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疫情下的家與口罩

2020-12-22 南京大學新潮

疫情之下,延長的在家時間和共同的相處空間,使我們有機會對家裡的人與事做出更細緻的觀察。

僅聚焦於口罩,便能生出許多故事。

本文收集兩位同學對家的切實記錄。生活,正在此處。

中午我爸下班回家遲了,閃身利落地關門,奶奶已經吃完午飯坐在陽臺上眯著眼睛曬太陽,餐廳裡只有我和媽媽兩個人。所以我們起初只聽見他在天井裡突然地嚷起來:「你把這個掛起來幹什麼?」

掛起來的東西有哪些?洗乾淨的衣服;過年醃的魚和肉;要曬的被子與床單。不過是這些東西罷了。爸爸走進門,順手把口罩團成一團扔進了垃圾桶:他現在自我防護意識有所增強,上下班都戴雙層口罩,裡面一個普通的,無紡布,三層,絕不偷工減料,外面一個棉的,防風,擋冷。中年男人不能再讓步更多,這樣戴會對口罩的密封性造成什麼影響,隨他去吧,我實在是沒心情再指導。我飯吃了一半,媽媽吃了一多半,我們發現他另一隻手上還有一隻口罩。

(李遠浩/攝)

「你猜怎麼著?你猜怎麼著?」我爸不急著盛飯,聲音倒是揚起來了。他激動而不知該怎麼描述的時候,聲音就會不自覺地揚起來。

他手裡的口罩,藍色,三層,無紡布,是我打了1月20號前後的時間差,抓緊在年前買到手的普通外科口罩,此後我們見到了許多偷工減料的口罩——只有一層無紡布的、比標準大小短一截的、密織程度顯然不夠的……要說這枚口罩也有些不同,它的顏色稍微深一些,不是天藍色,是湛藍色,因為叫一個震驚的中年男人下大力氣捏過而顯得有點皺皺巴巴的,不過倒是一樣的潔淨如新——想到這裡我開始笑自己了,肉眼當然是看不見口罩外一面接觸到的病毒、細菌與微塵的,看起來乾淨,其實它髒得很呢。

「誰洗過了?」我半開玩笑地說。

孰料我爸哭笑不得地點了點頭。

「奶奶把我早上扔在垃圾桶裡的口罩撿起來洗乾淨,掛在外面了。」

我往嘴裡塞了一筷子飯。媽媽嗆了一下,背過身去咳了兩聲。

「你看看,不是都跟你說了?扔口罩的時候不要直接丟到垃圾桶,把它——」媽媽就著手裡的筷子,做了個打結的漂亮動作,「——像打結一樣用帶子團起來再扔不就好了。」

「多不衛生的呀!」我把飯糰咽下去,這才反應過來,「戴過的口罩本來已經很髒了,怎麼還從垃圾桶裡揀出來!」

「奶奶看口罩沒有汙漬,就以為是乾淨的了。」媽媽無奈道。

我朝爸爸說,「你趕緊去跟奶奶說,去說呀,要新口罩的話就在我們的電腦桌上,用過的口罩不要管它。一直不讓出門,她現在可無聊了,每天偷偷開著家門在門口透氣。」電腦桌在書房裡,桌上型電腦幾乎沒人在用,桌上如今堆起雜物,兩盒口罩——獨立包裝的那盒還沒開封,四瓶酒精,三盒一次性手套……滿滿當當地疊在一起,隨時取用,總之倒是很符合當下的情況。

我爸正好也沒吃飯,立馬把那隻還溼漉漉的口罩團了扔進垃圾桶,轉身去陽臺向老年人科普常識。

「媽!你把它撿起來幹嘛!……這個口罩多髒啊!」

我恍惚聽我爸說著說著,聲音又忍不住揚起來了。

「怎麼,奶奶說什麼了?」我爸回餐廳的時候,我剛好把吃完的碗丟進水槽。

「我說這口罩髒,說要新的我那兒有,隨要隨拿。可奶奶呢,就當沒聽見,答非所問!」他又好氣又好笑地,模仿起老年人眯著眼睛坐在躺椅裡曬太陽的神情,「噯,今天的太陽不錯!」「唉,你明天還上班嗎?」

