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神D
說說這次旅行
浮屠之城
浮屠之城,倒轉浮生。
我們終將變成曾經的我們所最不喜歡的樣子。
年少時,對於這種轉變充滿了恐懼,因為覺得那些之於這個世界的妥協,都是對於自己真我內在的侵略,一旦被佔領了內心高地,自己就不再會是自己,那些少年意氣與輕狂自由,都會灰飛煙滅。
直到,開始學會妥協,學會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內心深處也變得更平靜,開始接受隨遇而安,忽然間醒悟的時候,儘管內心裡還是少年模樣,但不知道何時,已經平靜變成了與曾經截然不同的自己。
少了少年時候的憤世嫉俗與中二抱負,假若遇到那時候的自己,想必會很可笑地摸著那時候自己的頭,教導小孩一般說:轉變並不是對立,而是一種必然的延續與成長。變的只是對世間萬物的看法與態度,但是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還是一塵不變的樣子。
佛陀說:無常無我無造物主。
在這個無神的世界,萬物不過因為因果而漸進著,常我隨著時間去慢慢變化,終究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都不復相同,但是那一個輪迴在這六道裡的本我,卻還是如初如昔。
維桑向晚
瑞光大金塔
敲定春節的緬甸行程,對於這個閉關鎖國五十年,18年底才徹底對外開放旅行的國度,雖然鄰近,卻並不熟悉,所知曉的不過就是佛陀光輝映照下的遺址,至今未曾停歇的內戰,曾經的亞洲之光如今的世界最貧窮國家,金三角的罌粟,還有便是翁山蘇姬刻滿皺紋卻被時光帶不走的清麗臉龐。
18年初,穿越瑞麗國門,短暫造訪木姐,此刻想來,除了顏色豔麗的佛教雕像和滿街身著隆基長裙的男子,還有清香甜膩的糯米糕外,再無太多印象。
這一次,雖然不曾造訪國人更熟知的蒲甘,但是在舊時首都仰光穿透清晨薄霧的陽光裡,在維桑向晚無人的金色海灘上,在勃固佳克溫僧院裡陣陣誦經聲中,緬甸的模樣在心裡越來越立體起來。
涼季的緬甸,陽光帶著朦朧的金色,臉上的特納卡清涼入心,黑瘦的少年們在面前莞爾微笑。
陽光與微笑,最能治癒,甚至能讓我們短暫忘卻國內正在爆發的疫情,每每通過訊息了解到國民正在遭受到的苦難,心裡難過酸楚的時候,抬頭望見頭頂的陽光,頃刻間便有了更多的勇氣。
原本,我是想來到這個浮屠之城,去平靜內心的,安撫自己在人生過渡時期所產生的那些不安。
但是,當我跪在瑞光大金塔前的時候,我虔誠默祝:
我們是英雄的民族,是英雄的國度,不管是武漢,還是家鄉成都,還是華夏大地的每一處角落,每一個人。
加油。
維桑向晚
佳克溫僧院
情人島的沙灘足球比賽
【行程線】
緬甸
DAY 1:成都—(緬甸航空UB804,AM03:35-04:45,時差-1.5H)—仰光;仰光—(BUS,PM01:00-02:30)—勃固;幹邦沙底裡皇宮(PM02:30-3:30),瑞摩都金塔寺(PM03:30-04:10),佳克溫僧院(PM05:00-05:30);勃固—(BUS,PM05:30-07:30)—仰光;宿仰光。
DAY 2:仰光—(BUS,AM08:20-PM03:30,240公裡)—維桑;情人島(PM03:30-04:10);宿維桑。
DAY 3:維桑。
DAY 4:維桑—(BUS,AM07:30-PM03:00)—仰光;翡翠山(PM03:30-04:00),喬達基臥佛寺(PM04:20-04:50),瑞光大金塔(PM05:00-06:20);宿仰光。
DAY 5:仰光皇家湖公園(PM01:00-01:30),聖瑪麗大教堂(PM02:00-02:30),PM09:30-09:50抵達仰光國際機場。
DAY 6:仰光—(川航3U8072,AM01:20-05:50,時差+1.5H)—成都。
海釣的老人
瑞光大金塔
聖瑪麗大教堂
馬烏彬午餐
維桑海灘販賣椰子的少年
【預算及注意事項】
緬甸
總預算:人均(CNY)5000+。
時差:比北京時間晚1.5小時。
A.緬甸匯率:緬甸元(BUK)是國家通行貨幣(果敢特區可使用人民幣),1緬甸元大約等於0.005元人民幣,因為戰亂與貧窮關係,緬甸元並不穩定,但是基本在緬甸國內購物,用緬甸元數額除以200,差不多就是等值人民幣面額。
B.物價:緬甸物價即便在東南亞算起來也是較低的,舊首都仰光人均工資大約在人民幣500-1000左右,在仰光市區打車差不多5000-10000緬甸元左右;維桑的海鮮大排檔人均消費大約在人民幣50-150左右便可以吃得很好,龍蝦一般60000緬甸元(300CNY)一公斤,石斑魚35000緬甸元(170元)一公斤。
C.最佳旅遊時節:緬甸分為三個季節,分別是11月-2月的涼季、3月-5月的旱季、6月-10月的雨季;旱季最高溫度在40°以上,雨季時期因為基礎建設落後時常會發生洪水和山路垮塌現象,涼季是緬甸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平均氣溫20°左右,晚間需加外套,仰光充足。
D.簡單緬甸語速成:你好(明個喇叭),謝謝(借宿吧),非常感謝(借宿定嘛類),司機(噶色呀)。
E.緬甸構成:分為上下緬甸,共有7省、7個民族邦、1個中央直轄市,民族邦主要集中在上緬甸,與中國接壤,也是持續到目前為止的戰亂區;下緬甸相對比較安全,古都遺址、海景和大型城市仰光、內比都、曼德勒、勃固都集中在下緬甸,適合旅行。
F.緬甸的民族:5200萬人口中,分為8個主體民族(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若開族)和127個少數民族,其中果敢地區主要居住的是漢族人。
G.出入境規則:外國人進入緬甸必須遵循「空中來空中返,陸路來陸路返」的原則,乘機抵達進入海關的不允許從中緬邊境陸路返回國內。過海關時隨身攜帶現金不能超5000美金,購買玉器、珠寶必須有相應發票,玉石毛坯、木化石不能攜帶出緬甸海關。
