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行腳僧,與現代的汽車僧,誰更容易證悟佛法?

2020-12-12 梅山易學

近年來,佛教徒們口口聲聲、沾沾自喜的事情就是佛教的現代化,要求與時俱進的呼聲甚囂塵上,好像不享受一下現代社會的科技成果便算不上是將佛教發揚光大的表現,便算不上是與時俱進。

於是乎,開寶馬奔馳甚至更豪華車型的,用最新版的電腦、手機的,用各種奢侈品牌的,……等等,無法一一例舉,但是成果很明顯,無論在哪座寺廟,都可以看到世俗中人才有的各種最新的、最先進的、最奢侈的品牌科技。

看到的和尚們,基本上都是手持蘋果手機在進行各種各樣的網絡行為,真正的是好一個佛教徒的現代化場景。

網圖

「鴻雁在雲魚在水」,都是順其自然的表現,沒有人反對將現代科技用於佛教思想的傳播,因為那不現實,也沒人性。可是,《易經》的思想告訴我們,萬事有利必有弊,萬事也都必須要有一個度,否則物極必反,重新開始一個新的輪迴。

限於篇幅,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與大家探討,請大家指教。

「開門拂榻便安寢,我是江南行腳僧」。這是宋朝一個著名的負心漢陸遊的詩,詩中的行腳僧便是對於那些在外求學、弘揚佛家思想的和尚們的一種稱呼,行腳僧還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叫苦行僧,一個「苦」字,道出了在外僧人求法的艱辛過程。

可是,即便是苦苦苦,苦到讓人覺得累的不行了(開門拂榻便安寢),也還是有那麼多的前輩高僧要去進行長途跋涉的苦行生活呢?

網圖

難道他們便不會在廟裡裡燒燒香、拜拜佛、念念經,好好的去享受一下悠閒的生活嗎?要知道,無論在哪個歷史時期,寺廟裡的經濟條件都是很不錯的,即使最差的,也比貧困人家好的太多,你別看那些個和尚們天天嘴裡念著「貧僧、貧僧」的,其實在經濟條件上他們一點都不貧。

做為一個能外出求法的行腳僧,應該都是到了一定地位的僧人,如果他們想享受生活,大可躲在寺廟裡面享受信眾們的供養,為什麼還要自討苦吃呢?

原因無他,就是為了求法、弘法,佛法是一種什麼法----出世法,佛法的一個顯著特性就是悟,悟分漸悟、頓悟,前輩高僧們進行遠方行腳的目的,就是要由身體的磨礪和精神世界的磨鍊來體會對這個世界的感觸,從而達到為開悟佛法積累自己的資糧的目的。

網圖

出世法要由世間得,這個是一個真理,離開了世間萬物的佛法,只不過是一個海市蜃樓的笑話,為了求得至高無上的佛法,前輩高僧大德進行了種種的嘗試,遠方行腳即是一種,通過行腳,一來可以體會世人的喜怒哀樂,進行人性的提煉與升華,二來可以磨鍊自己的意志與身體,三來可以學習、獲得其他有道高僧的提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時候是有可能發生的。

佛教思想所津津樂道的一句話叫做「一聲棒喝」,就是講的前輩高僧對於那些尚未突破瓶頸的人的一種頓悟式的教學方式,所以又有人稱之為「佛門獅子吼」,如果沒有這一吼,便沒有破繭成蝶的頓悟,也就有可能終生都無法成就、開悟。

所以,古時候的人們才跋山涉水、不辭辛勞的去進行遠行,就是為了獲得「開悟」這一點,付出代價必有回報,「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可以說:凡是想要修證佛法的人,便必須要有超越他人的意志,否則泯然眾人,結局可想而知。

網圖

佛祖拈花,迦難微笑,微笑是證悟了的表現,如果是坐在現代高端車裡面的僧人,恐怕是難以知道佛祖為什麼而拈花,迦難又為什麼而微笑的呢?

原因很簡單,一個連路都懶得走的人,進出都以車代步,思想上首先便產生了偷懶的念頭,思想不純,怎麼去證悟、修行,怎麼去與佛祖心意相通,這不是一個笑話嗎?

坐在汽車裡面的僧人,是知道保養身體的僧人,是深諳養生之道的僧人,是囿於外物的僧人,是終生都難以證悟的僧人,他們的成就,可能終生都難以超越古時候的那些個行腳僧人。

與時俱進是一種精神與能力,但是對於佛法的證悟而言,卻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起到了一種反作用!

