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中學人文經典書單惹爭議:高中生能讀懂福柯嗎?

2021-01-10 澎湃新聞
臺師大中學人文經典書單惹爭議:高中生能讀懂福柯嗎?

澎湃新聞記者 林夏/綜合報導

2016-03-2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為鼓勵學生閱讀經典,舉辦2016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會考競賽活動,凡報名此計劃獲得補助的學校,6月要派學生參加競賽。該活動指定的閱讀範圍,包括福柯、薩依德、馬克斯·韋伯、尼採、弗洛伊德等人的經典名著,因為程度頗艱深,在臺灣引起了爭議。

福柯

臺灣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把這份「西方經典」的書單發布至臉書,並發表了自己的評論,認為這份書單對於高中生來說太難了,之後這份書單引來臺灣學界的廣泛討論:

書單:

1. 《烏託邦》(託馬斯·莫爾著)

2.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採著)

3. 《夢的解析》(
洛伊德著)

4.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馬克斯·韋伯著)

5. 《第二性》(西蒙·波伏瓦著)

6. 《東方學》(愛德華·薩義德著)

7. 《第三種猩猩》(賈雷德·戴蒙德著)

8. 《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米歇爾·福柯著)

9. 《自由論》(以賽亞·伯林著)

10. 《想像的共同體》(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

隨後,臺灣東吳大學副教授張君玫發表長文質疑這份書單:「如果要以科系來區分的話,大部分的高學歷者都不一定有能力或興趣去閱讀該書單中的文本。回歸到高中生本身的可能性,我不會說他們不可以或沒能力閱讀這些作品,關鍵是在怎樣的脈絡與條件下閱讀,以及這些閱讀對當事人的意義。」

臺灣輔仁大學教授周偉航表示,「不只高中生恐怕沒能力理解這些書,連高中教師也不見得有辦法解析,遑論多少教授可以依此書單出題、評分。」

除了質疑這份書單的難度,還有一位American University的人類學博士班學生認為,許多對於書單的討論都還是停留在以教育者為中心的威權教育態度。

「大人們決定什麼是經典,討論孩子們應該讀什麼書,讀多少書,讀多難的書,連最後學習評量的方式也是非常威權,要孩子一較高下,大人們最後評審優劣。從頭到尾,學生都是被動的客體,而不是學習的主體。多年來,大學教授們抱怨因為中學教育失敗,大學生往往學習被動、缺乏批判思考能力。如果我們希望用這個閱讀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我們更必須要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中心,而非一味由上往下為他們決定。」

小說家、文化評論者朱宥勳也認為學生的學習動機很重要:「一個沒有學習動機的學生,不管你塞了再多東西都是失敗的,因為在你停止硬塞之後,他也會停止學習。你總不能跟他一輩子,所以這是完全不划算的交易。(有沒有覺得很眼熟?這就是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閱讀的原因之一。)順帶一提,你教學生太簡單的東西,也會摧毀他的學習動機。」

他認為設計教材(選擇書單)時應該主要考慮學生可能學會的部分。

但也有社會學系教授並不認為高中生沒有能力讀這些作品,「如果這個社會給予高中生這個身份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我不認為沒有高中生會去接觸並閱讀這些書籍所涉及的相關議題。」

對此書單引起的爭議,臺灣師範大學表示,為「鼓勵高中學生開始接觸經典文本,因此挑選世界歷史上重要的思想著作為書單,活動屬於鼓勵性質,由高中生視個人意願參加,並非強迫。」

臺灣師範大學也指出,考量經典的重要性與高中學生的接受度,文學院除了限縮閱讀範圍(多是導論性質,每本約100頁左右)外,也透過線上演講影片,幫助減輕高中學生的負擔,希望學生不是只閱讀文字內容,而是強調理論觀點和思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經典閱讀,臺灣師範大學,高中生

相關推薦

評論(125)

