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頭村——奇遇百年古村
金羊網 2019-09-11
清晨7點這邊,新娘子家門口架起了花拱門新娘則在裡面梳妝打扮那邊,鄭氏宗祠也悄悄地鋪上紅裝廚師則在裡面準備佳餚《笑顏》——...
大旗頭村之歌
青階磚鍋耳屋
深居庭院尋樂曲
古榕樹池塘邊
文塔硯影木棉飄
旗頭村前講故事
清脆悅耳的歌聲從街道邊傳來
青階,鍋耳,庭院,榕樹,池塘,文塔
一個具有嶺南特色的清代村落
伴隨著歌聲逐漸浮現在眼前
期待已久的大旗頭村此刻與我們相遇
在這裡
我們尋找到了
關於這個百年古村的故事
嶺南古蹟
佛山市三水區西南鎮東北28公裡,樂平鎮北偏西2公裡處,房屋整齊排列,井然有序,那裡便是大旗頭村。明清時期,村民在此聚族而居,建宗祠,起祖宅。悠長的歷史刻在畫壁青瓦上,動人的故事隨塵封已久的泥土味細細飄散。漫步在大旗頭村,行走在幽深的巷道裡,撫摸一下斑駁的牆面,抬頭看看磚瓦,深深地體會到,大旗頭村建築那種樸實、寧靜而獨特的美。
《遙望古村》張穎攝
《水塘映照》麥東媛攝
抬頭仰望,高聳起伏的鑊耳牆極富韻律,
流暢的線條輪廓勾勒出一幅美輪美奐的嶺南畫卷。
高高低低,如音符,傳統的記憶在腦海間奏響交織。
《鑊耳高聳》陳翠怡攝
巷道全以花崗石條鋪砌,
堅韌的石頭拼湊起一段段堅忍的歲月,
承載著行人的步伐,
酸甜苦辣過後,
留下的是「舊苑荒臺」、「青痕新綠」。
《燈籠高照》麥東媛攝
《碧綠青苔》崔凱峰攝
最是深情留不住,
再精美的雕梁畫棟也而經不住歲月的磨蝕,
而牆面上那殘損的浮雕,
仿佛正向我們訴說著當年此地的繁華景象。
《殘損浮雕》崔凱峰攝
在這一片靜謐之中,
我們就靜靜站在時間的河裡,
聽著時間流動的聲音,
久久不願離去。
人間煙火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樣富有詩情畫意的地方,人們的生活也是歲月靜好。沒有過多的商業化氣息,小村仿佛是一個世外桃源。人們其樂融融的生活在這裡,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休閒方式。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步履匆匆的年輕人,而是嬉笑的孩童,有時三三兩兩坐在一起,有時一人緩緩踱步。由於在這「桃園」裡生活許久,村民們在面對陌生的外來訪客,會不知覺得變得警惕起來。
《警惕》——麥東媛攝
《奔向遠方》——麥東媛攝
你能夠看到幾位年紀相仿的老太公們在象徵文房四寶之一的筆塔底下一邊乘涼一邊下棋,還不忘互相調侃彼此的棋藝。你能夠看到看報老爺爺,他在宗祠祠堂前拿著一份報紙仔細的閱讀,識文斷字是這個村子的一種風氣,休閒娛樂的方式也是風雅之事。
《林間比棋》——崔凱峰攝
《祠前看報》——張穎攝
每逢過年過節,不用提醒,村裡人自會倦鳥歸巢。宗祠是親緣關係的紐帶,要修繕時村民也自會不遺餘力。這種吸引力,或許就是鄉愁。鄉愁,可能是家鄉的一磚一瓦,也可能是夫妻二人日復一日的陪伴……
《瓦上工作》——崔凱峰攝
《相扶相持》——陳翠怡攝
嫁女喜事
宗祠對於當地的村民來說,是世代傳承的標誌,是家族凝聚的象徵和同族的根,所以只要有什麼特別的日子,這裡總要熱鬧一番!
今天鄭氏的女兒曉文要出嫁了,這不僅是家裡的喜事,更是整個家族的喜事,就連平日裡祥和寧靜的村子,在這天也多了一份喧鬧。
清晨7點
這邊,新娘子家門口架起了花拱門
新娘則在裡面梳妝打扮
那邊,鄭氏宗祠也悄悄地鋪上紅裝
廚師則在裡面準備佳餚
《笑顏》——張穎攝
《梳妝》——張穎攝
《廊間喜桌》——麥東媛攝
《烹飪佳餚》——陳翠怡攝
中午12點
出嫁前要拜太公,告訴列祖列宗這個好消息
向祖宗祈禱,新人們能幸福美滿
也在古牆上,掛上自己的願望
《金玉滿堂》——陳翠怡攝
《願望》——陳翠怡攝
家有喜事,不僅僅要告訴列祖列宗
還要讓全村的人同喜同樂
而送禮餅是最好的「信鴿」
《送禮餅》——麥東媛攝
吉時即將到臨
賓客們也陸續入席
在廚房裡忙碌的阿姨們,
也在加快速度擺盤端菜
準備開席
《擺盤》——麥東媛攝
中午1點
遠在省外的親朋好友,近在同村的街坊領裡
在此刻
都聚集到鄭氏宗祠
一起來沾沾同族的喜事
《宴席》——麥東媛攝
《高朋滿座》——陳翠怡攝
《舉杯》——麥東媛攝
下午2點半
長長的婚車緩緩駛入大旗頭村
新郎捧著花束準備迎娶新娘
想要迎娶美嬌娘並沒有那麼容易
伴娘們攔門刁難新郎
看熱鬧的人在牆邊伸長了脖子
雖然下著纏綿的細雨
但是歡樂與幸福絲毫未減
《攔門刁難新郎》——陳翠怡攝
《看熱鬧》——陳翠怡攝
當地的老人常說
父母給女兒戴上金鐲子
祝願新人情比金堅
新郎為新娘戴上金鐲子
寓意給你更多的寵愛
金鐲子啊,金鐲子
為新娘送上最美的祝福吧
《祝福》——麥東媛攝
在星羅棋布的鍋耳屋間
感受被時光遺忘的古韻
在青蔥繁茂的古榕樹下
體驗歲月靜好的生活
宗祠裡燃燒的榮光
指引後世子孫前行的路
《宗祠故事》——麥東媛攝
大旗頭村的故事
未完待續......
文字:麥東媛,陳翠怡,張穎,崔凱峰
來源:財大視覺周刊
編輯: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