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2020-12-19 中國臺灣網

自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重新上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持續推動「臺獨」分裂活動,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造成嚴峻挑戰。為給「臺獨」分裂活動提供法理支撐和擴大民意支持,民進黨當局精心設計出「中華民國臺灣」論述。對此,《環球時報》發表涉臺學者王劍的署名文章指出,事實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論述,又對島內民眾具有很強的迷惑性。為有效應對「臺獨」挑戰,維護臺海和平與穩定,我們必須揭穿「中華民國臺灣」論述的實質與危害。

從「建立『臺灣共和國』」到「『中華民國』是臺灣」

為清晰說明問題,我們不妨將蔡英文當局的「中華民國臺灣」論述放置於民進黨成立以來的兩岸政策路線演化過程中考察。

眾所周知,民進黨1986年成立後不久,便走上了謀求「臺獨」的道路。因為秉持「臺獨」立場,民進黨一直否認一個中國原則。但為了緩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也為了適應選舉需要,民進黨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杜撰出所謂「臺灣事實上已經獨立」的說辭,進而在1999年5月的民進黨全代會上通過了「臺灣前途決議文」,宣稱「臺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並第一次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畫上等號,稱「臺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套說辭的實質為臺灣是一個暫時「國號」叫「中華民國」的「國家」,即借「中華民國」的名義稱「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為此,有人稱之為「借殼上市」。

此後,民進党進一步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綁定,不但企圖拿「中華民國」「借殼上市」,而且力圖改變「中華民國」的內涵。2004年10月10日,陳水扁在「雙十講話」中說「『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2005年8月2日,陳水扁拋出「『中華民國』四階段論」,即1912年至1949年是「中華民國在大陸」,1949年至1988年蔣經國去世是「『中華民國』到臺灣」,1988年至2000年5月李登輝下臺是「『中華民國』在臺灣」,2000年民進黨上臺後是「『中華民國』就是臺灣」。「中華民國」一詞由此變成「臺獨」勢力分裂國家的工具和抵制一個中國原則的盾牌。

儘管民進黨杜撰出「臺灣是一個叫作『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國家」「臺灣是『中華民國』」的說辭,但他們心裡很清楚,「中華民國」與「臺灣共和國」之間存在著深刻的法理區別,單憑几段論述很難彌合二者的裂隙。於是,民進党進一步炮製出「要使臺灣成為『正常國家』」的說辭。2007年,為配合陳水扁的激進「法理臺獨」路線,民進黨全代會又拋出「正常『國家』決議文」,提出「雖然臺灣已經獨立」,但卻是一個「國際關係不正常」「憲政體制不正常」「國家認同不正常」的「非正常國家」,只有改變這些「不正常」,才能使臺灣成為真正的「正常國家」,因此要早日「正名」(確定「新國號」)、「制憲」(制定「新憲法」)、修改疆界範圍,並且要「入聯」(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由此可見,民進黨使用「中華民國」的稱呼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最終目標仍是建立「臺灣共和國」。

從「『中華民國』是臺灣」到「『中華民國』臺灣」

2016年5月民進黨重新上臺後,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堅持「臺獨」分裂立場,並在兩岸論述和稱謂上大做文章。早在2016年5月26日,時任民進黨當局行政部門負責人林全向立法機構提交的施政方針初稿中,曾三度使用「中華民國臺灣」稱謂。2018年以來,蔡英文也在多個公開場合將「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民國」、「臺灣」等混用。

或許是今年1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連任成功給民進黨當局帶來了「過剩信心」,或許是蓄意借外媒將其加速推進「臺獨」的意圖昭告世人,蔡英文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表示:「我們沒有宣布獨立的必要,因為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臺灣』」。蔡英文此番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遭到大陸的強烈反對,也遭到島內不少人士的批評。

縱然如此,蔡英文當局非但沒有鳴鑼收兵之意,反而變本加厲強化相關論述。宣稱「『中華民國臺灣』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突出其「主權國家」意涵。臺灣地區「準副領導人」賴清德在兩度接受採訪時聲稱:「1911年創立的那個『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中華民國』已經在臺灣新生。」有學者認為,賴清德所謂的「新生」實則指「蛻變」:蛻變的第一層政治皮膚是1949年後,只有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這叫「『中華民國』在臺灣」或「『中華民國』是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蛻變的第二層政治皮膚將是蔡英文於第二任期內進一步在「去中國化」的道路上沿著「法理臺獨」要走的路程,因為蔡英文已經明確宣稱:「臺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中華民國臺灣」是刻意包裝的「臺獨」論述

民進黨當局強化「中華民國臺灣」論述,實質上是要從地理和法理上切割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是新版的「臺獨」論述,性質十分惡劣。

其一,將「中華民國臺灣」與「中國」並稱,凸顯「一邊一國」的立場。這一對應性稱謂的意涵是,「『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中國就是大陸,大陸就是中國」,偷梁換柱,進而將「中國」與「中華民國」並列起來。本質意涵是將兩岸定位為「一邊一國」,即一邊是中國,另一邊是「中華民國」。