H.宗教:基本全民信南傳上座部佛教,不能隨意觸碰對方頭部,進入佛寺必須脫鞋,不能著背心、短褲、短裙(佛寺附近一般有隆基售賣,一條約緬幣3500-4000,人民幣20元左右)。勃固佳克溫僧院每日誦經時間為PM05:00-06:00;仰光翡翠山每日下午4點關門謝客。
喬達基臥佛寺
維桑海灘
馬烏彬午餐
幹邦沙底裡皇宮
維桑之晨
Part 1:勃固篇
勃固
下午五點,寬敞的佛堂裡開始點亮燈火,身披著暗紅色袈裟的小和尚踩著柚木地板走來,殿外的陽光還足夠明亮,卻在步入佛堂的時候,隨著小僧順手向著背後揚起的袈裟,同這塵世一起被扔到了咫尺天涯的紅塵之中。
聚集在佛堂的僧人越來越多,經文的唱誦聲也越來越響,抑揚頓挫間像是一首穿越千年的綿長悠揚的歌。臨近佛堂門口,僧眾們依次端坐的最後排,一個小和尚突然好奇地轉過頭來看著我們,眼裡帶著一點好奇,我衝他微微一笑,他沒有回應,復又轉過頭去,也不看攤在面前的經書,和著誦經聲仰頭繼續唱誦起來。
佳克溫僧院據說有上千僧人,我並不懷疑,畢竟緬甸的孩子,不論貧賤,都必須度過一段時間的僧侶時光。勃固的時光,仿佛就此停駐,無論是舊皇宮裡虔誠禮拜的男女,還是僧院裡認真誦經的小僧,仿佛這個城市以外的世界,與這裡毫無關係,這裡並不屬於紅塵。
瑞摩都金塔寺
★初至佛國
晚間10點,電視裡的春節聯歡晚會熱鬧無比,相比之下,地鐵裡顯得尤其冷清,即便路過平時擁擠到難以呼吸的春熙路段的時候,一個車廂依舊只有兩三乘客,大家都戴著口罩,各自孤立著。雙流機場卻依舊是滿滿的人,與平時不同的是,所有人都口罩加身。
過了十二點,值機,過海關,然後等待紅眼航班開始登機。說真的,出發前是有點猶豫的,雖然早在一個月以前就敲定了行程,但是鑑於越來越形勢嚴峻的疫情,有考慮過放棄出行,一來諮詢過並不能退款,春節出行原本也算一年不多的假期裡期待挺久的,開銷也比平時貴;二來國家還沒有禁止出行,也稍感安心,換個角度自己並非醫護人員,留在成都也並不能做什麼,這個時候不添亂便是最大的出力;三是覺得緬甸並非疫區,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可以適當放鬆心情,所以在略微糾結後還是選擇了出行。
成都雙流機場
成都雙流機場
出發後的第二天,抵達仰光的時候便傳來全國取消所有出遊活動的消息,已然不能回去,既來之則安之,一面旅途中隨時拿出手機查看國內情況,一面感受緬甸安靜的陽光,情緒有一種被割裂開對立起來的感覺,焦躁又平和,難過又安逸,註定了2020年的春節是國人難以忘懷情感複雜的一個春節,而這次的緬甸旅行也是讓我難忘的一次情緒複雜的旅行。
晨間5點抵達仰光,緬甸原本閉關鎖國幾十年,剛開放旅行不久,所以遊客不如東南亞其他國家來得多,加之主客源國的我們又全面禁行,所以整個機場海關便只有我們這一駕飛機的旅客,順利辦理落地籤,量過體溫,並不費力地便穿越空蕩蕩的海關,進入緬甸境內。
取下口罩的時候,大口呼吸了幾口帶著東南亞獨特香味的空氣,胸腔裡一直壓抑著的那股氣才就此散發出去。
緬甸宣傳圖片
抵達酒店的時候尚未天亮,預定是用過午飯後前往勃固,決定用過早餐睡上一覺。
酒店頂樓的露天餐吧拿取了早餐,一道金光從側面閃過,耀得人睜不開眼,望過去才發現原來是落地玻璃窗折射來的陽光。走到陽臺邊緣,那輪太陽此時正在遠方緩緩升起,被濃厚的迷霧遮掩,看起來朦朧柔和;下方是仰光的街道,已然開始車水馬龍,而道路旁的民居後便是長著高大熱帶植物的森林,看起來鬱鬱蔥蔥,水汽不斷從森林裡湧出,被朦朧的日光泛射出淡淡的金色光華。
這是之於我的關於緬甸的第一印象,這個國度就像一個遠古孑遺的浮屠之城,如一片被時光遺忘的菩提葉,泛著朦朧的金色佛光,安靜、祥和又古舊、淳樸。
仰光之晨
仰光之晨
仰光之晨
仰光是緬甸最大的城市,曾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現在的它卻是半城古舊的街道半城原始叢林的模樣展現我眼前。
但是就如有的人是命中注定的宿命一般,我生來便喜歡這樣老舊到有點頹廢的叢林街市光景。靠在頂樓的欄杆上,晨光裡的仰光,讓我看了許久仍不願意離開。
仰光之晨
仰光之晨
仰光之晨
早餐後草草睡了幾小時,然後午餐是手抓飯。講真,比起德宏州的手抓飯,這裡接待遊客的手抓飯顯得沒有那麼真誠,但是果腹足夠。
手抓飯
因為上緬甸連年不斷的戰火,還有閉關鎖國五六十年的關係,整個緬甸的基建很差,前往勃固的路算是不錯的,但依舊開了近兩個小時,好在路上並不無聊,因為一路聽著嚮導真姐講那些關於緬甸的歷史和故事。
關於緬甸各個王朝的分分合合,元時併入中國版圖明末脫離,與泰國、與滿清的戰爭,被英國殖民,再到昂山家族崛起帶領緬甸走向獨立……直到現在,翁山蘇姬依舊為了國家的復興而在國際上不停奔波,隨著與我國的一系列戰略協議的達成,不難想到以後的緬甸會慢慢變得和泰國、越南一樣,越來越被國人熟知,也被來自外界的訊息所刺激變得越來越和這個世界接軌,所幸我現在所置身的這個世界,目前還懵懂而青澀。
真姐的故事裡,讓我最為唏噓的是關於緬甸末代皇族的故事。英殖民時期,緬甸皇室不購置大炮卻舉辦大型的佛事盛會想要脫離苦難,終是不能倖免;然而已經外逃的皇族卻相信了殖民者的一面之詞,帶著珠寶投誠,最後在一艘遠洋的船上舉行末日狂歡,不多日後那些財寶出現在了英國,而皇族的人卻全部就此從這個世界上神秘消失。
「所以,緬甸自此之後是沒有皇族的。」真姐有些感慨地說。
我望向窗外,路邊一排排簡陋的吊腳棚,一群膚色黝黑的孩子臉上塗滿了特納卡,好奇地望著我們的車駛過。
仰光
仰光
仰光
仰光
仰光
路邊的房屋開始漸漸密集,但是那些簡陋陳舊的建築看起來猶如國內三四線小城的模樣,如若不說,很難猜出這裡就是緬甸第四大的城市——勃固。
★幹邦沙底裡皇宮
在勃固市郊偏僻的一隅,一座看起來規模不大不小的金碧輝煌的宮殿佇立在這裡。
