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抗疫紀實 北京親子博主在希臘:一周去一次超市,口罩裡加兩...

2020-12-22 網易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對大多數人而言,詩和遠方似乎只存在於海子的詩中,但對親子博主吞吞一家而言,卻在此刻,在當下。

在不到兩年時間,封面新聞記者見證了這個北京的三口之家,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夢想的方向前進,最終理想照進現實。

吞吞百相圖之「足不出戶走世界」

2017年12月小吞出生,吞爸和卡兒姨(吞媽)從2018年2月份左右,開始在家拍吞吞百相圖,因為拍了一套「足不出戶走世界」的系列,就萌生了帶娃走世界的想法。不過那時候還只是個雛形,直到2019年春節第一次登陸希臘,之後多次帶孩子來深入考察環境後選擇了移民。

今年春節,吞吞一家原計劃回北京過年,可因疫情無限期推遲了。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讓他們在雅典悉心打造的民宿暫時擱置,不過,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琢磨細節,吞爸說:「希望疫情過後,民宿以最佳的狀態呈現給大家。」

口罩早已脫銷 放陽臺吹曬延長使用期

自2月26日確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以來,希臘已「抗疫」一個月有餘。希臘衛生部4月9日下午宣布,希臘新增71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連同此前確診的病例,迄今,希臘全國共有1955宗新冠病毒肺炎病例。

吞媽和孩子已經一個多月沒出過門了,由吞爸負責每周去超市採購一次。因為這邊的口罩早就脫銷了,小吞一家從四面八方七拼八湊了40多個口罩。在希臘,藥店裡的紗布和酒精還蠻充足,所以吞爸外出時會在口罩內加兩層紗布,然後戴一次性手套出去。回來將紗布和手套丟掉,口罩放在陽臺上吹曬3天以上,這樣可以適當延長口罩的使用期限。

帶著吞吞看世界

在吞爸看來,希臘人還是非常聽政府的話,所以疫情控制還算有效。大家隔離意識比較強,目前在戶外,戴口罩的人明顯增多,但不是所有人都戴。應該不是不戴,是根本買不到口罩。 吞爸說:「希臘人普遍仍認為,地中海陽光可以殺死病毒,5月就可以恢復正常了。」

相較歐洲其他國家,在希臘,囤貨只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吞爸之前囤過一次貨,包括糧食和手紙之類,但即使是上周的疫情高峰期,他去超市看,貨架仍然非常充足。「可以看出,在這個時候,希臘人的悠閒性格對於社會穩定來說,還挺好的。希臘的平和之氣,很難得。」

暫時不能上山下海遛娃 自己宅家當老師

疫情當前,無法帶著小吞像剛來的時候,探校、上山、下海,日常生活越來越趨於模式化。每天上午,兩人給小吞上文化課和體育課,然後午睡,下午做自媒體的內容(包括拍攝、剪輯、寫稿、發布、回復粉絲問題等),還是挺充實的。

吞爸和吞吞在陽臺上

雖然生活空間變小了,但好在家裡有個兩層大陽臺,1層的80平米,2層的20平米,所以對於小吞來說,活動場所並不缺。吞爸天天陪他上體育課,踢球、跑跑跳跳。

宅在家裡,對孩子而言,唯一的缺失是社交,小吞2歲4個月,正是語言爆發期,其實需要跟其他小朋友更多的外語溝通,對於語言形成更有利。沒辦法,吞爸吞媽只能每天堅持給他上英語課,爸爸說英語,媽媽說中文,強化他的雙語能力。

吞吞的快樂天地

2歲多的小吞已經去過西班牙、日本、希臘等國家,人小鬼大的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哪兒,和爺爺奶奶視頻通話的時候,他會對爸爸媽媽說:「奶奶北京,我雅典」。看來,在孩子的記憶中,雖然不一定理解兩個地名的意義,但他也知道是有區別的。小吞對希臘非常適應,尤其對於食物來說,食量越來越大了,特別愛吃吞爸做的義大利麵和吞媽做的雞蛋蔬菜麵餅。

社交平臺分享希臘生活 悉心打磨原生態民宿

作為親子博主的吞吞一家,在包括微博、微信、小紅書在內的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希臘生活記系列。一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希臘的風土人情,給想來的人提供更多的文化和生活建議,二是想告訴大家,學會體會和懂得生活,其實要幸福和自由,並不需要太多金錢,需要的是邁出第一步的勇氣。

享用媽媽的美食

在雅典的這家民宿,全是吞爸吞媽親力而為。設計之初,吞媽查閱了各種ins博主,並結合希臘的特點,自己一點點設計出來的。在沒有任何圖紙的情況,吞媽完全靠著想像來買材料,吞爸很得意:「最後的效果真的很不錯。」大家可以在小紅書上的「別樣吞家」裡一探究竟哦。