晚上七點,我窩在沙發上玩手機。

被鎖在家裡將近一個月後,大家現在已經懶得調動舌頭和口水進行交流。屋子裡的氛圍靜得像凝成了一塊,人泡在這樣的環境裡,動作也懶散又粘膩起來。這幾天回溫,晚上有二十多度,蚊子也多起來,從窗口飛進客廳,我卻也懶得動,癢得沒辦法才蹬下腿,倒把旁邊一張小凳子踹倒了,發出咣啷一聲。

「怎麼了?」我爸在書房喊。

「沒事。」我惜字如金,用腳把凳子勾起來擺好。連續好幾個晚上都是如此,老爸在書房工作,老媽在臥室刷劇,我在客廳沙發上刷手機。從陽臺外面看過去,我們就像三個並列擺在窗格裡互不交流的人偶。人懶起來真是要命——我媽發了一條微信過來,「幫忙煮點水。」

客廳茶臺距離她直線距離不超過五米,我無語地打開煮水器,讓它很響亮地發出「滴」一聲,金屬水壺內膽裡咕嚕咕嚕響起來,藉此告訴我媽我已經開始煮水了。

她待會兒不會還要我幫忙送到房間裡去吧?我鬼使神差地想。

等水開的時候也在玩手機,同一個小區的朋友發微信給我。

S:「樓下中泰大藥房在賣口罩,一人限購兩個,你可以抓緊點時間去買點。」

配了一張藥房門口的口罩限購通告圖片。

口罩短缺關頭,這樣的提醒確實十分善意。我回她,「謝謝姐!但我現在還不缺,希望我的口罩還能再捱兩個星期!」

「水好了嗎?」我媽又從房間問我。

「80度!」我報了遍數字。

S的微信又進來了——

S:「你家裡還有多少口罩啊?」

這問題問得有意思,我隱隱猜到她打算幹嘛,考慮了一會兒,我走到老媽房間,問她,「我們家還有多少口罩啊?」

她還保持著撐著臉盯著屏幕的姿勢,隨口答道,「十幾個?你問這個幹嘛?」

我晃了晃手機,「S好像想找我們藉口罩。」

「借?」她從椅子上慢悠悠站起來,「她還要還啊。」

我在她看不見的地方翻了個白眼。

家裡的口罩統一收在她房間的衣櫃裡,都是她和老爸的公司發的。他們是生產部門,公司裡常備N90工業口罩,疫情出現後又給每個員工配發了一批一次性醫用口罩,按人頭領,後續還發過幾次N95和R95級別的口罩,可以說,在全民缺口罩的關頭,我們家口罩配備水平極高。

「我怎麼回她?」我說,「借不借啊?」

(李遠浩/攝)

口罩目前雖然富餘,但是爸媽現在都已經停工,幾個星期內應該都不會有機會回公司領取新的口罩。我們小區內有不止一例確診病例,老爸高度警惕,出門買菜也要配備N95口罩,儘管新聞聲明N95口罩可以使用一星期之久,但我爸還是保持兩天一換的頻率。

老媽埋頭翻口罩,邊指揮我,「你先說你看看。」

我照打:「我看看,待會兒跟你說。」

我想起來前幾天還在微博上刷到一句話,「現在肯把口罩借你的朋友,才是真正的過命之交。」

此情此景下不免聯想著覺得好玩,忍不住發出了一點笑聲。

「你笑什麼?」老媽瞥了我一眼,拎出一個袋子來,「都在這裡了,你看看。」

袋子裡是許多個透明小包裝袋,一個小包裝袋裡放兩個3M口罩,鼻梁處都有一個小的金屬條用於固定,這兩個口罩就金屬條夾著金屬條,縮在一個袋子裡,只露出來一半,上面有寫著:3M 9005的灰色字樣,證明自己是與大街上那些一次性口罩截然不同的口罩中貴族。