幹邦沙底裡皇宮又稱為勃固舊皇宮,因為這裡曾是15世紀緬甸東籲國國王的皇宮所在。據說曾經的幹邦沙底裡皇宮全部的建築都是由柚木所建築而成,只是後來歷經無數戰火,整個皇宮被燒為了一片廢墟,除了外牆外,整座皇宮都是緬甸在90年代按皇宮的記錄圖重建起來的。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走進皇宮,金碧輝煌的大殿很有東南亞建築的特色。在那些巨大的水泥柱邊,還擺放著曾經的柚木柱的殘骸。雖然僅剩殘骸,但是那些巨大無雙的柚木柱依舊能讓人想像出昔日東籲國的強盛與繁華。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皇宮並不算大,走上一圈不過十多分鐘時間,但這裡和緬甸的其他景點一樣,儘管人頭攢動,但是行走其間卻能感受到一種異樣的平靜,陽光慵懶地打到臉上,閉眼的時刻,仿佛能感受那些靜止於光束裡的塵埃。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不少穿著緬甸服飾的少年男女帶著學士服到幹邦沙底裡皇宮來拍照,想來是附近大學的畢業生,來到這裡拍照留念,雖然他們穿著特敏和隆基,臉上抹著特納卡,看起來極具傳統的緬甸特色;但是當戴上學士帽披上學士服的瞬間,又化身成了這個國家未來的希望,陽光而朝氣蓬勃。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旁邊的雙條車不時拉來一車又一車的小孩,穿著校服,臉上滿是歡欣的表情,看來這裡也是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所以會組織到這裡來學習自己國家曾經的歷史。
幹邦沙底裡皇宮
幹邦沙底裡皇宮
陽光裡告別了舊皇宮,車穿行在密林之中,向著瑞摩都金塔寺前進。
勃固
★瑞摩都金塔寺
瑞摩都金塔寺的金塔是緬甸四大佛塔之一,建於1千多年前,是緬甸第一高塔,也是勃固的地標建築。雖然仰光的瑞光大金塔因為收藏有釋迦牟尼的八根頭髮而名聲在外,但是單論高度,高112米的瑞摩都金塔的塔身比仰光的大金塔還高出14米。
現在的瑞摩都金塔也是重修而成的,因為曾經的金塔因為地震倒塌過一次,而緬甸人則將倒塌下的塔尖就地安置,並漆成了深紅色,然後新建的塔則貼上金箔,整體呈現金色,金紅之間連接起了瑞摩都金塔的前世今生,從視覺上看起來也尤其的震撼。
緬甸是虔誠的佛教國家,進入佛寺都必須脫鞋並著帶袖和過膝的衣褲,在仰光是可以租用隆基和特敏的,但是勃固比不上仰光,並沒有隆基可以租借,不過在金塔寺旁的小市場便有隆基販賣,價格3500-4000緬幣。
買了一條隆基裹上,真姐笑著問我:你會穿?我說,曾經在版納生活的時候每天都穿著隆基,直到後來穿到了昆明,才被當地人笑話說怎麼男孩子還穿著裙子。
隆基
脫鞋,走過虔誠禮拜的人群,來到大金塔前,饒塔一圈。
塔的四周坐滿了婦孺老少,還有身披深紅僧袍的和尚和粉色袈裟的尼姑,大家都在陽光裡安靜端坐著,或是在默祝禱告,或是在聊天發呆,在這樣安靜的世界裡,守著面前這尊巨大的信仰閒散地過著自己的人生。
第一次見到這種金塔寺,是兩年前在芒市的勐煥大金塔,瑞摩都金塔雖然看起來沒有勐煥大金塔那般絢麗耀眼,但是卻顯得更為古樸和有歷史感,整體與這座古老的小城完美地融合,靜靜佇立在時光以外的遙遠世界。
★佳克溫僧院
晚餐吃的泰餐,雖然東南亞的食物都看起來差不多,但是仔細區分的話差別還蠻大的,尤其後來在馬烏彬吃的那些奇怪的水煮蔬菜,真的是在東南亞其他國家並未體驗過的,在那之前我這種什麼都敢吃的人只在寮國敗給了生烤豬腸,而現在則加上了一道緬甸的水煮柚子枝……這是後話。
勃固的餐廳比想像的好,而泰餐也比想像的好吃,吃完晚餐,走過一條馬路,老舊的圍牆裡便是佳克溫僧院的所在。
昂山將軍
晚餐
晨間,從仰光機場乘坐BUS趕往酒店的時候便看到路邊排成一隊前進的僧侶,手裡抱著大缽,沿路不斷有居民虔誠布施,不覺想起多年前自己在琅勃拉邦布施時的情景。
那時自己也是天還未亮便來到路邊,從小販手裡花很便宜的錢買了一大包打捆的零食,等著成隊的僧侶從面前經過,將食物放進缽裡,看著和尚們面無表情地離去,然後將食物在盡頭放入幾個年輕力壯的和尚手持的大布袋裡。
琅勃拉邦的布施早已名聲在外,然後便變得越來越程式化;仰光街頭偶遇的布施卻還是那樣的生活化,那是他們生活修行的一部分,而不是為了吸引遊客故作的姿態。
僧院門口擺放著鞋架,脫鞋的時候幾個穿著破爛體型瘦削的小孩便圍了過來,紛紛表示要幫忙照看鞋子,不過真姐早提醒過,他們的目的其實是小費,而且極不容易打發,曾經在其他國家也曾遇到過,所以微笑拒絕了他們。
走到經堂門口,木地板上已經坐著不少的僧人,年紀較大的坐在前方,年紀較小的則坐在後排,儘管人還未來齊,但就如我們在學校裡做廣播體操一般,大家早已經熟悉了自己的位置,幾個七八歲的小僧也在自己的位子做好,打開經書,也不去看,仰頭跟著唱誦起來。
緬甸要求全民都需要到寺院出家一段時間,時間短的幾周,長的則隨心所欲。真姐說,緬甸人分為五等,一等是軍人,二等是和尚,三等是男人,四等是女人,五等則是尼姑,只有家裡太窮實在養不活的女孩才會送去寺廟終身當尼姑,而在緬甸如果沒有出過家,是沒有女孩願意嫁給你的。
經堂的和尚越來越多,不多時便坐滿,誦經聲也越來越高亢,聽起來像是在唱誦一首聽不懂的歌曲,曲調起伏間聽著有點奇怪,偏偏又會傳遞來一股讓人靜心的力量。
念罷一曲,又是一曲,如此反覆。
我問,大概會念多久。答說,5點到6點,大約1小時。
想來自己是聽不懂那些經文的,只是沉浸在那種讓人迷離的氛圍裡無法自拔。
走出僧院,坐上車的時候正值太陽落山,日光已然黯淡,金光的太陽懸掛在棕櫚樹的剪影之間,看起來已經不那麼刺眼,它帶著金色的餘暉,目送我們離開這座古老的小城。
再見,勃固。
Part 2:維桑篇
維桑海灘
在此之前,在我有限的經歷裡,我一直覺得菲律賓的海灘是記憶裡所最鍾愛的。誠然,維桑沒有長灘或者薄荷島那樣湛藍如水晶一般的海水,也沒有入夜後演繹噴火的狂歡,但這裡這樣靜,長長的白色沙灘上幾乎見不到太多遊人,偶有臉上塗抹著特納卡的男孩背著椰子走過,並不湛藍的海水裡除了零星的漁船,見不到商業化的娛樂設施。
向晚時分,我明白了,維桑的海,同我見過的那些海的美麗方式並不一樣,金色的餘暉瞬間將整個安靜的世界渲染成一個金色的世界,海和沙灘,都整個沉浸進了屬於緬甸式的朦朧金色光華裡。我以為這已經是極致了,但是天空在明暗交替間,又從金色變成了紫色和玫紅交相輝映的模樣。
維桑的海,不會讓人一見傾心,卻會在安靜中緩緩驚豔視線,然後再也無法忘卻。
維桑日落
★情人島:生剝海膽
從仰光西行前往伊諾瓦底省勃生的維桑,路程不過240公裡,但是卻經歷了7個多小時的路程顛簸。
