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評蔡英文兩岸主張:用和平手段達到分裂目的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3日電 臺灣政治學者胡慈貫在今日出版的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分析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有關「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兩岸主張,本質上就是把「和平極大化,統一極小化」的一種迂迴表述,和平只不過是為了達到分裂的必要手段罷了。

  綠營群雄並起 紛紛提出新主張

  文章說,臺灣政局表面複雜,什麼新鮮事都有,但是應提綱挈領的由大處著手,從高處來探究問題的本質,這樣才能得到一個比較周全的圖像,不會被那些無關痛癢茶壺裡的風暴和那些缺乏意義的政治語言給迷惑了。

  2012年「『總統』大選」以及「立委」選舉即將開始,綠營大老群雄並起,蔡英文、呂秀蓮、謝長廷、蘇貞昌誰也不服誰,看來綠軍在和藍營決戰之前先要來個殊死內鬥才能解決問題。講好聽點,這些人都有理想抱負、當仁不讓、捨我其誰;講難聽點,根本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師心自用。誰知道這些人是不是權力欲作祟,自我膨脹到好像斯人不出,蒼生百姓將無以生存,臺灣即將就此沉淪似的。

  1月間,志在奪取大位的兩位民進黨大老,先是謝長廷提出所謂的「『憲法』共識」,說是對內要「重疊共識」、對外(兩岸)要「『憲法』各表」;接著蘇貞昌也丟出所謂的「臺灣共識」,說是「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

  2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又提出,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說法。日後,如果呂秀蓮又提出什麼新的「2012精神」或「九六共識」,大家對此也不必覺得意外。

  民進黨要「以和反統」

  像謝長廷及蘇貞昌所提出的「『憲法』共識」,「臺灣共識」一樣,蔡英文的談話同樣講的頭頭是道,但本質上仍然全是經過包裝後的政治語言,辭藻華麗,內容空洞、缺乏實踐的可能。

  文章指出,本質上,三人觀念的核心仍是「大陸是大陸,臺灣是臺灣」,這些民進黨的領導人仍然自外於大陸,仍然把臺灣擺在大陸的對立面上,仍然把大陸視為所謂「外國」來對待。「一邊一國」的立場絲毫未變。

  舉例來看,蔡英文說,在發展兩岸交流,尤其是在經貿交流上,臺灣應以「國際多邊體系」做為與大陸互動的架構。她強調,臺灣應利用「國際多邊架構」,和亞洲各國一起,共同面對大陸的崛起,臺灣不能只雙邊發展兩岸之間的交流。表面上,這只是反映出民進黨對於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一貫立場,但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是想要利用國際力量來平衡、甚至是制約大陸的成長和茁壯。

  謝、蘇、蔡三人的策士或支持者已經分別為文,試圖闡明當事人主張的實質內涵,但仍然不忘批評對手。

  文章說,有人強調「民主」與「和平」是超過「統獨」的「臺灣共識」,蘇的觀點沒錯;有人則明指蘇的主張只能對內,格局有限,謝的「『憲法』共識」較能為大陸所「接受」;也有人說蔡的主張反映出民進黨將由突出兩岸對立,轉而嘗試追求相同部分,但林濁水一句這是「穩建臺獨」的說法就點出了問題的本質,將一切打回原形。

  在筆者看來,蔡英文有關「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主張,在本質上就是「和平極大化,統一極小化」的一種迂迴表述。簡單的說,民進黨的態度是兩岸關係要和平發展,但要「和而不統、以和反統」,和平只不過是為了達到分裂的必要手段罷了。

  文章表示,即使未來民進黨的某些政治語言和國民黨在表面上更有趨同現象,但關鍵在於兩黨仍有本質上的差別。民進黨是一個本質上敵視大陸、主張「臺獨」的政黨。表面的言論調整不能改變其主張分裂的本質。只要民進黨人不袪除心理的障礙、對大陸的仇視及錯誤認知,說法變來變去不過都是些騙人的鬼話。

