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高級評茶員證書獎可拿2學分,獲得機動車駕駛證可拿1學分……昨日,河南農業大學創新學分審核結果公示,共有651項申請通過初審,其中不僅包括學科競賽、學術論文,獲得各種職業資格證也被納入其中。
如果你以為只有上課才能拿學分,就「OUT」了,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已實施創新學分制度,學分的「臉」正悄悄在改變。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趙媛/文
考評茶員證、考駕照拿創新學分
今年3月,河南農業大學2010級茶學專業學生蘇會考過了國家高級評茶員證。
「成為高級評茶員不僅要通過理論考試,還有實踐環節,要通過聞香氣、嘗滋味、看湯色和看葉底等來判斷茶葉的好壞。」蘇會說,拿到高級評茶員證不僅讓他們學到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相結合,也為將來找工作增加了砝碼。
讓蘇會高興的是,她還獲得河南農業大學創新學分的認定,拿到2學分。
「考職業資格證不僅就業時管用,還能衝抵學分,一舉兩得。」蘇會說,創新學分制度的出臺,讓學生非常受益,此次他們專業共有18名學生通過獲得高級評茶員證拿到了創新學分,「除了學習,大學生也想拓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大學生考駕照如今也很流行。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小李去年剛考過了駕照,在創新學分認定中,也獲得了1學分。
「現在好多單位招聘時都會問你『會不會開車』,有了駕照找工作時能用得著。」小李說,很多同學看他考駕照拿到了學分,都想試試。
學術派實踐派競賽派發明派都能得分
記者看到,公示的創新學分分為學科競賽、資格證書、學術論文、科技成果、技能訓練和實踐創新、文體競賽等六類。其中資格證書不僅包括高級評茶員證、會計從業資格證、公共營養師等職業資格證書,還包括駕照等技能證。
獲得創新學分認定的學生中,既有「學術派」,通過發表論文獲得學分;也有「實踐派」,信管學院的6名學生就通過挑戰杯《大學生網絡購物行為調查研究》各獲得了1學分;還有「競賽派」,農學院4名同學通過「解剖設施蔬菜的一隻小麻雀」,各獲得了0.5學分;還有「發明派」,農學院的孫粲然就通過設計掃帚清理器獲得了1學分。
「我們從2009年開始實施創新學分,學校已經形成了積極實踐、考證的風氣。」河南農業大學教務處胡選振老師介紹,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學科競賽、學術活動、技能訓練及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一定成果,經認定後都可獲相應學分,已成為專業教育學分的補充和完善。
「我們培育的學生不是要在黑板上種莊稼。」胡選振說,如果學生只知埋頭死讀書,不重視實踐動手能力,畢業後走上社會也很難立足。
我省多所高校學分已「變臉」
不僅是河南農業大學,我省的鄭州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都已經開始實施「創新學分」。不僅考試科目能得學分,發明創造、問卷活動、自主創業等,都能拿到學分。
鄭州大學2006年起開始實施「創新學分」,大學生在校期間搞發明創造、發表論文,不僅可折算成創新學分,還能衝抵選修課學分。在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大賽中,鄭州大學研究生石九龍及其團隊研製的「智能輪椅」獲中國區特等獎,他也拿到了相應的創新學分。
2011年,鄭大信息工程學院學子曾模擬開「公司」,用提供的1000元啟動資金模仿公司運營模式,創建公司,半年以後學院進行課程最後的評定,最終學生都獲得了3個「創新學分」。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從2013級學生實行完全學分制,學校正在制定創新學分的認定細則。該校就業處處長崔煒介紹,如果學生創業項目參加創業挑戰賽、入駐創業孵化園等,都可以拿到相應的創新學分,衝抵選修課學分。
「創新學分」讓學生走出書本
「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在課堂上教出來的,必須鼓勵學生走入社會,走出書本。」胡選振說,大學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學知識畢竟是為了應用,要投身實踐。創新學分的設置也體現了高等教育的轉變。
而在鄭州大學,創新學分的指標已經被列入獎學金、三好學生評比和推薦免試研究生的有關條款,這對學生也形成了壓力,「倒逼」學生創新。
「創新學分的推廣和認定,說明高校對人才的培養觀念和評價機制已發生重大轉變。」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李曉峰說,過去那種認為只要學好書本知識的思想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才是學校最終的培養目標。
傳統學分早該「與時俱進」了
@某君卿:社會是課堂,品茶、開車也是技能,拿到駕照、考到職業資格證更好找工作,這也說明大學越來越包容,與時俱進!
@go永遠的孩子:誰說光坐課堂裡是學習,大學本來就是學本事的。老掉牙的傳統學分早該「變臉」了,為「創新學分」讚一個!
@宗隆是名詞:這挺稀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應該提倡。
@騎士魯:鼓勵大學生多學一門技能、本領,是時代的需要、是用人單位的需要、是學校教育質量的內在需要,也是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的需要。
@左邊大雨:大連、杭州等多所高校都有「駕照抵學分」,既讓學生學有所得,也提高了學生的技能,一舉兩得。
@鳳歌:大學裡有各種特長的學生,除了駕照抵學分,其他資格證也應該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