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地圖的領土為何是1141萬平方公裡?附超清晰中華民國秋海棠全圖下載(金時代1999年中華民國全圖)

2021-02-13 文蕐

文華(微信號:yinwh611112)——國內首個全面解讀抗日戰爭的微媒體,全球華人的精品閱讀選擇,深刻、獨到、精緻。您的選擇您不會後悔!                                                


    雖然許多大陸行政區域或各省的範圍已然被新中國重劃甚或改名,臺灣的歷史課本與地理課本仍維持1949年之前的名稱與界定,中國面積仍維持1141萬8174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二大國,包括臺灣在內有35個省,以及海南特別行政區、蒙古與西藏地區;而且青海省旁有個西康省,北京還叫北平,尤其鐵路名稱、範圍、長度也都沿襲舊制。


    臺灣開放大陸地區民眾自由行後,來自內地的背包客與旅行團團客逐漸成為臺灣商圈消費主力之一。尤有甚者,由於近年來「民國熱」的推波助瀾,不少以知識分子自詡的遊客到臺灣旅遊,總不忘了要安排赴24小時營業的臺北誠品或其他大型書店逛逛走走、買書購物,這也成了內地遊客到臺灣來最夯的個人文化遊程之一。連帶讓臺灣書店販賣的中華民國地圖,也以其秋海棠的造型,成了內地遊客們的最愛。據說不少人買來收藏,或作為另類伴手禮以茲紀念。


    內地遊客之所以對中華民國地圖有興趣,主要是因為臺灣此間的《中華民國全圖》,是依民國時期認定的中國固有疆域而繪製,迥異於目前流傳的官方地圖以及國界認定,自然看來別有一種懷舊與新奇的感覺。


    尤其在臺灣官方認知中,外蒙古並未獨立,而是屬於中國的特殊行政區,所以也列在中國版圖上——這也就是所謂的秋海棠地圖。至於疆域的四極,大略是東至東經135度4分、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流處的黑瞎子島;西至帕米爾高原、東經71度噴赤河;北到北緯53度57分的外蒙古、薩彥嶺脊;南至北緯4度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從歷史角度觀之,的確不失為一件有象徵意義的紀念品。

    倒是因為臺灣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為強調臺灣本土性,廢除了《中華民國全圖》需以固有疆域為準的規定,取而代之的是《臺灣地圖》,疆域大幅縮水三百多倍,過去許多打著「中華民國全圖」招牌的地圖,如今更只能看見以類似番薯造型的臺灣為主體,不再包含大陸地區在內,因此所謂秋海棠地圖在市面上日漸稀少,如今能在書店找到一張以中國固有疆域為主的地圖,還不算一件容易的事。

 

 國民黨堅持秋海棠的固有疆域




    國民黨來臺之後,無論歷史與地理教育,仍延續大陸時期的主軸,以全中國為軸心,也就是日後被民進黨批判為「大中國主義」的文化政策;但由於國民黨當局對大陸地區已無治權,所以雖然許多大陸行政區域或各省的範圍已然被新中國重劃甚或改名,臺灣的歷史課本與地理課本仍維持1949年之前的名稱與界定,中國面積仍維持1141萬8174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二大國。


    例如在臺灣,包括臺灣在內有35個省,以及海南特別行政區、蒙古與西藏地區;而且青海省旁有個西康省,北京還叫北平,尤其鐵路名稱、範圍、長度也都沿襲舊制。


    尤其在外界關注的外蒙問題上,由於臺灣官方堅持外蒙並未獨立於中國之外,因此不但在學校教育上有所著墨,甚至國外進口的地圖及地球儀,只要數量是一個以上,都必須檢附「內政部」的同意文件,同時中國的疆界必須修正為「含外蒙古」後才準予進口。


