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寺50名行腳僧從成都出發 徒步峨眉拜普賢

2020-12-12 中國網

 

 

峨眉山景區

 

自古以來,修行人為了參悟佛法、印證修為,常常行腳天下,雲遊四方,尤其在禪門,風氣更甚。

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古老的傳統逐漸消隱,特別是在交通極為發達的今天,「行腳」的傳統更是很少提起。然而,古德先賢的事跡活生生地告訴我們,修行路上,必須腳踏實地地走。

 

 

為感恩三寶、追慕古德,同時也感恩在大慈寺修建過程中給予大力扶持的十方信眾,以及不久前為大慈寺義拍籌資的333位善信,今有大慈寺知客覺能法師、念佛組宏玄法師及達州鳳凰寺住持演法法師、新津白雲寺監院覺棟法師等,發心效仿先賢,行腳峨眉,並以此功德回向眾生。

 

 

行腳僧一行50餘人,昨日早8點半,在大慈寺舉行起香、告假儀式。而後從成都春熙路太古裡出發,一路南行。

覺能法師等一行人已行過成都新津。

 

 

僧眾們背包簡行,餓了吃乾糧,累了打坐誦經。他們計劃用10天丈量大地,從成都行腳至峨眉山金頂。全程180公裡,平均每天要步行3萬多步。

 

 

途中住宿,法師自帶帳篷,樹下一宿,信眾自理;三餐由大慈寺統一組織,但費用自擔。行腳途中,隨性信眾不得玩耍手機、沿途拍照;不得左右張望,違者監香師香板伺候;二時課誦、早中過堂,隨行者必須按儀軌執行。

 

 

預計11月29日到達峨眉。11月30日返程回大慈寺,舉行千人禮拜八十八佛,回向功德,圓滿此次活動。

 

 

 (攝影 呂甲)

 

朝拜峨眉山

佛教注重正心、修心、淨心,有利於和諧社會良好心態的形成。只有通過修心、淨心,通過佛陀的般若之智,才能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清除一切煩惱、雜念,達到清淨至善、和諧圓滿的境界。

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峨眉山,為了建設慈悲道德的人間佛教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崇高目標,峨眉山僧眾努力實踐普賢行願,特別是「恆順眾生」、「普皆回向」兩大願。

為滿足四眾朝聖、修學、教育的需要,弘揚普賢大行精神,確立普賢道場建設理念,他們以佛、法、僧三寶寓意,把峨眉山比喻為一尊佛:以金頂為代表的高山區表徵佛的頭,寓意「佛」,是朝聖中心;以萬年寺為代表的中段區表徵佛的身,寓意「法」,是修學行持中心;以大佛禪院為代表的低山區表徵佛的腳,寓意「僧」,是培育僧才的中心。

通過修行人虔誠的朝拜,可以消除煩惱、淨除業障、增加福慧資糧。願大家端正發心,以菩提心攝持,以感恩心、慚愧心、恭敬心、大信心行持此次朝聖,則全過程都是修行(尤紫璇)