仰光晨光
目前緬甸境內只有仰光北上內比都的公路修築得比較好,而其餘的公路不過是二車道的柏油路。從仰光到維桑的路程中,前三分之二的路途都奔馳在下緬甸的平原之中,而最後的三分之一的路程則是彎曲起伏的山路,儘管車速不快,依舊極容易導致暈車。
中午時分,BUS開出仰光市區,在翁山蘇姬的帶領下,緬甸也在大興建設,一段不長的修建中的公路半邊通車,耗時不少。
仰光至維桑途中
仰光至維桑途中
仰光至維桑途中的山路
維桑原本只是位於孟加拉灣的一處小漁村,因為有著寬、長的海灘,於2000年開始對外開放,但緬甸整個國家於2018年底才開始正式開放對外旅行,所以時至今日那裡依舊是不太為外人所知的海濱度假地;不過,緬甸國內的富豪們卻早已經瞧見了商機,其中緬甸的首富便大興土木在海濱修建了五星級的度假酒店。
正午時分抵達馬烏彬,休息站比想像的要大,用餐區販售著各種食物,有快餐套餐,也有緬甸式的餐點,還有鮮榨的水果汁。雖然2000緬幣的鮮榨牛油果性價比蠻高,但是相比泰國的fruit shake還是遜色一點,畢竟冰塊並沒有打碎而是整塊裝入杯中,導致口感差了不少;而那些水煮本地神奇蔬菜,在回程途中才給我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
下午3點半,BUS停在一處市場,下車的瞬間,燦爛的陽光和高高的椰子樹便將人瞬間帶入了海濱世界。
情人島
關於情人島,據說得名的緣故源於一個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在維桑的海裡,住著一頭海怪,總是不時興風作浪為禍村民,後來村民和海怪達成協議,每一年送一個年輕的女孩到島上獻祭給海怪以求平安。這一年,村民選定的女孩即將被送上島去,女孩原本有一個戀人,不舍女孩,於是自願陪同女孩一起獻祭。二人被村民送上島後便相擁在一起,等待海怪的到來。結果說也奇怪,直到天亮,海怪也並沒有出現,而且島和陸地之間也現出了一條路,二人通過這條道路回到了村裡,而海怪也再也沒有出現過,村民認為是兩人的愛情感化了海怪,所以便將這座小島命名為情人島。
其實,情人島離海岸邊並不算遠,而那條海底之路也不過是退潮後出現的灘涂。
情人島算是當地人喜愛光顧遊玩的地點,除開我們外,便幾乎全是臉上抹著特納卡的緬甸年輕男孩女孩結伴在海灘上遊玩,頭上頂著大盤子的婦女走來走去,盤子裡盛放著油炸的海鮮。
一位男子提著桶路過我身邊,微笑著衝我打招呼,仔細一看,他手裡還舉著一個比拳頭還大的海膽。
詢問後才了解,原來是販售海膽的小販,一隻大海膽3000緬幣(15元),我衝著他的桶裡看去,還有小得多的另一種海膽,他表示2000緬幣一隻。對於生吃海膽,沿海的居民可能並不陌生,但是生在內陸城市的自己卻是充滿好奇,於是點了一隻大海膽。
男子熟練地敲開海膽,然後用勺子一邊掏一邊用清水衝洗,並將掏出來的海膽黃麻利地盛裝進了一隻小巧的玻璃杯裡,再加入蜂蜜和柚子等作料,不一會兒,一杯生剝海膽黃便製作完畢。
有點甜,帶著柚子的芳香,更多的則是來自生海膽的獨特腥味,口感能接受,但算不上特別好吃,體驗一次還是不錯的。
生剝海膽
情人島並不大,爬上頂只需要幾分鐘,而島上也是雜草叢生,並無太多景致,只能坐在島邊,遠眺孟加拉灣的印度洋波濤湧動的模樣。
下島的時候,灘涂上圍滿了村民,兩支穿著統一球服的少年沙灘足球隊的隊員們正在比賽,旁邊圍觀的村民和年輕男女們正唱著激情彭拜的歌助威。
情人島沙灘足球比賽
陽光裡,情人島自由散漫,又充滿了活力。
★向晚與龍蝦餐
Reversal life hotel坐落在維桑白色的沙灘旁,椰林與雞蛋花叢之間,是一棟棟由柚木修建而成的一層獨棟小別墅,聽真姐說,這裡的主人是現在緬甸的首富。
獨棟小別墅整體都是由柚木搭建而成,很具有緬甸特色,古樸中沉澱著微微的木香,但同時也略顯陳舊。
Reversal life hotel
放好行李剛好是晚間6點,此前真姐講說維桑的日落時間是6點5分,但是走出房間來到咫尺之遙的海邊的時候,那輪金色的夕陽早已經藏進了天幕之中不見了蹤影。
不過,金色餘暉散盡之後,取而代之的便是玫瑰紅色的天空,越往深遠的方向望去,那片玫瑰紅便疊加成了深邃又迷人的紫色,這是我第一次與維桑的向晚邂逅,但是只此一眼,卻已然愛上。
雖然酒店外的海灘並不似其他地方那般被圈了起來,但是那些抱著椰子和煙火前來販賣的當地人卻只是呆在海灘之上招呼著我們,並不曾進入酒店的範圍。那些煙火都是國內產的普通煙火,點燃升騰後並不曾像想像的那樣在天空綻放出璀璨到驚豔的焰火,但是與維桑的大海星空交互之後,在這安靜的世界裡,也能給人帶來小小的感動。
坐在海濱,盯著這片玫紅的天空,一直直到它被純粹的黑色所吞噬,留下滿眼的星空,在遙遠的頭頂宇宙中明明滅滅。
遊了一會兒泳,便打算到附近的村裡去尋覓美食。旅途中最美好的事,莫過於認識一幫新的朋友,然後一起去探尋充滿新鮮感的未知美食。唐帥是一名大三的系籃球隊的陽光大男孩,陶帥則是瘦削的戴著眼鏡背著相機一路拍照的文青模樣,李帥看起來挺日韓系,其實是一名剛從西藏退伍的軍人,fish哥年齡稍長,但從外表看來卻並不比我們大了太多……一瓶緬啤,三兩話題,大家便已熟絡,另外還有兩三新結識的朋友,只需要一聲邀約,便浩浩蕩蕩地組隊前往商業區覓食。
維桑原本只是一個小漁村,雖然因為緬甸開放旅,維桑也興建了許多星級酒店,帶動了經濟發展,到底還顯得淳樸青澀,一條小街步行十分鐘便能走完,但是卻開了不少的海鮮大排檔。
我們走過了好幾家店,經過比價,總結出來,維桑的排擋店價格相差都不大,海鮮含加工費的話大概價格範圍:龍蝦60000緬幣1公斤(150元一斤),石斑魚35000緬幣一公斤,螃蟹20000-50000緬幣一公斤,鱔魚20000緬幣一公斤……諸如此類,反而是皮皮蝦價格比龍蝦還要貴,普遍在85000緬幣一公斤左右。
不過,相比皮皮蝦,國人的興趣點更多是集中在龍蝦上面,走過好幾家店,最後在一家華裔開的店裡和老闆討價還價,最後講定龍蝦40000緬幣一公斤,畢竟維桑的海鮮都是靠漁民每天現捕的,雖然遊客不多,但是晚間也剩不了太多好貨,看著蠻大的龍蝦,僅剩的三隻一起稱量後還不到一公斤。
維桑之夜