吞媽負責設計,吞爸負責監理。從去年10月份開始,他幾乎天天在工地,甚至跟著工人一起幹,了解工藝,做臨時的調整和修改,甚至電路圖都是他都用ppt畫了好幾版。民宿裡的軟裝大多就地取材,如房間內大量的乾花是在蘆葦蕩撿的,石頭是海邊撿的,貨櫃的木製託盤做床,木墩木叉木板做的各種自然裝飾。肥皂盒也是海邊挑選的石頭。他們覺得:現在的裝修都富麗堂皇,反倒失去了自然的顏色。

吞媽打磨民宿

疫情的到來,反倒讓他們的節奏可以慢下來,更有時間和耐心,慢慢去審視民宿的每一個角落、他們依然佛系:「不必急於一時,精益求精。」 「希望疫情過後,民宿能以最佳的狀態呈現給大家,讓每個來的人可以更加滿意。」這是吞爸吞媽的小小心願。

慢生活是一種狀態 夢想始終是走遍世界

在別樣吞家公眾號和小紅書,小吞一家用視頻記錄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一刻,分享美食美景和看世界的心情。他們絕非網紅博主,不會大呼小叫,沒有撒嬌賣萌,更無美顏濾鏡,粉絲會被走心的內容、治癒的美圖和溫馨實用的短視頻深深吸引,因為這些真實而美好。吞爸承認,他和吞媽都不是銷售型的人,所以在視頻裡很少說話。他們也在嘗試改變,尤其未來要去德國生活的話,也想提前開始做一些粉絲的習慣培養,「這樣可以實現把我們認為更好、更有性價比的產品介紹給大家。」

屋中禁足,不經意間拍到一束光下的寶寶。幼小的孤寂背影,讓人看著心疼。好在總算,還有那希望的光!——吞爸

小吞一家給大家呈現的慢生活其實只是展現一種狀態。吞爸毫不諱言:「說實話,我們兩個人帶著小吞,沒有任何人搭手,還要兼顧著自媒體內容的製作,時間總覺得不夠用。而且小吞的需求是隨時的,總把整塊時間打的非常零散,想幹點兒活可費勁了。」

在他看來,一家人在一起,共同發現生活的美好,找尋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是在北京這樣高壓高消費的地方所無法達成的。所以,回望來時路,適當地放棄對金錢的追求,把生活過充實,也許是他們這一生最正確的決定。

吞爸的父親是「希」字輩,吞吞爺爺的爺爺曾經是厚德福飯莊的創始人陳連堂,而曾祖父也與北京同仁堂有過淵源。如今吞吞爺爺在寫一本關於自己一生的紀實文學,現在寫了50W字左右了。吞爸給這本書起名——《吾父紀實》,等完稿後,也會在今日頭條、微信等以文字,喜馬拉雅以音頻折方式發布出來。

吞爸說:「我順便嘚瑟下,手稿我讀過一部分,還是挺有意思的,『有點不要臉』的說,自己的這點文採,看來還是找到了遺傳出處。」

也許這就是緣分,正好在帶貨的過程中,吞爸和卡兒姨馬上要與朋友合作,推廣中國臺灣同仁堂的很多秘方養生、美容、健康的產品,也算是將擁有屬於自己標籤的核心產品了。吞爸感慨:「這也算是重續祖上的淵源吧。疫情過後,我們也計劃溯源中國臺灣樂家的同仁堂,沒準兒還能有什麼更神奇的故事發生呢。」