相關焦點

  • 成都僧眾出發行腳峨眉金頂
    &nbsp&nbsp&nbsp&nbsp4月5日,成都20多名僧眾背上簡單行李和乾糧,從大慈寺出發行腳至峨眉山金頂,此次行腳全程180餘公裡,預計路途9天左右,平均每天將步行3萬餘步。
  • 大慈寺行腳僧眾歷經9天 徒步180公裡登峨眉金頂
    中國網11月30日訊 經過9天的艱難前行,成都大慈寺四眾弟子於27日成功登頂峨眉山,抵達金頂華藏寺。在華藏寺,四眾弟子以三步一拜的形式表達了對普賢菩薩行願的崇敬和嚮往。禮拜圓滿後又在普賢菩薩座下恭誦《普賢菩薩行願品》一卷。當天的峨眉山金頂,氣溫是零下5度。從雷洞坪開始就暗冰封路,加之山高路陡,走起來相當艱難。
  • 跟隨法師「行腳」峨眉 效仿古德城拜普賢菩薩
    本次行腳活動意義非凡,功德莫能言喻,特告大眾,同願同行。現將相關情況昭告如下:01行程路線:成都大慈寺——峨眉金頂。全程約180公裡。自成都大慈寺山門出發,到達峨眉山,沿山腳大佛禪院、報國寺、半山伏虎寺、萬年寺、金頂華藏寺禮拜諸佛,最終到達峨眉山金頂,禮拜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佛像、高48米的十方普賢聖像。
  • 行腳只是徒步旅行?佛門「踏破鐵鞋」的修行方式了解一下
    或許看完之後,你會有所感悟~ 歷史上的「行腳」 何為「行腳」?其實很好理解,從字面上直接翻譯過來,就是邁開腳步行走和修行,一般指僧侶通過徒步的方式,或雲遊四方自我修持,或參拜名師名寺虛心求教。
  • 天童百僧行腳——朝拜阿育王寺佛陀真身舍利
    時值農曆二月十四日,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前夕,天童禪寺方丈誠信大和尚組織「天童百僧行腳——朝拜阿育王寺佛陀真身舍利」的大型行腳活動,率領僧俗一百八十人從天童禪寺行腳前往阿育王寺瞻仰禮拜佛陀真身舍利。
  • 大慈寺,定義成都氣質
    千年古剎、成都地標享譽世界、古色古香……不同人眼中的大慈寺有不同的面貌如果說有一個地方能夠濃縮成都的全部性格那一定是大慈寺到達成都後,唐玄宗御賜千畝土地用以建寺,並賜匾「敕建大聖慈寺」,將蜀中聲望極高的無相禪師迎入大慈寺。大慈寺逐漸成為全國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寺廟。 史料記載,大慈寺極盛時其面積幾乎佔了成都老城東區的一小半。
  • 杭州千僧參與託缽行腳 籌得善款全部用於慈善事業
    杭州千僧參與託缽行腳 籌得善款全部用於慈善事業 2018-05-22在杭州市佛協會長、靈隱寺方丈光泉大和尚的帶領下,來自杭州市屬各大寺院、杭州佛學院以及靈隱寺、三天竺法鏡講寺求受三壇大戒的戒子等1000名僧人依照佛制,著衣持缽,頭戴鬥笠,開始了託缽行腳活動。杭州千名僧人一路託缽行腳,接受沿天竺路兩旁十方善信的供養。
  • 行腳回顧丨普陀僧團行腳歸來,首次分享心路歷程
    2020年9月3日,農曆七月十六日,普陀僧團如律解夏後,行腳法師於普光明殿虔誠起香,啟程行腳朝禮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以行持回報佛恩、利益眾生。出發後,法師們行程途經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6省27市共2380公裡,歷時86天,於2020年11月27日到達五臺山黛螺頂。
  • 中國受人尊敬的行腳僧,以風霜雨雪為「食」,不可觸摸財物
    每年大悲寺都會每年都會有僧人定期外出「行腳」,來傳播佛法。行腳僧在行腳的途中,只能帶住的和穿的出發。僧人外出行腳的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傳播佛法,並且還能鍛鍊僧人的心性。行腳僧行腳的路程不算長。也不算近,大約五百到七百公裡,一般歷時半個月就能走完。
  • 敦煌藏經洞《行腳僧圖》與玄奘大師畫像之謎
    畫面中僧人身負重載,沉重的步履,剛毅的面容是行腳僧最好的寫照。此畫描繪細膩,設色淡雅,僧衣及笈上以金泥彩描,是藏經洞絹畫中少見的表現行腳僧形象的精品之作。法國館藏此幅絹畫畫面主要形象保存完好,色彩鮮豔,是精心繪製的敦煌絹畫中的精品。畫面刻劃了長眉深目的壯年行腳僧,左手執塵尾,右手持龍頭長杖在旅途行走的形象。
  • 峨眉山普賢文化周:千僧託缽行腳感恩清明
