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昌的中小學生睡眠情況如何?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小學生基本都保證了9個小時以上的睡眠,而到了初中高中,學生的睡眠時間開始減少,半數中學生表示自己「睡不飽」。
原標題:南昌中小學生睡眠情況調查 半數中學生睡不飽
平日裡,電動車後座上、公交車裡、課堂上總能看到打瞌睡的中小學生。隨著「世界睡眠日」的到來,各地關於小學生睡眠不足的報導不斷出爐:上海社科院發布《上海兒童發展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其中「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是孩子們最期盼的;浙江省教育廳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也顯示浙江學生嚴重缺覺。 南昌的中小學生睡眠情況如何?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小學生基本都保證了9個小時以上的睡眠,而到了初中高中,學生的睡眠時間開始減少,半數中學生表示自己「睡不飽」。孩子們的睡眠時間都去哪兒了?
現象——
晚上睡不著白天打瞌睡
江西師大附中的李賀(化名)剛上初一,由於他本身比較好學,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總要把最難的習題或是作業留在最後做,而且不啃下難題,絕不睡覺,總會拖到晚上十一二點鐘才睡覺。「經常晚上做題越做越興奮,到了睡覺時間上床躺下反而睡不著了,嚴重時要在床上折騰兩個小時才能迷迷糊糊睡著,每天只有六七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李賀的媽媽蔣女士告訴記者,孩子白天的精神狀態就明顯差很多,她很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學習。
和蔣女士住同一個小區的戴女士也有個上初一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女兒放學後都是回家先吃飯,再到樓下放鬆15分鐘回來寫作業。語、數、外幾門課的作業大約要寫2個小時。」戴女士告訴記者,晚上8點半完成了作業後,她還會要求孩子預習、複習,整理一下錯題本,這些內容都是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我要求她一定要在晚上10點鐘睡覺,保證第二天早上6:30起床有精神,現在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節奏,並沒有感覺到不適應。」
周末也不給自己放假
對於高三學生來講,睡眠不足已經是普遍現象。「高考後的最大心願就是能昏天暗地的睡上個一天一夜,誰也別來管我。」高三學生張歆(化名)在採訪中表示,她每周都有一天或者半天的休息時間,但學校這一天或者半天珍貴的假期,實際上還是無法休息。
「學校是給我們放假了,但是自己不能給自己放假啊。」張歆告訴記者,她學習還算不錯,但相對而言數學卻是軟肋。「還有一個多月就高考了,再苦再累也就這麼三十幾天了。」
才讀高一的付妍(化名)也表示,保證充足的學習時間是對自己的要求。「每天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要做到晚上9點,自己還要看一些課外書、做習題,還有複習、預習課本知識,這樣就到了晚上11點了。」付妍說,「我們班的同學學習成績在年級都是名列前茅的,每當看到別的同學都那麼努力學習,就覺得自己要是不努力點就會被落下,現在我每天都恨不得多幾小時學習。」
調查——
中學生睡眠普遍不足8小時
記者近日對中小學生的睡眠情況做了個調查。小學一、二年級的家長普遍表示可以確保孩子在晚上8點半睡覺。小學三年級開始,大部分家庭的孩子會在晚上9點到9點半之間睡覺,個別孩子要晚上10點左右才能睡下。
上了中學,孩子睡得更晚了。記者在我省一所重點中學進行了小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中學生睡眠難保8小時,半數學生表示他們「睡不飽」。
在該所中學的高二某班,一共有50名學生,除了13名走讀生,其餘學生均住校。住校生每天都會在學校晚自習,晚上10點20分晚自習結束後,學生在11點之前熄燈睡覺,而走讀的學生睡覺時間都在晚上11點以後。在高一某班記者也得到了相同的答案,7位走讀學生均在晚上11點後睡覺。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在初中階段存在不少晚上11點之後睡覺的學生,而八成高中生都在晚上11點之後才睡覺。
探因——
學業壓力和不良習慣是主因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表示「不能有足夠睡眠」的學生中,因為「作業太多」、「上課外補習提高班」、「學特長」等與學習相關的內容共達到四成。
「媽媽太嚴厲了。有一次我英語單詞沒背下來就睡覺了,媽媽從床上把我叫起來,不背下來不準睡覺!」談到寫作業,今年初一的陳威(化名)告訴記者,只要晚上媽媽輔導作業,就不能在10點之前睡覺。「做錯了題目她會給我找10道類似的題目讓我反覆練習,如果沒默寫出來單詞,她會讓我每個單詞抄50遍。雖然學校的作業不多,但是媽媽給我布置的任務太多。」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除了學業方面的壓力,不良的學習習慣也是導致學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
「做任何事情都是磨磨蹭蹭,明明半個小時能做完的作業非得用兩個小時做完。」初二學生家長黃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她兒子還喜歡上網,每次做作業都拖拉,晚上從來沒在11點之前睡過覺。
記者了解到,國家對中學生的睡眠時間有明確規定。2008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中規定,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生長發育和健康,小學生每天睡10小時,初中生每天睡9小時,高中生每天睡8小時。
但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上課時間,中小學生平均睡眠時間為7小時37分鐘,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低於國家規定時間的比例達78.1%;即使在周末,中小學生平均睡眠時間也只比平常多了12分鐘。
老師——
做題應該少而精
事實上,對於規定學生睡眠時間,許多學校已早有規定。南昌市不少寄宿學校都規定學生在每天晚上11點之前強行熄燈。然而,記者了解到,南昌大多數中學均屬非住宿制,如何讓走讀的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需要靠家長的監督管理。
南昌十中高中班主任餘永藝表示,有的孩子無形中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每天花大量時間在題海戰術上,致使睡眠不足。其實寧可少而精,切勿多而濫。做一道題就一定要有很清晰的思路,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自己做的思路與答案是否有出入,若是有就研究答案為什麼是這樣的思路,一定要做一題明白一題。這樣孩子不僅可以提高分數,也不至於讓自己每天都「開夜車」。
專家——
挑燈夜戰反而影響學習
「缺覺不僅僅是南昌學生的問題,這已是全國中小學生們的老大難問題。」中國睡眠研究會全國青年委員、江西省睡眠醫學會秘書長、昌大二附院神經內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劉昊說。
劉昊告訴記者,少年兒童的生長主要在睡眠時完成,晚上十點至凌晨1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如果錯過這段睡眠時間,細胞的新陳代謝將受到影響。「對正處於身心發育關鍵階段的中小學生來說,睡眠不足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劉昊表示,少兒的成長除了與遺傳、營養、鍛鍊等因素有關外,還與生長激素的分泌多少有密切關係,生長激素在人熟睡後分泌得多,睡眠充足有助長高。經常睡眠不足,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長高。
劉昊表示,睡眠是增強人體免疫力的過程,經常睡眠不足會使身體的免疫力降低,由此會導致種種疾病發生,如神經衰弱、近視、食慾下降等,還容易感冒。睡眠不足還會使人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低,思維遲鈍等情況,這樣就會影響少兒的學習。「睡眠不足的少兒易發生情緒低落、煩躁易怒,或焦慮緊張、抑鬱孤獨等表現,這樣會嚴重影響少兒的正常心理髮育。」劉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