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爆米花,是大米「爆」出來的,爆米花機則是像黑葫蘆式的手搖機器,估計七零、八零後的都見過。小時候的零食品種不多,爆米花已算是孩子們心中的美食。那時打爆米花也不是經常有的,不定期的來,來了之後,打爆米花的師傅支上工具,扯著大嗓門往四周吼上幾嗓子。
於是,各家各戶的大孩子端著臉盆或是提著空水桶,裡面裝著大米,陸陸續續地去排隊。 家裡孩子小的便由大人牽著過去,感覺前後左右的鄰居在此時都出來了。人們規矩的排著隊,孩子們則把臉盆或桶子放下佔個位置,人卻跑到爆米花機前圍著看熱鬧,要「爆」時就跑遠點,「爆」完了又聚攏過來。直到他自己的那份「爆」完,才心滿意足地端著盆回家了。
估計那時「爆」一爐米花,應該是幾分錢吧。大多數是一搪瓷臉盆的量,奢侈點的「爆」兩臉盆或一桶子。依我們兒時的眼光,會覺得這戶人家生活條件比較好。偶爾,有條件的人家會「爆」黃豆,黃豆比大米「爆」出來更香。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一對比呀,就只有羨慕的份。其實,「爆」出來的黃豆吃多了口挺幹的,未必會比爆米花好吃,但在當時因為少而稀罕。
後來出了一種長條的米花棒,我們叫它泡泡果。我總覺得它是從手扶拖拉機的機頭某個零件裡擠壓出來的,我一直好奇著第一根泡泡果是不是帶著濃濃的機油味。
當打泡泡果的來之後,人們就不怎麼打爆米花了。再往後,商店裡的零食品種也多了起來,泡泡果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如今,我自己的孩子也長大了,她最喜歡看電影時買一桶爆米花,邊吃邊看。影院的零食,爆米花是消耗得最快的,爆米花與飲料仿佛成了看電影的標配。
只是,現在的爆米花不再是大米製成的,而是玉米粒。爆米花機也不再是當年那種黑葫蘆式的傳統手搖機器。
在新事物層出不迭的今天,傳統式的爆米花行當真的要消失了……
謝謝閱讀,我是笑笑的麥子,關注百家號,關注笑笑的麥子。在平凡的日子裡,用心品悟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