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經濟時代,共享玩具正大步走入人們的生活。春節來臨之際,一些電商平臺推出的共享玩具琳琅滿目。「租賃玩具既便宜又方便和好玩」,成為這項新業態的良好口碑。但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大多數玩具畢竟是供給幼小孩子使用的,租來的二手貨是否存在安全與衛生問題,必須引起供應商和家長的足夠重視。
消費者:申索對象莫搞混
家住萬航渡路的陸女士說:「共享?又不是新東西,十多年前就有了,當時只不過是一些個體實體店這樣做,類似跳蚤市場,只是現在搬到了網上。」陸女士介紹,現在平臺裡的玩具租賃很火,有樂高,更有像兒童轎車、航模之類的大型玩具。比如,到某平臺辦張年卡,花費是2400元,月卡是350元,下單後會有快遞送貨上門,不辦卡也行,單次一般是按玩具成本的10%收費。「現在競爭也很激烈,顧客可以貨比三家,也能找到便宜的。交換的頻次也各異,有一周一換的,有一月一換的,也有全年限定交換次數的。」她說,家長圈裡也會互相介紹哪個平臺的玩具更好玩且性價比也更高,大家主要是看中這些大型玩具的租賃比購買更划算,而且二手貨也沒有新玩具的氣味,玩幾次就可以換其他玩具,孩子更有新鮮感。
與普通的買賣關係不同,消費者必須對租賃玩具後與商家形成的租賃關係有較為明晰的法律認識。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婷婷說,如果共享的這些玩具是APP平臺所有的,並且由平臺統一面對消費者出租經營,那麼這種商業模式本質上就是一種傳統的租賃合同法律關係,只是經營方式依託於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本質是盤活現有的閒置社會資源,典型模式是作為資源端的不特定個體,與作為需求端的不特別個體之間,通過便捷的信息溝通共享平臺建立聯繫,進行有償使用。所以,如果共享的玩具來源及所有權集中到一個平臺,再通過「一對多」的方式出租,實際上是創造了新的社會資產或需求,對閒置資源的再利用十分有限。當然,這種模式對於降低成本、進行品質控制具有優勢,也便於消費者在發生爭議時,可以直接向平臺這樣一個確定的、有實力的出租方提出維權。說白了,一旦玩具出了問題,消費者索賠的第一對象肯定是租賃平臺。
供應商:安全衛生莫失責
近來,玩具租賃平臺上線量不斷增加。在上海,還出現了新型的共享玩具智能櫃。但在中福會託兒所科研室主任吳玲玲看來,租賃玩具很可能滿足不了孩子對玩具的實際擁有心理。她說:「孩子們都有一個特點,不太喜歡把玩具借給別人,更不允許別的孩子隨意拿走自己的玩具,這種對自己物品的擁有權和愛護心,是需要保護的。還有的家長可能存在一種誤會,以為有時花大價錢買來的玩具,孩子沒玩幾天就扔在一邊了,很可惜。其實,你會發現過一段時間孩子又會把老早玩過的東西再拿出來玩。在幼兒教育實踐中還會發現一個普遍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閱歷的豐富、動手能力的提升,對玩具會不斷玩出新的花樣,或玩具間有了新的組合,或玩法上有了新創意,這恰是玩具的益智價值所在。而且,這樣一種對玩具的『再創造』實踐,也是租賃玩具所無法實現的。」
除了擔心孩子的心理接受程度,吳玲玲還對租賃玩具的安全和衛生狀況提出了擔憂。據了解,這也是許多平臺上顧客留言最集中的問題。而店家的回答通常是會在玩具進入派送渠道之前進行一次例行的質量檢查,並做好清潔工作,主要是用消毒液擦拭或紫外線消毒。但至少從目前來看,包括玩具在內的整個租賃市場,尚沒有出臺國家統一的安全和衛生檢測標準,甚至有沒有進行過安檢和消毒,有時也只能讓顧客自己去碰運氣了。吳玲玲說,幼兒有個特性,喜歡咬玩具,喜歡摔打玩具,所以,對二手玩具並不是隨便用消毒水擦一下就算「合格」了,何況,這樣的簡單擦拭甚至可能帶來二次汙染。因此,要讓玩具在租賃市場上真正玩得轉,相關的法規還需要進一步配套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