「好像說這種口罩,現在兩個要上百呢。」她提溜起其中一個小透明袋。我掃了眼,裡面總共有四個小透明袋,也就是8個口罩,除此外還有三個一次性口罩。

我媽沉默了一會兒,自言自語道,「我最快要兩個星期復工。」

我:「老爸可以兩天才出去買一次菜。」

我媽:「你又知道不會發生什麼必須出門辦的事情啦?萬一公司臨時出事呢?」

我瞪大眼睛,「那不就剛好可以回去拿口罩了!」

我媽:「你以為其他同事不要啊,還能隨便拿不成。」她白了我一眼,拉開衣櫃門,喃喃道,「這裡還有一個。」

衣櫃裡的勾子上掛著一個3M口罩,這種口罩的掛帶是橡皮筋似的質感,一條橡皮筋上掛著一個塑料鉤子。使用時,不能像普通口罩那樣直接掛在耳朵上,而是要讓帶子穿過後腦勺,繃緊,拉直,用那個鉤子掛到一起。你得感受到那個金屬條緊緊壓在你鼻梁上,口罩的邊緣陷進你的臉頰肉裡。這樣戴起來後,你會覺得呼吸困難,人像是被丟盡了真空袋裡,一呼一吸都在口罩裡被加熱了。

我說,「這個戴著太不舒服了,讓老爸以後買菜戴普通的吧,醫生說不在醫院不用戴那種的。」

我媽又要跟我抬槓,「哪個醫生?你這幾天看病去了?」

我說:「鍾南山。」

她拖長了嗓子回了一聲,「哦——」

她終於發號施令,「問問你朋友要幾個?」

我給S發:「還有十一二個。」她果然不出我所料地回道,「能,能借我兩個嗎?如果你們有多的話?」

我回了個OK的表情包。

老媽從袋子裡拿出一個透明袋,過了會兒,又拿出了一個透明袋,嘆了口氣說,「給四個吧。」

我立刻鼓掌,「老媽,你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太值得謳歌了!」

她切了一聲,不忘補充道:「你跟她說!這種口罩一個人可以用一星期的!」

好的好的。我又跟S扯了幾句,然後站起來說,「她說她現在到我們樓下拿。」

我準備把那四個口罩拿出去,結果我媽快人一步,先抓到了手裡,然後拉開衣櫃,不太熟練地把那個口罩戴上。

「喲!」我驚奇道,「捨得從您寶座上離開了?」

我媽已經走到了客廳,把鞋柜上的鑰匙抓過來,邊開門邊說,「我去給口罩,你個身嬌體弱的,別出去一趟又感染了。」

(李遠浩/攝)

作者 | 陶欣園 新聞傳播學院2016級本科生

陳鈺婷 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

攝影 | 次丹白珍 新聞傳播學院2017級本科生(封面)

