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茶論博採眾長又自成體系,注重茶人的人格美與茶論的語言美

2020-12-20 風向標羅令

明代茶論博採眾長又自成體系,注重茶人的人格美與茶論的語言美

綜觀明人的茶學論著,其內容與形式對唐宋茶論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從茶文化美學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審美特徵:

其一,集大成之美。集大成,是一種美,一種難得的博採眾長的壯闊浩大之美。明代茶論,以廣博的胸懷繼承與發展唐宋茶論的歷史成果,成就了自己博採眾長的茶文化美學風格。明人茶論頗多重複書名者,如《茶經》,則有徐渭的《茶經》1卷、張德謙的《茶經》1卷,僧真清的《茶經水辨》1卷、《茶經外集》1卷;如《茶譜》,則有朱權的《茶譜》、朱枯的《茶譜》12卷、錢椿年的《茶譜》、顧元慶的《茶譜》、趙之履的《茶譜續編》1卷;如《茶錄》,則有張源的《茶錄》1卷、程用賓的《茶錄》4卷。雖然陳陳相因,卻是相續相禪,是明代茶論注重歷史的沉積與精粹之美的茶文化表現。

其二,茶論自成體系的完備之美。明代茶論著作,自成茶文化理論體系者居多。從朱權的《茶譜》到田藝蘅的城煮泉小品》,從馮時可的《茶錄》到俞政的《茶集》,無不以完備的理論體系而名世。例如田藝蘅的《煮泉小品》,前有引言,敘述其寫作緣起,並列「品目」,凡10節,目錄清晰;後有跋語,正文分論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靈水、異泉、江水、井水、敘談等,結構嚴密,條理清晰,構成煮茶泉水論的一個完整體系。同時,明代茶論注重品茶要領的理性規範化,如錢椿年《茶譜》提出「煎茶四要」(一擇水,二洗茶,三候湯,四擇品)與「點茶三要」(一滌器,二惰盞,三擇果)之說,且一一加以論述,對茶藝的總結,充滿著一種超乎前人的理性思考與文化分析。相比於唐宋,明清茶書在總體上對於茶飲的社會文化價值與審美鑑賞功能的認識更加深刻。

其三,注重茶人的人格之美。茶品宜真,人品宜真。以茶墨俱香比喻賢人君子,早在宋代茶詩茶文中見之,而明代茶論第一次將「人品」寫入茶論。劉謙吉《茶史·後序》云:「史內所載,茶宜精行修德之人,非謂精行修德之人始茶,而精行修德之人,領略有不同,寄興略別也」。屠隆《考架餘事》論茶,其中有「人品」一則,云:「茶之為飲,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如法。不時廢而或興,能熟習而深味,神融心醉,覺與醒酗甘露抗衡,斯善賞鑑者矣。使佳茗而飲非其人,猶汲泉以灌篙萊,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識其趣,一汲而盡,不暇辨味,俗莫甚焉」。

作者對武則天之惡茶、李德裕之水遞、陸羽之以鐵索縛奴等缺德無行,均予以鞭答。徐渭《煎茶七類》則以「人品」為首,謂:「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要須其人與茶品相的。故其法每傳於高流大隱、雲霞泉石之輩,魚暇糜鹿之鑄」。俞政輯錄《茶集》2卷,卷一收錄宋人蘇軾的《葉嘉傳》、元人楊維禎的《清苦先生傳》、明人徐煊的《茶居士傳》與支中夫的《味苦居士傳》,皆以茶喻君子,「葉嘉」、「清苦先生」、「茶居士」、「味苦居士」之譽,賦予茶以高雅名號,表明茶人對茶的人格之美的無限景仰之情。

其四,注重茶論的語言之美。明人茶論善於對茶文化作語義學分析,是審美語言學在論茶品茶方面的具體運用。諸如田藝衡《煮泉小品》,以小品文的藝術手法寫作茶論著作,文辭優美,妙語連珠,平易流暢,不營是明代小品文的佳作。其論「源泉」之美者,則從字源學角度入手,注重「源」「水」「泉」三字的構建形態之美,云:「積陰之氣為水,水本曰源,源曰泉。知三字之義,而泉之品思過半矣」。其論水的「甘香」之美,則從語義學角度入手,注重甘香的味覺嗅覺之美,云:「甘,美也;香,芳也。《尚書》:「稼檣作甘黍」。甘為香,黍惟甘香,故能養人。泉惟甘香,故亦能養人。然甘易而香難,未有香而不甘者也。味美者曰甘泉,氣芳者曰香泉,所在間有之」。其論「靈水」者,則從自然與哲學角度入手,注重其天地自然之美,云:靈,神也。天一生水,而精明不淆。古怪上天自降之澤,實靈水也。古稱上池之水者,非與要之,皆仙水也

