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籍號一人一號,「五四」制「六三」制對接,義務教育階段允許跳級……省教育廳發布《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學籍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其中明確除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外,學籍實行「籍隨人走」,學校不接收未按規定辦理入學或轉學手續的學生就讀。據統計,2015年,山東省中小學在校生1100餘萬人。那麼,這一規定將對學校管理和學生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學制轉換,新規更人性化
今年九月開學,河南籍學生林可在小學六年級畢業後,跟隨打工的父母到淄博市上初中。
林可以前的就讀地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六三學制」,而淄博市實行「五四學制」。臨淄二中校長張振斌說,「我們這裡外來務工人員較多,學制的轉換是打工者子女轉學中常見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從全國範圍來看,小學和初中的教育年限,可以是「六三」學制,也可以是「五四」學制,我省各市情況也不相同。因此,針對學制轉換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規定》明確「五四學制」初中一年級學生可轉入「六三學制」小學六年級或初中一年級,「六三學制」初中一年級學生可轉入「五四學制」初中一年級或二年級。
「新的《規定》更人性化,我們也不受難為了。」張振斌表示,新政策實施以後,「六三學制」的學生轉學過來,就有兩個選擇,這樣學校辦理手續符合政策,家長有選擇的餘地,學生有更合適的年級就讀,避免陷入人為造成「差生」的窘境。
學籍號像身份證號一樣
「新規定使學籍管理更加規範,尤其針對各市、各省之間的學生流動,避免了重造學籍的可能。比如,學籍號分為全國學籍號和省學籍輔號,全國學籍號一人一號,終身不變。」濟南市匯波小學校長韓廣玲向記者介紹信息化管理平臺的相關情況。
記者登錄山東基礎教育管理信息化平臺,有「全國學籍號查詢」一欄,可以輸入查詢條件(姓名和身份證號),下方顯示相應的學籍信息,包括全國學籍號、學校標識碼、年級和查重狀態等等。
「以前也有學籍管理,但現在更加規範,尤其針對高中階段的高考移民,這類雙重學籍比較多。為了逃避省內的高考競爭壓力,一些考生選擇去北京、天津等市參加考試。」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馮永剛教授認為,入學以後,統一學籍,一人一號,就像身份證號一樣,可以從源頭上防止造假,從而增強教育管理的正規化。
每學段只允許跳一個年級
有的孩子接受知識快,是否可以跳級?這是有些家長關心的問題。
2005年出生的衡衡因父親工作調動,今年年初從唐山市燕京小學轉學到威海市高區一小讀書,同樣是四年級,卻因由「六三學制」轉入「五四學制」遇到了變相的跳級。
「感覺大有不同,學制不同,教材也不一樣。孩子剛開始有些吃力,但成績很快提上來了。」劉先生表示,「跳級挺好。學校教育是照顧大多數孩子的教育,不一定符合每一個孩子的情況,要因材施教。中國的基礎教育學制比較長,學習基礎好的跳級可以省出時間讀大學,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也有家長不太贊成學生跳級。煙臺市芝罘區的小學生家長張先生認為,小學生接受教育不僅是智商的提升,也是適應社會的過程。小學階段的知識量不多,更重要的是情商的培養,知行合一,包括抗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但跳級之後,原來的平衡可能被打破。從養成性教育來看,孩子生長應該是循序漸進的。
「我家孩子現在讀小學二年級,和這幫同學玩得都挺好的,如果突然讓他去一個新的環境,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新的情況。」張先生坦言。
因此,根據實際情況,《規定》明確指出,有條件的學生,「由學生或其父母、法定監護人提出申請,經學校評估,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後,可以在本學段內跳級。」但也對跳級的次數作出了規定,「一般情況下,本學段內只允許跳級一次,每次只能跳一個年級」。
「可以跳級,但每學段只允許跳一個年級。」馮永剛認為,教育主管部門出臺政策的本意是加強學籍管理,有利於人才的培養,後續的文件解釋說明、細節操作尤為重要,比如避免出現「鑽空子」的情況,利用「跳級」使九年義務教育變成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