李遠浩 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

美編 | 於 帆 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

責編 | 於 帆 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口罩事件」屢遭曝光 多家口罩被「集體投訴」
    疫情期間,中國質量萬裡行消費投訴平臺收到來自全國消費者上百條關於「口罩問題」的投訴。其中,以海豚家、南丁旗艦店、洋碼頭等投訴量較多,圍繞不發貨的問題突出。此前,中國質量萬裡行曾報導過「海豚家」口罩事件,據悉,「海豚家」平臺在消費者下單並付款成功後,採取單方「砍單」行為,涉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廣大消費者質疑。
  • 口罩「盾牌」熱血鑄就 北京納通集團抗擊疫情紀實
    引言: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應對疫情的人民戰爭,團結協作、攻堅克難、奮力自救,同時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物質支撐。」
  • 一隻口罩的接力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口罩,遮蓋了這個冬天的表情,卻遮蓋不了人們眼裡的光;摘下的那天不遠,會有春風拂面。」;清朝末年就世居在此的爺叔,每天從網上關注疫情的消息,「做好防護沒什麼可恐慌的,你看最近的陽光多好」。
  • 《口罩獵人》:在疫情下倒賣口罩,就是發國難財嗎?
    毋庸置疑是口罩。在全球疫情爆發的檔口,它成了一個可以救命的必需品。大眾在2020年短短數周裡,親眼見證過口罩價格的飆升,也都在無奈之下購買過昂貴的口罩,很多人調侃口罩就像鈔票。在我們不斷為口罩花錢的時候,大洋彼岸的一個30出頭的中國年輕人,正在拿它賺錢。他在土耳其最豪華的香格裡拉酒店裡,租著每天5萬人民幣的豪華套房,包著私人飛機,僱著土耳其最好的保鏢,去和全歐洲的口罩販子打交道。他叫林棟,他的行為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在疫情下倒賣口罩,這是發國難財嗎?
  • 當前疫情下「假口罩」類案件常見問題解析
    ·鑑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處於高發期,口罩防護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對案件反映的口罩供貨上家,應督促偵查機關強化對上家證據的調取,建議儘快聯絡或聯合當地執法機關對相關地點進行核實查處,防止更多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假口罩」流向市場。
  • 抗疫情在行動 杭州灣信息港企業抗疫工作紀實
    截至2月4日21點,微醫聯合海西已調集135家供應商累計1749.9萬件醫用物資;已完成醫用物資供需匹配71家,溝通中137家,已將共計53.99萬件物資送往武漢、天津、泰安等物資緊缺地區。  健培科技:啄醫生系統急速升級 新增肺內滲出性病變AI診斷模塊
  • 海外華人抗疫紀實 北京親子博主在希臘:一周去一次超市,口罩裡加兩...
    今年春節,吞吞一家原計劃回北京過年,可因疫情無限期推遲了。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讓他們在雅典悉心打造的民宿暫時擱置,不過,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琢磨細節,吞爸說:「希望疫情過後,民宿以最佳的狀態呈現給大家。」口罩早已脫銷 放陽臺吹曬延長使用期自2月26日確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以來,希臘已「抗疫」一個月有餘。
  • 口罩斷貨數天 疫情下的北京城仍「一罩難求」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疫情下的北京城仍「一罩難求」:斷貨數天,一藥店哄抬價格罰300萬,不少人上街未戴口罩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公培佳 北京攝影報導1月29日,依據最新通報,北京確診病例91例,治癒4例,死亡
  • 疫情下的香港觀音誕:廟宇善信減少 口罩掩面酒精隨身
    疫情下的香港觀音誕:廟宇善信減少 口罩掩面酒精隨身 2020-03-12 18:57:24:廟宇善信減少 口罩掩面酒精隨身  中新社香港3月12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觀音誕:廟宇善信減少 口罩掩面酒精隨身  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當——當——當」短木棍三擊銅磐,發出短促清亮的聲音。
  • 浙江省輕工業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服務紡織服裝企業轉產口罩紀實
    連續12天不眠不休——浙江省輕工業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服務紡織服裝企業轉產口罩紀實□ 本報記者 曹吉根「2月23日,浙江口罩日產能超過1000萬隻,全省復工復產急需的防護口罩有了基本保障。」聽到這個消息,浙江省輕工業品質量檢驗研究院(以下簡稱「浙江省輕工院」)紡織服裝企業轉產口罩服務專班的全體人員終於舒了口氣。連續12天不眠不休的努力,終於完成幫助企業快速轉產口罩擴充產能的階段性任務,直接服務的15家紡織企業現在每天可產出口罩超過380萬隻。
  • 疫情下的中國|一隻口罩:吳瑞宗
