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地名中的「祥霞美」可能曾是「上下尾」

2020-12-16 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標題:廈門地名中的「祥 霞 美」可能曾是「上 下 尾」

山海城市地勢複雜 垵兜嶝崎獨具特色

在廈門的歷史地名中,有不少含有上、後、尾字的,這些字代表方位——廈門是山海城市,地勢複雜,山水轉彎較多,東西南北不容易區分,因此地名多用上下、前後、頂尾指代方位。一般「上」為西北,「下」為東南。例如坂上自然村,位於禾山街道坂尚社區西面,枋湖北路北側;下忠自然村,位於尚忠村下方,在禾山街道坂尚社區東南部,枋湖北路南側。

再比如美仁後社,位於美仁宮後方,故稱為美仁後社;沙坡尾則是「廈港海沙坡的尾端」;後坑指「窪地後的村落」,與前坑對應。不過這些詞除了表方位,還有部分是借用祖籍地地名,或因同音同義演化而來——例如「後埔」地名最早源於李姓始祖沿用安溪祖居地地名「厚埔」;集美「內林」則是因原村民多李姓、林姓,原地名為「李林」,後因李、裡同音,裡、內同義,遂改為「內林」。

在廈門地名中,「上」美化為祥,「下」美化為霞,「尾」美化為美的案例很多。如,海滄新陽街道的祥露社區,早時人們乘船來此地下船登岸,俗稱「上路」,後諧音雅化為「祥露」;霞陽曾名「下洋」;集美舊時因地處潯江西岸末尾、大陸盡處,被稱為「潯尾」或「盡尾」,後美化為「集美」。

除方位外,複雜的地勢還派生出一些獨具特色的地名,如垵、兜、嶝、崎、腳、柄等字,都代表閩南地區獨有的地形風格,在北方地名中極少見到。據梁瑞秋介紹,「崎」指階梯式的山坡,如高崎;「嶝」有臺階、跳板之意,大嶝島即表示此島是金門和同安之間的一處「跳板」。「垵」為「鞍」音譯而來,指山坳處,曾厝垵就是由此地形得名;「柄」指代邊緣,如洪山柄指的是洪濟山山腳邊緣;「腳」指代角落、根部,如竹樹腳、大井腳、講古腳巷等——民國職業講古藝人,通常在巷子角落、大樹陰涼下設攤說書。

何厝和已消失的吳厝、潘厝、楊厝等,均代表該姓氏家族居住之地,鼓浪嶼的內厝澳也是由「李厝澳」演化而來。

兵家必爭之地 既可演武又可扎軍營

在廈門地名中,還有許多地名與房屋、建築相關。最廣為人知的是「厝」,閩南話中指住所、房子。例如何厝和已消失的吳厝、潘厝、楊厝等,均代表該姓氏家族居住之地,鼓浪嶼的內厝澳也是由「李厝澳」演化而來。

在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收錄的同安、翔安地名中,有不少地名出現寮、寨字。「寮」指草屋,有時也指代廠坊,如思明區的「夾舨寮」指造船廠,夾舨寮4號是造船廠承德堂遺址;思明區中華街道的竹寮巷早年為竹廠坊;也有同音演化,例如長寮巷,其形狀直、狹、長,成條狀,而條、寮閩南話發音相近。

而寨、營則與軍事建築相關。廈門地理位置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唐代劉日新追剿黃巢起義軍,駐軍深山,明末清初曾是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基地,許多地名折射了這一歷史事實。如海滄現已廢止的「蔡寨後」,傳宋時設寨,村位於山寨後,又逢蔡姓開基,故稱「蔡寨後」,現為寨內自然村;同安新民鎮劉營自然村是唐金紫光祿大夫劉日新率軍追擊黃巢起義軍,曾紮營建村的地方;古營路則是鄭成功部隊設營房之處。

根據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提供的數據,同安區、翔安區村落名有外較場、寨內、寨仔邊、營邊、官田、軍營、西鼓檔、寨下、土寨、劉營、走馬人、軍村、寨仔等軍用地名14個,佔同安翔安村落名的1.4%;此外,廈門還有先鋒營街、後廳衙巷、洪本部街等,皆與軍事建築有關;小走馬路、演武路則是鄭成功部隊走馬、水上演武操練的地方。(廈門日報記者黃語晴實習生王佳煒)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相關焦點

