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故城縣「五金」扶貧產業助力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 河青新聞網...

2020-12-18 河青新聞網

近年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按照「企業挑兩端、農戶居中間、科技先行官、信貸做支撐、保險防風險、黨委政府是靠山」的思路,積極做好資源、資金、資本、資產四篇文章,著力培育「金雞」「金蟬」「金奶牛」「金豬」「金棚」「五金」產業扶貧模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441戶、9026人,人均年增收4000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放大資源優勢,築巢引鳳強帶動。故城縣著力建設東大窪、茂豐兩個省級現代都市特色農業園區,出臺現代都市特色農業發展促激政策、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重點項目建設支持辦法等優惠政策,派出北京、上海、深圳三個招商小組常態化駐外精準招商,先後引進建設了計劃總投資200多億元的泰國正大肉雞、石家莊以嶺中醫藥、康宏奶牛、新希望和天邦生豬、綠康特色果蔬等五大現代都市特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項目,以之為龍頭培育形成了多重覆蓋全縣農民特別是貧困群眾的「五金」扶貧產業模式。

強化資金支持,創新模式促增收。他們依託「五金」扶貧產業,探索了「黨建引領、龍頭帶動、農戶入股、合作經營、金融保險兜底」的「五金」產業扶貧模式,為貧困群眾開闢了多元增收渠道。一是「金雞」模式。貧困村集體以扶貧資金入股,建設泰國正大肉雞全產業鏈的養殖環節生產設施,交給正大集團租賃經營;累計發放扶貧收益3119萬元,每村年均增收3.21萬元、貧困戶年均增收800元。二是「金蟬」模式。貧困村集體與石家莊以嶺藥業集團合作,以訂單農業的方式發展「果樹+金蟬+棉花+雜糧」林下立體高效複合式種養,帶動900戶,戶均年增收4000元。三是「金奶牛」模式。創新扶貧「奶牛」貸,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貸政策貸款購牛,依託康宏奶牛全產業鏈發展奶牛養殖,帶動824戶,戶均年增收6300元。四是「金棚」模式。創新扶貧「棚窖貸」,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貸款政策貸款購置智能大棚,依託綠康特色果蔬產業鏈,統一育種育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銷售,帶動326戶,戶均年增收5900元。五是「金豬」模式。依託新希望和天邦生豬養殖全產業鏈,貧困村集體統籌發展訂單飼料、勞務派遣服務等,帶動500戶,戶均年增收1000元。

引入社會資本,村企共建穩脫貧。他們以深入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為載體,結合「五金」扶貧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本著自願原則,協調有愛心的130家企業與142個貧困村建立了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貧困村、貧困戶與幫扶企業共建共享共贏的「造血式」扶貧新格局。一是打造「農商通」「扶貧館」「創新港」三大電商運營平臺,創新「扶貧合作社生產加工+電商平臺線上營銷+村級服務站線下代銷+社會各界人士親情推廣」的消費扶貧模式,推動各類扶貧產品廣銷全國。二是協調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在貧困村建設扶貧車間或扶貧中轉站,帶動就業376人,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三是村企合作發展訂單種植,種植訂單高粱1萬多畝、訂單玉米1.4萬畝,畝均年增收200元以上。四是借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貧困村土地、房屋等低效利用或閒置資產,交給企業租賃經營,帶動142個貧困村,村均年增收2萬多元。五是成立縣慈善總會,聚焦特殊困難家庭生產生活,引導企業和社會愛心人士開展慈善救助,發放救助金456萬元、救助物資總價值134萬元,切實築牢了扶貧底板。故城縣「百企幫百村助力村企共建」入選全國十大社會扶貧典型案例。

加強資產管理,完善機制求長效。故城縣建立了五項扶貧資產資本的長效管理機制:一是組織領導機制,構建了縣統一領導、部門分工明確、鄉鎮直接管理、村級具體管護,扶貧、審計、財政、產權交易中心全程跟蹤監督的管理體系。二是臺帳管理機制,對扶貧資產資本精準分類定性,精準產權歸屬,精準登記造冊,做到帳帳相符、帳實相符。三是信息採集機制,建立扶貧資產資本管理智能平臺,推進項目基礎信息、資產管理現狀等信息入統上網,實現了扶貧資產信息一網可查,大數據分析一觸可及。四是運維管護機制,成立國有公司對扶貧資產資本進行日常運營,縣政府部門對扶貧資產資本經營中的重大事項及收益的分配使用進行監管。五是利益分配機制,堅持「先歸集體後分配」的原則,經營性扶貧資產收益主要用於貧困戶分紅及農村保潔、保綠、治安、護路等公益性崗位工資支出,對無勞動能力、殘疾、大病等特殊困難群體適當進行資助,剩餘部分由村集體統一支配,主要用於小型公益性事業建設。 (王希錄)

