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贊僧佛法興 福智真如上師領僧團佛光山拜會星雲大師

2020-12-20 佛教在線

佛教在線臺灣訊 福智真如上師,在2015年3月8日首次帶領福智僧團住持如證法師等比丘僧團執事、南海寺住持融光法師等尼眾僧團執事、福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盧克宙、慈心有機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賴錫源、福智教育園區負責人陳耀輝等約70人,在佛光山傳燈樓與拜會星雲大師。

真如上師以琉璃觀音、藏文《菩提道次第廣論》長函、花梨木七層寶塔,以及真如上師所創作的佛教讚頌專輯供養大師,祈願大師法輪常轉、法體康泰。大師也回贈《百年佛緣》、《雲水三千》等重要著作。會談進行了約1小時,星雲大師談到自己已高齡90,出家77年,長期與各界大德往來切磋,主持過許多重要的佛教組織聯合會議。對於此次福智團體大的來訪,大師表示歡迎。

大師對於福智僧俗二眾致力研修「菩提道次第廣論」,也特別讚許。並且強調做善事容易,但是佛法僧三寶以法為中心,沒有法寶,佛也不能成佛。對福智團體能從教育、法理著手,打造出深厚良好的基礎,非常肯定。

大師感慨臺灣社會的分歧與佛教界缺乏合作,表示地球都是我們的家,唯有包容才能廣大。教團的形式雖有不同,在弘法利生的作用上殊途同歸。對於在法義上精進研修的福智法師們,大師接連數次以「很有為」稱讚。大師表示,真如上師帶領福智團體,作為法師們傳承的中心,對佛教的延續是很重要的。大師歷數禪、淨、天台、賢首各宗,各有祖師,如百花燦爛,說道:「這個時代是彩色的世界,大家多彩多姿才好!」真如上師熱切呼應大師的「彩色佛教觀」,也認同「包容、團結、合作,最能為眾生帶來安樂繁榮」。

星雲大師大師親切地詢問真如上師有什麼理想與心願?真如上師表示自己承接日常老法師託付的使命,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堅持將身心奉獻給佛法、善知識和眾生,實現日常老和尚的期待,帶領住持戒律、以佛法為中心的僧團,開展如大師所言的具有包容力、多採多姿的佛法事業。」

「想到大師在世界各地跨越人種、膚色、語言所開展的佛法事業,就心中澎湃不已,這樣的宏觀發展正是福智團體要努力追隨學習的」。真如上師謙稱自己不是老師,是終身的學生,是眾生的僕人。

大師則表示早已聽聞外界盛讚真如上師非常謙虛、開明。做為一個領導人,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謙虛和開明。真如上師表達她會努力學習,大師稱讚「你已經夠條件了」。