相關焦點

  • 行腳回顧丨普陀僧團行腳歸來,首次分享心路歷程
    2020年11月29日中午,「珠海普陀寺僧團行腳五臺山朝聖圓滿分享會」在三學堂舉行。珠海普陀寺首座果慧法師、監院悟和法師、五位行腳法師以及常住法師、護法檀越、職工義工參加了分享會。在熱烈的掌聲中,五位法師開始分享行腳的心路歷程,暢談個人的心得體會。
  •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圖)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  時代周報記者 李瀛寰 發自北京  「一個風雪中的行腳僧,走完此期八十年的弘化歷程。」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研究所教授溫金玉以這句話來描述聖嚴法師之生命傳奇。  積極入世的「學問僧」  聖嚴法師祖籍江蘇南通,自幼體弱多病,十三歲在狼山出家後,歷經經懺、軍旅生涯,而後再度出家。儘管一生顛沛流離,但聖嚴法師堅持弘揚佛法。聖嚴法師得臨濟宗及曹洞宗的傳承,是近代禪宗大師虛雲的第三代法嗣。  身為臺灣佛教領袖之一,聖嚴法師永遠一襲清瘦身影與哲思臉龐,其「學問僧」的形象深植人心。
  • 佛法僧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經常講的佛法僧三寶,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一,佛。「佛」這個字,是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翻譯過來是「智慧、覺悟」的意思。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為什麼我們不能覺悟,就是因為「妄想、執著,這是我們不能覺悟的病根所在。妄想、執著是一切迷惑、煩惱的根源,妄想、執著去掉一點,我們就自在一點,覺悟一點。什麼時候把妄想、執著斷得乾乾淨淨了,我們的佛性就重新恢復了。釋迦牟尼佛已經覺悟成佛,是過來人,講的是他親證的事實真相,所以稱佛為「佛寶」。
  • 辭法嗣不受,願為行腳僧——髡殘
    覺浪是曹洞宗洞上法系正傳,髡殘為什麼不願意繼承他的法嗣,史料沒有明確記載,只有《石溪小傳》中有幾句推測之辭:「蓋有證自悟,如獅子獨行,不求伴侶者也。」我們認為,髡殘辭法嗣不受,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髡殘熱愛繪畫藝術,自知不可能集全部精力於繁重的法務;第二,當時佛教內部派系鬥爭激烈,髡殘不願捲入那種無聊的鬥爭。
  • 中國受人尊敬的行腳僧,以風霜雨雪為「食」,不可觸摸財物
    每年大悲寺都會每年都會有僧人定期外出「行腳」,來傳播佛法。行腳僧在行腳的途中,只能帶住的和穿的出發。僧人外出行腳的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傳播佛法,並且還能鍛鍊僧人的心性。行腳僧行腳的路程不算長。也不算近,大約五百到七百公裡,一般歷時半個月就能走完。
  • 《風雪中的行腳僧》—聖嚴法師第一本英文傳記
    《風雪中的行腳僧》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第一本英文傳記。這本採訪體傳記的出版,緣起於2000年。一位剛接觸禪宗的文字工作者威普納(Kenneth Wapner),在拜訪東初禪寺,閱讀聖嚴法師的著作後,決定出版法師的傳記。獲聖嚴法師同意後,威普納與聖嚴法師的英文翻譯李世娟(Dr.
  • 峨眉山千僧託缽行腳踐行慈善募捐
    2月10日(農曆正月十四)上午,峨眉山各大小寺院、全國各地僧尼,上千出家人聚集亞洲最大的十方叢林峨眉山大佛禪院託缽行腳學習實踐。   託缽行腳,傳播佛法智慧,再現當年佛陀住世時原始佛教比丘僧團的真實生活,展示新時代僧眾的風貌。上千行腳僧侶頭戴竹笠,身披衲衣,手託缽盂,沿途接受十方信眾的慈善捐贈,活動所得善款將捐贈給峨眉山行願慈善事業基金會。
  • 聖嚴法師首本英文傳記《風雪中的行腳僧》在美出版
    佛教在線海外訊 2008年10月21日,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第一本英文傳記《風雪中的行腳僧》(Footprints in the Snow: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Buddhist Monk)在美國出版。聖嚴法師在歐美地區傳法20多年,出版了10餘本英文著作,但多以禪修開示為主,介紹他生平的文字並不多。
  • 大慈寺50名行腳僧從成都出發 徒步峨眉拜普賢
    峨眉山景區 自古以來,修行人為了參悟佛法、印證修為,常常行腳天下,雲遊四方,尤其在禪門,風氣更甚。 行腳僧一行50餘人,昨日早8點半,在大慈寺舉行起香、告假儀式。而後從成都春熙路太古裡出發,一路南行。覺能法師等一行人已行過成都新津。
  • 敦煌藏經洞《行腳僧圖》與玄奘大師畫像之謎
