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其昌等人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是倒行逆施

2020-12-19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馬曉葉):近日,民進黨蔡其昌等人鼓吹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對此,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接受採訪時表示,蔡其昌等人的這些言論既不合法,也不尊重兩岸關係的歷史事實,更是罔顧臺灣2300多萬同胞的福祉。

周小柯指出,蔡其昌等人的言論是「臺獨」論調的老調重彈。早在1998年8月,李登輝就指示成立「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研究小組,由蔡英文召集十餘位年輕法政學者參與研究。該小組於1999年5月完成研究報告,內容包括建議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取代「中華民國」。近日,民進黨蔡其昌等人鼓吹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不過就是二十餘年前「兩國論」分裂主張的舊調重彈,目的在於通過「中華民國臺灣化」謀求「漸進式臺獨」,用心險惡。

周小柯表示,從法律層面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他說,1949年以來因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幹涉,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兩岸尚未統一但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沒有分裂,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的基本歷史事實,對兩岸關係的任何調整都必須尊重這一客觀事實。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是對兩岸關係基本歷史事實的視而不見,是一種「掩耳盜鈴式」的自欺欺人行為。

周小柯說,從臺灣同胞的福祉看,臺灣同胞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他們的福祉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息息相關。兩岸和平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臺灣同胞的福祉也必須在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才能得到保障。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的主張妄圖升高兩岸的敵意對抗,是對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阻撓和破壞,是不惜以犧牲廣大臺灣同胞福祉為代價攫取小團體或個人私利的自私行為,這種險惡用心可謂「司馬昭之心」。

