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突發性猝死怎麼做,專家教你如何進行心肺復甦

2021-01-19 百家號

近些年來,突發性猝死的患者越來越多,並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當遇到突發性猝死時,及時的進行心肺復甦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發生突發性猝死的白金10分鐘。因此,熟練掌握好心肺復甦的技能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這項技能在關鍵時候能夠救命。今天,人民網科普中國就帶你一起跟專家學習如何進行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時限性是非常關鍵的,越是早期進行心肺復甦患者的存活率更高,因此在復甦之內白金10分鐘是非常關鍵的,一般來說4分鐘之內復甦大概有50%的存活率。如果超過了4分鐘,隨著時間地延長患者的存活率是越來越低的,因此時間是非常關鍵因素。

那麼心肺復甦應當怎麼去做呢?關鍵的幾點就是判斷意識,輕拍重喊、呼救、放置CPR(心肺復甦)體位,再有就是心臟按壓、開放氣道、拍慢呼吸、人工呼吸,最後是判斷。

判斷意識要輕拍重喊,病人倒地時要判斷他是不是意識喪失。如果確定他沒有意識並且肯定是一個危險的狀態,就是要呼救並撥打120,然後立刻開始CPR,也就是心肺復甦。

做心肺復甦時首先是體位擺放的時候放在地面或硬板床上,如果是軟的,局部會出現凹陷,這樣是達不到按壓的深度。第二要解開病人的衣、領帶和拉鏈,再有翻轉病人的時候要使他的頭、肩、軀幹、臀部同時整體轉動,防止扭曲。在翻轉時尤其注意保護頸部,因為倒地不知道是否有外傷,所以要注意頸部的保護。一隻手託住頸部,另外一隻手扶住肩部,使患者平穩處於仰臥位。

再有檢查判斷脈搏時,是以喉結旁開,摸頸動脈波動。胸外按壓要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做按壓,如果是小孩的話,在乳頭連線下方用一小指去按。

怎麼樣按壓呢?要放鬆,胸部按壓深度大概是5到6釐米深,肘關節不可以彎曲,以髖關節為支點背部為力臂,使重力全身心的作用在這個點上,達到按壓的深度。頻次是100到120次每分,成人和兒童稍稍有一些區別。呼吸的話是30:2,單人的時候30次按壓2次給予呼吸。

做呼吸的時候,首先要打開氣道,要清除口腔分泌物,使病人頭側一下,把分泌物清除出來。另外,在開放氣道時有一個手法,抬頭舉頜法,使氣道開放,這樣才能進行人工呼吸,達到心肺復甦的目的。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南區急診科主任曹秋梅