相關焦點

  • 茶之美:中國茶藝美學的四大基本理念是什麼?
    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茶藝美學的基本知識點,茶之美學,論四大基本理念都是好詩好句,猶如行雲流水,返璞歸真,自然之美!有了這種思想,茶人心靈的搏動就能與大自然的生命律動渾然一體,茶人和茶就會產生富有人情味的情感交流,體驗無比親切美妙的感受。
  • 我為什麼旗幟鮮明的反對「照片茶人」?從詩書畫同源談起
    敏銳的茶人應該感覺到不妙,因為當今茶界的藝術呈現明顯走偏了,丟掉了中國的傳統。我們甚至不太注重這個藝術的根本是味覺,而把視覺與顏值,當作中國茶道最要緊的表達。需知,即便是中國視覺藝術的代表,中畫繪畫,本質上,也追求呈現畫面之外的無盡信息與情感。而非強求一個鏡框,鑄起一到城牆。中國茶道的要趣,更在框外之意,牆外之境。
  • 茶人的自我修養,你是一個合格的茶人嗎?
    陸羽將「儉」作為約束茶人行為的首要條件,以勤儉作為茶事的內涵。反對鋪張浪費的茶事行為。 陸羽對茶人在茶事內外所有德行品行亦有規範要求,在他看來具有君子性情的高尚品德的人,才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茶人。
  • 杭州茶人、茶事、茶文化,盡顯杭式氣韻
    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杭人飲西湖龍井的方式變得簡單而直接,更注重生活化,茶人傾向於選擇一個透明的玻璃茶器,85℃水注入杯中,茶葉在水中翻滾,清晰可見。茶客喜愛綠茶其清湯綠葉的品相,渾然天成的黃綠二色,恰似中國水墨畫的墨跡,濃淡兩相宜,味道更香鬱。  喝茶可以是一件簡單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複雜的事。茶人講究好茶配好水。
  •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書是陳豔敏女士的《書與藝術》,副題,為美而生,與美同在。格調有,語言差了一些。前幾篇講朱光潛先生的美學,記下了兩句話,頭一句,有兩種人生活不藝術,一是俗人,二是偽君子,俗人缺乏本色,偽君子竭力遮蓋本色;另一句,美就是事物呈現形態於直覺的特質。本色用的好,直覺用的好,都一針見血。朱光潛,名不虛傳。  過了三點,看書易困,點了茶,正山紅茶,價格倒也不貴。
  • 敬畏:茶人對茶的正確態度
    敬畏:茶人對茶的正確態度對於茶人來說,有些場景並不陌生:剛泯一口茶,主人立馬發問「怎麼樣怎麼樣?」,讓茶人有些許難堪;有些喝茶者會吹牛他喝過多貴多貴的茶,口感如何如何等;有些人號稱只要說出什麼茶,他立馬知道多少價格,儼然他是物價局。可以說,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茶人。真正的茶人,他對茶的正確態度就是——敬畏。真正的茶人,當客人泯一口他泡的茶,他會觀察喝茶者的反應,當三杯過後,才會微笑地詢問客人,口感是否合適。
  • 茶人茶事:茶館·茶友·茶人
    我那時剛剛開始學茶,興趣正濃,去過很多茶館,從心裡感謝那些茶館的主人,教給我品茶的知識和方法,使我迅速成長為一名徹頭徹尾的茶人。因為喜歡,對茶館有特別的情懷,坐下來就不想走。因為愛好,對真正有造詣的茶人敬佩有加,喜歡和愛茶懂茶敬茶的人一起交流。毛君是我習茶的啟蒙老師和摯友。
  • 茶人陳國義——他用三十年茶路 煮成風月一壺
    只是知曉這是一位在茶界相當了得的一位傳奇茶人而已。 後來機緣巧合, 得到陳國義老師《千載之遇——與茶走過的日子》一書, 從信手翻閱轉為逐字圈點, 竟在字裡行間讀取到一位潮汕人勤奮好學拼搏艱辛的經歷和一位茶人對茶的植入靈魂與生命共生共存的熱愛。
  • 圍爐觀茶 東方集美 茶界名流共論「海派茶文化」
    正值歲末,華巨臣聯合知名培訓機構秦漢胡同、上海知名茶館大可堂,誠邀上海茶屆前輩和茶人,聯合舉辦圍爐觀茶·東方集美茶會雅集。茶·境東方集美茶會雅集,藉由一杯茶邀請上海茶屆前輩、茶人、愛好者,一起悅享中國茶,共話包容萬象的海派茶文化。
  • 安化茶人⑤丨鄧秀:茗品百味 安化茶人的文化「美」
    【編者按】茶人,謂之精於茶道或採茶、制茶之人。在「黑茶之鄉」安化,堅守著這樣一群人,他們,致力於安化黑茶的傳承與創新,執著於安化黑茶文化與品牌推廣;他們,因安化黑茶而創造出豐厚的生命意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安化茶人」。