相關焦點

  • 河北故城「六大扶貧工程」趟出一條貧困群眾穩定可持續增收之路
    圖為故城縣一企業車間。 供圖  中新網河北新聞12月16日電 (崔志平 沈佳旭 王希錄)今年以來,河北省故城縣緊緊抓住「穩定增收」這個關鍵,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企業搭臺、群眾唱戲,「內力」「外力」結合,「扶智」「扶志」並重,實施產業、就業、消費、金融、科技、文旅六大扶貧工程,趟出了一條貧困群眾穩定可持續增收之路。
  • 故城縣舉行正大食品(衡水)有限公司投產儀式
    本報訊 (紅雨、希錄)10月12日,河北故城舉行了正大食品(衡水)有限公司投產儀式,標誌著正大食品加工廠正式投產;標誌著一期項目成功閉環、全面運營,標誌著正大在故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正大美食節盛裝亮相,與故城地域美食文化相得益彰、相互融合,將成為一張故城健康食品「新名片」。
  • 王東峰:堅持突出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為重點,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全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王東峰首先來到位于衡水市故城縣的以嶺中醫藥產業園區,認真聽取該縣通過發展中醫藥產業帶動脫貧工作匯報,同參與園區建設的群眾親切交流。
  • 故城縣八大攻堅戰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李洪儒  王成龍  攝  衡水新聞網-衡水日報訊(榮魁、王希錄)今年以來,衡水市故城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系列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發展高質量、增長快速度」工作主基調,持續聚焦「三個全面」,奮力推進「三個率先」,深化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
  • 【助力脫貧攻堅】河北省巾幗鄉村旅遊點——衡水篇
    【助力脫貧攻堅】河北省巾幗鄉村旅遊點——衡水篇 2020-06-16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不阻扶貧路 森樂食品為群眾保業增收
    扶貧需要扶根,「輸血」更要「造血」。山東棗莊通過「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引導企業招用更多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為全市貧困勞動力等重點群體提供就業幫扶,努力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通過產業扶貧實現穩定脫貧,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治本之策。
  • 【協會倡議】關於開展2020年中秋國慶 「雙節汾西特產團購 助力貧困農戶增收」 消費扶貧活動的倡議
    ,助力農戶增收致富,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協會)黨委、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倡議行業同仁積極參與2020年中秋國慶「雙節汾西特產團購 助力貧困農戶增收」消費扶貧活動。汾西縣隸屬山西省臨汾市,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協會定點幫扶對象。在協會的倡議下,基金行業積極參與汾西消費扶貧活動,增加了貧困農戶收入,支持了汾西經濟發展。2018—2020年元旦春節期間的電商團購活動分別實現銷售額170萬元、130萬元、56萬元。
  • 永順縣永茂鎮:做活產業文章,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羅奮飛 吳金俊 鍾學禮如何實現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是攻固脫貧成果工作中的重心,也是核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永茂鎮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活產業文章,走出了一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好路子。
  • 永順縣:永茂鎮做活產業文章 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發展中的卓福土雞產業。紅網時刻3月19日訊(通訊員 羅奮飛 吳金俊 鍾學禮)如何實現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是攻固脫貧成果工作中的重心,也是核心。永順縣永茂鎮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活產業文章,走出一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好路子。做有志青年引領產業文章。80後返鄉創業大學生孟季巍,是牧三鳥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 ...攻堅」託起貧困群眾的小康夢——遼寧方大集團在東鄉的扶貧實踐
    截至目前,遼寧方大集團已在東鄉縣累計投入資金5.5億元,落地實施產業幫扶項目27個,盤活運行扶貧車間31個,解決就業9000多人,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告別貧困,開始新的美好生活。「扶智+扶志」 從思想觀念上拔窮根東鄉脫貧的難點究竟在哪裡?
  • 眾人拾柴火焰高,產業扶貧效果好,全面促進貧困群眾自我發展!