  • 「祥霞美」=「上下尾」?!廈門地名的這些秘密,90%的人還不知道!
    今天日報君就帶著大家從公開庫中的歷史地名出發發掘廈門地名特色了解各類地名背後的歷史文化演變地名中的「祥 霞 美」可能曾是「上 下 尾」在廈門的歷史地名中,有不少含有上、後、尾字的,這些字代表方位——廈門是山海城市,地勢複雜,山水轉彎較多,東西南北不容易區分,因此地名多用上下、前後、頂尾指代方位。一般「上」為西北,「下」為東南。
  • 廈門這些地名這麼念 解讀難懂難念的地名
    在廈門帶「埔」字的地名很多,如廈門港的大埔頭、中埔頭、小埔頭,以及五顯鎮店仔村上埔社等。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專家說,「埔」為多音字,除讀「pǔ」,另一個讀音是「bù」,主要用於地名,多數帶「埔」地名應該讀bù,但有些如前埔等帶「埔」地名知名度較高,大多數人習慣讀「pǔ」,應尊重習慣。
  • 閩南地名考:掌握閩南話的重要性與不重要性
    而前山社對應的海滄村社,則可能是位於鰲冠的山頭社,山頭社在清代中期重修東宮的碑記以及澄志中均有出現,只是它何時在海滄這塊土地消失,我們便無從考究了。然而,今日海滄最安靜、最被忽視的鰲冠,可能是其中的無冕之王。北宋《元豐九域志》關於「龍溪縣」的記載,「龍溪,六鄉,海口、峽口、清遠三鎮,吳慣、沐瀆、中柵三鹽團,有九龍山」,當時的龍溪縣範圍極廣,但其沿海並不算大,南起漳州港嶼仔尾,北至海滄新垵,包括了現在的龍海、角美和海滄,因此九域志中關於海的位置也只會在這些地方出現。
  • 廈門又添178個新地名 首以臺灣縣市命名(圖)
    臺海網9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玉燕) 今後,在廈門就可找到「臺北路」、「臺中路」、「臺南路」、「臺東路」等道路。記者昨日獲悉,廈門又添178個新地名,其中12條道路首次以臺灣主要縣市進行命名。廈門市政府近日正式批覆《關於提請公布臺北路等178條地名的請示》。178個地名中,84條屬於道路名,94條屬於居民點名稱。新命名的道路名中,海滄最多,有20條;翔安17條,同安15條,思明13條,集美11條;湖裡區的最少,新命名的道路僅8條。
  • 廈門地名要求整改:「洋名、怪名」不能亂用
    原標題:您住的小區可能要改名 廈門31個不規範地名年底前要完成整改廈門網訊(廈門日報本組文/記者詹文)喊了十幾、二十年的「加州商業廣場」「帝豪大廈」,其實是不規範的「洋」地名、「怪」地名。
  • 廈門一地名讀音引發熱議 後江埭的「埭」讀dì還是dài?
    現象 不少廈門人約定俗成地讀作dì 廈門文史專家盧志明告訴記者,「埭」在廈門是個常用字,雖然權威詞典中只有dài一個讀音,但不少廈門人約定俗成地將該字讀dì。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北市區地名由來》
    而景美區地名之由來乃因古人用木頭或竹子製作的大水槽稱作(筧)或(木見),在水槽尾端部份叫(木見尾)、(筧尾),後來叫成(景尾),再改為景美。至於木柵區地名之由來,乃因漢人與原住民抗爭時代,漢人在景美溪邊興建木製的大型柵欄,防止敵人入侵。
  • 薌城市民曬民國十九年蓋廈門地名紙幣 欲尋收購者
    編讀往來:熱心讀者老張給本報編輯部來信爆料,他有民國十九年的廈門中國銀行伍圓紙幣專家:這是銀元票,升值空間不大  閩南網10月21日訊 最近,本報編輯部收到漳州薌城區讀者老張的來信。此來何事?  熱心的老張說,手上有一張民國十九年廈門中國銀行伍圓紙幣。
  • 可能要命!中華鱟和圓尾鱟都是保護動物
    海鱟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殼厚肉實的鱷龜、全副武裝的海鱟(hòu)……在位於中山路東段的一家漁市海鮮城,這些奇特的動物都成了「活鮮」,在生鮮池中銷售,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當天,記者趕到中山路這家漁市海鮮城發現,生鮮池中的確放著一隻海鱟,餐館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供遊客選擇的食材。2日記者又來到現場,那隻海鱟已不知去向。餐館人員表示,食用海鱟需要「定製」,碰巧有貨才能夠嘗鮮。不過,記者了解到,食用海鱟,不僅涉嫌違規,還有可能搭上性命。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嘉義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2.布袋地名緣起於外繞沙嘴,深居舄湖內,似布袋狀而得名。昔稱「布大瑞」訛傳為「布袋嘴」,騷人墨客稱為「岱江」,也是日據時地方士紳以取七福神之布袋和尚雅號,以布袋延用至今。但「冬港」應為布袋最原始名稱,昔亦稱松仔港、蚊港、布袋嘴等。稱「松仔港」的原因是因臺灣廈門交通,以布袋為快捷方式,附近海水浴場壽島之松樹,蒼鬱青翠而得名。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彰化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3、和美  和美原叫做「和美線」,民國九年改為和美。現在以詔安橋為界,以西為泉州移民的墾地,以東為來自彰化的漳州墾民的墾地,境內是兩州墾民接觸之地,因為有鑑於漳泉械鬥迭起,為勸誡械鬥,和睦美鄰,所以稱之為「和美」。