一杯緬啤下肚,話匣子一打開,大家便越發熟絡起來,關於國內的疫情,關於緬甸的感受,關於龍蝦的滋味,關於曾經的旅行故事……國人雖然愛美食,卻更愛美食所帶來的團聚,雖然稍顯呱噪,卻洋溢著有溫度的情感。
11點才結束這一餐夜宵,算下來人均不過1480緬幣(約人民幣70元),石斑魚與大龍蝦,還有各色海鮮吃到胃撐,雖然真姐說大約一年前,這裡的龍蝦還不及現在一半的價格,我們依舊覺得性價比很不錯。
滿眼星空,白色的海浪拍打海岸帶來規律的浪潮聲,入夜的維桑,風有些強勁,整個世界放鬆而自由。
★日間鬼故事大會
酒店早餐供應到上午10點結束,起床已是9點,在海濱裡的陽光用過早餐,一陣風吹來大海的味道,有點鹹,有點腥,無比的廣闊。
維桑晨光
昨晚一起聚餐的小夥伴幾乎都已經起床,我拿出在馬烏彬買的特納卡,然後每個人在臉上畫上了不同的圖案,陽光曬得皮膚微微有些許發燙,但是塗抹了特納卡的地方卻無比清涼。
然後,唐帥講起了昨晚和夥伴結伴回房間時候的驚悚奇遇。
原來,昨晚聚餐完畢後大家回到酒店,我們幾個男生還想找地方繼續玩一會兒,但是整個村子除了少數的幾個海鮮大排檔還在營業外,包括酒店在內都已經熄燈變得一片漆黑,這樣的環境裡,置身東南亞國家,自然而然大家就開始講起了自己所知道的那些靈異故事。
其中,fish哥的最為驚悚,因為,他表示他自己就曾經養過小鬼,還詳細講述了養了小鬼之後的經歷。
Fish哥說小鬼是他從泰國的友人那裡購來的,自從養了以後,也不知道是錯覺還是心理作用,反正時常聽見客廳裡有小孩跑步的聲音,而且還能看到一個渾身漆黑的小孩躲在門口偷偷看他……最後,他的貓生病了,獸醫宣布已經救不活了,結果帶回家第二天突然變得生龍活虎完全沒事,但從那之後那隻小鬼也再也沒有出現過。
聽他講完我們都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剛巧酒店已經全部熄燈,晚間的維桑海濱風勢很大,吹得棕櫚樹枝葉咔嚓亂響,大家都不約而同表示打算回去休息,天亮後再一起玩。
而唐帥和陶帥的房間離得不遠,從前臺穿過一片樹林便到了,兩人結伴回去,結果穿過樹林後竟然迷路了,到了一個看起來不像是酒店範圍內的地方,二人再想起fish哥的故事,皆嚇得不輕,忙不迭原路返回,又重走了一次,才順利到達房間。
此時天已大亮,陽光照射得整個世界無比明亮,說起昨晚的經歷,反倒像是個笑話。不過反正閒來無事,我們便聚在海邊,開始講起了自己所經歷過的靈異事件。
唐帥表示自己其實還真沒經歷過,而我則講了小時候經歷過的床邊的黑老太和半夜兇墳跑馬兩件事,另外還講了那幾件名聲在外的馬來西亞雲頂事件和灣灣還魂事件。
然後,戴著眼鏡斯文的陶兄表示,他見過的更多,於是講了在姥爺家裡撞到過的床前黑影、表兄背後的人臉以及成都UFO事件,聽得我們一唬一唬的,儘管陶兄表示這些都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但是我們還是覺得一個年輕男生能遇到這麼多鬼事,甚至還有UFO,真的是匪夷所思。
講到午時,我們覺得在這陽光燦爛的時刻竟也渾身有些發冷,於是就此打住,剛巧其他賴床的夥伴也紛紛起床,大家便向著漁村進發,一起尋覓午餐。
維桑
★緬式MASSAGE
午餐換了一家海鮮店,店員都是十五六歲的緬甸小姑娘,臉上抹著特納卡,笑起來很是可愛。
維桑午餐
我們浩浩蕩蕩殺進店裡,雖然真姐表示除非是華裔,否則緬甸人自己的店一般是不接受砍價的,但是我們還是殺了半天價,最後,挺豐盛的一餐,算下來人均不過13000緬幣(65元)。
小街上的水果也很便宜,一隻椰子1000緬幣,一個西瓜2000緬幣,不過這裡的水果都是論個賣的,不管大小都是統一價格。
在陽光裡慵懶地穿行不長的街道,雖然這條街並不寬闊,人煙也不多,但是無論是海產店還是小旅館、手機店、massage店,還算是一應俱全。
一行人從小街轉到海邊沙灘,然後沿著沙灘走回酒店。2月的維桑陽光雖然明亮刺眼,卻並不灼人,海風吹來,在這個慵懶安靜的世界裡,一切都顯得輕鬆愜意。
走回酒店,大部分人都回房間午休,我們幾個大男生又按捺不住,於是又一起約著去鎮上的那家massge店。
維桑街上就我們所見有兩家massage店,店面都不算大,價格收費大約是精油按摩1小時收費23000緬幣,泰式和緬式按摩1小時12000緬幣,其餘的則都在10000緬幣以內。
維桑
朋友說我是massage的狂熱愛好者,其實只是覺得到了東南亞不體驗一下這種讓人舒服放鬆的服務,總覺得旅途中欠缺點什麼;而且確實東南亞每個國家的massage都不盡相同。
我、唐帥、李帥、fish哥跟著幾個看起來很年輕的緬甸少男少女進了按摩房,而陶兄則表示自己在外面等我們。
也不知道這裡的緬式MASSAGE是否正宗,反正幾個年輕的少男少女們一直在嘻嘻哈哈地聊著天,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話,還不時拿蹩腳的普通話來逗弄我們,說著「你長得漂亮」這樣的話,我們幾個反而帶著中國人的拘謹被他們戲弄得哭笑不得。
而之前做的massage其實都沒有體驗到影視劇裡的那些高難度動作,這一次雖然他們動作並不規範,也算是讓我們體會到了「地獄」一般的擺弄,不過因為一直聽著他們嘻嘻哈哈地聊天,總覺得這一次的massage似乎並沒有那么正宗。
一個小時後,出來與陶兄匯合,他悄悄告訴我們,我們一進按摩房,老闆就從櫃檯拿出了消毒液……
但是那幾個年輕的員工卻似乎並不像老闆那般謹慎,因為按摩臉的時候將我臉上的特納卡用溼紙巾擦掉了,給我按摩的那個小女孩拉我到一邊坐下,然後她很快速地用一根黃香楝的樹枝在石盤上磨了一些汁液,一邊笑著一邊給我抹到了臉上。
在我抹特納卡的時候,其他幾位兄弟卻並沒有留意到我,一邊聊天一邊走遠了,我又被那個小女孩拉住沒走掉,等我出門的時候他們已經發現我不見了又回頭來找我,看到我臉上的特納卡便紛紛笑了起來。我們之前塗抹的是盒裝的,抹在臉上很是明顯,但是幹了以後也很快像乾裂的泥塊一般不停掉落粉塵,而這用樹枝現磨的汁液初上臉的時候很是淡薄,但是幹了以後卻反而越發明顯,而且在臉上顯得更為均勻,也不易掉落,想來還是傳統的法子更為受用。