  • 老莊思想的憤世嫉俗,對世俗的鄙夷,在茶人身上是如何表現的?
    前面講到茶人的以茶養廉、胸襟廣闊虛懷若谷、與自然為友的氣質修養,是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都說茶文化吸納了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主張,其實道家老莊的思想對茶人的影響還有以下兩點。
  • 經典茶語錄,愛茶的你一定要收藏
    ♨茶之貴品茶貴靜;茶事貴和;茶友貴淡;茶商貴誠;茶禮貴敬;採茶貴時;制茶貴精;泡茶貴潔;茶人貴真,茶性貴純。綠茶清新宜人;青茶變化多端;紅茶醇厚甘美;花茶香濃鬱美。飲茶、用茶得法,身體得到滋養,皮膚自然煥發光彩。③:茶性清心:喝茶養心,藉品茗使身體放鬆,心緒寧靜,細品養生真諦。
  • 北京美茶與臺灣寶澤給茶友帶來真品臺灣高山烏龍茶
    美茶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讓每一位愛茶的人喝到正宗茶,放心茶!」
  • 茶|廣州琶洲,我們需要這樣一場茶會——粵海茶會
    2019年5月26日晚8時,由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廣州茶文化促進會主辦,廣州國茶薈文化策劃有限公司承辦的「粵海茶會」2019年春季茶博會專場,在國茶薈拉開序幕。本次活動特邀茶裡CHALI創始人譚瓊,德奧諮詢總經理劉珈郡,暨南大學網絡與新媒體系主任谷虹,來自哥倫比亞的愛茶人Jeronimo Toro圓桌對話,從不同角度一起來討論廣東茶人心中思尋已久的話題:廣州,需要一場怎樣的茶會?
  • 從吃茶到喝茶,歷代茶事都經歷了什麼?
    陸羽的茶經,其實已經開始提倡清飲,不但注重茶的茶性,而且要求茶、水、火、器「四合其美」,同時強調煮茶技藝。煎茶法:是陸羽在茶經當中創造的一種烹茶方法,主要流行於唐代。喝了七碗茶,便悟出了七重不同的境界,堪稱經典。另外還有元稹的《賦茶》,寶塔形的整齊對仗,從茶的本性,寫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結尾處指出茶的妙用,不論古人或今人,飲茶都會感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喝茶有助醒酒。
  • 茶文化:茶的經典精髓
    黃茶清香甘甜; 綠茶清新宜人; 青茶變化多端; 紅茶醇厚甘美; 花茶香濃鬱美。 :茶味養膚:不同的茶都有其性味歸經。飲茶、用茶得法,身體得到滋養,皮膚自然煥發光彩。 :茶性清心:喝茶養心,藉品茗使身體放鬆,心緒寧靜,細品養生真諦。
  • 在古漢語中,原來茶的別稱可以這麼美
    2、 荼《茶經》中記載,荼是茶在唐之前的稱呼,此外,還有檟、荈、蔎等。而有了《茶經》之後,才統一用了「茶」作為名稱。4、 靈草靈草的別稱出自唐代農學家陸龜蒙所寫的《奉和襲美茶具十詠 茶人》,其詩寫到「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
  • 茶人告訴鐵觀音屬於什麼茶
    茶人告訴鐵觀音屬於什麼茶。大家好,這裡是茶人談生活,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茶人談生活就為大家分享下鐵觀音屬於什麼茶。鐵觀音是綠茶嗎?「鐵觀音是綠茶嗎?」相信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答案,一種是綠茶,另一種不是綠茶。回答前者說明你對茶葉的了解甚少,設置沒喝過;回答後者的人,恭喜你,答對了!
  • 為愛而制 願愛永存:燕語茶業國茶薈店溫情開幕
    10月8日,位於國茶薈一層的燕語茶業廣州總倉溫情開幕。與此同時,還舉行了燕語愛心基金+燕語茶山寨主聯盟揭牌儀式。茶友品茶、論茶,茶香洋溢,溫馨而熱鬧。廣州國茶薈文化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廣韜「燕語是和我們益武結緣很久的一家企業,他(她)們一路堅定地走下來,注重品質,注重社會責任,作為跨界力量,為我們茶行業帶來了很好的新鮮血液,在此,我們期待燕語後期的精彩表現
  • 多維茶人葉漢鍾 工夫茶裡「功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