    這些對原有行政區劃的堅持,不但突顯蔣介石「漢賊不兩立」,爭正統、正朔的原則,同時成為臺灣各級學校考試的主要題材。因此直到1980年之前出生的臺灣五年級、六年級學生,都還是接受類似的中國歷史地理教育。也因此上世紀80年代開放探親之後,許多臺灣民眾到了大陸,才發現故國的疆域與名稱已不復舊觀,甚至有適應上的問題。


基本上,國民政府在臺由官方出版的《中華民國全圖》,較為精細者多半由「國防部」下專屬單位或聯勤總部繪製,並不公開對外販賣,因此長年來,市面只能看到民間版自行印製的地圖,並未有官方認定的標準地圖。


    但由於民間版本雖然依法要先送審才能印刷發行,可是在精確度及數據考證、編圖依舊屢生爭議,加上1980年代,兩岸民間展開交流,唯恐遭到「中共統戰」,混淆了「中華民國」的認同,最後臺灣當局先是制訂《編印我國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為民間發行地圖的指導,同時要求印刷前一律送審。並於1985年開始發行編印四百萬分之一的《中華民國全圖》、五十萬分之一的《臺灣區全圖》及三千萬分之一的《世界全圖》,共計三種標準地圖,此後並不定期出版,約6年印刷一批。


倒是在1998年,國民黨當局也對地圖問題做出了新的突破,先是正式開放了對於中華民國地圖的審查態度,許可民間印製的大陸地圖在維持原有疆界及首都之外,可以完全採用中共當局現行的行政界與地名。


    緊接著,在官方《中華民國全圖》方面,雖然仍維持國民政府播遷臺灣地區前原狀,但也首度以較淺顏色畫上現行中國行政界與地名並陳。這是兩岸分隔多年來,臺灣正式官方版地圖首度出現對岸行政區劃可供對照,也是政治意識禁忌的一大突破。

 

 民進黨版官方地圖正式排除外蒙



    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臺灣官方立場則出現大轉變,首先就是外蒙問題。對國民黨的歷史論述而言,外蒙古始終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是在蘇俄蠱惑與操作下,成立了外蒙古人民共和國,但國民黨並未承認其合法地位。直到在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被迫接受列強的《雅爾達密約》,與蘇俄籤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因此才初步承認外蒙通過自決投票而獨立,但其國界仍須待談判而定,剛好內戰正酣,國民黨也沒空閒去處理此一問題。


     1949年後,國民黨轉進臺灣,為了爭取正統,蔣介石以蘇俄並未踐約支持國府為由,於聯合國提出控蘇案,最後並獲通過,因此國民黨宣布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後國民黨一直以此為本,堅持外蒙古獨立已失其效力;外蒙古獨立案更一直是國府在國際外交與聯合國事務上爭執的焦點,即便日後外蒙古已經是聯合國會員國,蔣介石對內仍拒絕承認此一事實。

                             

     但隨著民進黨與黨外勢力擴大,所謂中國固有疆域以及外蒙主權的歸屬問題,成為民進黨政治操作的重要議題。例如1993年,民進黨立委就曾帶頭要求臺灣「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進行憲法解釋,認為1949年後,中華民國未曾在大陸及外蒙行使領土主權,因此所謂中華民國的固有疆域不該屬於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


    雖然最後此舉被打了回票,但也可以看出民進黨民代在此議題上有斧鑿的痕跡。同時隨著李登輝大打本土化議題,炒作廢省等政治事件,有著濃厚大中國思想的《中華民國全圖》,也的確越來越顯得不合時宜。


    尤其民進黨上臺後,國家觀點更弦易張,終於由官方首度公開表示,將外蒙古自中華民國領土排除,認定外蒙古非中國「固有疆域」,同時公告修訂《編印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明訂「我國大陸地區與外蒙古之界線以『國界』符號標示之」。形同認定外蒙古是一個獨立國家。


    民進黨也宣稱,為增強雙邊外交,加上中華民國實在沒有理由再主張擁有外蒙主權,因此做此決定,而糾結數十年的外蒙古關係也至此底定。換句話說,國民黨長年以來營造國家疆域系秋海棠形狀的認知,已經遭到民進黨徹底打破,所謂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疆域圖,也因此向新中國的「老母雞」看齊。