其二,「中華民國臺灣」與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是一脈相承的。蔡英文繼承了李、扁當局「中華民國臺灣化」的「臺獨」路線,進一步完成了「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改造,在更大範圍和程度上實現「中華民國」與「臺灣」的「合體」。不過,與李、扁時期的「顯性臺獨」相比,蔡當局的「隱性臺獨」更具隱蔽性,往往打著「維持現狀」的旗號,給人以假象,具有相當的迷惑性、欺騙性。

其三,蔡英文當局提出「中華民國臺灣」,並不表明民進黨永久接受「中華民國」,只是基於「臺獨」策略考量暫時接受而已。一旦未來時機成熟,其勢必會推動「正名制憲」,建立所謂「臺灣共和國」。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臺灣」貌似蔡英文號稱的「臺灣共識」,實則為狡猾的「臺獨共識」,無非是借「中華民國」之名,行「臺灣獨立」之實。從這一意義上說,「中華民國臺灣」是精緻裝裱的「臺獨」論述。

其四,蔡英文在諸多場合將「中華民國臺灣」作為「國家稱謂」來使用,依照臺灣地區現行規定,這一更改需要經過一套嚴格的、高門檻的法定程序,在未經法定變更程序的情況下,「中華民國臺灣」從何而來?其「法源」與「正當性」何在?必須指出的是,「國號+地名=新國號」,實乃蔡英文當局的一大「發明」。從全世界的憲政實踐看,從來沒有類似先例。不過,蔡英文當局對此心知肚明,其故意混淆概念、渾水摸魚,最終和唯一的目的無非是在「中華民國」的名義下偷渡「臺獨」。

儘管海峽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法理和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大陸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允許臺灣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臺獨」手法再「高超」,最終也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編輯:趙靜)

