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原著中不是枯榮大師命令段正明出家,而是段正明的叔父本因大師讓段正明改裝易服,換種裝束,以便六人各練一路六脈神劍,這只是一種面對危急情況的權宜之計。枯榮大師是出手替段正明剃度。提問還是有問題的。
枯榮大師
鳩摩智上門挑釁,天龍寺上下如臨大敵,段正明作為段家中人,出力是理所當然
鳩摩智作為吐蕃大輪寺的主持,又是吐蕃的國師,地位崇高,武功也是十分的高明。因為慕容博的原因,鳩摩智打上了天龍寺六脈神劍的主意。但鳩摩智也知道天龍寺作為大理的護國武寺,寺內誰知道會不會有隱藏的高人存在?而六脈神劍自大理創始人段思平後再沒出現在江湖的消息,想來練成的不多,所以鳩摩智耍了個小心眼,直接下帖指明了挑戰天龍寺的六脈神劍。
天龍寺在江湖也是素有聲望,在對方指明挑戰項目的情況下,如果以別的武功應戰,也有損于天龍寺的威望。但六脈神劍需要的內力極其深厚,作為天龍寺的主持,枯榮大師也沒有練成。為了不損天龍寺的面子,無奈之下只能使出權宜之計,採用六人各練一路劍法,六人組成劍陣的方式來進行挑戰。
枯榮大師
但天龍寺內力高深,一陽指也練到了極高境界的人除枯榮大師、本因、本相等五人外,再無其他合適人選,尚差一人才能湊夠人數。段正明作為段家子弟,是除天龍寺高僧外內力最為深厚,一陽指造詣最深的。作為段家子弟,天龍寺又是大理的護國寺廟,段正明自然有義務,也有責任也應對此次危機。
本因道:「正明,你是大理國一國之主,改裝易服,雖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但若給對方瞧出了破綻,頗損大理國威名。利害相參,盼你自決。」保定帝雙手合十,說道:「護法護寺,義無反顧。」本因道:「很好。只是這六脈神劍經不傳俗家子弟,你須得剃度了,我才傳你。待退了強敵,你再還俗。」保定帝站起身來,雙膝跪地,道:「請大師慈悲。」枯榮大師道:「你過來,我給你剃度。」金庸《天龍八部》第10章 劍氣碧煙橫
段正明只是暫時出家,畢竟此時雖然段正淳已經被冊封為皇太弟,但並不是傳位的最好時機。
段正明
大理皇帝最後出家為僧是傳統,段正明也不例外
大理作為西南邊陲小國,佛教一直十分受重視,在國內享有極高的地位。天龍寺就是大理的護國武寺,歷代的大理皇帝當一段時間皇帝後,一般都會選擇退位為僧,進入天龍寺出家。段正明作為大理的皇帝,自然也有這個覺悟。
大理在權臣楊義貞權勢正如日中天時,曾經發生過一起宮廷內亂,楊義貞帶人殺進了皇宮,殺死了上德帝段廉義,太子段延慶也被重傷下落不明。後來楊主貞被殺,皇位落到了上德帝侄子段壽輝手中。但段壽輝對皇位並不熱衷,只當了一年皇帝後就退位為僧,將皇位傳給了弟弟段正明。
段正明和段譽
段正明並無子嗣,對皇位也不是非常在意。他立了自己的弟弟段正淳為皇太弟。只是段正淳心思未定,暫時沒有將皇位讓出來。
可以說段正明早已經做好了退位後進入天龍寺修行的打算。天龍寺危機時也只是一個引子。在被枯榮大師剃度,並則法號為本塵。枯榮大師是段正明的伯父,輩份是段家現存於世人中最高的,也是年齡最大的,對枯榮大師的話,段正明自然不會心存疑義。由枯榮大師剃度後,段正明就成為其弟子,成為本因大師的師弟。
只是因為段正淳常年江湖奔波,心思並未沉澱下來,段正明在天龍寺危機解除後,仍然著俗裝履行皇帝的義務。畢竟段正明是一位有責任心的,也十分重視百姓疾苦的好皇帝。
在天龍結局時,段正淳死於慕容復之手,皇位就落到了段譽手中。儘管段譽將自己不是段正淳親生兒子,而是段延慶兒子的事實告訴了段正明,但段正明並不介意,畢竟段譽不管怎麼說也是段家血脈,皇位輾轉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到了段廉義一脈手中,只能說是天意使然。
段正明將皇位傳於段譽
所以說天龍中不是枯榮大師命令段正明出家,而是段正明的叔父本因大師為了應對鳩摩智的挑戰,讓段正明參與練習六脈神劍,組成劍陣。而六脈神劍只傳段家出家的弟子,讓段正明出家只是權宜之計。段正明正好也有出家的心思,自然沒有異議。本因大師和枯榮大師都是段正明的長輩,他們的話段正明還是要聽的。最後段正明也真的將皇位傳給了段譽,自己到天龍寺修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