    一 只口罩文|白 楊過年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越來越嚴重,攪得人心煩意燥的。昨天晚上就從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好多人都在搶買口罩,吃罷早飯,我也想出去多買幾個。過年了,又遇上這麼厲害的傳染疫情,千萬別把寶貝兒子給感冒了。大街上有些冷清,通過電視和手機上的宣傳,人們都知道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可怕。大街上沒有多少車輛,寥寥無幾的行人匆匆忙忙地走著,空闊的街道上沒有一個悠閒的人。領著兒子走在街上,我忽然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另類,大街上所有的行人都帶著口罩,只有我自己一個人沒有戴。
  • 《口罩》:小刀電動車代言人海清詮釋疫情下中國企業家擔當
    小刀電動車代言人海清主演的《口罩》播出後,口碑與熱度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其中#做口罩我是認真的 救人我是認真的#等多個話題登上熱搜榜單。
  • 資訊百科 -- 疫情下口罩費用的財稅處理問題
    我們的慧納稅貴州慧納稅律師事務所是貴州省第一家財稅律師事務所,致力於提供財、稅、法綜合性服務。以企業運營為起點,綜合金融、財務、稅務、內控等多領域,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構建企業內控制度、完善組織架構,合法合理籌劃納稅,為企業保駕護航。
  • 疫情期間的口罩「焦慮症」
    與此同時,由於湖北地區的疫情發展速度較快,很多買了3M和霍尼韋爾口罩的消費者,都開始陸續收到店家簡訊,稱口罩被徵用,無法發貨。疫情爆發初期恰逢春節假期,很多線上店鋪停止發貨,線下的藥店往往也只有存貨。很多人都認為「節後口罩供應會立刻恢復」,最初並沒有買太多口罩。
  • 疫情下的村莊:敲鑼打鼓宣傳戴口罩 人們依舊下田勞作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疫情下的村莊:敲鑼打鼓宣傳戴口罩,人們依舊下田勞作自從疫情擴散之後,全國各地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和公共衛生宣傳。大家的目光大多聚焦在武漢及其他大城市,鄉下反而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更多的呈現是網際網路上的方言廣播。
  • 紙尿褲生產線改做口罩 數千家企業應對疫情緊急轉產
    我國有著全球最為龐大的製造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3000多家企業緊急申請審批資質,改造生產線,跨界轉產口罩、防護服都緊缺物資,中國製造在疫情面前跑出了中國速度,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福清市爹地寶貝股份有限公司,一條口罩生產線,正以每天70萬片的速度加緊生產,而在12天前,這還是一條生產嬰兒紙尿褲的生產線。紙尿褲改口罩?聽起來工藝、材料都有相近之處,但實際上技術和標準有著天壤之別,要科研攻關、要調整參數、要修改設備,更重要的是,價值1000多萬的嬰兒紙尿褲進口生產線改造成了口罩生產線後,生產線兩端報廢,價值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
  • 疫情防控期間湖南多地兒童之家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紀實
    在最需要關愛與陪伴的日子——疫情防控期間湖南多地兒童之家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紀實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李濟慈)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們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秩序,讓本該快樂寧靜的日子變得緊張沉重起來。
  • 「口罩族」多起來 不擔心過節「沒意思」——疫情下的春節民生觀察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題:「口罩族」多起來 不擔心過節「沒意思」——疫情下的春節民生觀察新華社記者即將到來的2020年庚子年春節,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而變得不同尋常。老家在湖南長沙的王宇翔說,自己一直在關注媒體關於疫情的報導,了解很多防控要點。因為返鄉途中路過武漢,自己說服全家取消了回家計劃,還提醒家裡每個人出門必須戴口罩。「還好,家裡老人都比較聽我的。」30歲的王宇翔笑著說,父母有時確實會覺得戴口罩不舒服,買菜跟人說話的時候,總喜歡把口罩取下來,掛在耳朵上,自己為此沒少說他們。
  • 萬眾一心·湖南省疫情防控紀實攝影展覽開展
    4月27日,「萬眾一心•湖南省疫情防控紀實攝影展覽」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展。此次活動精心挑選了110組(幅)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的攝影作品進行線下展覽。這些攝影作品記錄了疫情來襲時的險惡,記錄了醫者仁心、八方馳援的大愛。市民認真觀看展出的攝影作品。
  • 疫情下的黑手——長治「3·03」調包案偵破紀實
    全體國人迅速投入到這場被稱為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一時間成為全體國民的共識,戴口罩成為每一個國民的標配。當時,全社會都在強調普及防範新冠疫情知識重要性,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舉措就是戴口罩。一時間,街面上掀起了一股戴口罩熱:拒寒冷的;講衛生的;防疫情的;不乏還有「臭」美的。無論出於哪種需要,人們已經普遍形成共識:戴口罩的成為正常,不戴口罩成了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