    芳菲四月,花海佛國,4月1日-8日,峨眉山普賢文化周萬盞明燈供普賢、千僧託缽、感恩清明等系列活動在大佛禪院、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金頂佛藏寺等全山各大寺院隆重舉行。4月2日,十方居士、信眾數千人齊聚在峨眉山大佛禪院行願廣場,共同見證一場規模空前的「千僧託缽」活動。
  • 古代的行腳僧,與現代的汽車僧,誰更容易證悟佛法?
    「開門拂榻便安寢,我是江南行腳僧」。這是宋朝一個著名的負心漢陸遊的詩,詩中的行腳僧便是對於那些在外求學、弘揚佛家思想的和尚們的一種稱呼,行腳僧還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叫苦行僧,一個「苦」字,道出了在外僧人求法的艱辛過程。
  • 敦煌壁畫和紙絹畫中的行腳僧
    敦煌壁畫和紙絹畫中的行腳僧圖一般是:一僧背負經囊,手持麈尾和錫杖,風塵僕僕地疾行,旁有一虎相隨,上方有一化佛。敦煌畫中的行腳僧圖現存至少有20幅,即:莫高窟壁畫上有8幅,對稱分布在45窟前室西壁門上(五代),宋代306、308、363窟等4個洞窟中。法國伯希和劫去7幅。
  • 峨眉山千僧託缽行腳踐行慈善募捐
    2月10日(農曆正月十四)上午,峨眉山各大小寺院、全國各地僧尼,上千出家人聚集亞洲最大的十方叢林峨眉山大佛禪院託缽行腳學習實踐。   託缽行腳,傳播佛法智慧,再現當年佛陀住世時原始佛教比丘僧團的真實生活,展示新時代僧眾的風貌。上千行腳僧侶頭戴竹笠,身披衲衣,手託缽盂,沿途接受十方信眾的慈善捐贈,活動所得善款將捐贈給峨眉山行願慈善事業基金會。
  • 「如僧行腳」曹寶麟工作室師生展在長沙舉行
    「如僧行腳」曹寶麟工作室師生展在長沙舉行曹寶麟:把書法當成信仰「如僧行腳」曹寶麟工作室師生展前日在嶽麓書院內的中國書院博物館開幕,展出著名書法家曹寶麟師生14人的書法精品80餘幅。之所以把展覽取名為「如僧行腳」,正是此意。曹寶麟表示,行腳是僧侶的修行功課,要求他們走出去,雲遊四海,託缽化緣,掛單駐錫,過午不食……為了一個崇高信仰,不惜踏破萬水千山。案頭的苦練是書法這個行當的必須功課,當我們在孜孜??地計較點畫的準確和神採的獲得與否時,也應像沒有功利的宗教徒那樣行腳,或是黃卷青燈般的苦修,才能達到修煉成書家的終極目標。
  •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 2012-12-14 13:01  來源:時代周報
  • 行腳峨眉山,一次與心對話戰勝自我的旅程
    5月,來自北京的31人團隊從報國寺出發,全程徒步上山。沒收手機,止語,跟著師父的步伐與節奏,按照師父的引領方法去踐行,超越極限,戰勝自己,認清自己,觀照自己。5月25日,來自人大商學院國學聚樂部的團隊抵達峨眉山腳下,並於翌日開啟了全程50公裡止語、緩步行腳。
  • 「佛祖巡境」 佛光山三壇大戒戒子展開「行腳祈福」
    民眾合十排成長龍,向巡境的莊嚴佛祖車和行腳僧隊伍致意高雄鳳山區行腳託缽佛教在線臺灣訊  慶祝佛光山開山50周年,佛光山舉行「2016傳授國際萬佛三壇大戒」,逾300名戒子分3路,11月30日在高雄地區展開「佛祖巡境·行腳祈福」活動。
  • 成都「最繁華」的商業區,圍繞「大慈寺」而建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會,位於中國西南地區,作為「新一線」城市的領袖,成都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大家都有目共睹,特別是成都在商業方面的發達程度,我相信去過成都旅行的人都印象深刻。來成都旅行的人和在成都生活的人一定去過。 那就是成都的「太古裡」。成都「太古裡」商業區的最大特點是,這裡的建築物違背了傳統商業區的「高求大」風氣,都變成了仿造的小平房,回歸正軌,在高樓林立的春熙路地區表現出了特別獨特的特徵。
  • 分手情侶偶遇行腳僧施捨5元錢,道出了婚姻中緣分已盡的謎底
    直到今天在兩人共進最後一餐飯的路上,因為偶遇一個行腳僧人,施捨了5元錢給他,卻才被他道出了婚姻和愛情中緣分已盡的謎底!行腳僧三十出頭,一身灰藍的粗衣一直拖沓在地上,人群中只這一人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行腳僧看見王珊和李巍從對面走了過來,扳手作揖道:「施主,施捨些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