相關焦點

  • 「綠委」廣告惹爭議 臺師大教授六問民進黨:對得起臺灣嗎?
    「綠委」廣告惹爭議 臺師大教授六問民進黨:對得起臺灣嗎?(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日前在廣告影片裡面一句「高雄人對不起臺灣,是普遍的心情」惹爭議。韓國瑜政務顧問團能源組顧問黃士修臉譜網(facebook)發起「首屆向民進黨道歉大賽」,指他們不投民進黨、向民進黨對不起,因為民進黨藐視高雄人智慧。
  • 大尺度小說進入美高中生閱讀推薦書單惹爭議
    每到暑假,美國高中都會給學生發一張書單,讓他們在從中選擇感興趣的書籍閱讀。然而,書單中名為《卡梅倫·普斯特的錯誤教育》的作品在剛剛過去的暑假,引發了一場關於高中生閱讀書目能否涉及「成人主題」,學校是否有權決定學生讀什麼的討論。  今年夏天,一個虛構的蒙大拿州女孩在德拉瓦州引起轟動。
  • 讀懂福柯哲學,這3個關鍵詞,要知曉
    讀懂福柯哲學,這三個關鍵詞,要知曉。社會哲學——微觀權力權力無所不在,所謂權力就是實現自我意志的可能性,支配他人的一種能力。誰支配你,誰控制你,就意味著那個人擁有權力。福柯認為要講自己的生活塑造成一件藝術品。
  • 高中推薦閱讀書目引爭議 方文山"擠走"四大名著
    近日,武漢一高中校方向學生推薦的閱讀書目中,沒有四大名著等經典著作,周杰倫「御用搭檔」作詞人方文山的自傳卻在其中,讓人瞠目,引發爭議。本報微博調查高中閱讀推薦書目沒有四大名著你同意嗎?有趣的是,「華語樂壇第一才子」方文山首部自傳體勵志隨筆集也入圍書單。該校有關人士說,推薦書目的選擇標準是學生愛讀,又在傳統文化圈中有一定價值的,以突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底蘊。之所以沒有選擇四大名著,主要是考慮其「塊頭大」、內容相對高中生而言較深,閱讀效果可能不太好。不過,書目中也有一些生動通俗的傳統名著。
  • 曲阜師大數學系排名力壓北大惹爭議
    【曲阜師大數學系排名力壓北大惹爭議】近日,U.S. News(《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發布了2021世界大學排行榜,其中數學學科榜單引發廣泛關注:曲阜師範大學數學學科力壓北京大學,位列中國第一,位居全球第19位;而北京大學數學系排名全球第23位。隨後是山東科技大學,其數學系在世界排名第24位,與北京大學僅差0.1分。
  • 國外為青少年推薦經典名著:俄經典書目代代相傳
    這一觀點在國內教育界引發爭議,也讓「青少年應該讀什麼經典」成為熱門話題。《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調查了世界經典文學產量較高的幾個國家,讓我們看看這些國家如何向青少年推薦經典讀物。俄羅斯:經典書目,代代相傳俄羅斯的中小學文學課本永遠離不開俄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
  • 紀念福柯誕辰90周年|還記得當年未名湖畔的福柯小組嗎?
    紀念福柯誕辰90周年|還記得當年未名湖畔的福柯小組嗎?是這樣嗎?如果是這樣,那麼我是今天才搞清楚在北大讀研究生那幾年《學刊》的傳承關係。1998年百年校慶那一期的卷首語大概是唐文明兄寫的,提到了那個在農園(註:即今治貝子園)讀福柯的小組。農園的環境很好,地方很大,很安靜,門口有一尊老子像,但石像的手指頭不知礙了誰的事,被敲去了幾根。這地方是楊立華找湯一介先生借的。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也沒有機會向湯先生道謝。
  • 課綱改革惹爭議
    華夏經緯網8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12年公教課綱普通高中小組最近在網絡票選10篇高中生必讀的文言文,引發軒然大波。臺「教育部」昨召開課程審議會,但未討論到文言文比例問題,「公教署長」邱幹國說,那10篇網友選出來的文言文,未必會成為高中生必讀古文。
  • 福柯在伊朗|重訪福柯與伊朗革命:福柯的一次「誤判」?
    福柯的分析在法國,福柯有關伊朗的文字所引起的爭議是廣為人知的。例如,在911事件之後舉辦的一場辯論中,一位著名的法國評論家以負面的態度援引了「米歇爾·福柯,一位支持伊朗霍梅尼主義的人,因此理論上也支持它帶來的剝削」,而且看起來讀者也不需要進一步的解釋。
  • 女主挑戰高中生惹爭議
    女主挑戰高中生惹爭議槽點一:治癒系親情劇秒變「兄妹」愛情劇幾年前,韓國有一部非常出名的主打親情的劇集,說出來很多觀眾都不陌生,就是《請回答1988》,短短十幾集的篇幅中,融合了鄰裡之間幾家人瑣碎的日常,以及少年少女們雞飛狗跳的青春,溫馨與吵鬧交織,笑點與淚點並存,劇裡所展現的舊時光,也是觀眾們摯愛它的原因之一。
  • 紀錄片《米歇爾.福柯》
    福柯的效應遍及人文科學,他在哲學、歷史、社會理論、文學、藝術、政治學、法學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福柯寫出的是完美之書: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領域還是材料;無論是對象還是構造本身。他參閱了大量的文獻――但是這些文獻如此地陌生,似乎從來沒有進入過學院的視野中。他將這些陌生的文獻點燃,使之光彩奪目,從而成為思考的重錘。