(責編:趙正旭(實習生)、王燕華)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術(CPR)主要針對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驟停患者,採取的使循環和呼吸恢復的急救措施,通常適用於心臟病突發、溺水、觸電、嚴重失血等意外事件造成的昏迷、呼吸及心跳驟停。如果一個人突然在你面前倒下且停止呼吸,你是要先打120,還是立即進行現場搶救?搶救時,你是否懂得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  楊豔敏教授指出,當一個人的心跳停止時,維持生命的血液循環和氧氣供應就會中斷。一般情況下,如果心跳停止導致的腦組織缺氧時間能控制在4分鐘之內,其損傷的腦組織功能還有恢復的可能,但如果心跳停止超出4分鐘,則可能造成腦組織永久損害,甚至導致死亡。
  • 如何進行心肺復甦,心肺復甦時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我們遇到有人溺水、突發一些急性病時,他們躺在地上,胸部沒有呼吸時的起伏變化,把手指放在脖子上也沒有摸到頸部動脈的跳動,這種情況有可能就是病人的心臟和呼吸發生了停止。我們用簡單的幾分鐘判斷病人意識反應的具體情況,沒有反應的話,在打電話給醫院尋求專業幫助的同時,也需要立刻進行心肺復甦。多年前國家規定心肺復甦的步驟是ABC,2010年經過調查和科學研究,正式把搶救步驟改為CAB。C代表的是按壓胸部,通過擠壓胸部肌肉與背脊之間的心臟進行搶救。
  • 富德生命人壽天津分公司組織開展心肺復甦急救培訓
    原標題:富德生命人壽天津分公司組織開展心肺復甦急救培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臟性猝死發生率不斷上升。
  • 對活人進行心肺復甦,如何避免?
    你可能不爽的說,難道要給死人做心肺復甦?通俗一點說,還真是的。你看,有呼吸心跳叫活人,對吧?沒有呼吸心跳,能叫活人嗎?是的,心肺復甦是針對沒有反應、沒有呼吸、沒有脈搏的心臟驟停者實施的技能,是真正的「起死回生」之術。也就是說,那些對活人進行心肺復甦的施救者,沒有準確判斷出患者是否真的心臟驟停。
  • 五步心肺復甦法,救命良法!
    最近高以翔在錄製節目中心源性猝死離開了他愛和愛他的世界,令人非常的遺憾。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每時每刻都有人突發心臟病暈倒在地,此時的黃金六分鐘是把生命挽回的最佳時間。所以全面普及心肺復甦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 有人昏迷倒地,要不要馬上進行心肺復甦?
    記者潘旭婷通訊員王曉燕  (本周關注)  日前,40歲的鮑女士在某單位窗口辦事時突發倒地,神志不清,旁人見狀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趕到現場時有一位市民正在給鮑女士做胸外心臟按壓。」據縣120急救醫生介紹,「我們立即對其進行了檢查,發現鮑女士有呼吸,心跳正常,只是意識不清,測了血糖發現僅2.6mmol/L,進行葡萄糖靜推後,病人意識逐漸恢復。初步判斷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暈倒。」  近年來,急救知識和技術在群眾中越來越普及,街頭因緊急施救挽回患者生命的事例也日益增多。但並不是所有發生急症的人群都適合心肺復甦。以下4種情況,心肺復甦不僅不能救命,還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 西苑醫院開展徒手心肺復甦模擬應急演練
    今天是第十七個「世界急救日」,為提高醫護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急危重症病人進行救治的能力,昨日上午,市西苑醫院在柏林鎮衛生院門前,開展了主題為「急救與老齡化人群」的徒手心肺復甦模擬應急演練及宣傳教育活動。醫護人員藉助模擬人現場演示心肺復甦,手把手教該鎮居民練習急救操作技巧,受到一致好評。
  • 「醫生免費教心肺復甦」背後的問題
    戴先任    普及心肺復甦知識,不能僅僅寄望於個別醫生的公益行動,更需要看到「組織力量」。    6月8日晚,濰坊市人民廣場上。在這裡,一個特殊的「攤位」吸引了眾多散步乘涼的市民。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張軍橋在這裡開設公益課堂,通過現場演示和講解,向市民普及心肺復甦知識。
  • 濱州醫學院院長猝死 專家:心源性猝死是突發死亡中最為急速
    9月4日上午7時45分,醫學博士、濱州醫學院院長王濱突發心源性猝死,永遠地離開了他熱愛的醫學事業。」昨天上午還陪同王院長走訪煙臺80歲以上的老教授,今日竟成永別。「濱州醫學院一名老師說。學校學生也紛紛表示,「太可惜了」「手中還有複試時您寫的推薦信,感謝您的賞識,願您一路走好。」
  • 心肺復甦成功率低 應高度重視對心源性猝死的預防
    《追我吧》節目組公布的相關聲明中指出,高以翔倒地後,現場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對他進行了搶救,並緊急送往醫院,但依舊沒有避免悲劇的發生。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徐軍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即使在患者倒地的第一時間就進行心肺復甦,能完全搶救成功(指患者有良好的神經學預後)的機率也不是非常高,院前心肺復甦的自主循環恢復率為25%-40%,而我國心源性猝死患者最終能被搶救回來並完全恢復的概率只有2%左右。