相關焦點

  • 「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為給「臺獨」分裂活動提供法理支撐和擴大民意支持,民進黨當局精心設計出「中華民國臺灣」論述。對此,《環球時報》發表涉臺學者王劍的署名文章指出,事實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論述,又對島內民眾具有很強的迷惑性。為有效應對「臺獨」挑戰,維護臺海和平與穩定,我們必須揭穿「中華民國臺灣」論述的實質與危害。
  • 國臺辦:民進黨黑手伸向臺灣大專院校和兩岸學術交流,倒行逆施不得...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劉歡、陳舒、查文曄)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4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一些政客以所謂「修法」等手段強行阻撓、限制兩岸民間交流,製造「綠色恐怖」,現在又變本加厲,把黑手伸向臺灣大專院校和兩岸學術交流。
  • 王劍:「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為給「臺獨」分裂活動提供法理支撐和擴大民意支持,民進黨當局精心設計出「中華民國臺灣」論述。事實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論述,又對島內民眾具有很強的迷惑性。為有效應對「臺獨」挑戰,維護臺海和平與穩定,我們必須揭穿「中華民國臺灣」論述的實質與危害。
  • 「中華民國臺灣」意在「臺獨正名」
    2011年,代表民進黨參加領導人選舉的蔡英文則將「臺灣前途決議文」的論述進一步簡化為「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臺灣」。但是這個說法在民進黨內引起不少反對聲音。蔡英文敗選後,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討論,並在2014年提出「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
  • 蔡英文的兩岸論述隱晦與瞭然
    2010年9月,蔡接受《蘋果日報》專訪時稱,「兩岸政策穩定性很重要,民進黨若再重返執政,會延續前朝政策,不會橫柴入灶」,②被認為是謀求務實調整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試探。然而,蔡英文對「臺獨基本教義派」的裹挾無可抗拒,對承傳李扁的政治理念無可閃躲,對自己內心的「臺獨信仰」更是無可捨棄。怎麼辦呢?只能用模糊策略進行包裝和掩飾,於是有了「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及「臺灣共識」。
  • 「中華民國臺灣」是挑戰底線的「謀獨」把戲
    眼下在臺灣,各種「去中國化」政治戲碼層出不窮,嚴重擾亂臺灣社會認知體系,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衝擊和影響。近來,民進黨當局領導人重提所謂「中華民國臺灣」政治符號,意在繼續推進「漸進臺獨」,並可能成為「正名制憲」「法理臺獨」的前奏,必將造成嚴重後果。
  • 2004年9月,國臺辦就扁稱所謂"中華民國國號的最好簡稱就是臺灣...
    9月3日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就陳水扁公然聲稱所謂「中華民國國號的最好簡稱就是臺灣陳水扁在貝里斯聲稱,「中華民國最好、最貼近、最真實的簡稱就是臺灣」;並誣稱大陸「研擬推動統一法,是企圖用軍事、武力破壞臺海和平現狀。統一法的真正意涵是以軍事武力併吞臺灣。」
  • 賴清德調整兩岸論述「救初選」?
    也許是為了趕在最後階段再多「騙取」一些中間選民的好感,臺行政機構前負責人賴清德6月1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六大保證」,宣稱若自己能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將「保證兩岸之間和平發展不會兵戎相向」,他還重申,自己是「民進黨最強候選人」。
  • 網友:如何鑑別蔡英文兩岸論述的真心與假意?
    日前,蔡英文在美國對兩岸政策的論述被視為有了新說法:「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與二十多年來的協商、交流成果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和平穩定發展,並推動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人們對其進步表示更多的期待和鼓勵的同時,也毫不掩飾疑惑和不信任。有的認為是真正的進步,有的認為是半真半假,有的乾脆認為是騙選票的權宜之計。究竟應該如何解讀,蔡英文兩岸政策新提法的真心假意?
  • 青年學者王鶴亭:蔡英文兩岸核心立場難取信於人
    (中國臺灣網 李傑 攝)  中國臺灣網3月22日南寧訊 (記者 李傑)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今日在廣西南寧召開,河南師範大學博士後王鶴亭在論壇上發言指出,在臺灣,民進黨已進入「預備執政」或者「準執政」狀態。民進黨的一貫立場與執政經歷使得人們對其兩岸政策並不能抱持樂觀期待,這可能成為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變數」。
  • 揭穿民進黨「中華民國臺灣」的真正圖謀
    1999年民進黨推出「新策略」,通過所謂「臺灣前途決議文」,聲稱有條件接受「中華民國」的名號。說穿了,這就是利用「中華民國」名號,利用兩岸歷史遺留問題,通過打「國際空間牌」的手段,將「臺灣」從純粹的地理概念,改頭換面為「中華民國臺灣」這一政治符號,意圖實現「臺獨」。
  • 臺灣問題︱蔡英文上臺以後的兩岸關係
    2012年,蔡英文代表民進黨挑戰執政的馬英九,其空洞的「臺灣共識」無法取得民眾的認可從而落選。針對此次敗選,民進黨的2012「大選檢討報告」明確提出,要在兩岸政策上「不斷強調務實與溫和的路線」,「擺脫反中、鎖國等錯誤的刻板印象」。因此在2015年再一次成為民進黨的候選人之後,蔡英文一直在試圖調整其兩岸論述,以避免使之成為選舉中的負資產。
  • 臺灣公告高中歷史新課綱 日本殖民統治成調整重點
    中國臺灣網2月10日消息 臺灣當局教育部門10日晚間正式核定公告高中語文、社會領域課綱微調案。根據公告的版本,歷史科「日本殖民統治」、「中華民國(1912-1945)」時期,增加了大量內容,「二二八事件」、「土地改革」等被提升為重點。
  • 蔡英文竟要求「友邦」以「中華民國臺灣」相稱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外訪」竟然首次出現要求「友邦」以「中華民國臺灣」相稱。「大華網絡報」24日發表評論說,蔡英文剛剛結束了她上任三年零兩個月來的第七次「對外訪問」。值得關注的是,此行所涵蓋的是加勒比海四國,然而,這些國家卻以「中華民國臺灣」相稱臺灣,且據報導,此為臺灣方面的要求。這是蔡英文「外訪」首次出現的現象,其政治含意必然很高,對臺海局勢的影響也就不容輕忽。須知,這些國家應蔡當局要求而使用過去未有的稱呼稱呼臺灣,近乎是非正式地被通知「中華民國」更改「國號」。
  • 葉子有銘曰|「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臺灣省之辨
    自2016年,對面民進黨蔡英文上臺以來,兩岸的關係又緊張了起來?為何?根據中國大陸的說法,無非是臺灣當局方針政策出了問題,比如民進黨、蔡英文等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等。最近,蔡英文就要正式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了,想必有些人要議論「蔡省長」幾句。她接下來在兩岸關係上還會做出一些什麼出來,值得關注。
  • 蔡英文兩岸論述何必切香腸?
    民進黨此一時程選擇具選舉操作考量,一方面要搶在9月的中美峰會之前;二來則是保持兩岸政策調整空間;三者是考量若有負面效應還來得及修正補救。   蔡英文訪美接受「口試」是她投入2016選舉大事,但從她近期一連串鋪陳來看,她的陣營過度強調戰術運用,缺少誠懇與臺灣社會對話的用心。她若要甩掉「空心菜」惡名,首先要調整的就是這種講得不清不楚、見到不同對象講不同的話、不一次把事情說明白的風格。
  • 國臺辦:倒行逆施終成歷史陳跡
    圖為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海外網6月26日電6月26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就兩岸政黨交流、兩岸軍事互信和兩岸文化往來等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有記者提問,「時代力量」黃國昌等人日前發起所謂「拒絕紅色媒體」遊行,蔡英文稱,此事能提高對於「大陸滲透臺灣媒體」的警覺,將從立法、行政雙管齊下,加上國際合作,把所謂的「錯假信息」從臺灣社會移除,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 臺灣中國地圖的領土為何是1141萬平方公裡?附超清晰中華民國秋海棠全圖下載(金時代1999年中華民國全圖)
    倒是因為臺灣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為強調臺灣本土性,廢除了《中華民國全圖》需以固有疆域為準的規定,取而代之的是《臺灣地圖》,疆域大幅縮水三百多倍,過去許多打著「中華民國全圖」招牌的地圖,如今更只能看見以類似番薯造型的臺灣為主體,不再包含大陸地區在內,因此所謂秋海棠地圖在市面上日漸稀少,如今能在書店找到一張以中國固有疆域為主的地圖,還不算一件容易的事
  • 評蔡英文兩岸論述:濃妝難掩「臺獨」真面目
    中國網8月26日訊 日前,蔡英文拋出「十年政綱」「國家安全戰略」篇和兩岸經貿篇,正式亮出兩岸政策底牌,這是蔡在角逐「大選」進程中首次系統、全面地論述兩岸議題,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島內主流輿論強烈質疑蔡英文公布的「十年政綱」兩岸論述不僅未獲綠營全力相挺,更遭到藍營及島內主流輿論的強烈批評。綠營較為低調,僅就ECFA部分表示認同。此前,蔡英文零星發表的兩岸論述遭部分黨內人士的質疑為「空心政見」,「十年政綱」兩岸論述出爐後,綠營批評有所減少,但支持的力道並不明顯。
  • 國民黨再挺民進黨、批WHO 臺灣學者建議蔡英文做兩件事緩和兩岸關係
    國民黨兩岸論述:兼顧「九二共識」和「中華民國」國民黨「兩岸論述組」改革委員塗力旋13日表示,藍營調整兩岸論述必須做到,「臺灣內部認同、兩岸皆能接受」兩大目標,才有調整意義。基於兩大考量,他認為,未來藍營的兩岸路線選項中可以有不脫「九二共識」框架,但論述上必須強化「中華民國」的主體性,以達到內外兼顧。 臺灣是否提醒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