    畫面中僧人身負重載,沉重的步履,剛毅的面容是行腳僧最好的寫照。此畫描繪細膩,設色淡雅,僧衣及笈上以金泥彩描,是藏經洞絹畫中少見的表現行腳僧形象的精品之作。法國館藏此幅絹畫畫面主要形象保存完好,色彩鮮豔,是精心繪製的敦煌絹畫中的精品。畫面刻劃了長眉深目的壯年行腳僧,左手執塵尾,右手持龍頭長杖在旅途行走的形象。
  • 佛法僧三寶的含義
    早課上的僧人(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在佛教中,信徒是以佛、法、僧的三寶為皈信或皈敬的對象,而不是崇拜流行於民間的諸神,故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最初度化在家信徒,即授三皈。所謂三皈,便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體稱為皈依三寶。佛是大覺者,他是自覺、覺他而智慧與福德究竟圓滿的人;法是由佛所說成佛的方法,以及為什麼要成佛的道理;僧是學佛求法,並且助佛弘化、廣度眾生的出家人。初成佛道的釋迦世尊,在尚未度出家弟子之前,便對兩位在家弟子(商人提謂及婆梨迦)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未來比丘僧。」因此唯有三皈具足,才能成為正信的佛教徒。
  • 天童百僧行腳——朝拜阿育王寺佛陀真身舍利
    時值農曆二月十四日,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前夕,天童禪寺方丈誠信大和尚組織「天童百僧行腳——朝拜阿育王寺佛陀真身舍利」的大型行腳活動,率領僧俗一百八十人從天童禪寺行腳前往阿育王寺瞻仰禮拜佛陀真身舍利。
  • 敦煌壁畫和紙絹畫中的行腳僧
    敦煌壁畫和紙絹畫中的行腳僧圖一般是:一僧背負經囊,手持麈尾和錫杖,風塵僕僕地疾行,旁有一虎相隨,上方有一化佛。敦煌畫中的行腳僧圖現存至少有20幅,即:莫高窟壁畫上有8幅,對稱分布在45窟前室西壁門上(五代),宋代306、308、363窟等4個洞窟中。法國伯希和劫去7幅。
  • 慧明法師行腳圓滿 出席五百羅漢齋僧法會歡迎晚宴
    ,四川省、上海市佛教界諸山長老、護法居士400餘人濟濟一堂,共同祝禱僧團昌盛,眾生福慧增長,吉祥安康。本次五百羅漢齋僧大法會緣起于慧明大和尚發願在行腳峨眉圓滿之際,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彭州龍興寺方丈素全大和尚首先代表四川省佛教界向上海佛教界及慧明大和尚表示熱烈歡迎及感恩。
  • 「如僧行腳」曹寶麟工作室師生展在長沙舉行
    「如僧行腳」曹寶麟工作室師生展在長沙舉行曹寶麟:把書法當成信仰「如僧行腳」曹寶麟工作室師生展前日在嶽麓書院內的中國書院博物館開幕,展出著名書法家曹寶麟師生14人的書法精品80餘幅。之所以把展覽取名為「如僧行腳」,正是此意。曹寶麟表示,行腳是僧侶的修行功課,要求他們走出去,雲遊四海,託缽化緣,掛單駐錫,過午不食……為了一個崇高信仰,不惜踏破萬水千山。案頭的苦練是書法這個行當的必須功課,當我們在孜孜??地計較點畫的準確和神採的獲得與否時,也應像沒有功利的宗教徒那樣行腳,或是黃卷青燈般的苦修,才能達到修煉成書家的終極目標。
  •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 2012-12-14 13:01  來源:時代周報
  • 峨眉山普賢文化周:千僧託缽行腳感恩清明
    芳菲四月,花海佛國,4月1日-8日,峨眉山普賢文化周萬盞明燈供普賢、千僧託缽、感恩清明等系列活動在大佛禪院、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金頂佛藏寺等全山各大寺院隆重舉行。4月2日,十方居士、信眾數千人齊聚在峨眉山大佛禪院行願廣場,共同見證一場規模空前的「千僧託缽」活動。
  • 僧贊僧佛法興 福智真如上師領僧團佛光山拜會星雲大師
    佛教在線臺灣訊 福智真如上師,在2015年3月8日首次帶領福智僧團住持如證法師等比丘僧團執事、南海寺住持融光法師等尼眾僧團執事、福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盧克宙、慈心有機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賴錫源、福智教育園區負責人陳耀輝等約70人,在佛光山傳燈樓與拜會星雲大師。
  • 行腳只是徒步旅行?佛門「踏破鐵鞋」的修行方式了解一下
    行腳的僧侶往往稱為行腳僧,也稱雲水僧。因為行腳參學之人居無定所,悠然自在,如行雲流水,故以雲水喻之。現今很多寺院仍設有雲水堂,即是雲水僧掛搭之處,或稱上客堂;而專為雲水僧所設的齋飯則稱雲水齋。
  • 分手情侶偶遇行腳僧施捨5元錢,道出了婚姻中緣分已盡的謎底
    直到今天在兩人共進最後一餐飯的路上,因為偶遇一個行腳僧人,施捨了5元錢給他,卻才被他道出了婚姻和愛情中緣分已盡的謎底!行腳僧三十出頭,一身灰藍的粗衣一直拖沓在地上,人群中只這一人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行腳僧看見王珊和李巍從對面走了過來,扳手作揖道:「施主,施捨些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