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〡曉無涯
圖〡曉無涯
朋友做兒童教育,經常會在群裡分享一些關乎教育的動人圖片。前天他給我們分享了一張圖,還配了文:「剛在新閘路路邊看到這一幕:一個10歲男孩在自家店門前打籃球。雖然是一個非常簡陋的籃筐,卻讓我不得不佩服孩子父母的睿智和用心。孩子的愛好,父母尊重和支持;家境不好,父母發揮想像創造條件。孩子你很幸運,你很幸福,希望你加倍努力學習感謝你的父母!「
很動情的一段話,看得我眼眶不禁一熱。雖然圖中那個籃球框太過蹩腳,孩子只能半矮著身子才能勉強不用去俯視它,但一點也不影響他炫酷的球技以及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滿足。這個孩子無疑是幸運的,雖然他的球框連籃板都沒有,卻是父母所能給他最好的了。而最難能可貴的莫過於父母沒條件卻要創造條件滿足孩子看起來並不「必需」的愛好。
雖然我現在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我仍然記得學生時代對於書法愛好的遺憾。從初中一年級抄到一份字體優美的作業開始,我便對書法著了魔。可是,我沒有老師,一是沒錢、二是不知道去哪裡找老師。在那個窮鄉僻壤,能填飽肚子,還能去學校讀書那真不知是幾輩子修來的福份,哪裡還敢有什麼愛好?就算有,也只能當作沒有,不敢提!
直到進入高中,我遇到一位七歲學習書法的學妹,她贈我一幅《念奴嬌.赤壁懷古》,字體俊秀優美,靈動飄逸,我陶醉的同時對她生出了深深的羨慕。她是鎮上長大的姑娘,父母是文化人,所以她有條件可以培養自己的愛好。
當年的我誠如現在一些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將別的孩子輕易可以學習的愛好深深埋藏於心底,當成心中遙不可及的夢想,沒人時偷偷拿出來瞻仰。父母們卻是沒有能力更沒有意識為這些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條件。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有能力為孩子創造條件的父母,給了孩子太多的「愛好」。但這些「愛好」有些是必需的,有些是父母未完成的,卻獨獨很少是孩子自己的。孩子們被壓得沉重,整天穿梭於各個補習班,連自己最可憐的那點「玩」的愛好都被剝奪。而我們的父母卻渾然不覺,認為將自己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卻不曾問孩子這些是否為他所欲?
這個專心投籃的男孩,給我們上了很生動的一課。捫心自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也許你會說:「學生要以學習為重,打籃球又不能加分。真想學,我給你報個鋼琴吧,不要在這個上面浪費時間了!」亦或是「籃球有什麼好打的?以我們家的條件,以後你也不可能走打籃球這條路,沒啥用的,還是趁早歇吧!別胡思亂想,學習好才能出人頭地!「
於是,孩子眼中小小的希望之火被我們無情地澆滅,一顆憂傷而渴望的種子從此播下。至於會長成怎樣?會不會影響學習?我也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如果孩子的愛好被很好地保護和滿足,因滿足感和成就感的驅動,會產生強大的內動力。就算一時的成績不好,也會讓他在某個時刻成為一匹所向披靡的黑馬。縱使孩子志不在學習,也會在其他某些方面發揮出色,因為愛好是最好的老師!
當然,作為家長,我們要引導孩子把握好度,分清愛好和沉迷的界線。撐起一片天,讓孩子的愛好自由飛翔吧!
我是曉無涯,寫有溫度的文字,講有能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