下午時分維桑的溫度讓人太過舒適,不覺便泛起困意,復又沿著海灘走回酒店,挑著椰子走過的小男孩笑著衝我們打著招呼,潮汐之間躺著許多擱淺的帶著紫色斑點的水母,穿著隆基的老人站在海邊靜靜地用釣竿釣著望潮,一群黑瘦的緬甸男孩在浪花裡嬉笑奔跑……一切都是那樣的安逸而靜好。
回到酒店稍作休息,想起昨天的教訓,5點半的時候便早早來到海邊,卻恰是時候。
那一輪金色的太陽已經變得不再刺眼,在遠遠的天邊化作一粒金珠,散發出朦朧的金色光芒,將目所能及的天地間的一切都鍍上了一層金輝。
有限的旅途記憶裡,記得長灘島最美的湛藍大海,記得博卡拉雪峰之間的玫瑰紅日出,記得恆河邊最為神聖的梵語呢喃之音,記得赫爾加達沙漠深處最為璀璨的星空,現在,關於最美的落日,我又記下了維桑那一片金光朦朧的向晚世界。
維桑落日
★將軍宴與夜間鬼故事大會
午間路過遊泳池的時候,便瞧見了正在準備的宴席和搭建的簡易舞臺,還有年輕的歌手在試音,本以為晚上會有一場全民娛樂的趴;路過酒店庭院的時候,在寬敞的私人停機場又看到了直升機。
老闆的直升機
籌備中的將軍宴會
夜幕下來後,我們又匯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浩浩蕩蕩向著海鮮排擋殺去,這一次我們選擇了一家名叫table 5的貓頭鷹餐廳,講真,口味的確比之前的那幾家都要好,店面也更有氛圍,唯一的缺點便是上菜很慢,我們等了大約大半小時才開始慢慢上菜。
table 5
不過,生活節奏緩慢本來就是東南亞最讓人覺得舒服的地方,等菜的時間裡我們玩起了遊戲,或許是因為這些天關注國內疫情讓大家的情緒都有些壓抑,遊戲玩起來以後便稍稍放縱了些,最後店員跑來提醒我們不要太過喧譁,我們立刻道歉並壓低了喧譁聲。
吃完晚餐,一群人還想念著酒店的露天趴,於是從沙灘上踩著星光步行回酒店。
走不多遠,我們發現前方有一輛擱淺的摩託車,那是一個在摩託車上拖著煙花沿著海岸線販賣的本地人,大概是摩託車不小心騎到了海浪裡導致熄火,然後車輪又陷進了海沙裡無法動轉,男人瘦弱的樣子顯得很是無助。
我們一擁而上,一起喊著加油幫他把摩託車推到了沙灘上,儘管他依舊沒有辦法打燃火,不過卻對著我們滿臉笑意地表示著感謝。
幫助海灘摩託車擱淺的當地小販
還沒有走到酒店,便聽到傳來的歌聲,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演唱的竟然全是中文歌,而且從那並不標準的唱腔裡能聽出來,唱歌的都是緬甸人。
原本以為這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趴,結果到了以後才發現,舞臺和宴會一圈都有保安把守,不允許我們靠近。之後問真姐才知道,原來當晚在這裡擺宴會請客的便是這家酒店的主人,緬甸的首富;而他宴請的對象是緬甸軍方的一位將軍。
將軍宴會
既然不能參加宴會,我們便在海邊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大圈,然後開始繼續上午的鬼故事大會。
相比上午的陽光燦爛,雖然地點並沒有變化,但是入夜後的海邊一片漆黑,海潮聲也聽起來帶著些許陰森恐怖的氛圍,不禁想起了韓劇《鬼客》裡樸日圖初次出現時候的場景。
氣氛已經營造充分,而人數更是上午的兩三倍,除了陶兄把他的那幾個故事又講了好幾遍以外,又有許多新的人帶來了許多自稱是親身經歷的恐怖靈異故事,中間又詢問了fish哥關於養小鬼的一些傳聞……
一群人就這樣在沒有燈光的酒店沙灘上,既害怕又興致盎然地講到十一點半,要不是隔天還要一大早便啟程趕回仰光,否則還不願意散去。
麼麼說屋子外呼呼的海風聲吹得好嚇人,我說,相比國內水生火熱的疫情,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入夜
★告別維桑,神奇食物在哪裡
早上7點半,用過早餐便坐上開往仰光的BUS。
維桑早餐
要離開維桑,心中還有些許的不舍,這片安靜的海,若不是假期太多短暫,心中又掛懷著國內的疫情和親朋,真想在這金色的海灣呆上長長的一段時間,讓自己好好地沉澱進這個安靜的世界,徹底思考清楚自己的心之所向。
從維桑到仰光的七個多小時的車程裡,沿途每經過一個休息站便要休息好一會兒,直到午間抵達馬烏彬,又回到了來時經過的那個休息站解決午餐問題。
維桑回仰光的途中
上一次只是體驗了炒飯和鮮榨牛油果汁,而這一次我總算是按捺不住,準備體驗那些神奇的水煮蔬菜。
休息站餐廳的正中間擺放著一個臺子,上面擺放著水果、甜點和燒土豆之類的食物,還有一種,真姐說叫茶葉拌豆,就是炸好的蠶豆拌著煮好的茶葉吃,是當地的一道菜品;而在臺子的一頭則擺放著兩隻圓形的簸箕,裡面盛放了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新鮮蔬菜。
我專挑那些沒見過的叫不出名的蔬菜,選好之後旁邊會有服務生接過去,在一口清水鍋裡將其煮熟,再撈出來,搭配上佐料上桌。
身邊的其他人都不敢嘗試這種吃法,目瞪口呆地看著我將那些蔬菜送進嘴裡,然後「咵咵咵」地全部吃了下去。原本吃得還算開心,直到我把一根煮軟的嫩枝遞進嘴裡,一股氣奇異的味道瞬間佔滿口腔,直衝腦門,不得不一口吐了出來,仔細一看,竟然是一根柚子樹的帶著刺的嫩枝……
我的家鄉是產柚子的,即便是老家後院,也有柚子林,所以對於柚子樹我並不算陌生,但是這樣把柚子樹的嫩枝煮熟了吃下去,卻是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柚子樹帶著的那股子獨特的香辣氣味,直讓人忍不住反胃。
這是自萬象的生烤豬腸後,第二次敗於當地人所能接受的神奇食物。
馬烏彬的神奇食物
Part 3:仰光篇
仰光
數十年前,這裡還是亞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就連彼時的新加坡都前來學習;數十年後,這裡已經變成了世界上最落後的國家,而首都也從仰光遷往了內比都。如果說整個世界都在大踏步地向前發展著,那緬甸、仰光可以說是在顯而易見地退步著。
但是,街頭臉上塗滿特納卡的男女們,臉上沒有焦慮與痛苦,他們平靜而安然地接受著面前的一切,笑容真摯而純淨。幸福不能說與物質完全沒有關係,但是卻更多地由內心來決定,守住內心的淨土,便更容易到達極樂的彼岸吧?
