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臺灣」意在「臺獨正名」

2020-12-19 人民網

「中華民國臺灣」是個拼湊起來的奇怪名稱,意在推動「漸進式臺獨」,閹割「中華民國」,使其進一步「臺灣化」。熟悉民進黨歷史的人都知道,最早把「中華民國」和「臺灣」這兩個概念連接起來的是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上世紀90年代後期,民進黨為奪取政權,消除島內各界對其「臺獨」理念的疑慮,在1999年提出「臺灣前途決議文」,宣稱「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臺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進黨就以這種遮遮掩掩的方式承認了「中華民國」。但是民進黨並沒有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中華民國」,而是試圖將「臺灣」和「中華民國」相結合,讓「臺獨」可以借殼上市。

2011年,代表民進黨參加領導人選舉的蔡英文則將「臺灣前途決議文」的論述進一步簡化為「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臺灣」。但是這個說法在民進黨內引起不少反對聲音。蔡英文敗選後,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討論,並在2014年提出「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這個「紀要」把「臺灣前途決議文」中「固然」兩個字拿掉,變成了「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樣,蔡英文就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地將「臺灣」和「中華民國」劃等號了,黨內不敢再有人提出質疑。可以說「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臺灣」是「臺灣前途決議文」的最終表達。「中華民國臺灣」論調則是更進一步,企圖將前述的「臺獨」論述「國號化」,將他們所稱的「這個國家」從時間和空間上直接限縮於1949年以來的臺灣,從而割裂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連結。

這些年,民進黨不遺餘力地推動「漸進式臺獨」,從夥同李登輝推動地區領導人直接選舉、凍結「臺灣省」、修改「憲法」,到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修改教科書、護照添加「臺灣」等,不一而足。民進黨的目的就是通過這些手段,逐漸把「中華民國」政治體制「臺灣化」。但是無論怎麼「切香腸」,民進黨有兩個企圖始終未能得逞。一個是「正名」,一個是「制憲」。無論是「中華民國是臺灣」,還是「臺灣是中華民國」,民進黨都不敢直接修改「中華民國」這四個字。無論是推動「國安五法」修訂,還是制定「反滲透法」,民進黨都不敢直接切斷兩岸法理連結。

不敢做並不代表民進黨不想做。恰恰相反,越是做不到它越想做。2007年,民進黨提出了「正常國家決議文」,明目張胆地提出「正名」和「制憲」這兩大目標:第一,要把「國號」正名為「臺灣」,並以「臺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第二,要儘速制定「新憲法」,明定臺灣「國家」名稱與「領土」範圍,徹底擺脫「中華民國」體制。

「正常國家決議文」提出已經十多年了,民進黨始終沒有機會實現其設定的目標。但自去年以來,民進黨借香港「反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塑造」了臺灣民眾的「反中仇中」情緒,借選舉打擊政治對手國民黨。所以它覺得「正名」和「制憲」的機會來了。

今年1月1日,民進黨當局領導人在「元旦致辭」中提出大陸要正視所謂「中華民國臺灣」。幾天之後,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又將人們所熟悉的「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表述變成了「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臺灣』」。新的說法清晰地顯示出,其開始推動「正名」,企圖將「國號」從「中華民國」改為「中華民國臺灣」。4月1日,她又講到「中華民國臺灣」是「現在臺灣人民最大的共識」。5月20日,她再度鼓吹「中華民國臺灣」是「一個在驚濤駭浪中走過來的國家」。

這個演變脈絡清晰地顯示出,所謂「中華民國臺灣」,不僅是兩岸對抗形勢下的「臺獨」新變種,更是「臺獨」分子從「臺灣前途決議文」邁向「正常國家決議文」、企圖推動「正名」的政治冒險。這才是「中華民國臺灣」的危害所在。

沉渣泛起,必有惡浪。在民進黨當局領導人拋出「中華民國臺灣」這個新名詞之後,「臺獨大佬」辜寬敏推出「制憲公投」,並揚言要推動「制憲」成全民運動。隨後一些民進黨籍民意代表試圖推動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國家統一」的字眼去掉,雖然迫於各方壓力又主動撤案,但後續類似花招是否還會冒頭,不能掉以輕心。對於各股「臺獨」勢力在「謀獨」道路上的瘋狂飆車,大陸都會嚴陣以待,保持警惕。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在此,我們有必要提醒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子,不要誤判形勢,不要試探大陸的底線,更不要低估14億中國人民對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我們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維護國家發展戰略機遇期,但是我們也絕不會為此而吞下「臺獨」這顆苦果。

