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一直是大人們關注的焦點,從飲食,穿衣,睡覺等等都牽動著父母的心。但是不管怎樣的細心,也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很可能就是積食導致的,積食主要症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寶寶吃飯越來越少,肚子脹的鼓鼓的。
2.睡覺不踏實,來回的翻滾,磨牙。
3.很長時間沒有排便並且伴隨放臭屁。
4.舌苔發白且厚,嘴裡伴隨著酸臭味。
5.精神狀態低迷,噁心,手腳心發熱。
積食了怎麼辦
寶寶的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把握好飲食和休息的時間,保證正常的生活規律性。睡覺前不能吃的太飽,特別是晚飯不能吃太多。
寶寶吃東西不能太過單一,積食後要適當減少食物的攝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哺乳期的媽媽飲食要清淡,不當的飲食也會讓寶寶奶積,衝奶粉的寶寶要適當的調整奶粉和水的比例,水的比例要大一些。
常見的三種餵養誤區
1.米湯營養論,其實米湯的營養相對於米飯來說要少很多,孩子看著吃了一大碗,其實空佔肚子,營養卻少得可憐
2.寶寶吃的越軟越爛越好,其實寶寶從添加輔食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練習咀嚼了,這樣更有利於乳牙的發育,對寶寶的語言發育也有幫助。
3.有兒童食品標籤的東西就是給兒童吃的,比如兒童鹽,兒童醬油,但是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完全不要鹽和醬油
4.喝果汁就等同於吃水果,其實不然,水果榨成果汁以後,膳食纖維基本上就沒有了。果汁喝多了還會導致寶寶肥胖,而且寶寶可能不再喜歡喝水了。
5.寶寶吃得越多越好,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餓,寶寶已經可以獨立吃飯了,非要一勺一勺的喂,不僅不能培養寶寶的獨立性,而且容易吃得過飽,導致積食。
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寶寶的身體健康,找到符合自己寶寶的一套飲食方法,照顧好自家的小寶貝,讓寶貝健康茁壯的成長!#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