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5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6日刊文分析,四年前蔡英文敗選,蔡英文本人以及兩岸各界都認為是敗在兩岸論述上的空洞與模糊。四年後的現在,蔡英文雖然提出「維持現狀」,但究實而論,這樣地兩岸論述,其實還有不少的質疑聲音,也還未能獲得多數的認同與信任。究竟蔡英文的兩岸論述陷入了哪些困境?
文章摘編如下:
「獨派」的纏繞
四年前蔡英文敗在兩岸論述之後,一直苦心想要跳脫未能達陣最後一裡路的陰影。但苦思與策劃了四年,蔡英文目前端出的兩岸大菜「維持現狀」與「憲政運作兩岸」,仍然還是被視為「空心菜」。
原因不難理解,因為蔡所謂的「維持現狀」,其實就是因為「獨派」勢力以「臺獨」神主牌,逼迫蔡英文不能越「臺獨堡壘」的框架,所推出來往中間靠攏的維持現狀,被譏為是拾人牙慧的產物。
蔡英文這張中間「維持現狀」牌,難脫國民黨兩岸政策的陰影。民進黨在擔心「臺獨」牌會令中間選民不放心的情形之下,曾經在2013年底推出所謂「凍結臺獨黨綱」之議,最後還是在「獨派」勢力反撲之下,不了了之,無疾而終。
由此可知,蔡英文跨不出的兩岸論述,問題不全在她本身,而是蔡擺脫不了「獨派」勢力的纏繞與制約,不敢、不能、不可越雷池所致,因為,「獨派」勢力是民進黨基本盤的大宗,蔡不能失去這塊死忠板塊的奧援,否則選戰將難守住城池。這是蔡的兩岸困境之一。
藍營的影子
在馬英九「執政」的七年多中,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是眾所公認的,也是馬最津津樂道的功績。而「和中」、友日、親美戰略布局,所呈現出來的兩岸和平發展現狀。正因這個原因,蔡英文在「凍結臺獨」不成之後,集各路人馬之智慧,最後推出與國民黨難分難釐的「維持現狀」來應戰。
蔡英文推出的「維持現狀」論述,目前之所以沒有受到太多的反駁與反對,原因在於,其一、這個往中間靠攏的不偏不倚之論,符合臺灣人民喜好中道的人生哲學信仰,所以除了國民黨和馬英九的反駁之外,並沒有太多的反對聲音。
其二、國際社會,尤其美日兩國,對於「維持現狀」的框架並不排斥,因為維持在不偏不倚光譜之間,是符合美日不願意見到兩岸關係過於向大陸傾斜,也不過於和大陸對抗的平衡之道。
但問題在於,「維持現狀」之說,還是難脫拾國民黨牙慧之譏,背負著國民黨陰影的兩岸論述,恐怕在選戰進入兩岸論戰生死交關之時,不易為中間選民中的知識、經濟選民所放心和支持。對蔡英文想以「維持現狀」的兩岸論述,力戰到底,恐怕會有變數之慮。此其兩岸困境之二。
如果民進黨不放棄「臺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基礎,那麼,兩岸關係將可能「地動山搖」。如果蔡英文當選,兩岸之間不能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協商合作,恐怕現在陸委會和國臺辦常態性的互訪和務實性地運作,將有停頓的可能。
以上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困境,說穿了,其實就是在談論「臺獨牌」與兩岸牌的對弈廝殺。但不要忘記,美國對於臺灣選舉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與小覷的。蔡英文應該還記得四年前訪美時,英國《金融時報》就報導美方憂慮蔡英文當選後的兩岸關係,國際間對此報導認為,間接影響了蔡英文的選戰,是其敗選原因之一。是以,蔡英文和洪秀柱都應密切正視「大選」中的美國因素,以免大意失荊州。(李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