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張麗軍
散文是自由的文體。散文之美,在於汪洋恣肆的揮灑,在於它無拘束而真實的表達。正如宋朝蘇軾在《答謝民師書》中的形容,作文「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而散文的自由,又使得作家的素質在其中表露無遺,作家的語言、思想、情感與創造力,無一不激發著作品藝術靈性的張揚。散文是一種詩意地記錄生命的文體,作家的自我生命體驗與靈魂深處的激蕩從筆尖汩汩流出,以一顆真心去擁抱社會百態、現實人生,在紙上書寫歲月悠悠,餘韻綿長。山東女作家魯文的散文集就具有這種自由、性靈和詩性的精神特質,讓我讀到了一個質樸、純潔和美的心靈。
柯靈在《散文的多維欣賞空間》中曾經談到:「文苑春秋,也像世俗門庭,散文一支,似乎門楣偏低,矜貴不如新詩,顯赫不如小說,風光不如戲劇影視,卻也自樹一幟,別有一番清華氣象。散文領域,時空無限;散文觸角,巨細不捐。高樓燈火,尋常巷陌,滾滾紅塵,奔來腕底;亂花迷眼,群鷗親人,大千世界,盡在懷抱。天之涯,地之角,泰山鴻毛,靈魂深處,神經末梢,無所不在。」《魯文散文集》收錄的文章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敘述模式多樣、自由靈活。魯文的詩化散文格式特別,語言平實而意境深長;敘事散文採用了小說的書寫模式,情節完整而不乏哲思;她的生活散文,或徜徉於山水之間,熱烈地歌唱著攀登過的高山,浮渡過的河流,用紙筆回憶著一路上的奇山異水、民俗風光;或在情感天地駐足凝眸,將珍貴的親情、友情與愛情一一做成標本珍藏,這種不假雕飾的生命情思,在已然泛黃的歲月中,仍舊帶給我們新鮮如初的感動。
從內容上看,魯文的散文集收錄了五十餘篇文章,分「紅土高原」、「親情散文」、「友情散文」、「多彩生活」和「旅遊散文」五大部分,分別記錄著她對雲南的追憶,對親情、友情、人生、行旅的理解與思索,歌唱著人生途中的一路風景,雖世事變遷,依舊歲月如歌。魯文的文字質樸而簡約,在低吟淺唱與千曲百回的生命呢喃之中,字裡行間流淌著的,是一種原汁原味的樸素真摯,一股屬於民間寫作的韌勁兒,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平淡無奇的語句,細細品味之下,也蘊含著醇厚鮮活的生活之味。特別是關於雲南「紅土高原」部分的吟唱,魯文優美自然的語言文字、親切輕鬆的敘述語調、自由流淌的生命情感,很好地融匯在一起,表達出作者對「紅土高原」那些自由的生命歌者的由衷讚美。古老的茶園、爽朗的老人、美麗的少女與氤氳的普洱氣息,譜寫這天地人的自由、和諧與愛之歌。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親情始終是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永恆主題。在這本散文集中,我們可以讀到諸多記述親情的文字。在《追憶天堂的母親》一文中,魯文執筆追憶已經故去的母親,以母親一生的經歷為主線,中間穿插著母親省吃儉用支持四叔讀書、給孫輩們做棉衣等諸多生活細節,塑造出一個勤儉淳樸、善良偉大的母親形象;《思念媽媽的糯米粽》回憶了母親在世時,每個端午節都為「我」包純糯米粽子的往事,寄託了對母親無私、細緻的關愛的深切懷戀;《永恆的母愛》書寫了罹患癌症的母親,拖著病體還在掛念千裡之外的女兒的生日,情感微小而動人。正如魯文所說:「世上唯一沒被汙染的愛,那便是母愛。當孩兒離家的時候,是媽媽『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當孩兒歸家時,又是媽媽『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的疼惜;而孩兒出門遠行的時候,帶給媽媽的是『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的惦念和牽掛。女兒生日,母親的一個荷包蛋,一碗麵,裡面都醞釀著母女情深的香濃,這也是母親最本能的愛子之情。」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在《往事知多少》一文中,魯文一一細數與父親之間度過的漫長歲月中的斑駁光影,通過父親在寒風中騎車接送我上下學、力排眾議帶我回娘家坐月子等種種往事,塑造出一位樸實而偉岸挺拔的慈父形象,帶給讀者一份永遠凝聚心中的、雋永的溫暖。愛與親情的傳遞生生不息,在《寶貝我也愛你》一文中,魯文以充滿童心趣味的筆觸,記敘著孩童心靈的純淨,深情書寫著自己對小外孫的愛。一個個閃光的細節,都飽含著魯文對親情的獨特理解。
「不論是多情的詩順,漂亮的文章,還是閒暇的歡樂,什麼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情。」普希金如是說。魯文創作的「友情散文」部分,記載著多年來在與朋友的相處中收穫的點滴情愫。《柿子熟了》以小說化的書寫,為讀者呈現了春妮、春生、大鵬以及妻子嚴冰之間超脫世俗的純潔感情,無論是春妮幾十年如一日對記憶中愛情的堅守,還是大鵬無論身處何方都重情重義,抑或是嚴冰的寬容周到,都讓我們體會到人類本真情感的美麗與純粹。運用相似書寫方式的還有《永不凋謝的玫瑰》,講述了美麗的姑娘「雪蓮」所遭遇的坎坷與不幸,雖然命運不公,但她從未向生活屈服,始終像一朵傲人不凋的紅玫瑰,與世界分享自己的芬芳與色彩。《來自靈魂的高貴》記述了魯文與恩師的深情厚誼,歐老師的生活雖然平凡而簡樸,卻有著一顆尊重他人、愛護他人的高貴的心,時刻提醒我們「永葆謙遜和恭敬的姿態」。《落葉歸根》則以懷念的口吻,書寫了嫂子在世時的平常瑣事,寄託著魯文對親人的濃濃思戀。此外,在《歌痴》《濃濃的高鐵情》《晴兒姐》《紅顏薄命》《站崗執勤》《偶遇冰鑑》等文章中,通過對「他人故事」質樸而平實的講述,魯文將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一一展現,將人心微小、複雜、動人的情感發掘出來,帶我們領略平凡人所經歷的種種不平凡。