    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產業扶貧對貧困戶收入增長貢獻率已經達到了57%,這充分說明產業扶貧已成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推動力 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化經營讓農民致富的步伐更快了為什麼貧困地區群眾需要依靠產業扶貧,而不是單打獨鬥來致富?
  • 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相較於「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特困地區來說,貧困發生率雖然不高,但是因人均土地少,貧困戶自身的脫貧能力較弱等特點,脫貧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信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轄區實際,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走出了具有信義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今天的「鄉村振興這一年」特別節目,我們就來看看信義街道的脫貧攻堅之路。
  • 扶貧「小香薯」變身增收大產業
    該村也屬於典型的茗洋湖水庫水源保護地,全村80%以上的土地屬於生態公益林,可用耕地只有1000餘畝,產業發展基礎很薄弱。全村90%以上的勞動力在外務工,留在村裡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兒童,加上種植傳統農作物並不怎麼賺錢,村民缺乏增收手段。「一直以來,我們村除了政策性資金之外,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是典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
  • 黃山休寧縣:產業扶貧助力災後生產自救
    近期以來,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針對受洪災影響的貧困戶扶貧產業開展大救助、大幫扶工作,積極動員貧困戶生產自救,全力以赴降低災情損失,促進貧困戶穩定脫貧。  在川湖村,4戶貧困戶的大棚蔬菜受災嚴重,蔬菜被水泡壞,大棚被衝毀。
  • 山西:交城縣產業扶貧助群眾拔「窮根」
    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近年來,山西省交城縣產業扶貧工作聚焦群眾穩定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調結構、轉方式、增效益,抓龍頭、帶產業、建基地,確保脫貧效果持續穩定。  據介紹,交城縣大力實施「6133」產業工程,重點發展「畜、遊、果、蔬、菌、藥」6大產業。
  • 我市農業產業扶貧促農增收
    本報訊 記者萬明報導:日前,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6年以來,上饒市農業農村局切實履行部門工作職責,紮實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和各項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實現高質量、確保可持續」工作原則,圍繞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強化產業扶貧提質增效,持續推進產業扶貧精準到戶,為全市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 衡水中學70周年校慶倒計時啟動,吉祥物揭曉 - 河青新聞網——河北...
    河青新聞網訊 「畢業十年了,今天重回母校很感慨,剛才看到學弟學妹們奔跑著去上課的場景也勾起了我當年在衡中學習時的回憶。」2006屆畢業生田樂對記者說。12月17日下午,河北衡水中學邀請了部分衡中校友參加了該校在莘元館舉辦的70周年校慶倒計時啟動儀式。
  • 助力龍頭企業, 扶持扶貧產業 打造有機品牌 促進農民增收
    2月20日,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網站公示,豐寧縣等13個貧困縣經過驗收檢查和評估,達到了貧困縣退出標準,擬退出貧困縣。這也標誌著豐寧正式告別了貧困的歷史。豐寧始終把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作為產業扶貧的突破口和原動力,出臺完善產業扶持政策,持續調整農業種養結構,取得了顯著成績,全縣形成了奶業、特色養殖、蔬菜、雜糧、中藥材、食用菌共同發展、百花齊放的產業扶貧格局,打造出八大產業扶貧示範區和豐鑫實業、樂拓牧業、黃旗皇、平安高科、昌達農業、榮達農業等6家縣級扶貧產業園,規模扶貧龍頭企業達到86家。
  • 文縣橋頭鎮:富民產業牢築穩定脫貧根基
    近年來,文縣橋頭鎮按照「川壩蔬菜、高半山雙椒、高山中藥材」的農業產業發展思路,根據各村地理優勢和土地資源,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全鎮建成了為頭片區、北山片區、葦子溝片區3個萬畝花椒片帶,築牢了群眾增收脫貧根基,不斷譜寫著產業發展新篇章。
  • 無為市「旅遊+產業」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這裡雖然到處有荒山,但地形特別,水資源豐富,氣候宜人,交通也很便利……」在專業人士眼中,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恰恰成為紅廟鎮發展生態旅遊,助力鄉村扶貧振興的動力源,就此,昔日的廣袤之地恢復神採。到了旅遊旺季,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沓來,人頭攢動,熱鬧非常。一系列帶動當地農民致富、貧困戶脫貧的「好門路」也就此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