相關焦點

  • 兩岸關係艱難前行 學者強調維護和平促交流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路梅)2020年海峽兩岸關係遭受多方因素衝擊,跌入低谷,兩岸學者認為,複雜嚴峻的臺海局勢目前尚未出現緩和跡象,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對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 青年學者王鶴亭:蔡英文兩岸核心立場難取信於人
    (中國臺灣網 李傑 攝)  中國臺灣網3月22日南寧訊 (記者 李傑)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今日在廣西南寧召開,河南師範大學博士後王鶴亭在論壇上發言指出,在臺灣,民進黨已進入「預備執政」或者「準執政」狀態。民進黨的一貫立場與執政經歷使得人們對其兩岸政策並不能抱持樂觀期待,這可能成為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變數」。
  • 蔡英文想靠花言巧語來實現「兩岸和平分裂」?
    所以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民進黨當局的「臺獨」野心越來越膨脹,他們不僅在政治領域大搞「分裂」,而且在「外事」關係和經濟領域也屢屢炒作「臺獨」議題,甚至還想利用與美國「聯合軍演」來展示「美臺」關係已達到巔峰的假象。
  • 學者討論兩岸統一:「維持現狀」只是蔡英文的掩護工具
    此次研討會重點討論了非軍事角度的兩岸統一以及兩岸三地青年如何在反分裂勢力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等問題。  與會的專家學者均認為,兩岸同屬一中,統一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方向,但要切實把握好統一的時間點,破除臺灣老百姓對於統一的心理障礙,真正達到兩岸「心靈契合」的完全統一,而絕非僅僅是形式上的統一。
  • 數十名學者討論兩岸統一:「維持現狀」只是蔡英文的掩護工具 根本...
    以不同的視角深入解讀兩岸「維持現狀」與「武統」、「和統」之間的邏輯關係。此次研討會重點討論了非軍事角度的兩岸統一以及兩岸三地青年如何在反分裂勢力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等問題。與會的專家學者均認為,兩岸同屬一中,統一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方向,但要切實把握好統一的時間點,破除臺灣老百姓對於統一的心理障礙,真正達到兩岸「心靈契合」的完全統一,而絕非僅僅是形式上的統一。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兩岸專家激烈討論
    「當時蔣經國如果宣布願意和大陸談統一,實現和平統一,我認為臺灣民眾會放鞭炮慶賀,但現在環境不同了,如果哪一個政黨要和大陸談和平統一,不僅『臺獨』分裂勢力會鬧翻天,民進黨當局會把它扣上『中共帶領人』的帽子進行打壓。」王在希認為,這種氛圍也使得兩岸統一可能性越來越小了。
  • 蔡英文拋出所謂「兩岸三個新主張」 專家:推卸責任
    「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在5·20就職周年前夕,蔡英文2日晚接受臺媒專訪,拋出所謂「三新」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蔡英文此番新論述,各方都不買帳。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吳敦義直言,「蔡英文用華麗、很多人都不懂的詞藻,試圖解決沒智慧、沒能力面對的問題」。
  • 《建議》談兩岸統一,為何沒有出現「和平」兩字?
    ■重提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當前,臺海和平的最大威脅就是「臺獨」分裂勢力的分裂活動。因此,堅決遏制「臺獨」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大陸對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臺灣時事評論員黎建南認為,表明大陸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裡,將遏制「臺獨」作為對臺工作的重要內容,「而近期解放軍不斷派艦機繞臺巡航,可以解讀為大陸履行堅決遏制『臺獨』分裂的具體作為;這幾天在輿論關注的大陸制定『臺獨』頑固分子名單,可以看作是大陸對各種『臺獨』挑釁做出堅決回應,大陸不再像前些年更多地反對『臺獨』,而是用實際行動震懾,維護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 兩岸學者聚焦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挑戰與應對
    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11月26日,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昆明舉辦。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李亞飛指出,儘管今後一個時期兩岸關係還會遭遇諸多挑戰,但風險是可控的,僵局中更孕育新機,兩岸關係發展機遇仍大於風險。未來兩岸關係完全可以在一個新的起點上迎來新的發展。  李亞飛指出,「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始終是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我們始終保持高度警惕,絕不容忍「臺獨」分裂行徑的挑釁,絕不坐視「漸進臺獨」侵蝕一個中國原則與和平統一的基礎。
  • 兩岸分裂對抗路線完全沒有出路,只會把臺灣帶入更深的災難之中
    為落實兩岸融合發展的主張,大陸推出了「31條措施」「26條措施」和「11條措施」,以及臺胞居住證、臺胞青年創業基地等舉措,大陸各地也配合出臺了一系列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進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許多臺灣同胞因此得到了發展的機會和利益。  另一條是臺灣當局推動的分裂對抗路線,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動。