    緊接著,為配合臺灣全面廢除管制出版事務的出版法,民進黨也於2004年宣布,同步廢止《水陸地圖審查條例》,因此民間出版中華民國地圖不用再送審,所以臺灣出版的地圖出現了領土、統獨各自表述的狀況,放任不同政治立場發行者各自主張領土範圍;相對地,也放鬆了《中華民國全圖》需包含大陸地區疆域的限制,營造出所謂臺灣已然實質獨立於中國之外的民間想像。


    於此同時,民進黨也宣布,未來不再出版官方版的《中華民國全圖》,僅僅會印行四十萬分之一比例尺的《臺灣區全圖》。接連的幾個措施,等於在形式上否認了所謂中國大陸是中華民國領土的「大中國」概念主張。


從地圖品味歷史的流轉



    在過去,臺灣流傳過一句笑話,就是臺灣學生讀的地理,都是大陸學生讀的歷史;臺灣學生讀的歷史,都是大陸學生看的章回小說。說來諷刺,這其實正反映出了兩岸分離數十年後,彼此間的隔閡與陌生,以及兩岸民間交流的必要性。

    只是歷史無情地流轉,如今在臺灣,在蔣家時代屹立不動50多年的「秋海棠」,似乎也已慢慢走入歷史幕後,甚至有許多臺灣新生代不再知道「秋海棠」的涵義,對故國缺乏感情而只知有臺灣;這種情感認同上的日漸淡薄,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大陸成為臺灣的年輕族群心目中,工作機會、經濟前景更為蓬勃發展的地方,如此變化,看歷史離合,的確讓人感慨。


    倒是在臺灣一度乏人問津,甚至被認為是政治不正確的《中華民國全圖》,隨著大時代的變化,以及大陸觀光客的青睞而翻紅,卻成為足以紀念臺灣行的禮品之一,倒也算得上是兩岸交流中頗耐人尋味的小小插曲。


——摘自《鳳凰周刊》2011年第31期 作者:楊素

              

    

    馬英九說:「中華民國撤離大陸時,留下1142萬平方公裡領土,1949年以後就變成960萬平方公裡,現在還剩下多少呢?國民政府永遠不承認大陸籤訂的任何邊界條約。領土事關民族尊嚴、國家尊嚴,任何未經國民表決同意的邊界條約都是非法及無效的!同樣,放棄日本戰爭賠款,未經全民公決,應視為無效!」

 

    附錄

    1. 1960年,緬甸:《中緬邊界條約》。割讓領土:江心坡,南坎,達拉克,果敢。失地面積(平方公裡)18萬。

    2. 1961年,尼泊爾:《中尼邊界條約》。割讓領土:喜馬拉雅山南麓。失地面積不詳。

    3. 1962年,朝鮮:《中朝邊界條約》。割讓領土:薪島,長白山以南及一半的小天池。失地面積不詳。

    4. 1963年,阿富汗:《中阿邊界條約》。割讓領土:瓦罕帕米爾,巴達克山走廊地帶。失地面積2萬。

    5. 1963年,巴基斯坦:《中巴邊境問題協定》。割讓領土:克什米爾,坎巨提。失地面積9萬。

    6. 1965,1999年,越南:《中越陸地邊界條約》。割讓領土:夜鶯島(越南稱白龍尾島),老山,法卡山。失地面積不詳。

    7. 1996年,印度:《關於在中印邊境實控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割讓領土:藏南,達旺。失地面積9萬。(此9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面積在邊界戰爭後,徹底失去。)

    8. 1999年,哈薩克斯坦:《中哈邊界劃分協定》。割讓領土:察罕鄂博。失地面積不詳。

    9. 1999年,俄羅斯:《中俄全面勘分邊界條約》。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自清朝以來歷史上所有不平等條約。失地面積150餘萬公裡!