星雲大師讚美福智僧團前途無限,最後以佛與佛間都是相互讚美,來期勉教界要學習諸佛,擴大心量,彼此多多交流學習才是。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佛法僧三寶的含義
    早課上的僧人(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在佛教中,信徒是以佛、法、僧的三寶為皈信或皈敬的對象,而不是崇拜流行於民間的諸神,故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最初度化在家信徒,即授三皈。所謂三皈,便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體稱為皈依三寶。佛是大覺者,他是自覺、覺他而智慧與福德究竟圓滿的人;法是由佛所說成佛的方法,以及為什麼要成佛的道理;僧是學佛求法,並且助佛弘化、廣度眾生的出家人。初成佛道的釋迦世尊,在尚未度出家弟子之前,便對兩位在家弟子(商人提謂及婆梨迦)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未來比丘僧。」因此唯有三皈具足,才能成為正信的佛教徒。
  • 臺灣福智2015年祈願法會在鳳山寺圓滿舉行
    喀巴大師四大事業中,祈願法會是最被普遍稱揚的一個法會。日常法師決心在漢地建立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經真如上師勸請,於2002年肇建祈願法會,迄今未曾間斷。祈願法會目的,為祈請宗大師父子三尊及其廣大眷屬速速降生於漢地、臺灣,親自攝受弟子眾,以建立圓滿正法及廣大事業,饒益一切有情眾生。真如上師在說明仁波切來臺講經緣起法會影片中提策:「看看仁波切那堅定慈悲的眼神,八十多歲那一身精神,可是你我二十歲都沒有的,那不是佛法的一個大火炬嗎?
  • 功德主會議 星雲大師:唯有信仰永久恆常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大家要將信仰的層次晉升到碩士、博士,唯有信仰的力量才是永久恆常。」2 對此,大師更進一步表示,50年前佛光山開山時,大家的發心是出錢、說好話讚美,到最近10幾年,佛牙舍利、佛指舍利相繼來臺,成就具備文教功能的佛陀紀念館創建,乃至近來提倡宗教融合的宗教聯誼會等,這個過程就是信仰的提升,也都是大家的功德。
  • 慧明法師行腳圓滿 出席五百羅漢齋僧法會歡迎晚宴
    五百羅漢齋僧法會歡迎晚宴現場(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徐上傑)2017年6月4日晚,由四川省佛教協會、四川尼眾佛學院、佛教百寺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五百羅漢齋僧大法會在四川彭州祈福寺舉行歡迎晚宴,四川省、上海市佛教界諸山長老、護法居士400餘人濟濟一堂,共同祝禱僧團昌盛,眾生福慧增長,吉祥安康。
  • 星雲大師親傳法 佛光道場大覺寺
    2014年9月15日下午,星雲大師在江蘇省宜興市大覺寺,為來自大陸十三座寺院的方丈開示,並舉行傳法大會,兩岸近百位法師和居士出席傳法儀式,見證了臨濟法脈從大陸傳到臺灣,再由臺灣回傳大陸的歷史一刻。在佛教禪宗門派中,又稱此為嗣法,由上師將「佛祖源流」和「衣缽(袈裟和乞食器皿)」傳遞給接法人,作為選擇和確認住持寺院法席繼承人資格的憑證。
  • 佛法僧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經常講的佛法僧三寶,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一,佛。「佛」這個字,是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翻譯過來是「智慧、覺悟」的意思。法就是佛法,狹義上講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法,廣義上講就是覺了宇宙人生一切的萬事萬法。佛教中經常講佛法無邊,所覺的對象沒有邊際,能覺的智慧也沒有邊際,其實這就是我們的本能,也就是佛性。再簡單一點講,法就是從此岸到達彼岸的方法,也就轉迷為悟、恢復本能的方法。
  • 【佛光新聞】佛光山春節平安燈法會 名聲天曉勇往直前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大樹報導】佛光山2017年春節平安燈法會,以「名聲天曉」為主軸,將於1月28日展開,為期近1個月,地點橫跨佛光山、藏經樓、佛陀紀念館佛法僧三寶山,每座寶山各有不同特色,希望大眾在春節期間至佛光山一遊時,帶回滿滿的幸福和平安。星雲大師所寫的春聯「名聲天曉」,源自唐詩人李賀詩句「雄雞一聲天下白」。
  • 太虛大師僧教育的宏圖與實踐
    一九一二年孫中山在南京就職臨時大總統,虛大師憑藉和革命黨的關係,到南京組織佛教協進會,著手改革佛教,創立佛學院,培養僧材。在金山寺成立佛教協進會,出席的有僧眾和來賓共六百人左右。大會推太虛大師為主席,闡明協會的宗旨和任務。後由仁山法師提議:將金山寺作為協會和佛學院的地址,全部寺產充當會務和教育費用。這一提議得到大會一致通過。後來因故沒有實現。2、武昌佛學院。