  • 經典《唐伯虎點秋香》翻拍劇照,劇組陣容強大,男主卻惹「爭議」
    經典《唐伯虎點秋香》翻拍劇照,劇組陣容強大,男主卻惹「爭議」。新版《唐伯虎點秋香》中的男女主角,肯定是大家最想知道的,新版的「唐伯虎」一角由陳浩民來主演,而「秋香」的扮演者是新生代的流量小花甄淇,眾所周知,陳浩民已經許久沒有經典作品再出現在熒幕上了,所以對這次男主「唐伯虎」一角,大家還是有很大「爭議」的,擔心陳浩民會「毀」經典,所以大家也是備受關注,而新版的「秋香」對比鞏俐版的「秋香」,顏值和氣質就有點差強人意了。
  • 福柯在中國觀察之一:謎一樣的思想家福柯
    在這個領域以法國哲學家德勒茲,福柯,德希達和利奧塔等為代表人物。被稱作「20世紀法蘭西尼採」的福柯,在當代法國思想發展中,更是極其引人注目的。在福柯去世之後,其思想影響方興未艾,對當代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的影響日益深遠。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宣布:這個世紀將被稱作「福柯時代」。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大師哈貝馬斯說:「在我們這一代對我們的時代進行診斷的哲學家圈子裡,福柯是對時代精神影響最持久的。」
  • 汪民安訪福柯同性伴侶德菲爾:70年代福柯沒同他一起來中國
    現在身體康復了嗎?德菲爾:是的,我出發之前做了體檢,結果醫生說我的心臟有嚴重的問題,要我馬上住院。當時有兩個不同的醫生,一個說我去可能有危險,要慎重,另一個說,一定有危險,絕對不能去。實際上我非常想去看看中國。不過,您不是也來了嗎?我不去北京我們也能見面啊。
  • 米歇爾-福柯生平與著作
    福柯在普瓦捷完成了小學和中學教育,1945年,他離開家鄉前往巴黎參加法國高等師範學校入學考試,並於1946年順利進入高師學習哲學。1951年通過大中學教師資格會考後,他在梯也爾基金會資助下做了1年研究工作,1952年受聘為裡爾大學助教。
  • 美加州一高中生「實驗」惹爭議
    這個科學實驗項目(science project)出自沙加緬度一名參加學校精英計劃的資優高中生之手,題為「種族與IQ」(Race and IQ),提問有些種族是否缺乏參加該精英計劃所需的智商。據悉,該科學項目入選校區年度科學節,5日在科學節活動上公開展示,結果受到投訴後,7日已被拿走。
  • 紀念福柯逝世30周年 | 福柯法蘭西學院課程手稿被重金收購
    從童年開始,總有一個噩夢纏繞著福柯:「我有一個文本無法辨識,或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可讀的;我假裝讀懂了它,我知道它就是我創作的;然後文字突然變得模糊一團,我什麼也辨識不出來,甚至也無法創作,我感到窒息,隨之醒來。        1984年6月25日,福柯永遠地睡去了,不再受噩夢的打擾。
  • 淺談語言與人類的自我禁錮——福柯《詞與物》
    在我看來近代的結構主義不管是以索緒爾為開端還是到著名的維根斯坦的數學論述,還是到之後的讓・皮亞傑、福柯以及到最近特別受追捧的喬姆斯基的論述,這一哲學流派(或者說是方法論)他們的著手點都是語言。那麼這些不過是最終我所看見的現象,在哲學層面上(方法論及其本質上),這個現象有其原因嗎?從哲學裡語言的角度而已是有的,一個原因是薩丕爾-沃爾夫所提到語言決定論。
  • 高中課本大「變臉」 「魯迅大撤退」惹爭議(圖)
    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閱讀這篇小說的高中生也差不多處於那個年齡階段,所以他們會覺得有同感,讀來很親切。」彭博說。  廣東今年也有改動  保留魯迅《祝福》換《藥》  事實上,自高中課改以來,每年都會引起關於語文課文刪改的爭論。去年就曾經因為魯迅的文章大幅減少,而引起輿論的廣泛爭議。
  • 系出名門 | 「上師大系」附屬學校巡禮: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篇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創建於1958年,是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師範大學雙重領導的上海市首批實驗性示範性高級中學。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發展教育——讓每一個師生都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為辦學思想,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創設讓每一個師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諧發展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德育上有體驗的空間和時間,在課程上有選擇的空間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