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腦的雲反射弧路徑選擇問題,兼談ET大腦模糊認知反演理論

2021-02-12 人工智慧學家

網際網路大腦的雲反射弧路徑選擇問題研究

2008年以來,我們在網際網路大腦架構和網際網路進化的研究中提到,「網際網路大腦架構,就是網際網路向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類腦巨系統架構。網際網路雲腦架構具備不斷成熟的類腦視覺、聽覺、軀體感覺、運動神經系統、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網際網路大腦通過類腦神經元網絡將網際網路各神經系統和世界各元素關聯起來,網際網路大腦在群體智慧和人工智慧的驅動下通過雲反射弧實現對世界的認知,判斷,決策和反饋。」。

網際網路大腦理論的核心架構除了網際網路中樞神經系統,視覺神經系統,聽覺神經系統,軀體感覺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的描述外。重點提出類腦神經元網絡(大社交)和雲反射弧是網際網路類腦AI系統的核心。

一、網際網路大腦架構關於類腦神經元網絡的闡述


網際網路大腦的類腦神經元網絡是由社交網絡發育而成,無論是世界範圍的個人用戶、企業、政府機構、路燈、車輛、工場,都要以網際網路神經元的方式加入到網際網路(城市)雲腦神經元網絡中,這些網際網路神經元的互動,聚合,連結將使網際網路或智慧城市真正變得更為智慧。它也是後續我們要探討的雲反射弧能夠正常運轉的基礎。

二、網際網路大腦架構關於雲反射弧的闡述

雲神經反射弧作為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結合的產物,在網際網路的未來發展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實踐上看,總共有9種不同種類的雲反射弧,這些雲反射弧的成熟依賴與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結合。

雲反射弧的建設反應出網際網路和城市在提供各種智慧相關服務,處理各種問題過程中的種類和反應速度,雲反射弧的種類越多,反應速度越快,其智慧程度也會越高。例如包括安防雲反射弧,金融雲反射弧,交通雲反射弧,能源雲反射弧,教育雲反射弧,醫療雲反射弧、旅遊雲反射弧、零售雲反射弧。。。。

三、關於網際網路大腦的雲反射弧路徑選擇問題

我們在雲反射弧的文章中曾經這樣舉例:例如,在大樓裡,溫度傳感器檢測到室內溫度升高超過一定溫度時,同時氣敏傳感器檢測到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於是報警信息通過網際網路線路傳送到伺服器中心,伺服器發送指令給大消防部門的滅火機器人,滅火機器人通過智能導航到達大樓操控水槍進行滅火。

從這個案例中科技看出,在形成雲反射弧的過程中,如論是在網際網路內部,還是在現實世界機器人,智能救火車到達失火現場,都存在如何發現和選擇最優路徑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涉及到圖論,網際網路節點布局,通訊線路,傳感器等等方便,在網際網路大腦或城市雲腦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調度下,通過選擇最優的路徑,從而實現雲反射弧的快速,有效和穩定的執行。

一個網際網路大腦的雲反射弧路徑選擇可以分為「網際網路內部信息傳遞路徑」和」現實世界完成任務的路徑」兩種,從路徑的範圍看,每一種路徑選擇又可以分為四種。

四、網際網路大腦雲神經反射弧中網際網路內部信息傳遞路徑


1.在本地實現網際網路大腦雲神經反射弧的反射功能,例如家庭的智能音箱,在沒有聯網的情況下,利用自身的知識庫和聲音識別播放功能,完成用戶的請求。

2.在同一城市實現網際網路大腦雲神經反射弧的反射功能,同樣以智能音箱距離,當智能音箱的歌曲存放在同一城市的雲端伺服器中,這時請求播放歌曲的需求在網際網路內部信息傳遞路徑,就在整個城市中完成。

3.在不同城市間實現網際網路大腦雲神經反射弧的反射功能,同樣以智能音箱舉例,當智能音箱的歌曲存放在貴州的雲端伺服器中,這時北京的用戶請求播放歌曲的需求,會從貴州實現網際網路內部信息傳遞路徑。

4.在不同大洲間實現網際網路大腦雲神經反射弧的反射功能,以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舉例,當智能音箱的歌曲存放在美國的雲端伺服器中,這時中國北京的用戶請求播放歌曲的需求,會從美國實現網際網路內部信息傳遞路徑。

