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雨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是否梅雨在作怪,未來雨帶如何移動...
記者就此專訪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適應室研究員黃磊、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翟建青等專家,多角度詳解近期南方強降雨之兇猛。近期南方暴雨有多暴烈?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近期南方暴雨之強可見一斑。氣象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
走近天氣預報員(深度觀察)
精細診斷湖南省氣象臺國家級首席預報員姚蓉——天氣沒有休息日。工作日誌一記就是20多年「湖南雨季有望結束。」7月中旬,又一輪強降水過程結束後,根據數值天氣預報和往年形勢,有人提出了這一觀點。而一般7月上旬,湖南雨季就會結束。雨季真的有望止步嗎?57歲的湖南省氣象臺國家級首席預報員姚蓉,沒有輕易下結論。如同一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她對天氣形勢來了一番細緻的「望聞問切」。綜合考慮多家數值預報模式的結果,以及颱風不活躍、西風帶系統活躍的罕見情形,姚蓉認為,雨季是否結束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
梅雨季,南方地區為何降水不斷?
專家顧問: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 周兵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唐淼「梅雨細如絲,蒲帆輕似葉」,這是人們印象中的江南煙雨。然而據最新統計,自6月上旬以來,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出現強降雨過程,引發多地洪澇災害。經過短暫停歇後,本周南方還將遭遇三輪密集的強降雨「車輪戰」。專家分析預計,此次強降水屬於典型的梅雨鋒面降水,西南暖溼氣流更為強盛,冷暖空氣交匯明顯,持續時間將更久、強度更大。今年梅雨季,南方地區為何降水不斷?
-
媒體走近預報員
工作任務繁重時,中央氣象臺實行雙首席在崗,他剛剛連線安徽省氣象臺和王家壩氣象監測預警中心,進行了一次專題會商。「我國是季風氣候國家,是受氣象災害影響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們希望通過百分之百的努力,儘量減少災害的影響。」陳濤說。精細診斷湖南省氣象臺國家級首席預報員姚蓉——天氣沒有休息日。
-
權威解讀: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因何而來?
6月8日,中國氣象局組織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和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王永光對強降雨過程詳細解讀。專家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天氣重點主要是江南和長江中下遊梅雨,可能會對長江流域防汛造成一定的壓力,隨著雨帶的北進,前期華南地區的防汛壓力有一定緩和。這輪降水過程有何特點?還將持續多久?
-
首席氣象預報員群像:有人能將降雨量預報精細化到每一個站點
在這兩次持續性強降雨過程中,江西省氣象臺在崗的5名首席預報員始終堅守在預報服務一線,特別是7月2日省防總啟動防汛二級應急響應後,5名首席預報員在省防總和省氣象局兩邊值班。「好在大家頂住了壓力,圓滿完成了氣象服務任務,服務效果得到了省領導的肯定。」省氣象臺臺長殷劍敏感嘆。
-
梅雨鋒降水雲分析和微物理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傲 通訊員徐明報導 1月17日,記者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地基、空基聯合觀測的梅雨鋒降水雲分析和微物理研究」項目年度總結會上獲悉,自2017年1月項目啟動以來,項目組共開展了5次飛機與地基協同觀測
-
本輪南方強降雨進入最強時段!
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過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明日,強降雨帶略有收縮安徽中部、江蘇中部、湖南北部貴州西部、雲南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安徽中部等地局地大暴雨至於北方地區
-
人民日報解讀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表示:「天有不測風雲,各類天氣有不同的『可預報性』。極端降水預報是全球共同面對的科學難題,我國的暴雨預報準確率目前與世界強國處於同一水平。氣象部門會根據天氣變化趨勢,持續滾動更新,及時發布預報預警。」 陳濤是7月22日值班的「應急首席」。工作任務繁重時,中央氣象臺實行雙首席在崗,他剛剛連線安徽省氣象臺和王家壩氣象監測預警中心,進行了一次專題會商。
-
梅雨鋒降水地基空基聯合觀測試驗在湖北啟動
新華社武漢6月23日電(記者陳俊)梅雨鋒降水地基空基聯合觀測試驗日前在中國氣象局長江中遊暴雨監測野外科學試驗基地正式啟動,運用飛機搭載雷達、微物理探測設備以及多種地面觀測設備,首次開展了針對梅雨鋒降水的地基空基聯合觀測。
-
梅雨鋒降水地基、空基聯合觀測試驗圓滿結束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傲 通訊員徐明報導 7月9日,歷時近一個月的梅雨鋒降水地基、空基聯合觀測試驗在中國氣象局長江中遊暴雨監測野外科學試驗基地圓滿結束。 試驗期間,載有機載雲雷達的飛機開展穿雲觀測9駕次、30小時,探測梅雨鋒降水雲團雲內粒子的大小、相態以及降水粒子下落速度與譜寬;與此同時,GPS水汽監測站、GPS探空、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C波段雙偏振雷達、毫米波雲雷達、雲高儀、雨滴譜儀等16種地面觀測設備進行了地面聯合觀測,形成梅雨鋒宏觀環境、雲微物理和降水觀測數據集。
-
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聽聽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聽聽專家怎麼說 時至7月下旬,南方尚未出梅。正常情況下早該結束的梅雨期為何出現超長情況?今年梅雨期的降雨量為何異常偏多? 20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南京大學氣候預測研究聯合實驗室主辦2020年梅汛期降水異常成因研討會。
-
專家解讀近期華北東北多雨 颱風「扎堆」原因
人民網北京8月13日電 (施麟)近幾天,我國從南到北降水顯著。華北東北降水頻繁,黃淮江淮風雨明顯,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也有強降雨,為何這些地區都出現了強降雨?另外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三颱風共存,颱風也「扎堆」生成嗎?
-
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專家: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直接原因
20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南京大學氣候預測研究聯合實驗室主辦2020年梅汛期降水異常成因研討會。來自國家氣候中心、中央氣象臺、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專家學者,湖北、安徽等省氣象局一線的業務科技工作者參加了研討。
-
長江中下遊梅雨鋒暴雨聯合科學試驗正式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傲 通訊員徐明報導6月18日,2020年長江中下遊梅雨鋒暴雨聯合科學試驗開展首次飛機觀測。試驗飛機從湖北宜昌三峽機場起飛,穿越梅雨鋒降水雲團進行空基觀測。與此同時,位於湖北鹹寧的中國氣象局長江中遊暴雨監測野外科學試驗基地、荊州江陵觀測基地通過多種地面觀測設備開展聯合觀測,協同捕捉梅雨鋒宏觀環境、雲微物理和降水觀測數據。6月18日10時10分,觀測飛機從三峽機場起飛,試驗項目組成員在飛機上記錄觀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