  • 清廣東省新安縣地名考釋(一)前言
    >前言——古地名為何要考釋   在講述新安縣地名考釋前,我們先來解答:為什麼要對地名進行研究並要對地名作正確的釋讀?   因為:    在講述歷史的時候,一定要配以地理,而地理一定涉及到地名。    講人物會涉及地名,講物產會涉及地名,講歷史事件更涉及地名。所以,一旦地名釋讀錯誤,則構建的整個歷史事件都是錯誤的。我們舉個例子。
  • 厝、寮、塭……說說潮汕地名中這些特殊用字
    例如: 粵東閩語與閩南方言的其他地區一樣,稱房屋為「厝」,因而地名中就有很多叫「厝」的。這個「厝」雖然古漢語中也有,但是放置的意思,如我們熟知的《列子·愚公移山》:「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但在在福建、廣東,卻成了閩方言的特徵詞。
  • 京城這些最美地名,只聽名字就美醉了
    有人說只看北京的一些地名就已經美醉了可它們背後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所以我們今天不聊其他只看看北京那些美的讓人心醉的地名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漫步於這條胡同中,聽著陳昇《北京一夜》中最傷感悽美的一句「人說百花地深處,住著老情人,縫著繡花鞋,面容安詳的老人,依舊等待著那出徵的歸人
  • 說說角美的前世今生,請叫我「石角東」
    早在陳政入閩之前,唐高宗便派曾溥入閩綏鎮,丁儒即其幕僚跟隨入漳,後又輔佐陳政、陳元光父子平亂建漳,故光緒《漳州府志》的陳氏府兵將領中未見其名。按元釋謁狀元黃思永為《白石丁氏古譜》所作序稱,漳州成立後,丁儒為漳郡別駕,授九承事郎。去世後,與妻合葬於丁原坑,上書「唐承事郎丁公暨宜人曾氏墓」,角美後裔主要分布於丁厝,後世也有人根據丁氏古譜推算丁儒為北宋時期人物。
  • 廈門羊角寨曾為海防要塞 相傳為鄭成功扎兵之處
    羊角寨:  消失了的海防要寨  在農曆乙未羊年到來之際,本報記者在廈門各地尋找與「羊」有關的地名,挖掘它們背後的有趣故事。廈門市集郵協會的徐再添先生告訴我們,羊在廈門地名裡非常難以尋覓。通過市民政局得到了確切的兩個羊地名:一個是島內的陽臺山的羊角寨,一個是島外海滄的羊母嶼。
  • 北京地名中的冷知識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有些是數百年來約定俗成的,有些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佐證,是人們生活的寫照。尤其在北京地區,許多地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如典故、民俗、城鄉變革、文化等,其地名在形成過程中猶如一部小的《史記》。許多消逝的古蹟風物、滄桑舊事及舊日的生活形態,可以從地名中找出蛛絲馬跡。
  • 福建最霸氣城市,將棄用多處洋地名,網友:文化自信從地名抓起
    其實說起「洋」地名來,如果大家去過很多城市旅遊的話,就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並非某一個城市,某一個省份,而是廣泛存在於全國各地。包括但是不限於很多地方的小區名字(譬如筆者居住的小區就是名為加僑國際)、高樓大廈商超名字、部分道路名字以及各種廣場、中心等等。其實有這樣的命名,也是「投其所好」的關係。
  • 角美的前世今生|從廈門西,到漳州東
    「吃水不忘挖井人」、「達則兼濟天下」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心,也是兩岸一家親的百年見證;禮者,東美曾氏番仔樓,這是一處規模宏大的中西合璧建築,儘管主人採用了中式、歐式、南洋式的建築風格為自己的宅邸融入多樣風情,但在總體布局上仍遵循中國傳統的禮制,以家廟為中,對稱展開,以體現主人家外學中用的家本位價值觀;智者,江東橋,一座奠定角美交通樞紐地位的關鍵橋梁,其展示的雄渾氣概與建造技藝都是驚人的奇蹟;信者,天一總局
  • 池州有個地名叫老鼠尾!安徽這些地名帶"鼠"字,背後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嗎?
    2020 年春節將至,新安晚報推出《鼠年說鼠》,梳理我省與鼠有關的地名以及傳說故事。記者從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了解到,我省與鼠有關的地名還真不少。有的村莊因形似老鼠,而得名老鼠窪;有的因過去鼠害嚴重,當地居民組織滅鼠,故得名打鼠衝;還有的地名雖然沒有鼠字,但也與鼠有關,且源於《詩經》,你能想到是哪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