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管局24日晚發布消息,從9月1日起,北京交管部門增加非現場執法種類,570餘套「電子警察」將針對駕駛時接打查看手機、不按規定使用安全帶兩項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抓拍。
這些設備分布在全市高速路、快速路、主幹道以及部分支次幹道,將從正面拍攝車輛的行駛情況,形成執法證據,經人工再次審核確認後,將符合規定的違法數據錄入系統,並通過簡訊等渠道告知違法行為人或車輛所有人按期接受處罰。
違法圖片示例1:駕車不系安全帶
違法圖片示例2:駕車時打手機
記者看到了「電子警察」抓拍的違法圖片,通過圖片不僅能夠清晰看到車牌號,還能看到駕駛員在駕車過程中沒有系安全帶的違法行為。另一組圖片則顯示駕駛員在駕駛時撥打接聽電話,也被電子眼拍攝了下來。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駕駛人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的,依法將被處以50元罰款處罰,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駛時,駕駛人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的,處50元罰款處罰,並記2分;駕駛時撥打接聽手持電話或有其他妨礙安全駕駛的違法行為,依法將被處以200元罰款處罰,並記2分」。
安全帶就是「生命帶」,在汽車發生交通事故時,安全帶能夠將駕乘人員束縛在座位上,並通過緩衝作用吸收大量動能,極大減輕駕乘人員在碰撞中受傷害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因此,無論是開車還是乘車,無論是在車輛前排還是後排,均應正確規範使用安全帶。
同時,開車時要求駕駛員保持注意力集中,如果在駕車過程中撥打接聽電話,查看信息,刷微博,注意力分散,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交管部門提醒廣大駕駛員,目前全市「電子警察」已經實現對不系安全帶、接打查看手機、闖紅燈、超速、違停、違反禁限行、佔用專用車道、外埠車未辦進京證、違法鳴笛等20多種違法行為進行抓拍。在依託科技手段嚴格管理的同時,交管部門也將持續加大路面執法力度,助推駕駛員養成安全習慣,拒絕駕駛陋習,守法行車,共同營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環境。
「電子眼」相關問題答疑
這570套電子眼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只有它們能拍下駕車人是否在接打電話和是不是繫上了安全帶?拍下的違法行為,是記錄在車上還是記錄到司機本人身上,最後是要由誰來接受處罰?如果是用車載藍牙接聽電話,還會被處罰嗎?
據介紹,這570套電子眼屬於新一代高清探頭,像素更高,而且在安裝時,和絕大多數從尾部拍攝的不一樣,這些探頭正對著車頭正前方,角度也比較正,對車內信息採集得更準確,以儘量避免安全帶、手機和司機手掌位置等重點細節不清晰,無法用作執法證據的情況。
截至目前,針對開車接打電話和不系安全帶的處罰,仍然全部由一線交警在日常執法中完成。但記者從多位一線交警處了解到,由於存在取證難等多種現實問題,此類執法在日常工作中有一定難度。從事故分析看,開車接打電話、查看手機等分神駕駛行為是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之一;不系安全帶會在發生交通事故後大大地加重損傷,甚至直接造成車內人員死亡。交管部門以期通過科技手段加大執法力度,並加強宣傳引導,幫助駕乘人員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一線交警認為,9月1日通過電子眼升級而納入非現場執法後,取證問題迎刃而解,將勢必會對這兩種違法行為形成強大的震懾。
記者了解到,一般來說,使用車載藍牙等設備接打電話,雙手未離開方向盤,不會被探頭拍攝處罰。
一旦司機被探頭拍攝下來不系安全帶和開車時接打電話,違法記錄仍然是被記在車上,而不能直接記入違法司機的駕照,車輛信息將進入非現場執法系統。
記者獲悉,如果車輛所有人對違法行為無異議,願意通過網絡途徑處理,則可以自行繳納罰款,如果存在異議,到執法站窗口處理,則需要由當時駕車的司機本人前來接受處罰。
違法處罰依據和標準
新增非現場執法種類電子警察點位
來源:北京發布、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