  •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圖)
    積極入世的「學問僧」  聖嚴法師祖籍江蘇南通,自幼體弱多病,十三歲在狼山出家後,歷經經懺、軍旅生涯,而後再度出家。儘管一生顛沛流離,但聖嚴法師堅持弘揚佛法。聖嚴法師得臨濟宗及曹洞宗的傳承,是近代禪宗大師虛雲的第三代法嗣。  身為臺灣佛教領袖之一,聖嚴法師永遠一襲清瘦身影與哲思臉龐,其「學問僧」的形象深植人心。
  • 星雲大師 獲頒第20個名譽博士 屏東大學授證
    【記者羅智華大樹報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輩子沒上過一天學校、沒領過一張畢業證書,卻在海內外創辦五所大學、十六所佛教學院、二十六所圖書館等文教機構,成就千萬個孩子教育路。為表彰大師對文化、教育的不遺餘力,國立屏東大學今天頒授星雲大師「名譽博士教育學位」,由校長古源光為大師頒授學位證書,並配戴學位帽及撥帽穗。這是星雲大師繼一九七八年首次獲得榮譽博士學位以來,獲頒的第二十個名譽博士學位。
  • 佛光山50歲生日禮讚 星雲大師獲屏東大學名譽博士
    星雲大師開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當天舉行的「國立屏東大學名譽博士教育學位頒授星雲大師典禮」,正好作為佛光山50歲生日、大師90大壽的最佳獻禮。 古源光表示,欣逢佛光山開山50周年,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給大師是非常有意義的事。50年前,大師在高雄大樹開創佛光山,從荒蕪到殿宇輝煌;幸運的他在開山5年後,以高中生身分來參觀人間佛教殿堂。
  • 行腳回顧丨普陀僧團行腳歸來,首次分享心路歷程
    2020年11月29日中午,「珠海普陀寺僧團行腳五臺山朝聖圓滿分享會」在三學堂舉行。珠海普陀寺首座果慧法師、監院悟和法師、五位行腳法師以及常住法師、護法檀越、職工義工參加了分享會。在熱烈的掌聲中,五位法師開始分享行腳的心路歷程,暢談個人的心得體會。
  • 星雲大師生平
    1957年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後改為佛光出版社。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並融古匯今,手擬規章制度,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裡程碑。
  • 古代的行腳僧,與現代的汽車僧,誰更容易證悟佛法?
    近年來,佛教徒們口口聲聲、沾沾自喜的事情就是佛教的現代化,要求與時俱進的呼聲甚囂塵上,好像不享受一下現代社會的科技成果便算不上是將佛教發揚光大的表現,便算不上是與時俱進。「開門拂榻便安寢,我是江南行腳僧」。這是宋朝一個著名的負心漢陸遊的詩,詩中的行腳僧便是對於那些在外求學、弘揚佛家思想的和尚們的一種稱呼,行腳僧還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叫苦行僧,一個「苦」字,道出了在外僧人求法的艱辛過程。
  • 佛光大學未來 校長請益星雲大師
    當天會面,佛光大學樂活產業學院院長許興家首先感謝星雲大師創辦了佛光大學,因此詢問:「學校應該用什麼方式回饋?」大師不假思索地表示:「我從不希望誰回饋於我,興學的目的是為了培育人才,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讀書。」當許興家分享素食在全世界蔚為流行的趨勢時,大師也欣然允諾,將來要親自為素食系師生講解素菜推廣的益處,並勉勵:「吃素的人應該吃出對的方法,才能將素菜的發展往前邁進。」
  • 供僧功德不是你想像的
    在《贊僧功德經》中佛陀曾云:諸法因緣生,安住希求意念中,為彼悉作何祈願,即得如是之成果。經云:「僧如大地,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勝妙寶大德僧,長養眾生功德種,能與人天勝果者,無過佛法僧三寶。」
  • 星雲大師:佛光大學每年6億費用 政府資助1億
    佛光大學是由臺灣佛光山星雲大師所創辦的大學,它是一所以「人文精神」為依歸,「義正道慈」為內涵之森林大學,校址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山上,目前有將近4000名師生。佛光大學是星雲大師創辦的5所大學之一。無中生有,興學育才,透露出來的民間的力量、民間的智慧正是社會管理創新和社會建設的寶貴資源。
  • 蘇軾交友佛僧的故事2
    蘇軾廣泛交往佛僧,是他出任杭州通判期間及以後。杭州在當時是佛教興盛之地,佛寺林立,高僧雲集西湖周邊山水優美,文人雅會,形成濃鬱的佛教文化氛圍。蘇軾甫到杭州,與僧人禪師相見是其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他說「我初適吳,尚見五公。講有辯、臻,禪有璉、篙」。蘇軾這裡所謂「辯」,指惠辯和辯才兩位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