    10. 2000年,吉爾吉斯坦:《中塔吉關於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議》。割讓領土:汗騰格里山。失地面積:不詳。

    11. 2000年,塔吉克斯坦:《中塔吉關於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議》。割讓領土:北帕米爾。失地面:27900平方公裡。

     ……

還有182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在境外,臺灣問題第一,結束在去重整河山。

    如果你看不清當下,就讀讀歷史,因為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如果你看不懂歷史,請看看當下,因為歷史正在重演。這裡是歷史愛好者的天堂,請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小夥伴兒們都等著你呢!我知道,您一定會來。

相關焦點

  • 看了臺灣版的中國地圖,你才知道.......
    在澳門的書局買了一份臺灣版的中國地圖,感覺特別大,國土像一片秋海棠的葉子,葉尖在新疆帕米爾高原,葉柄在山東半島,疆域很圓潤。這種地圖在臺灣省到處可見,在香港和澳門不多見,但可以買的著。感覺3200萬港澳臺同胞(臺2400+港740+澳60)真的很幸福,他們心中的中國比大陸同胞心中的大。此地圖中,中國有三十五個行省,十四個直轄市,兩個地方,一個特別行政區。
  • 中國地圖全圖
    中國地圖全圖 地圖導航 大小: 39.58MB
  • 把中國地圖畫成秋海棠還蓋「青天白日旗」?新加坡電視節目道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地圖不完整」這個坑,很多企業和媒體都掉進去過,但最近這個翻車的,卻不是因為不完整…… 新加坡網絡媒體Mothership在14日報導,在新加坡「8頻道」(Channel 8)旅遊節目《我的導遊是明星》(My Star Guide)最新一期預告片中,主持人背後的中國地圖竟是包含外蒙古的「中華民國全圖」,且覆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引發海內外網民議論
  • 偉大的地圖開疆!揭秘中華民國的地圖擴張過程
    (國民政府)40年代初繪製的中華民國全圖,注意上述兩地,開始在地圖上小規模向外擴張,但還不算誇張。日記強國自不必說,前段時間不是有位楊叫獸通過蔣委員長的日記考證出委座竟然是720刺殺小鬍子的幕後主使,其玄幻程度已經可以與裕仁同志44年就準備送武器給共產黨有得一拼了。而委員長一生最大的傑作就是在逃到臺灣後將已經從中國境內獨立出去好幾年的蒙古再次「劃」進中華民國的地圖開疆的壯舉。熟悉真相的人都清楚,那是委員長自欺欺人的體現,但很少有人想過老蔣「地圖開疆」本身是一種否定自身政權合法性的愚蠢做法。
  • 湖南發現臺灣隸屬中國的清代地圖《福建全圖》
    湖南發現臺灣隸屬中國的清代地圖《福建全圖》 2002年8月8日06:5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長沙八月七日電(記者白祖偕)一本十分罕見的清代地圖集近日在湖南被發現。
  • 一文集全36幅中國歷史全圖(高清版)
    >5.西周時期全圖6.春秋時期全圖>9.西漢時期全圖10.東漢時期全圖14.附十六國35.中華民國時期全圖(一)>36.中華民國時期全圖(二)附:中國歷史超大公元對照簡表
  • 「中華民國臺灣」意在「臺獨正名」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民進黨為奪取政權,消除島內各界對其「臺獨」理念的疑慮,在1999年提出「臺灣前途決議文」,宣稱「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臺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進黨就以這種遮遮掩掩的方式承認了「中華民國」。但是民進黨並沒有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中華民國」,而是試圖將「臺灣」和「中華民國」相結合,讓「臺獨」可以借殼上市。
  • 中國臺灣島和澎湖列島的全景地圖清代《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
    《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描繪了清代光緒8年(1882 年)以後繪製的臺灣島和澎湖列島全景彩色地圖。《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現臧於美國國會圖書館以下為部分截圖《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這幅地圖由福建地方長官李聯琨設計和繪製,作為給該省總督行政管理參考的備忘錄。
  • 中華民國(1912——1949)
    中華民國(1912——1949),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
  • 為什麼中國地圖會像一隻雄雞?原因竟然是這樣,網友:漲姿勢了!
    形成今天的雄雞地圖是有深刻歷史原因的,也反應了歷史的變遷。自從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政權秦朝建立以後,中國的基本版圖便形成了,雖然當時的領土面積只有200萬平方公裡左右,但基本上是中國最核心的疆域。後來歷經漢、唐、元、眀等強大政權得開疆拓土,中國的版圖面積不斷擴張,到了清朝基本穩定下來,也成為我們現代中國版圖的基礎。