(作者是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相關焦點

  • 「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2005年8月2日,陳水扁拋出「『中華民國』四階段論」,即1912年至1949年是「中華民國在大陸」,1949年至1988年蔣經國去世是「『中華民國』到臺灣」,1988年至2000年5月李登輝下臺是「『中華民國』在臺灣」,2000年民進黨上臺後是「『中華民國』就是臺灣」。「中華民國」一詞由此變成「臺獨」勢力分裂國家的工具和抵制一個中國原則的盾牌。
  • 王劍:「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為有效應對「臺獨」挑戰,維護臺海和平與穩定,我們必須揭穿「中華民國臺灣」論述的實質與危害。  從「建立『臺灣共和國』」到「『中華民國』是臺灣」  為清晰說明問題,我們不妨將蔡英文當局的「中華民國臺灣」論述放置於民進黨成立以來的兩岸政策路線演化過程中考察。  眾所周知,民進黨1986年成立後不久,便走上了謀求「臺獨」的道路。
  • 臺報:蔡英文勿用「中華民國」包裝「臺獨」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5日點評文章,原題《不可用中華民國包裝「臺獨」》,全文摘編如下: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鼓吹「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臺灣」,把「中華民國」的內涵窄化為臺灣的主張,完全違反「憲法」。在年初大選中落敗的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正在美國僑社謝票。
  • 「中華民國臺灣」是挑戰底線的「謀獨」把戲
    眼下在臺灣,各種「去中國化」政治戲碼層出不窮,嚴重擾亂臺灣社會認知體系,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衝擊和影響。近來,民進黨當局領導人重提所謂「中華民國臺灣」政治符號,意在繼續推進「漸進臺獨」,並可能成為「正名制憲」「法理臺獨」的前奏,必將造成嚴重後果。
  • 又搞「護照正名」,曾經的民進黨人揭露「臺獨」戲碼
    輿論質疑稱,在防疫關鍵時刻,大綠、小綠竟放著正事不幹,忙著聯手推動「護照與華航更名這種務虛的正名公決案」,挑動敏感的兩岸關係。「臺獨」又搞「護照正名」刷存在感「送口罩」竟變調為「送掉華航招牌」的戲碼,除了躁動,也是本末不分所致。
  • 揭穿民進黨「中華民國臺灣」的真正圖謀
    民進黨成立後,頂著反國民黨體制的衣缽,處心積慮搞「法理臺獨」,但苦於在國際上謀求地位「無章可循」。1999年民進黨推出「新策略」,通過所謂「臺灣前途決議文」,聲稱有條件接受「中華民國」的名號。說穿了,這就是利用「中華民國」名號,利用兩岸歷史遺留問題,通過打「國際空間牌」的手段,將「臺灣」從純粹的地理概念,改頭換面為「中華民國臺灣」這一政治符號,意圖實現「臺獨」。
  • 2004年9月,國臺辦就扁稱所謂"中華民國國號的最好簡稱就是臺灣...
    臺聯黨「主委」候選人黃適卓宣稱,臺灣「正名、改國號」應從街道「正名」開始,凡是帶有「中國標記」命名的臺北市街道名稱都應全面撤除。,鼓吹以後將「中華臺北隊」正名為「臺灣代表隊」。但「國防部政戰局局長」程邦治宣稱,「國號現在就是『中華民國』,軍隊不會將『國號』簡稱為『臺灣』」。
  • 臺媒:蔡英文們為「臺獨」忍辱偷生於「中華民國」
    原標題:蔡英文們忍辱偷生於「中華民國」爭取時間讓「臺獨」成全民共識今年的「雙十節」演說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談到「自己的國家」時,19次用的是臺灣,僅3次使用「中華民國」,而用在520的就職演說中,蔡英文41次提臺灣,僅5次提「中華民國」,13次稱呼「這個國家」。在今年1月16日的當選感言時,20多次提到臺灣,完全沒有提「中華民國」,5次稱呼「這個國家」。言語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稱呼用語凸顯出說話者的價值選擇。
  • 「臺獨」團體又搞事,鼓譟萬人遊行施壓蔡英文「正名」
    島內人士諷道,這是要讓臺灣變成災難島嗎?據「中央社」報導,「喜樂島聯盟」總召集人郭倍宏揚言,10月20日將號召10萬民眾聚集在凱達格蘭大道,主張「正名公投」,要求以「臺灣」為名,「申請加入國際組織並尋求國際認同」。目前,「國號」及「領土」變更仍不在「公投」項目範圍內,因此,該團體向民進黨施壓,要求民進黨「修正公投法」,讓臺灣「邁向正常化國家」。
  • 改課綱「去中國化」 盡顯民進黨「臺獨」本質
    毫無疑問,修改課綱是一貫堅持「臺獨」的民進黨的又一「去中國化」的「臺獨」伎倆,在作為中國一部分的臺灣上演這種數典忘祖的荒謬戲碼,歷史會記住今天民進黨的所作作為。首先,民進黨藉助課綱推行「文化臺獨」的圖謀其來有自、籌劃已久。
  • 「臺獨」勢力鼓譟「護照正名」,民進黨籍縣市長推波助瀾