五、網際網路大腦雲神經反射弧中現實世界完成任務的路徑



1.在本地同一建築物內根據云反射弧需求,在現實世界中為完成任務所經歷的路徑,例如在同一建築內,用戶通過手機提出運貨需求,運貨機器人規劃大樓內路徑將貨物運達到用戶手中。

2.在同一城市根據云反射弧需求,在現實世界中為完成任務所經歷的路徑,例如在同一城市內,用戶通過手機提出運貨需求,運貨機器人規劃城市中路徑將貨物運達到用戶手中。

2.在不同城市根據云反射弧需求,在現實世界中為完成任務所經歷的路徑,例如在北京用戶通過手機提出運貨需求,貴州運貨機器人規劃城市間路徑將貨物運達到用戶手中。

2.在不同城市根據云反射弧需求,在現實世界中為完成任務所經歷的路徑,例如在美國華盛頓用戶通過手機提出運貨需求,中國貴州運貨機器人規劃不同大洲的路徑將貨物運達到用戶手中。

六、總結

總體看,網際網路大腦的雲反射弧路徑問題涉及到網際網路內部的信息傳遞和現實世界的物質傳遞,根據完成功能的距離不同,每一種又分為4種類型。在研究網際網路大腦的雲反射弧路徑問題時,需要將他們結合起來綜合研究,分析如何在網際網路內部和現實世界中尋找合適的反射弧路徑,為完成任務提供支持。

兼談阿里ET大腦模糊認知反演理論

2018年,距離我們研究網際網路大腦架構已經10年時間,其中發表SCI,ISTP,EI,中國核心期刊論文近20篇,專著一部,科普文章近300篇。多次受邀前往阿里集團進行介紹和產業分析。

阿里云云棲大會2017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開,2016年阿里雲發布了人工智慧ET,定位為全球首個類腦架構AI;而2017年,阿里雲將ET從單點的技能升級為具備全局智能的ET大腦。 

阿里專家表示,「阿里雲ET大腦將AI技術、雲計算大數據能力與垂直領域行業知識相結合,基於類腦神經元網絡物理架構及模糊認知反演理論,實現從單點智能到多體智能的技術跨越,打造出具備多維感知、全局洞察、實時決策、持續進化等類腦認知能力的超級智能體。」

對於網際網路大腦體系中核心的兩個要素:類腦神經元網絡和雲反射弧,阿里ET大腦對應提出了類腦神經元網絡物理架構及模糊認知反演理論,為了規避完全雷同,阿里ET大腦提出模糊認知反演理論。

阿里集團研究人員這樣描述「ET大腦誕生背後的主線,是躺在大英博物館的書架上一百多年無人問津的愛因斯坦對於布朗運動(被分子撞擊的懸浮微粒做無規則運動的現象)理論分析的論文,當年受限於計算力,愛因斯坦不得不放棄了對這一理論的研究而轉向相對論,今天我們已經有了強大的計算力。如何在一個巨大的網絡上,從傳播的表象上找到最核心的路徑,這正是ET大腦最核心的能力。」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為了規避明顯的模仿痕跡,阿里ET大腦對雲反射弧核心觀點進行了包裝和變形。但核心的意義並沒有變化,因為尋找路徑不是目的,尋找合適的路徑完成反射功能才是真正目的。

阿里沒有使用與神經學更為緊密,也更通俗易懂的類腦反射弧,而是新造出來「模糊認知反演理論」,將ET大腦的起源和雲反射現象歸類於「ET大腦誕生背後的主線,是躺在大英博物館的書架上一百多年無人問津的愛因斯坦對於布朗運動(被分子撞擊的懸浮微粒做無規則運動的現象)理論分析的論文」。這就如同牛頓表述其發現萬有引力,說成是從達爾文的生物多樣性中受到啟發一樣,不合常理也違反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

最後再次說明:企業為提升影響力,推出新概念新理論無可厚非,包括沿襲和借鑑了哪些理論研究,他人已經做了哪些成果和工作,無論是研究機構還是知名企業,應該還是要按照基本的科學規範進行說明和體現。否者就有違科學倫理和商業道德。