  • 「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自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重新上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持續推動「臺獨」分裂活動,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造成嚴峻挑戰。為給「臺獨」分裂活動提供法理支撐和擴大民意支持,民進黨當局精心設計出「中華民國臺灣」論述。對此,《環球時報》發表涉臺學者王劍的署名文章指出,事實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論述,又對島內民眾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 在中國歷史存在37年的中華民國 八位大總統分別是誰 有何背景
    中華民國(1912——1949),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並未列明何為固有之疆域。
  • 王劍:「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自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重新上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持續推動「臺獨」分裂活動,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造成嚴峻挑戰。為給「臺獨」分裂活動提供法理支撐和擴大民意支持,民進黨當局精心設計出「中華民國臺灣」論述。事實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論述,又對島內民眾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 《坤輿全圖》:融匯中西的傳世珍寶
    □於冬偉 ■閱讀提示 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這種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340多年前,一幅地圖的出現,讓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角度,這就是康熙甲寅年(1674)南懷仁繪製的《坤輿全圖》。
  • 「中華民國臺灣」是挑戰底線的「謀獨」把戲
    眼下在臺灣,各種「去中國化」政治戲碼層出不窮,嚴重擾亂臺灣社會認知體系,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衝擊和影響。近來,民進黨當局領導人重提所謂「中華民國臺灣」政治符號,意在繼續推進「漸進臺獨」,並可能成為「正名制憲」「法理臺獨」的前奏,必將造成嚴重後果。
  • 69幅老地圖,看盡北京城市歷史變遷
    該圖還屬於古地圖範疇,沒有發展到現代測繪學意義上的地圖繪製。1736-1795年,清乾隆年間繪製的《京師全圖》《精繪北京圖》(1747-1776年)《精繪北京圖》藏於大英圖書館,圖題「精繪北京圖」貼於圖背;全圖不附比例、方位,採用北上、南下的布局。
  • 葉子有銘曰|「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臺灣省之辨
    自2016年,對面民進黨蔡英文上臺以來,兩岸的關係又緊張了起來?為何?根據中國大陸的說法,無非是臺灣當局方針政策出了問題,比如民進黨、蔡英文等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等。最近,蔡英文就要正式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了,想必有些人要議論「蔡省長」幾句。她接下來在兩岸關係上還會做出一些什麼出來,值得關注。
  • 中華民國的歷史地位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借著二戰勝利的威勢,廢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並且收復了大量國土。 《南京條約》中規定的領事裁判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奧地利等國以及蘇聯均放棄了領事裁判權;1943 年,美英放棄了領事裁判權;1946 年,法國、西班牙等國也放棄了領事裁判權。作為二戰戰敗國的日本,也放棄了包括領事裁判權在內一切不平等條約。
  • 蔡其昌等人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是倒行逆施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馬曉葉):近日,民進黨蔡其昌等人鼓吹以所謂「中華民國臺灣」調整兩岸論述,對此,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接受採訪時表示,蔡其昌等人的這些言論既不合法,也不尊重兩岸關係的歷史事實,更是罔顧臺灣2300多萬同胞的福祉。
  • 【地圖收藏296】1895《河南省全圖》
    大家好,這裡是後宮地圖三千,本期【地圖收藏】系列為大家帶來的是1895《河南省全圖》,喜歡你就關注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