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民眾高喊蔡英文下臺,表達心中的不滿。(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海外網6月20日電 民進黨內近日對兩岸論述「各自表述」起來,「親中」、「知中」、「友中」、「和中」,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20日上午稱,很明顯地,民進黨內政治明星的「各自表述」,是否意味蔡英文已經提前「跛腳」,所以黨內紛紛項莊舞劍?
據中時電子報消息稱,洪孟楷認為,蔡當局沒能力讓島內民眾過好日子、又沒辦法維持兩岸正常交流,所以挑戰四起。
邱義仁曾鼓吹「模糊,是現在兩岸策略最好的態度」,「還要模糊到中國也清楚我們的模糊」,洪孟楷直指,這根本就是為過去一年蔡當局錯誤的兩岸政策打模糊仗。「連蔡的重要幕僚都只會模糊,那民眾想問,這個當局從上到下,到底誰對兩岸政策清楚?」說不清、講不明,每天只會「文青口號治國」,就是過去一年多蔡當局最大的問題。
賴清德近日常提「親中」,此次美國之行仍是兜售「親中愛臺」,外界對其譏諷不斷。
臺灣著名作家王豐認為,「親中愛臺」只是賴清德新買的一瓶古龍水,他只是暫時收起「臺獨」的口號,收起「臺獨」的旗幟,但不代表他放棄了「臺獨」的那顆心,更不代表他反棄了「臺獨」,還有他的八田與一。賴清德的「親中愛臺」除了用來掩蓋他身上的「臺獨」氣味外,就只是一張華麗的包裝紙。
新黨新思維部主任侯漢廷19日在臉書稱,民進黨向來為了政權與政治利益,「髮夾彎」如同呼吸般自然,立場反覆,完全不顧民眾信任與感受。
對此,洪孟楷批評,賴清德是想爭「大位」之人,就應該說明清楚,自己的兩岸政策到底為何?不要在臺南說一套、在美國講一套。
另外,他認為,除了賴清德要說清楚自己的立場,蔡當局更不應該閃躲。民進黨現在內部群雄並起向大陸轉向,實際上就是凸顯兩岸關係根本沒有維持蔡英文「保證的現狀」。他認為,不管是「親中」、「知中」、「友中」、「和中」,就是代表要正視大陸和臺灣的關係,連民進黨立委郭正亮都說美國調整對中政策,那臺灣又該裝聾作啞嗎?
洪孟楷指出,我們希望能繼續參與國際組織、兩岸穩定和平交流發展、臺灣人民安居樂業、過好日子,「請蔡英文的見識和高度不要不如縣市長,這些過去的現狀,請蔡當局還給人民一年前的現狀,請還給人民國民黨時期的兩岸交流的順暢現況!」
洪孟楷這麼提不是沒有緣由的,島內對蔡當局怨聲載道。
日前,巴拿馬選擇與臺灣「斷交」,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就稱,這是臺灣「外交」重大挫折。自此,臺灣目前僅剩下20個「邦交國」。
另外,臺灣方面陸委會近日公布民調顯示,有45%的臺灣民眾認為,兩岸交流速度太慢。
19日,蔡英文參訪並視察宜蘭縣的老人長照成果,場外聚集了2、30名不滿年金改革的退休警務人員,抗議民眾除了高呼「蔡英文下臺」等口號,甚至有人朝蔡英的文方向丟擲拖鞋。
抗議民眾說,這個當局真的很無能,臺灣交給你蔡英文,就是要你去好好增加收入,搞好臺灣的經濟,結果卻還是在搞意識形態、一上臺就搞對立,弄到每天都有人在抗爭,蔡英文不知民間疾苦,還當什麼領導人?
當前兩岸官方往來中斷,洪秀柱日前稱,國民黨關切臺灣迷失可能產生的危機,以及從認同錯亂所衍生出的未來走向混亂與擺蕩。「兩岸問題不解決,對大陸的發展影響也許沒那麼大,可是對臺灣的影響卻極為深遠。」
關於民進黨常提的「親中愛臺」,人民日報海外版6月14日刊發評論文章指出,本質不過是一碗迷魂湯而已。
文章提到,民進黨向來把「親中」跟「賣臺」捆綁,如今「親中」竟然跟「愛臺」並列?這個「髮夾彎」轉得太大太快,令人猝不及防。「親中愛臺」是自相矛盾的笑話。在賴清德們的語境中,「愛臺」實指「愛臺獨」。兩岸交流交往的政治基礎,是雙方都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主張「臺獨」本身就是最大的「反中」,還談什麼「親中」?「臺獨」和「親中」水火不容,無法兼容並存。
面對兩岸論述,綠營內部「內訌」不斷,蔡當局更是被諷「黔驢技窮」,陣腳大亂,只會打嘴仗。
日前的「斷交」危機,蔡當局更是抱怨說是大陸方面強奪了臺灣所謂「邦交國」,口口聲聲說要「報復」大陸。對此,有分析認為,這些做法反映出蔡英文當局自亂陣腳,才會表現出進退失據、左右為難,一種所謂的小丑心態。分析稱,像現在的蔡英文當局,嚴格來說就是無計可施,而只流於一種情緒性叫囂,揚言「報復」。可是這些「報復」手段對大陸而言不痛不癢,反而傷的是臺灣。用一句中國的成語來形容就叫做「黔驢技窮」,反而自己自曝其短,曝露出來蔡英文當局杯弓蛇影,缺乏自信、心裡不安。所以才會去打嘴仗。(綜編/海外網 龐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