快樂的一家三口

對小吞一家而言,希臘不會是他們的最後一站,他們的夢想始終是:走遍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北京親子博主在希臘:一周去一次超市,口罩裡加兩層紗布省著用
    吞媽和孩子已經一個多月沒出過門了,由吞爸負責每周去超市採購一次。因為這邊的口罩早就脫銷了,小吞一家從四面八方七拼八湊了40多個口罩。在希臘,藥店裡的紗布和酒精還蠻充足,所以吞爸外出時會在口罩內加兩層紗布,然後戴一次性手套出去。回來將紗布和手套丟掉,口罩放在陽臺上吹曬3天以上,這樣可以適當延長口罩的使用期限。
  • 海外華人抗疫紀實⑨|知名演員趙燕國彰:佛系抗疫的瑞典 對老年病患...
    部分參與籌集物資支持國內抗疫的華人華僑僅僅三四天的時間,華人愛心社團幾乎就把斯德哥爾摩藥店裡的口罩溫度計等醫療用品買斷了貨。趙燕國彰說,他兼任著一家中瑞文化交流公司的藝術總監。這家公司在武漢抗疫最艱難的時候,也是積極的籌集物資給予支援。
  • 海外抗疫之體驗|連線法國留學生的抗疫體驗
    >時間過得好快,自3月21日落地上海虹橋機場,經過15天的隔離養豬模式,轉眼回家又快兩周了。因為文化不同,在歐洲,戴口罩等於生病,在這個敏感時期,戴口罩出門,難免收到異樣目光。幸運的是,這學期我從二月開始實習,實驗室裡只有三個人,我的同事們都對我戴口罩表示理解。很多在國外的華人和留學生遭受的歧視問題我也沒有遇到,我周圍的同學和老師都很友好,還對我家人的健康表示關心。疫情在歐洲爆發之後,政府終於給予了重視。
  • 安然「宅家」生活,回饋「第二故鄉」……希臘華僑華人:疫情面前...
    4月14日,希臘財政部副部長斯卡拉基亞斯表示,未來幾天內,政府將宣布外國投資者可以通過代理人申請黃金籤證的計劃。卡拉基亞斯稱,政府正在計劃開展一切必要的活動、服務及業務,以吸引更多海外買家到希臘投資。薩洛尼卡華人批發區街景。
  • 海外華人戰疫丨團購口罩,不是一個人戰鬥
    > 海外華人戰疫丨團購口罩
  • 「華人戰疫故事」華人抗疫小組幫助隔離者:帶著「中國」標籤 到哪...
    來源:海外網加拿大的華人超市,顧客都自覺戴著口罩。(受訪者供圖)【海外網3月31日|戰疫全時區】2020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全世界打響。中國疫情嚴重時,海外華僑華人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支持國內抗疫。隨著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海外同胞又積極互幫互助,儘自己所能為人們提供所需的服務。有華人的地方就不孤單「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想多做點事。社交平臺上有求助信息,大家會第一時間轉發並伸出援助之手。」
  • 狂買口罩寄回國的華人們,又緊急買國內口罩捐海外|疫情日記
    晚上,英國華人圈開始全部動員起來,捐資買口罩送給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就在一個月前,華人出錢把NHS供應商的口罩全部買完了,運回中國,導致英國醫院很多醫生沒有防護物資。於是,所有的華人都動員起來,讓國內的朋友找靠譜的口罩廠家,靠譜的物流,大家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英國的醫生戴上口罩,因為在中國最艱難的時候,是他們的無私幫助了我們。
  • 「抗疫打満全場」!希臘僑胞支援祖國回饋當地一擔挑
    從1月下旬開始,疫情持續蔓延,祖國同胞告急,時時刻刻都在牽動著希臘華僑華人的心。他們雖身在異鄉,但仍與祖國休戚與共。面對疫情,旅希僑胞立刻開展捐贈活動,大家紛紛伸出援手,捐資捐物,為抗疫盡力,為同胞祈福。
  • 留學生荷蘭騎車去超市,當地人朝他喊「新冠病毒」,被直接懟回去
    停課前一周,很多學生老師已經請假,我還堅持去實驗室工作,並沒有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我這大意的心態讓國內的父母格外憂心,他們一直勸我不要再出門。圖為停課前一天,學校的圖書館已經空空蕩蕩。3月24日,僅僅過去一周,荷蘭累計確診病例飆升到5500例。
  • 華人抗疫小組幫助隔離者:帶著「中國」標籤 到哪都不孤單
    加拿大的華人超市,顧客都自覺戴著口罩。(受訪者供圖)【海外網3月31日|戰疫全時區】2020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全世界打響。中國疫情嚴重時,海外華僑華人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支持國內抗疫。隨著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海外同胞又積極互幫互助,儘自己所能為人們提供所需的服務。
  • 海外留守記丨每周一次採購,是我唯一的「放風」機會