現如今,緬甸也開始打開國門,也會不可避免地變得越來越商業化,人們也會被繁華世界的五色慾望所變得更加世俗,會去進步,會去成長。但願,在進步成長的同時,我們都還能守住心裡最後的那片淨土,讓心至少有個最後的歸宿。
仰光
★翡翠之山
下午三點抵達仰光後,我們便直接驅車前往翡翠山,因為翡翠山下午4點關門。
Tips:翡翠山。翡翠山是世界各國佛教徒為紀念釋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召開的世界第六次佛教大會會址,翡翠山可容納一萬多人,建於50年代初期,道場的外觀就像是一座山,可從四周的長門進入。現在這裡已成為佛教界舉行重大盛典的總道場,每逢節日,各地僧侶絡繹不絕,佛磐梵鈴,盛況空前。
翡翠山
整座翡翠山最為讓人驚嘆的是它全部由翡翠原石所砌成,一塊又一塊的翡翠原石代替了磚石,壘砌成了一座小山的樣子,道場則設在中空的山體中心。雖然外表看起來其貌不揚,但卻是一座價值連城的翡翠之山。
通往道場的通道兩側的翡翠被切割出平面,露出晶瑩剔透的玉質內核,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國人自古有著君子愛美玉的傳統,但是玉石走出東南亞後,在那些在完全不同文化背景裡成長起來的西洋人眼裡,不過就是漂亮點的石頭,沒太多價值,所以玉石在國際上並不保值,這一座玉石小山也只有在國人眼裡顯得價值連城。
而佛教本就講求諸法空相,選用翡翠原石來砌造這座佛宮道場,一來不過是講求玉石的純淨透徹質地,二來是十方善眾信徒的虔誠心意,本就沒有炫耀其價值的目的。
走進道場,此時並非盛會,除了一位老僧正在虔誠誦經外並不能看到更多的人。
端坐在老僧身邊,雙手合十,虔誠禮拜。
諸法空相,色聲香味觸法皆是空,本無常我,本無造物主,但是面對前輩先知的時候,本就應該謙恭禮從。輪迴生生不息,因果時時傳承,宇宙面前,我們不過是蜉蝣,嚮往美好,又各自成長,時刻敬畏。
★喬達基臥佛寺
4點,離開翡翠山,向著喬達基臥佛寺前進。
Tips:喬達基臥佛寺。供奉著緬甸最大的臥佛像,臥佛神態安詳,眼睛由玻璃鑲嵌而成。臥佛右手輕輕託著頭部,眼睛慈悲注視芸芸眾生。臥佛長230英尺,高56英尺。臥佛雙腳板上雕滿了108個佛足的圖案,隔出五十九個人的世界、二十一個動物世界和二十八個神的世界,象徵天地萬物,盡在其腳下,代表佛遠遠超脫這三層、在眾神之上;亦代表人有一百零八次輪迴。
聽真姐講,這尊臥佛原本是一座坐佛,後來上世紀八十年代仰光發生地震,將臥佛震塌,之後便按照彼時破損的佛像進行了重修,修建成了現在的臥佛像。
一般來講臥佛像分為涅槃像和小憩像兩種,如果佛像雙眼安詳閉目,雙足平立便是涅槃像;如果佛祖睜開佛眼,雙足略微交錯,便是小憩像。
喬達基臥佛寺的臥佛像便是一尊小憩像,玻璃製成的雙眼十分有神,據說這一對佛眼也是本地的華僑捐贈打造的。
臥佛寺處於仰光老城區的繁華地段,比起安靜的翡翠山,即便已是臨近晚飯時刻,依舊香客遊人絡繹不絕,佛寺門口販售水果飲料和禮佛鮮花的小攤前圍滿了人。
赤足繞佛像順時針走了一圈,大殿裡有穿著特敏的嚮導正在用英文給遊客介紹著臥佛的前世今生,還有穿著僧衣年邁的和尚坐在一側小憩,更多的則是默默跪在臥佛像前虔誠膜拜的人們,拜完之後又拿出手機與佛像自拍合影。
東南亞的佛寺一般都不忌諱拍照,大家都想將佛像裝進自己的相機和手機裡,帶回家,仿佛也帶回了佛祖平安的加持。
雖然人頭攢動,但是臥佛寺裡卻有一種異樣的平靜氛圍在流動。
原本想坐在佛像前靜靜呆上一會兒,真姐卻在一邊催促:再不快點,就要錯過瑞光大金塔的落日景觀了。
★瑞光大金塔,佛祖之發
前往大金塔的路途稍顯擁堵,雖然仰光是一個顯得安靜從容的城市,但是幾十年前的城市規劃放到現在還是顯得有些許的力不從心,晚高峰時期整座城市還是有些許的擁堵。
在路上,真姐講起了關於瑞光大金塔的傳說,據說曾有一對緬甸的兄弟到印度去做生意,掙了很多錢財變成了大富翁,這時候緬甸國內傳來瘟疫橫行的傳聞,兩兄弟便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緬甸,將所有的錢財都捐獻出去拯救災民。
彼時佛祖還在世講經,途經緬甸,聽聞了兩兄弟的事跡後,與兩兄弟會面,並贈送了兩兄弟八根自己的頭髮,災情很快得到解決,而兩兄弟也皈依了佛門,並將八根佛祖的頭髮贈給了當時的國王。
比起佛祖涅槃後的舍利子,這佛祖肉身上得到的頭髮自然更加的珍貴,於是國王便在仰光選了最高的山修築了佛塔,將頭髮珍藏其中。之後便是有史實可證的故事,五世紀的德彬瑞體國王曾用相當於他和王后體重4倍的金子和大量寶石,對此塔作了一次修整。1774 年阿瑙帕雅王的兒子辛漂信王在塔頂安裝了新的金傘,至此塔的高度達到了112米。
真姐說,她有時路過大金塔,都會看到上面的紅寶石散發的光芒。雖然緬甸整個國家很窮,但是這座大金塔卻是真的不僅是緬甸的國家寶藏,更是世界的奇蹟。其他的金塔基本都是貼的金箔,而瑞光大金塔卻是用金鑽砌成,官方說金塔塔身有7000公斤黃金,但是隨著不斷有香客進貢,真姐說此時的塔身大概由十噸重的黃金組成。
除了黃金塔身,金塔底座周長427米,塔頂有做工精細的金屬罩簷, 簷上掛有金鈴1065個,銀鈴420個,並鑲嵌有7000顆各種罕見的紅、藍寶石,其中塔頂更是有一塊重76克拉的巨大鑽石。
但是,瑞光大金塔作為緬甸的國標,能成為和印尼的婆羅浮屠塔、柬埔寨的吳哥窟一樣的世界奇蹟,除了這令人驚嘆的世俗價值外,更是因為它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淨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以及方才提到的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髮。
我雖然也是一個俗人,但是相較於那耀眼的物質財富,我卻更折服於它的信仰之力。一切俗塵的珍寶在恆久不滅的信仰面前都不過是浮雲,無論是寶石堆成的翡翠山,還是黃金砌成的大金塔。
正因為信仰的加持,所以英國和日本在殖民緬甸的期間,雖然帶走了許多的寶藏和財富,卻始終不敢去動這座大金塔。