相關焦點

  • 城市大腦全球標準研究2:如何理解和定義城市大腦?
    目前對城市大腦的定義有如下幾種理解:1.城市大腦是網際網路大腦架構與智慧城市建設結合的產物,是城市級的類腦複雜智能巨系統,在人類智慧和機器智能的共同參與下,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邊緣計算,5G、雲機器人、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的支撐下,城市神經元網絡和城市雲反射弧將是城市大腦建設的重點,城市大腦的作用是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解決城市運行中面臨的複雜問題,更好的滿足城市各成員的不同需求。
  • 劉鋒:一文理解「泛城市大腦」的起源、定義與三個建設重點
    這些新科技概念產生的背景、定義和未來趨勢究竟如何,學術和產業界認知並不統一,一部分企業和專家認為,城市大腦或泛城市大腦是一個AI巨系統,用來控制一個城市的智能化運轉,與真實的大腦無關,而另一種觀點認為城市大腦是綜合群體智慧和雲機器智慧的類腦智能巨系統,對於上述問題和爭論,本文將進行詳細闡述。
  • 反射弧的分析
    不知道是否還記得反射弧的組成是哪些,反射弧的組成包括5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弧的任何一個部分被破壞則反射活動不能完成。用金屬探針垂直從菱形窩刺入1~2mm,然後轉向頭端刺入牛蛙的顱腔,前後左右的搖動金屬探針可感覺到骨擦感,將牛蛙的大腦完全破壞後,牛蛙的自主活動消失。2、按照表格的操作順序內容進行操作實驗,記錄實驗結果
  • 如果孩子尿床,請務必了解反射弧的原理
    要回答這個問題,班長們通常會首先向家長解釋清楚,為什麼孩子會尿床!反射是通過一定的神經結構------反射弧來完成的。反射弧的結構模式一般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反射和反射弧不同,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而且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動,反射是一種生理活動,而反射弧是一種結構。
  • 把握網際網路結構新發展
    網際網路大腦通過類腦神經元網絡(大社交網絡)將社會各要素(包括但不僅限於人、人工智慧系統、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和自然各要素(包括但不僅限於河流、山脈、動物、植物、太空)連結起來,從而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交互,網際網路大腦在雲群體智慧和雲機器智能的驅動下,通過雲反射弧實現對世界的認知、判斷、決策、反饋和改造。
  • 大社交網絡下的網際網路大腦如何發展
    網際網路,尤其是社交系統對於解開大腦之謎,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價值和意義。例如社交網絡中用戶帳號之間的相互關注,信息轉發擴散,聚合群組對於研究大腦中神經元之間的關係,神經元之間的腦電波傳遞有沒有啟發效應?社交網絡,智能系統以及未來接入的智能設備之間的信息發起和信息反饋對於理解人類大腦的神經反射機制有無幫助?
  • 「大腦思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核心,我們對大腦認知有多少?
    「大腦思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核心,我們對大腦認知有多少?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少之又少,近代著名學術家東尼·博贊對大腦領域進行了不斷的研究,也適當的讓人類對大腦這個比較普通的詞有個模糊的認知。大腦是個無限大的宇宙,我們能夠使用的僅有不到1%。
  • 量子認知的哲學思考:運用量子力學探索人的認知,尋求量子大腦
    在這裡,我們著重介紹關於運用量子力學探索人的大腦及其認知。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們,如薛丁格,到後來的波姆、維格納,到當代著名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馬修·菲舍爾等,一直在尋求看看是否有更好的量子解釋。1989年羅傑-彭羅斯提出,經典物理及其計算模型不可能解釋大腦及其認知,但是量子物理及其計算模型有可能。 為此他提出微管理論。微管是構成神經元支撐結構的蛋白質管。
  • 零重力環境如何影響大腦?顱內壓升高、視力模糊
    由於血液(細胞和血漿)和腦脊液構成的體液流向大腦,太空人的臉腫脹,腿變細。此外,查理·布朗效應還會導致太空暈動病、頭疼和噁心。根據最近的研究發現,隨著流入大腦的血液增加和頭骨內的大腦向上漂,太空人顱內壓升高同時出現視力模糊。這種症狀被稱之為「視覺損傷及顱內壓綜合症」。宇航局認為這種綜合症將成為火星任務的首要健康風險。不幸的是,治病原因仍是一個未知數。
  • 中國科學院團隊發布《研究報告》:城市大腦建設面臨行業孤島
    《報告》顯示,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在當前城市大腦的建設中面臨著部門孤島、行業孤島、企業孤島和地區孤島等問題。無論是城市內部還是城市之間都很難形成一個協同工作的整體。例如,一個城市的垃圾運輸車一旦駛入其他城市管轄區就很難被跟蹤到。
  • 怪誕腦科學:戰勝大腦認知缺陷的13條建議