魯文有一雙善於發現生活之美的眼睛,執筆書寫著生活中的點滴趣味。《濟南的夏天》書寫著泉城之夏的炎熱與變幻莫測,也讚美著曲水亭街和大明湖獨特怡人的曼妙風景;《春天裡的白玉蘭》寫出了玉蘭花的超凡脫俗與至真至純,「寒凝大地發春華」,玉蘭花的錚錚傲骨也帶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聽秋雨》則充滿哲思,在秋雨中,魯文或聽出「到黃昏、點點滴滴」的離愁別緒,或聽出「秋風落雨是情歡」的灑脫意味;在《田園生活的快樂》中,魯文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亦得到了陶淵明皈依自然、樂天知命的精神快慰;她亦有她的《夢想和快樂》,對文學的熱愛,對寫作的堅持,讓魯文有機會將流逝的時光細細收藏,在文字構建起的城堡中用心撫摸生命,洗淨塵埃,撫慰心靈;而《愛恨交加的微信群》《換位思考做好自己》《信任》《請尊重生活》等文章,則讓我們看到魯文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對善與寬容的堅守,以及她生命中「從容不迫的坦蕩與灑脫」,她將對生活的熱忱內在地轉化為對文字的熱愛,將一個樸素而純淨的靈魂呈現在紙上,帶給我們欣喜與感動。
紙上餘韻歲月長。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文學越千年而光輝不滅,從古至今,無數的作家筆耕不輟,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經典文學作品。這些文字宛如築起了一座座燈塔,照亮了我們在精神世界中前行的道路。希臘詩人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都能夠讓我們短暫的生命得以無限延長。魯文和我們一樣,熱愛文學,因為文學讓我們每一個人感受到生命的厚重、豐滿與博大,在個人生活的小小天地之外,在日常的、庸碌的瑣碎事物之外,我們還能夠在文學世界中擁有一個安穩美好的「精神烏託邦」,讓靈魂得到暫時的休憩。我們通過閱讀與寫作直面生活,走進歷史,觸摸命運,在文學世界上演的悲歡離合中,領悟生命的傷痛與喜悅,在真正面對自己的時候,便多了些寬容與擔待。文學最大的功用是幫助人類找到自我,是文學賦予了生命更高的價值。正如蔣勳先生所言:文學是照進單調貧乏的現實生活的一束陽光,一種嚮往。從這個意義而言,能與文學結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魯文是幸運的,她能夠感受和觸碰到這種幸福。魯文懷揣敬畏和憧憬走進了文學殿堂,也許她還在門口張望,也許前路漫漫,還有無數種可能等待她去探索;路上有荊棘,有泥濘,但這條路終究是開放著帶露水的鮮花。每一朵花,都鼓舞著、指引著她向著精神上的「奶與蜜之地」前行。
讓我們祝福魯文,祝福她永遠能夠以自己生命的微光與熱情,走近文學,觸摸文學;以一顆虔誠之心,堅守文學這片淨土,獲得心靈的安寧和慰藉;祝福她永懷一顆赤誠之心,與文學、詩意和愛相伴而行。
是為序。
(張麗軍 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齊魯文化英才,山東省首屆、第二屆籤約文藝評論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委)
目錄
序 張麗軍 / 1
紅土高原
布朗山的茶樹情 / 3
五彩瑰麗的撫仙湖 / 9
麗江的魂 / 17
走進維西傈僳族 / 23
心中的明月——香格裡拉 / 30
神奇的女兒國 / 37
感動太陽神的人 / 40
給孤兒一片藍天 / 44
老章家的殺豬飯 / 48
親情散文
奶奶那些年的陳年往事 / 55
追憶天堂的母親 / 62
思念媽媽的糯米粽 / 70
永恆的母愛 / 73
老爸的鄉愁 / 76
往事知多少 / 78
寶貝我也愛你 / 85
女兒陪我一起看草原 / 91
家和萬事興 / 94
癌症不可怕 / 98
友情散文
重 生 / 105
柿子熟了 / 112
來自靈魂的高貴 / 134
落葉歸根 / 138
永不凋謝的玫瑰 / 141
歌 痴 / 152
濃濃的高鐵情 / 156
紅顏薄命 / 162
陳大娘 / 167
晴兒姐 / 173
偶遇冰鑑 / 179
站崗執勤 / 186
多彩生活
百年粥鋪 / 193
濟南的夏天 / 197
春天裡的白玉蘭 / 200
聽秋雨 / 202
田園生活的快樂 / 205
那年我們十八歲 / 208
夢想和快樂 / 214
趕早的人是幸福的 / 217
春 運 / 219
愛恨交加的微信群 / 224
換位思考做好自己 / 228
請尊重生活 / 231
聖母顏徵在 / 234
信 任 / 237
通往大海的鐵路 / 240
旅遊散文
九間棚的梨花又開了 / 249
項王故裡春色滿園 / 253
因為我是母親 / 262
走進孔子 / 271
高黎貢山的詩與遠方 / 276
隨 筆
隨筆專輯(十篇) / 281
雜 感 / 296
隨筆(三篇) /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