  • 正確實施心肺復甦八個步驟
    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溺水昏迷的情況,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如何提早為下一個暑假做好準備?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專家講解的實施心肺復甦的標準流程供家長學習。 「無論是控水還是實施心肺復甦,都有標準的流程,哪怕沒有任何醫學背景都可以方便學會,建議家長應該多留意,以備不時之需。」
  • 實施心肺復甦 降服戰場死神
    本期話題據記載,歷次戰爭中由創傷導致的心臟呼吸驟停位居首位,針對戰創傷心臟呼吸驟停進行心肺復甦,是提高戰創傷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證。如何瞄準戰創傷中心臟呼吸驟停這一惡魔的靶心,精準扣動扳機降服戰場死神?本期邀請武警總醫院急救醫學中心主任王立祥,結合自己多年從事臨床心肺復甦的實踐,依不同戰創傷心臟呼吸驟停特點,為廣大官兵講解如何精準實施心肺復甦術。搶救程序心肺復甦(簡稱CPR)是指針對呼吸、心跳停止所採用的搶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替代自主呼吸,以心臟擠壓形成暫時人工循環並誘發心臟的自主搏動。
  • 恩陽區三小:開展心肺復甦培訓活動
    為普及廣大師生的緊急救援知識,增強師生的急救意識和急救能力,確保校園突發「意外傷害」事件的安全保障,促進心肺復甦知識的推廣與應用。1月11日,恩陽區三小利用升旗儀式時間,特意邀請恩陽區人民醫院救護師到校開展心肺復甦培訓活動。
  • 平頂山新新街|志願者教你心肺復甦術,把握黃金四分鐘
    為了提高急救知識普及率,平頂山五礦吳冬梅志願者聯盟志願者,他們深入到社區、街道進行急救知識培訓,為緊急事件發生後的「黃金四分鐘」院前急救儲備力量。心肺復甦術簡稱CPR,是針對驟停的心臟和呼吸採取的救命技術。目的是為了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
  • 高以翔猝死 中國的心源性猝死發病率如何?
    高以翔猝死 中國的心源性猝死發病率如何?對於心源性猝死的定義還有爭議,但相對受到認可的是,心源性猝死是一種突發性的非預料死亡,表現為症狀出現短期內發生的突發意識喪失及循環、呼吸驟停。死因多為心律失常,包括由心肌梗死造成的猝死,但不含如卒中、肺栓塞、大動脈破裂和藥物或酒精中毒等原因導致的猝死。
  • 喜劇演員謝園突發心臟病離世,急救真的跑不贏死神?
    如果不及時進行搶救,很容易威脅生命健康。心臟病發作前常常有一些徵兆,注意這些徵兆,早點發現,早點採取治療措施。1.呼吸困難,頭暈,難以深呼吸當你感覺難以深呼吸的時候,你也許會以為是你的肺出問題了,但這同樣可能是由於心臟虛弱而導致血液裡氧過少的結果。官方認為呼吸困難、短促通常都是系列心臟疾病的第一徵兆。
  • 心臟性猝死預防,有一類藥物非常關鍵
    核心提示:心臟性猝死(SCD)是全球範圍內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之一,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及健康。心臟性猝死預防的常用藥物有哪些?高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預防心臟性猝死?心臟性猝死患者復甦後應如何處理?在第三十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上,醫脈通就相關問題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主任張萍教授進行了專訪。
  • 合肥女醫生推床實施心肺復甦
    女子倒地停止呼吸在視頻中可以看到安醫大一附院護理部的護師程旭在推車上為病人實施心肺復甦"今天上午11點11分,我們接到門診2樓消化內科服務臺的電話,一名40歲的女患者呂某在就診過程中突發意識喪失、呼吸心跳驟停,情況十分危急"。消化內科和心內科醫生立即對患者進行診斷。接到電話後,急診科搶救團隊迅速趕往診室,第一時間對呂某進行心肺復甦搶救。從診室到急診搶救室,整個搶救過程持續約十分鐘。
  • 泉州小夥夜跑心臟驟停暈厥 3位好心人連續做心肺復甦
    好心人何荷番  8月剛學心肺復甦  已救過暈倒老人  「以前沒有培訓過,遇到這種情況,不懂也不敢搶救,幸好8月份學過心肺復甦  記者從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獲悉,張先生突然心跳驟停,原因考慮為心源性猝死,疑為心電紊亂引起,具體病因有待進一步明確。目前,張先生已恢復意識,但還處於危重期,尚未脫離危險。
  • 張家界市中心血站開展心肺復甦技能操作比賽
    醫護人員在進行心肺復甦技能操作紅網張家界5月17日訊(通訊員譚小林李捷)為了有效應對採供血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提高醫護人員急救知識和急救操作技能。5月15日下午,張家界市中心血站質量管理科、採血服務科聯合舉行了心肺復甦(CPR)技能操作比賽,來自採血服務科的10名選手參賽。比賽重點考核醫護人員心肺復甦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比賽形式為單人完成對呼吸心跳驟停病人的確診和搶救全過程,比賽中,選手們沉著穩定,動作熟練,展現了規範的操作流程和嫻熟的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