  • 兩岸專家學者:和平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兩岸專家學者:和平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趨勢 2008年12月13日 22: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林森與近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十三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一百多名海內外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探討弘揚林森愛國主義精神、促進祖國統一,一致認為兩岸關係的發展趨勢就是和平統一。  前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田鶴年說,今天來這裡不僅僅是緬懷林森的歷史功德,更是讓大家知道林森生前致力於祖國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祖國統一是所有海內外中華同胞所期待的,能夠在我們這一代人完成。
  • 「兩岸和平協議」的標誌性意義
    作者 王猛    10月17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其「黃金十年」的最後一場記者發布會中公布了「兩岸篇」的內容。兩岸政策是島內大型選舉的關鍵議題之一,馬英九對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發展有什麼新的主張與規劃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這一背景下,馬英九提出了有條件協商「兩岸和平協議」的政見主張,一時間成為島內輿論的「震撼彈」。
  • 蔡其昌等人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是倒行逆施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馬曉葉):近日,民進黨蔡其昌等人鼓吹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對此,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接受採訪時表示,蔡其昌等人的這些言論既不合法,也不尊重兩岸關係的歷史事實,更是罔顧臺灣2300多萬同胞的福祉。
  • 兩岸學者齊聚上海共憶臺灣光復苦難與輝煌
    其中,中華統一促進黨在中山堂廣場祭祀兩岸抗日烈士英靈,祈願兩岸和平團圓,並結合各地民間信仰團體在傳統老城區舉辦巡遊活動。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     中新網上海10月25日電 (記者 陳靜)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周年,兩岸學者匯聚華東師範大學對兩岸議題進行討論。
  • 臺灣學者分析:「8個證據」顯示,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
    對此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為,現在解決兩岸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是「和平溝通,避免戰爭」。 目前大陸對臺仍以「外交」和軍事施壓為主,還沒有動用經貿手段,這也說明大陸並不希望用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 華盛頓和統會:「臺獨」永遠不會和兩岸和平共存
    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日前召開座談會就這些熱門話題進行研討,他們認為「臺獨」立場與兩岸和平是不可能共存的。  出席座談會的僑界代表們指出,蔡英文此時高調訪美,試圖獲得美國的支持或默許。從蔡英文今年以來所宣示的兩岸政策中可以看到,她一方面著力聲稱「民進黨將致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另一方面卻要堅持和維護其臺獨概念的所謂「國家主權」,完全迴避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的原則,勢必引起美國方面的擔憂。與會者認為,臺灣無論哪個黨執政必須面對維護九二共識的基礎問題,沒有這個基礎就會使兩岸關係好不容易得來的和平發展成果喪失殆盡,還可能重返兩岸關係嚴重對抗和動蕩的局面。
  • 遼寧艦現身臺灣東部外海,蔡英文開始談「兩岸和平」了……
    蔡辦稱,在全球努力防疫的當下,維持兩岸、區域間的和平穩定,更是兩岸雙方共同的責任與目標。臺灣媒體還援引他們的「戰略學者」的話說,「美軍藉此向域內國家傳達,美國航艦戰鬥群以外的單位已顯著提升戰備程度,強化區域內各國信心,並防止大陸因誤判情勢而輕舉妄動」。不過,這是什麼奇怪的對應關係?想要表示「美國爸爸」用一架電子偵察機就能對付一個航母編隊麼?
  • 臺籍政協委員史茂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是人間正道
    對此,臺籍全國政協委員史茂林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認為,破除臺灣青年心中的迷茫,從根本上還是要解決思想意識問題,不管民進黨當局企圖採取什麼樣的手段,「臺獨」之路走不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是人間正道。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入貫徹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史茂林表示,總理的報告體現了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一以貫之的。
  • 阻撓兩岸交流 蔡英文比陳水扁手段更狠
    去年「五二零」以來,蔡當局不僅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改變兩岸現狀,而且在島內放任和助推「去中國化」的「臺獨」分裂活動,採取各種方式阻撓兩岸交流合作,煽動兩岸民意對立。人們不禁要問,這一年來,民進黨當局為兩岸民眾做過什麼好事?為在臺灣的大陸同胞做過什麼實事?答案顯然是沒有。
  • 逾百位學者探討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機遇與挑戰
    原標題:逾百位學者探討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機遇與挑戰  中新社青島7月25日電 (記者 楊程晨)以「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25日在青島舉行。  本次研討會為期一天半,來自兩岸及港澳的百餘位臺灣問題專家、學者共提交論文82篇,圍繞世界格局演變中的涉臺國際環境、臺灣政局走向及民意變化等議題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