    【編者按】作者師從語言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23歲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他從人類大腦進化的視角提供了認知心理學的獨特視角。漸忘、焦慮、混亂、拖延……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面臨的困擾。我們祖傳的反射系統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形成的,而我們更為現代的慎思系統卻不能擺脫該古老系統給它施加的影響。在我們討論的每個領域,不管是記憶、信念,還是選擇、語言以及快樂,我們都會發現,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逐層疊加技術而形成的人類大腦,其表現遠不夠理想。這些人類心理特點,沒有哪一項出自一個聰明睿智的設計師之手;相反,只有將其看成進化的產物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大腦被重塑了!
    截止到下午,才讀完尼古拉斯·卡爾的這本《淺薄:網際網路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光聽書名,很容易以為是一本純粹批判網際網路應用的書籍,其實個人認為這是國內翻譯造成的認知偏差,因為原書名叫做:《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 道德問題的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研究路徑
    原標題:道德問題的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研究路徑 由於哲學與認知科學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二者的結合需要以哲學的概念分析和邏輯推導對問題和概念進行解析,再輔以生活中的實例,從中抽取和概括出供認知科學進行實證研究的問題和範式。
  • 神經與認知科學家:從大腦層面看,人的每個決定是如何做出來的?
    上海紐約大學Jeffrey Erlich 教授,在大腦決策機制與影響因素課題上研究頗多,他希望通過研究不同因素對於人類決策的影響,去改善諸如貧困等等的社會問題。Jeffrey Erlich:在這個問題上,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有一個前景理論,他認為你對一種選擇進行設置的方式,會對決策產生巨大影響。
  • 哈欠會「傳染」,竟和大腦反射有關
    打哈欠其實是為了改善大腦缺氧的一種行為。當我們因為勞累或疲倦時,大腦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增多,於是就會刺激大腦呼吸中樞,引起深呼吸活動,做出「打哈欠「的動作,從而增加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就可以快速恢復大腦缺氧的症狀,維持大腦正常工作。哈欠為什麼會傳染?
  • 虛擬與現實的碰撞:宇宙中真的存在「玻爾茲曼大腦」嗎?虛擬與現實的分界線似乎越來越模糊!
    ,而我們存在的意識有時候是真是假也很模糊,就連玻爾茲曼也認為:人類都可以出現自我意識,那麼宇宙中也有可能存在獨立自我意識體的情況,同樣的意識看不見也摸不著,真假也難分,就像「缸中之腦」那樣特殊。玻爾茲曼大腦悖論是什麼?在物理學中,時間方向的改變,物理定律依然適用。而上熵增定律又說明了,熵具有方向性,是不能在時間上反演的,否則會違背熵增定律。
  • 資訊時代,網際網路人怎麼保持大腦的高效運轉
    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受限於大腦容量、能量供給等因素,我們大腦所能利用的資源是一定的。那麼,在資訊時代,網際網路人怎麼保持大腦的高效運轉呢?縱觀整個人類文明,人們在農業時代的時間最長,每天大多時候都在田間。
  • 網際網路正在重塑我們的大腦?
    自從我們習慣了網際網路,我們越來越難以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了,因為,網際網路正在重塑我們的大腦!自從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89年發明了全球資訊網,網際網路便迅速普及全球,我們能隨時隨地獲取海量信息。1998年,我們又有了谷歌這樣的「百事通」解惑專家。
  • 認知偏差:大腦的「非理性」你認知多少?
    大腦數據知識:你的大腦你知多少?的文章裡,我們提到關於大腦的「非理性」。在這裡,我們進一步介紹這方面的知識。在認知科學裡,大腦的「非理性」也常被稱為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也稱認知偏誤、認知偏見,指人們主觀的認知與外在客觀現象的差異所產生的特定模式的判斷偏見。認知偏差可導致感知失真、判斷失誤等各種統稱為「非理性」的結果。
  • 8種新生兒反射:出現異常可能發育有問題,多由大腦受損所致
    如果超過一定的月齡仍沒有消失,或者有一些技能寶寶壓根就沒有出現,則可能表明寶寶患某種病症,而且多是由大腦受到損傷所致。根據生理和心理學家的統計,新生兒反射本領至少有27種之多,霍羅威茨研究表明,這些反射既是為了兒童早期生存的需要,也是正常神經發展的基本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