相關焦點

  • 王劍:「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自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重新上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持續推動「臺獨」分裂活動,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造成嚴峻挑戰。為給「臺獨」分裂活動提供法理支撐和擴大民意支持,民進黨當局精心設計出「中華民國臺灣」論述。事實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論述,又對島內民眾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 「中華民國臺灣」意在「臺獨正名」
    「中華民國臺灣」是個拼湊起來的奇怪名稱,意在推動「漸進式臺獨」,閹割「中華民國」,使其進一步「臺灣化」。熟悉民進黨歷史的人都知道,最早把「中華民國」和「臺灣」這兩個概念連接起來的是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
  • 蔡其昌等人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是倒行逆施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馬曉葉):近日,民進黨蔡其昌等人鼓吹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對此,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接受採訪時表示,蔡其昌等人的這些言論既不合法,也不尊重兩岸關係的歷史事實,更是罔顧臺灣2300多萬同胞的福祉。
  • 臺報:蔡英文勿用「中華民國」包裝「臺獨」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5日點評文章,原題《不可用中華民國包裝「臺獨」》,全文摘編如下: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鼓吹「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臺灣」,把「中華民國」的內涵窄化為臺灣的主張,完全違反「憲法」。在年初大選中落敗的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正在美國僑社謝票。
  • 臺媒:蔡英文們為「臺獨」忍辱偷生於「中華民國」
    原標題:蔡英文們忍辱偷生於「中華民國」爭取時間讓「臺獨」成全民共識今年的「雙十節」演說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談到「自己的國家」時,19次用的是臺灣,僅3次使用「中華民國」,而用在520的就職演說中,蔡英文41次提臺灣,僅5次提「中華民國」,13次稱呼「這個國家」。在今年1月16日的當選感言時,20多次提到臺灣,完全沒有提「中華民國」,5次稱呼「這個國家」。言語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稱呼用語凸顯出說話者的價值選擇。
  • 「中華民國臺灣」是挑戰底線的「謀獨」把戲
    眼下在臺灣,各種「去中國化」政治戲碼層出不窮,嚴重擾亂臺灣社會認知體系,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衝擊和影響。近來,民進黨當局領導人重提所謂「中華民國臺灣」政治符號,意在繼續推進「漸進臺獨」,並可能成為「正名制憲」「法理臺獨」的前奏,必將造成嚴重後果。
  • 幕僚公開發表「臺獨」言論,蔡英文急滅火又扯「黑鷹」失事被痛斥
    有評論直言,林靜儀是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兼蔡辦發言人,一言一行動見觀瞻,絕不能以「個人意見」等閒視之;她的論調足以代表民進黨在許多遮掩、閃躲的表象下真正的主張,那就是「以中華民國為過渡的幌子,推行其未來臺獨建國」。林靜儀日前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時稱「主張統一恐構成叛國」,引發巨大爭議,隨後她以「用詞不夠精確」閃辭蔡辦發言人。
  • 揭穿民進黨「中華民國臺灣」的真正圖謀
    民進黨成立後,頂著反國民黨體制的衣缽,處心積慮搞「法理臺獨」,但苦於在國際上謀求地位「無章可循」。1999年民進黨推出「新策略」,通過所謂「臺灣前途決議文」,聲稱有條件接受「中華民國」的名號。說穿了,這就是利用「中華民國」名號,利用兩岸歷史遺留問題,通過打「國際空間牌」的手段,將「臺灣」從純粹的地理概念,改頭換面為「中華民國臺灣」這一政治符號,意圖實現「臺獨」。
  • 台歷史課本稱「臺灣主權未定」 為「法理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8月上路,已審查過關的南一版新編高中第一冊歷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引發質疑。  據臺灣《中國時報》23日報導,多名高中及大學教師轉發南一版高一歷史第一冊的內容,其中第142頁在提及「統治臺澎的正當性」時稱,「《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是否真是中華民國統治臺灣正當的來源,已得到許多質疑……兩個宣言都僅有聲明或公告的地位,並無正式條約的效力」,即出現「臺灣地位未定」的論調。
  • 蔡英文希望「臺獨」論調,讓「抗中同溫層」變厚,變深?
    臺灣民主選舉主要集中在藍綠兩個陣營中,在自己黨內「基本盤」的基礎上,爭取更多的中間選民,回看以前歷任臺灣選舉,選勝一方都是保住了「基本盤」支持的同時,通過發表自己的政治理念,政績以及通過揣摩民眾心態,爭取到中間選民的支持,進而贏得選舉。
  • 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兩岸快評第135期】   九月即將開學,在臺灣,備受關注的2019年版高中歷史課本也將上路使用了。  直到8月,臺灣新的歷史課本終審版才逐一露面。據臺媒報導,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地位未定論」。
  • 島內高一歷史課本竟宣揚「臺灣主權未定」,想為「法理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8月上路,已審查過關的南一版新編高中第一冊歷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引發質疑。
  • 倪永傑:「臺獨」汙水升騰 蔡英文遭綁架
    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表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的署名文章指出,日前年邁的李登輝還在進行年度募款大會,鼓吹「臺獨」,向蔡英文下達「憲改」的總動員令。臺灣正升騰起「臺獨」汙泥濁水,拍打著脆弱的兩岸關係懸崖。
  • 「文化臺獨」再添一筆:臺高一歷史課本認定臺灣「主權未定」
    其中,臺灣龍騰出版社版本的高中歷史課本在談到戰後臺灣歸屬時,幾乎是逕自認定「臺灣主權未定」,對《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等幾個重要文件僅一筆帶過。 龍騰版課本談戰後臺灣歸屬,第103頁正文以「臺灣地位未定論」為標題,表示「二戰結束後,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盟軍接收,惟戰後的主權歸屬,仍須留待國際條約訂定後方能確認……這是『臺灣地位未定論』的歷史背景」。
  • 臺灣的「教育臺獨」貽害無窮,新教科書荼毒下一代
    臺灣的「教育臺獨」貽害無窮,新教科書荼毒下一代 2019-10-182019課綱課綱新學期上路,據此編寫的新版歷史教科書也隨之正式使用。
  • 臺灣新版高一歷史課本將露面,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的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
  • 臺灣東吳大學教授曾祥鐸:「臺獨」不可能得逞
    曾祥鐸(簡稱曾):1996年,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對話錄出版,裡面有很多李登輝關於「臺獨」的論調。我當時為多家報紙寫文章,後來把針對李登輝觀點的文章整理成書,一版就發行了2萬冊。  記:有壓力嗎?  曾:當時李登輝還在臺上,是「中華民國總統」。我出書批判他,壓力和危險還是很大。
  • 葉子有銘曰|「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臺灣省之辨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1982年)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容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 「臺獨」還叫囂「矮化臺灣」時,蔡英文已經和「中國臺灣」同框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齊瀟涵】第十一屆臺灣童軍大露營昨日(1日)展開,蔡英文身著童軍裝出席,但臺媒的關注點卻在「中華民國童軍」的英文翻譯上↓「Scouts of China(Taiwan)」。對於林右昌給出的解釋,「臺獨」組織成員王奕凱表示「支持」:就像華航的英文名稱是China Airline,「各種臺灣對外的名稱要改很難,『國號』、『國名』、『國家代表隊』都有類似問題」,所以,林右昌希望可以為臺灣童軍「更名」的主意,王奕凱認為「方向很好」。
  • 臺媒警告:「臺獨」和「武統」是一體兩面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日前,島內「獨」派對巴拿馬和臺灣「斷交」幸災樂禍,辜寬敏和前民進黨主席遊錫堃都宣稱,「中華民國」愈來愈消失時,「臺灣國」的機會就愈來愈大,其論調之荒謬,十分驚人,但正反映了「臺獨」主張極不負責、毫無可行性的的實質。此種實質能否得到糾正,攸關臺灣安全與臺海穩定能否得到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