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8月26日訊 日前,蔡英文拋出「十年政綱」「國家安全戰略」篇和兩岸經貿篇,正式亮出兩岸政策底牌,這是蔡在角逐「大選」進程中首次系統、全面地論述兩岸議題,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儘管蔡對此層層包裝,試圖淡化民進黨「臺獨」立場,爭取選民支持,但其以「臺灣前途決議文」為底線,否認「九二共識」等做法暴露其頑固的「臺獨」本質,遭到島內主流輿論一致批評,不僅難以為民進黨開拓票源,還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埋下隱患。
島內主流輿論強烈質疑
蔡英文公布的「十年政綱」兩岸論述不僅未獲綠營全力相挺,更遭到藍營及島內主流輿論的強烈批評。
綠營較為低調,僅就ECFA部分表示認同。此前,蔡英文零星發表的兩岸論述遭部分黨內人士的質疑為「空心政見」,「十年政綱」兩岸論述出爐後,綠營批評有所減少,但支持的力道並不明顯。與蔡心結甚深的蘇貞昌僅表示,蔡提出的「臺灣共識是很對的方向」。謝長廷支持蔡關於不廢除ECFA的論調,認為「民進黨過去反對ECFA,但隨著環境改變,政策也可以改變」。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蔡煌琅替蔡辯解稱,蔡「從未說公投廢ECFA,而是主張以民主程序檢視ECFA條文」。
藍營高調堅持「九二共識」,批評蔡的政見「空、變、亂」。在蔡公布政綱後,包括馬英九、吳敦義、「行政院發言人」楊永明、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高輝等在內的「府院黨」高層人士高調表態堅持「九二共識」,質疑蔡沒有「九二共識」的兩岸論述如何維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時,「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向蔡提出措辭強硬的「十八問」,批評蔡的兩岸政綱是「空」與「變」,結果將造成政經環境的「亂」,在此基礎上推出的政策都將「如同沙堡上加蓋閣樓」,一定是「危樓」。國民黨發言人莊伯仲批評蔡「說法反覆,莫衷一是,像初一、十五的月亮不一樣」。海基會痛批蔡的政綱「並無新意,方向抄襲,思考錯誤」。「立委」趙麗雲、吳育升、邱毅等表示,蔡否認「九二共識」,主張要有新的結構,卻又講不清楚新結構是什麼,根本就是「鴕鳥肉炒空心菜」。
島內各界強烈批評政綱不切實際,擔憂兩岸關係倒退。一是主流媒體批評「新聲老調」。《聯合報》指出,蔡將「兩岸政策」一分為二,企圖以「政經分離」的手法收割兩岸交流成果,但這不過是「新聲老調」,明眼人一瞧便知無法奏效。《聯合晚報》表示,蔡推出「山寨版臺獨」希望獲得大陸認可,但陳水扁執政的實踐證明,「大陸根本不和民進黨玩這種意識形態遊戲」。《中國時報》認為,蔡的說法「彷佛言之成理,實際前後矛盾,近乎詭辯」。《旺報》指出,蔡的論述只會導致「人民不安心,大陸不放心」。二是島內學者質疑「平淡、空洞」。淡江大學教授趙春山指出,政綱是「見樹不見林」,甚至連樹都看不到,完全無具體內容。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周世雄稱,「政綱內容華而不實」。中山大學教授汪明生指出,蔡有心妥協表示不再反對ECFA,但其「左派治『國』的方向沒有改變」。三是大部分臺商表示憂心。南臺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林富男表示,蔡稱「要互惠不要大陸讓利」,根本是「起肖」(閩南語發瘋之意)。多數大陸臺商對蔡否認「九二共識」感到擔憂,「希望民進黨為了臺灣人的利益,重新思考政綱」。
未來影響:陰影重重
「十年政綱」兩岸篇的推出,亮明了蔡英文角逐「大選」的兩岸政策底線,儘管有助蔡鞏固綠營基本盤,但恐難藉此說服中間選民支持,更將為兩岸關係帶來極不穩定因素。
其一,蔡競選「總統」的兩岸政策底線基本明確。儘管外界普遍質疑蔡兩岸論述模糊不清,但從蔡一系列論述推斷,其實際是「戰略上明確,戰術上模糊」。一方面,政策底線的戰略高度清晰。在政治定位層面,蔡堅守「臺灣前途決議文」底線,主張「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民決定」,強調「維持臺灣獨立的現狀」,與國民黨「維持『中華民國』不獨立的現狀」相區隔,基本是「扁規蔡隨」。同時,在處理兩岸關係層面,把兩岸關係視為「國際關係的下位關係」,具有鮮明的「特殊國與國關係」色彩;在兩岸互動方面,視大陸的「威脅」成分遠多於「合作」成分,強調「與世界各國平衡經貿,而非深化與大陸經濟合作」;附和西方霸權國家提出的「新幹涉主義」,將臺灣問題推向國際化,暗中尋求國際外部勢力的介入。
另一方面,兩岸議題的競選戰術高度模糊。一是準備揚棄「操縱族群、省籍等激進式臺獨」,轉向「價值理念認同等柔性、溫和『臺獨』運動」。二是順應民意要求,展現務實態度,將不斷拋出類似「臺灣共識」、「兩岸戰略互利」等具有高度彈性空間的論述,混淆視聽。三是採「政經分離」的「鋸箭手法」,將否認兩岸互動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與維持兩岸社會、經貿交流相區分,企圖攫取兩岸和平交流成果。
其二,恐難獲得中間、經濟選民的支持。蔡英文的「十年政綱」一拖再拖,很大原因在於很難擺平黨內「基本教義派」和「務實派」。事實上,蔡刻意淡化「九二共識」的論調僅是「基本教義派」所能接受的「保守牌」,對鞏固深綠的效果未必明顯。更重要的是,蔡雖模糊、抽象「臺獨」思想,強調不反ECFA,但與馬當局的大陸政策相比明顯保守,「反商」意味仍濃厚,可能讓中間、經濟選民對「臺灣前途何去何從」、「兩岸和平紅利能否維繫」等抱有較大疑慮。加之,藍軍以「表態歡迎蔡向馬的大陸政策靠攏」反制,可能讓外界產生民進黨政策與國民黨同質化印象,甚至被中間選民解釋為蔡同意馬當局的政策,將對民進黨造成一定殺傷力。島內輿論認為,蔡意欲解開ECFA與「九二共識」的「政經連環套」,讓ECFA走上「經濟歸經濟」之路,但恐造成「既難固深綠,又易失中間」的結果。
其三,可能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埋下「未爆彈」。當前兩岸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根基就在反「臺獨」和「九二共識」,儘管蔡英文對其兩岸論述多加粉飾,但各種情況表明,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仍未改變「一邊一國」的「臺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這套政策既不現實,大陸也不能接受。同時,蔡英文大肆宣揚要與「世界一同走向中國」,不排除其若上臺將重燃類似「烽火外交」式的做法,將臺灣推向國際社會「麻煩製造者」的境地,兩岸關係再度出現動蕩不安的局面。誠如國臺辦發言人指出,這套政策一旦實施,將導致兩岸現有的協商交流受到衝擊,兩岸關係出現倒退,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的利益受到損害,和平發展的成果遭到毀棄。(呂存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