我腦子裡卻浮現出了科幻電影的場景,如果打開大金塔,取出佛祖的肉身發,那能不能利用克隆技術讓佛祖重新降世呢?又或者,至少能從DNA去驗證傳說中的佛祖的身世。真姐笑說,年代已經如此久遠,莫不說沒有人敢去動大金塔,即便真的被授權了,萬一打開金塔後,佛祖的頭髮因為年代久遠,遇風即化為塵埃怎麼辦。
相比無人看守的翡翠山和喬達基臥佛寺,大金塔的安檢要嚴格得多,而且穿著短褲和裙裝的我們被要求統一換上了景區工作人員免費提供的特敏和隆基,並且所有中國遊客都必須全程佩戴口罩才能上去。
經過兩段向上的長長電動扶梯,穿過抱著禮佛鮮花叫賣的小販,來到了大金塔之下。除了大金塔,金塔的四周還修建了許多金碧輝煌的廟宇,仿佛轉瞬之間來到了佛國。
先去展覽廳參觀了金塔的文獻資料,畢竟那顆巨大的金剛鑽掛在高高的塔頂,除了觀看照片,僅憑肉眼是根本無法看清的。
在金塔前坐下,隱身進了虔誠膜拜的人群之中,大家臉上都帶著平靜的表情,只是這樣安靜坐著,雙手合十,抬頭望著大金塔。夕陽的光輝將整個金塔映照得泛起一層朦朧的金光,世俗的人既能看到那巨碩的金塊所映照出來的無上財富,也能感受到那層朦朧的佛光所帶來的安靜的力量。
繞塔前行的時候遇到了fish哥、唐帥和李帥,他們說廟林裡有一座小廟可以喝聖水,好奇之下在他們的帶領下,走到那座廟,雖然不知道該怎麼進行流程,但坐在廟口的一位穿著隆基的大叔很熱忱地走過來,帶我走進廟裡,禮拜、喝水、搖鈴、布施功德……一氣呵成。
日光沉下地平線的時候,廟林開始紛紛掌燈,燈火裡大金塔顯得更為璀璨;而來自世界各地的僧人此時便紛紛找到一處廟堂,盤腿坐下,閉目開始念誦經文。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仰光深夜酒會
晚間入住的酒店離仰光機場頗近,離市區卻很是遙遠。
仰光之夜
走出酒店的花園後,道路兩側一片漆黑,但是還有一天便要回國,回國後為了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大多時候都不得不呆在家裡,想到這裡大家便一起邀約,想要在回國之前最後地放鬆一下自己。
三五邀約,一群人便在夜色裡,一邊用手機定位附近的店,一邊前行,走不多久便抵達了一處不大的商業中心,而在餐館頂樓便是一家露天小酒吧。
仰光的普通酒吧一般營業到凌晨12點,此時酒吧裡只坐著兩三桌本地客人,吃著簡餐輕聲聊著天。
樓頂的邊沿掛滿了彩燈,在夜色裡明明滅滅,就像是天空中的星子一般。
一瓶龍舌蘭,一件緬啤,開始了本次旅行身在緬甸的最後一個放鬆的夜晚。
話題避不開國內的疫情,沒曾想到2020的春節竟變成了眼前的這一番模樣,而我們這一群在緬甸短暫停留的人一路也不斷在揪心的疫情訊息裡和緬甸安靜溫暖的陽光裡左右搖擺。回國後這一群臨時相聚的朋友裡也有大部分要即刻上到一線去開展工作,只願大家都能平安健康,也願我們能眾志成城早日戰勝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大戰。
12點,回去的路上,天空竟划過一顆流星,想來,一切關於美好未來的期盼,都是能如願的。
★皇家湖公園VS聖瑪麗大教堂
第二天凌晨一點半的航班回國,晚間趕往機場前,白天還能在仰光好好轉一轉。
用過午餐後,來到了皇家湖公園。
早餐
仰光晨間
玉石毛料
玉石毛料
Tips:皇家湖公園。位於仰光市中心,在仰光大金塔的東面,是一個建於英國殖民時代的人工湖泊。在皇家湖上可以看到緬甸最具特色的皇家鴛鴦船,也稱卡拉威宮,另一側則能看到大金塔的倒影。
皇家湖公園
不過說真的,緬甸的基礎設施建設比起國內來真的差得太多,除了那座妙音神鳥造型的卡拉威宮,整個皇家湖公園的亮點並不算多,幾座長滿荒草的小丘陵,一個湖水清澈但周圍並沒有太多設施建設的小湖,還有便是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巨大樹木,以及漫天飛舞的大鳥。
皇家湖公園的遊人並不多,大多是仰光當地的居民帶著孩子前來散步,也偶有年輕學生帶著書本坐在湖邊看書,雖然建設得不算好,但環境卻十分安靜,完全不似一個國家的舊首都的城中心模樣。
離開皇家湖公園後,穿過仰光老城區的古老街道,緬式的建築和英國殖民者留下的西洋建築混雜在一起,構築出了這個城市特有的奇異氣質。
在《Myanmar Times》社的對面,便是聖瑪麗大教堂。
Myanmar Times
聖瑪麗大教堂
Tips:聖瑪麗大教堂。仰光聖瑪麗大教堂始建於1895年,屬新歌特風格建築,是仰光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曾有多名英國神父先後在此傳教。
聖瑪麗大教堂相比仰光的佛寺和其他建築,雖然也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但看起來卻新得多。大教堂整體風格在這個佛教國家顯得有些不搭調,但是卻也代表了緬甸被英國殖民的那一段歷史。
教堂裡人不多,穿越大廳,來到教堂後方的聖母巖雕像處,幾位穿著特敏抹著特納卡的緬甸年輕女生正安靜地跪坐在前方,盯著聖母的塑像一動不動。
緬甸總是這樣的安靜,這裡的人,這裡的陽光,這裡的風,這裡的信仰。
★作別佛國
原本還怕堵車,所以晚間9點半出發前往仰光機場,結果意外的20分鐘時間便順利抵達。
仰光機場裡不多的國人全都戴著口罩,全副武裝著。聽聞國內口罩緊缺,知道我在緬甸的朋友紛紛讓我帶一些口罩回去,我告訴他們,雖然目前緬甸還沒有一例感染者,但是畢竟是國土相連的鄰國,到仰光的第一天在街頭遇到一對浙江過來旅行的爺爺奶奶,他們當時出去購買口罩便發現已經斷貨。
雖然仰光的口罩已經接近全面斷貨,但是讓人欣慰的是當地的旅行團體還是已經購置了上萬隻口罩準備支援國內疫區。他們打算拍一個加油的視頻,讓正在值機櫃檯前的我們一起配合,鏡頭掃過來的時候,大家都握緊了拳頭,大聲地喊到: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凌晨一點半的航班,過了海關,坐在長椅上等待上機,頭頂的電子屏閃爍著各路航班,其中目的地為武漢和廣州的航班已經標註取消,真姐說她也買了明天的航班回老家雲南,所幸買的比較早,再遲一天連飛雲南的航班說不定都停了。
春暖花開的時候,陰霾總會褪去,陽光總會出來,我相信,未來一定是光明而美好的。
2020年2月。
Fin
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