,上課就跑神溜號的角色,那麼學習這條路多半要走得磕磕絆絆。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遊戲對於孩子的吸引力。開始我不理解,孩子只是玩遊戲老老實實呆上20分鐘,那就能提升專注力嗎?後來我無意中聽到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她提出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再智力,而在於專注力的差距。
  • 我是如何用遊戲訓練孩子專注力的?家有3-9歲的娃,建議看一看
    3-9歲這個階段,等到孩子3年級以後如果還是那個坐不住板凳,上課就跑神溜號的角色,那麼學習這條路多半要走得磕磕絆絆。而且李玫瑾教授建議每天給孩子1個小時的時間,允許孩子關上門獨自去玩。其實這就跟玩專注力遊戲,安安靜靜地待上半小時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