    中國僑網4月23日電 題:海外留守記丨每周一次採購,是我唯一的「放風」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國的華僑華人都怎麼樣了?中國僑網(ID:qiaowangzhongguo)特別推出「海外留守記」系列稿件,講述華僑華人的留守「戰疫」故事。本期,美國華人小河為我們講述自己的留守生活。  2020年1月,國內的疫情開始嚴重,氣氛也越來越緊張。我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心裡牽掛著國內的家人,因此每天都在關注國內的確診人數和疫情信息,恨不得一分鐘刷十遍手機。除了工作,就是看網友記錄的疫情下的生活。
  • 華僑華人抗疫「上下半場」:堅忍勇毅 大愛無疆
    自年初疫情在中國爆發,海外華僑華人便迅速行動起來,發起向疫區的大規模捐助支援行動。一時間,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半球,無論是華商、社團還是職員、學子,無不各盡所能傾注全力。一批批口罩、防護用品輾轉萬裡飛向家鄉,運往疫區。後續增援物資不絕於途, 「武漢加油」呼號不絕於耳。無數自發行動如溪流匯聚成江河,無數感人畫面匯聚成海外華僑華人愛心奉獻的壯麗圖景,匯聚成中華民族同心抗疫的英雄史詩。
  • 多國華人華僑:為你講述所在國家真實的抗疫經歷
    但可能是中澳文化的差異,我在街上、超市、學校的時候,發現大部分當地人沒有帶口罩的習慣。在雪梨外出戴口罩,一開始會有人投來異樣的眼光。但因為疫情加重,戴口罩的人比以前多了,當地人也慢慢接受了。」許諾發現,雖然大家自身防疫措施不足,但搶購生活物資的情況比較嚴重。「最近澳大利亞兩大連鎖超市就宣布對許多物品進行限購,包括消毒紙巾、衛生紙、牛奶等。
  • 「急物幫」,助海外華人社區抗疫
    「急物幫」,助海外華人社區抗疫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疫情無情,人間有情。疫情暴發,湖南大學師生10天研發「急物幫」上線「醫生馳援武漢,藥店買不到口罩,朋友圈裡在問哪裡有菜買,我能做點什麼呢?」1月30日,在廣東陪父母過年的吳迪坐不住了。他的研究領域是物聯網和智慧城市,剛從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調到設計藝術學院從事學科交叉試點工作。
  • 海外留守記|超市的肉架子空了好多,衛生紙也曾完全買不到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那些留守在海外的同胞們都還好嗎?「海外留守記」系列稿件,帶你走進疫情之下留守同胞的生活,從第一視角看各國最真實的戰「疫」。本期,美國華人小河講述了自己的留守生活。 2020年1月,國內的疫情開始嚴重,氣氛也越來越緊張。
  • 「網連世界」病毒無國界 海外華人看國外如何戰「疫」(下)
    但可能是中澳文化的差異,我在街上、超市、學校的時候,發現大部分當地人沒有帶口罩的習慣。在雪梨外出戴口罩,一開始會有人投來異樣的眼光。但因為疫情加重,戴口罩的人比以前多了,當地人也慢慢接受了。」許諾發現,雖然大家自身防疫措施不足,但搶購生活物資的情況比較嚴重。「最近澳大利亞兩大連鎖超市就宣布對許多物品進行限購,包括消毒紙巾、衛生紙、牛奶等。
  • 海外華人抗疫紀實|自由化妝師滯留曼谷 「隨遇而安」開始學泰語
    25歲開始,崇尚隨性自我的大旺離職一個人跑到北京,當了一名「北漂」。經過一段時間化妝學習培訓後,她在北京租了個房子,開始做自由化妝師。之所以沒有找固定的公司上班,大旺就是不願意被公司的各種管理桎梏,她覺得自由化妝師的工作,可以接自己喜歡的化妝活兒,沒事的時候就可以背著背包到處去遊玩,這樣時間比較可控。
  • 50州「淪陷」、66萬確診,「七上八下」的美國華人,「九曲抗疫...
    《國際金融報》記者火速連線多位美國華人、留學生,他們分別來自美國東、中、西部不同區域,即首都華盛頓特區、加州伯克利市、伊利諾州芝加哥市、愛荷華州得梅因市,力圖呈現一幅「重大災難」面前在美華人抗疫的全圖景。加州伯克利:超市95%的人戴口罩「家鄉重啟很是欣慰。
  • 2020年上半年海外華僑華人關鍵詞:你Pick哪一個?
    「打全場」「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一些海外同胞這樣形容自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處境。當疫情在國內初起時,很多海外華僑華人慷慨解囊,勇敢「逆行」,以實際行動支援國內抗疫。隨著疫情在海外蔓延,海外華僑華人不僅自覺遵守住在國的疫情防控措施,還力所能及幫助有需要的同胞和當地民眾,助力『第二故鄉』抗疫,展現了華僑華人的良好形象。
  • 同舟共濟 攜手抗疫,芝加哥華人在行動!
    人民網訊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報導,自從新冠病毒開始肆虐之際,大芝加哥華人就自發地投入了這場戰疫之中。前一時期,他們捐錢捐物,千方百計支援祖籍國的抗疫鬥爭,籌集口罩和各種醫療物資,通過各種渠道,克服重重困難,爭分奪秒發運國內,故鄉的疫情一直牽動著他們的心。中國抗疫大戰的勝利,也使大芝加哥的海外華人感到由衷的激動、高興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