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是一位幼兒園老師,跟她聊天時,她調侃說,當幼兒園老師,不僅僅是老師,有時候還要當爹當媽。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原是開學了,有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留下一句話就走了:&34;
把教育孩子這件事全權交給老師,有這種想法的家長確有其人,但教育孩子如果單單依靠老師,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家長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因為家長的言傳身教,老師無法替代。
作為家長,哪怕你再忙,你再節儉,你再放養,這三樣東西也一定要給孩子!孩子會感謝你一輩子!
去年,在北京某書店,有一個孩子在自習區裡特別大聲的念書,工作人員出於好心提醒孩子小點聲。
結果卻遭到男孩指著鼻子呵斥:&34;
媽媽見狀,跑來勸解,一句道歉的話沒有,反倒為自己的孩子開脫:&34;
對孩子如此粗暴無禮的言行,不但不加管束,反而縱容和忽視,總有一天會悔之晚矣。正如當事店員所言:我真的擔心這個孩子的未來。
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父母那裡所接受的愛、陪伴和榜樣示範。與此同時,孩子既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又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本身不重視自己的言傳身教,也不重視對孩子的約束和管教,勢必只能養出一個沒教養讓人討厭的孩子。
好的教養,需要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一點一滴,讓好教養成為一種習慣。要讓孩子有教養,就要從小事、從細節入手,比如讓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餐桌禮儀,做到在公共場合不打擾別人,待人有禮貌等等。
一個擁有良好品行的孩子,才能走的更高更遠!
知乎上曾有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你是否感謝曾經逼著你上興趣班的父母?
底下留言有很多,有人表示感謝,有人表示遺憾,有人表示後悔沒能堅持……
最讓人有所觸動的一個回答是:&34;
當看到身邊人都會,而自己一無所長時,那種窘迫感和自卑感會很快突顯出來。
我們不追逐讓孩子樣樣都會,畢竟這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但最起碼,要培養孩子一個特長,讓孩子有一點底氣,不至於在別人面前露怯。
最好是孩子恰巧感興趣的愛好,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學起來,孩子有動力,進步快,也能堅持到底。
有時候,孩子喜歡的事常變來變去,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我們可以多觀察,看孩子在哪個項目上專注力最好,能堅持的時間更長,引發的好奇更多?
馬雲曾說:孩子沒有興趣愛好,未來30年將找不到工作!
這話可能有點絕對,但又非常的現實,沒有興趣愛好的孩子缺乏一種衝勁和熱情。
請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慢慢找到適合孩子的興趣點,並著重培養,引導、督促孩子長久的堅持下去。正所謂,一件事情不斷重複堅持下去,你就能打敗99%的人。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都將成為孩子一生的助力器。
有能力,有時間帶孩子去見識地廣物博的世界,當然是件好事,能讓孩子在旅途中見識不同的人,不同的風景,不同的民俗,體驗不同的生活,增加閱歷,拓寬自己的眼界。
我們普通家長,要忙於生計,可能做不到花很多錢很多時間帶孩子去各地親身感受不同的人文地理景觀,但是我們可以帶孩子進行短途旅行,可以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可以下班回家陪孩子一起看看書。
書中也有更寬廣的世界,能豐富孩子的閱歷,增強孩子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讓孩子內心豐盈。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所以,再忙再累,都別忘了培養孩子愛好閱讀的習慣,日子過得再艱難,也別忘了給孩子一本本好書,這才是永不過時的奢侈品!
一個愛看書的孩子,就像一棵參天大樹的種子,在地底下不斷深深紮根,蓄勢待發。
著名作家小霍丁·卡特說希望自己留給後代們的東西:&34;
放在現在來說,也不過時,根是品質秉性,翅膀是學識閱歷。我們給不了孩子金山銀山,但可以教他養成受益終生的好性格和好心態。
➤
➤
➤
※ 作者簡介:果媽,兩個孩子的媽媽,育兒經驗豐富,同時也是一名老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我的寶媽寶爸陣地,歡迎你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讚,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