    島內「臺獨」勢力鼓譟「護照正名」,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對此表示,島內民眾對這個議題已有共識、可以推動,最重要的是讓臺灣、中國(大陸)能有所區隔。鄭文燦鄭文燦還聲稱,臺灣防疫表現有目共睹,也讓國際社會更認識臺灣、支持臺灣,因此在這個時間點推動「護照正名」非常恰當;至於「護照」要怎麼改,最重要的是要和中國(大陸)有所區隔,這次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 倪永傑:「臺獨」夢囈阻隔蔡英文轉型之路
    「臺獨」大佬密集唱衰讓民調陷於死亡交叉的蔡英文如芒刺在背,骨鯁在喉。  繼而在「入聯」、「制憲」上持續發難。許世楷鼓譟「入聯」,要求臺灣以「新國家」加入。如果蔡當局沒有作為,不惜以廢掉「外交部」、陸委會相威脅,甚至乾脆成立「推動參加聯合國部」。他還大放厥詞,現有「憲法」不改不行,「公民投票」、「正名制憲」都要進行,一樣不能少。
  • 倪永傑:「臺獨」汙水升騰 蔡英文遭綁架
    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表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的署名文章指出,日前年邁的李登輝還在進行年度募款大會,鼓吹「臺獨」,向蔡英文下達「憲改」的總動員令。臺灣正升騰起「臺獨」汙泥濁水,拍打著脆弱的兩岸關係懸崖。
  • 臺灣「奧運正名」讓臺中市失去主辦權
    臺灣一些勢力從今年初開始推動「2020年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要求屆時臺灣代表團以「臺灣」、而不是以國際奧委會規定的「中華臺北」的名義參加東京奧運會。執政的民進黨對此「奧運正名」公投活動給予了事實上的支持。東亞奧協取消臺中市主辦東亞青年運動會,就是針對這一動向的。
  • 蔡其昌等人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是倒行逆施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馬曉葉):近日,民進黨蔡其昌等人鼓吹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對此,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接受採訪時表示,蔡其昌等人的這些言論既不合法,也不尊重兩岸關係的歷史事實,更是罔顧臺灣2300多萬同胞的福祉。
  • 蔡英文竟要求「友邦」以「中華民國臺灣」相稱
    值得關注的是,此行所涵蓋的是加勒比海四國,然而,這些國家卻以「中華民國臺灣」相稱臺灣,且據報導,此為臺灣方面的要求。這是蔡英文「外訪」首次出現的現象,其政治含意必然很高,對臺海局勢的影響也就不容輕忽。須知,這些國家應蔡當局要求而使用過去未有的稱呼稱呼臺灣,近乎是非正式地被通知「中華民國」更改「國號」。
  • 環球時報社評:「臺灣『奧運正名』讓臺中市失去主辦權」
    (本文系《環球時報》24日社評,原標題「臺灣『奧運正名』讓臺中市失去主辦權」) 東亞奧委會星期二決定取消臺中市主辦東亞青年運動會,臺灣當局通過多個管道發聲以示抗議,宣稱這是「公然且手段粗暴地以政治幹預體育」。
  • 葉子有銘曰|「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臺灣省之辨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1982年)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容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 「臺獨」還叫囂「矮化臺灣」時,蔡英文已經和「中國臺灣」同框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齊瀟涵】第十一屆臺灣童軍大露營昨日(1日)展開,蔡英文身著童軍裝出席,但臺媒的關注點卻在「中華民國童軍」的英文翻譯上↓「Scouts of China(Taiwan)」。對於林右昌給出的解釋,「臺獨」組織成員王奕凱表示「支持」:就像華航的英文名稱是China Airline,「各種臺灣對外的名稱要改很難,『國號』、『國名』、『國家代表隊』都有類似問題」,所以,林右昌希望可以為臺灣童軍「更名」的主意,王奕凱認為「方向很好」。
  • 劉心月:把金馬獎變臺灣電影同樂會?
    國際奧委會(IOC)副執行長皮爾.米洛日前來函提醒,「東奧正名公投」可能會造成中華奧委會會籍遭到中止或撤銷的嚴厲處分;這是IOC第3度針對東奧正名來函,且這次話說得最重、最直接。而今年金馬獎爆出統獨爭議,使得後續的相關活動全部叫停,連《如懿傳》的記者會都辦不成。    臺大教授蘇宏達在個人臉書上發表臺北故宮會被消滅的影片,引發社會譁然與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