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網格」法官工作室打造訴源治理新平臺

2020-11-17 光明網

近日,在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社區法官工作室內,一起關於房屋產權過戶的糾紛案正在進行緊張有序地調解中。

駐點法官趙毳與雙方當事人及代理人多次溝通協調,充分釋法說理,不斷完善調解方案,打消了當事人的種種顧慮,達成了一致意見,調解取得了圓滿的結果。

今年7月,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成立「智慧+網格」新型模式法官工作室——三坊七巷社區法官工作室,與社區結成黨建聯盟,由10名員額法官組成法律服務團隊,每周兩人輪流駐點社區,及時了解社區法律需求與生活需要。成立以來,共調撤民事案件234件,成功化解訴前糾紛38件,線上線下成功調解42件。

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視察三坊七巷社區法官工作室。代表們高度評價社區法官工作室讓司法工作更接地氣、更有「智慧」,值得學習和借鑑。

下沉社區一線

司法工作更接地氣

家住鼓樓區南街街道的張某與李某早年籤訂購房合同,約定張某購買李某的拆遷安置房,待李某取得產權證後10個工作日內完成過戶。合同籤訂後,張某即入住至今。今年7月,李某取得產權證,卻因購房尾款交付方式約定不明與張某產生分歧,房屋產權過戶手續也因此擱置。張某遂起訴至法院。李某收到傳票後表示並無違約之意,欲反訴主張購房尾款的支付。三坊七巷社區網格員了解到這起糾紛後,迅速聯繫鼓樓法院三坊七巷法官工作室。

「我們介入後,看到雙方均有繼續履行交易合同的意願,僅因合同約定不明而產生爭議,故在庭審前就與雙方當事人及代理人進行調解溝通。最終,雙方同意繼續履行合同。」趙毳法官說。

「法官下沉到社區,能第一時間了解群眾的需求,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溫情的司法服務,從源頭上化解基層矛盾糾紛。」鼓樓法院副院長袁文偉介紹。

記者了解到,三坊七巷社區法官工作室還拓展智慧訴訟服務新模式,積極運用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打造「指尖上的調解室」,法官可在辦公室或法官工作室中組織調解,群眾足不出戶便可與法官連線,實現矛盾糾紛「雲」化解。

零距離服務

大數據分析「對症下藥」

「法官,您好,我姑媽幾年前借了一筆錢給鄰居。當時,借條上只寫了利息,沒寫還款日期。現在人也不見了,該怎麼辦呢?」

11月6日,一場面對面、零距離的法律諮詢宣傳活動在三坊七巷社區法官工作室進行。法官們結合自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一對一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使社區居民在身邊感受到及時、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

「三坊七巷社區法官工作室將司法服務窗口前移,法官將群眾反映的問題上傳,通過法院司法大數據分析總結常見糾紛以及社區居民關注的法律問題,對症下藥開展法律講座、法律諮詢等法治宣傳活動,提高社區群眾的法律意識。」鼓樓法院副院長袁文偉介紹。

三坊七巷社區法官工作室的設立,為法官特別是年輕法官提供了一個鍛鍊自身能力的平臺。工作室成立以來,鼓樓法院派出32人次到工作室開展工作,通過與群眾「面對面」接觸,察民情、聽民聲、知民意、解民憂。

共建共治共享

拓寬訴非聯動覆蓋面

王某與鼓樓區某百貨公司籤訂租賃協議,承租該百貨公司商鋪。但是,從2019年起,雙方因電費收費標準產生爭議,王某拒交物業費、水電費,百貨公司也將該商鋪斷水斷電。王某遂起訴至鼓樓法院,要求百貨公司返還多收取的水電費以及租賃押金,百貨公司反訴,要求王某繳納拖欠的租金。

經辦法官前往租賃場所進行了實地考察,並邀請社區網格員與爭議雙方在三坊七巷社區法官工作室內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法官釋法,網格員講情,共同指出了雙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過錯。最後,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由百貨公司向王某一次性支付相應補償款。

記者了解到,鼓樓法院通過三坊七巷社區法官工作室開展巡迴辦案,對案情簡單、權利義務關係明確、爭議不大的糾紛進行訴前調解,同時,法官工作室主動對接訴外解紛力量,採取「1+X」聯調模式,與公安、司法、行政、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25家單位密切協作,其中特邀調解組織5家,不斷拓寬訴非聯動覆蓋面。

鼓樓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曦介紹,除三坊七巷社區法官工作室外,鼓樓法院先後在轄區9個鄉鎮街道(社區)也設立了法官工作室。「這是我們推進『無訟夯基、化訟解紛、息訟止爭』三大工程建設,延伸服務觸角、拓展便民陣地、強化司法服務的一個縮影,取得了減少訴訟案件增量、節約司法資源,案件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雙提升的良好效果,也助力鼓樓區獲得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和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的榮譽。」李曦說。

據統計,今年以來,鼓樓法院民商事一審新收案件數量減少5510件,同比下降36.49%,常住人口萬人成訟率139.4 ,同比下降77.24個萬分點,降幅位列全省法院首位,訴源治理成效顯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來源: 東南網

相關焦點

  • 借力法官工作室 打造訴源治理新平臺
    濱海新區法院認真貫徹落實周強院長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和李靜院長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的講話要求,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強化訴源治理。近日,「周凱法官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周凱法官是一名具有豐富辦案經驗的
  • 天津濱海新區法院借力法官工作室 打造訴源治理新平臺
    為貫徹落實周強院長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進一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強化訴源治理近日,濱海新區法院「周凱法官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濱海新區法院法官周凱是一名具有豐富辦案經驗的「金牌調解能手」,他參與審理的案件調解成功率高達95%以上,在多年基層辦案積累中總結出一套獨具特色的調解理論和技巧方法,既公正高效又便民親民。
  • 內外聯動 多措並舉 打造豐滿法院訴源治理「同心圓」
    為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吉林市豐滿區人民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源治理的相關工作要求,主動延伸審判職能,創新司法服務方式,積極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努力推動轄區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和多元化解,形成了一系列訴源治理豐滿的特色實踐。
  • 壹現場丨法官坐鎮社區 北京三中院成立首個「社區訴源治理工作室」
    2020年6月5日,北京市三中院首個「社區訴源治理工作室」在朝陽區東湖街道望京西園社區正式揭牌成立。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該「社區訴源治理工作室」脫胎於抗疫期間北京市三中院下沉幹警打造的「法官工作室」。當天,北京三中院機關黨委還與朝陽區東湖街道工委籤訂了《「手拉手」結對協議書》。
  • 溫州日報:打造訴源治理大格局 新收案件十年首次負增長
    溫州日報訊 (記者 李尖 通訊員 溫萱 鹿萱) 「法官,我來撤訴,不告了。」8月17日上午,市民徐女士來到鹿城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民商事案件立案窗口。因為經營糾紛,徐女士一氣之下將欠她2.5萬元的程某和陳某告到法院。「其實徐女士的糾紛事實清楚、案情簡單。我們引導當事人選擇立案前委派調解,讓雙方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聊一聊,矛盾應該能化解開來。」
  • 嶽塘區法院:以「零訴訟村」為目標 共建訴源治理新模式
    湘潭市第一個社區訴源治理工作站揭牌9月9日上午,湘潭市第一個社區訴源治理工作站在五裡堆街道辦事處掛牌成立,這是一個由平臺指派調解、流程跟蹤、法官遠程指導調解的綜合性訴源治理工作站。據悉,嶽塘區法院積極探索訴源治理新模式,得到區委大力支持,嶽塘區矛盾糾紛調處指揮中心與嶽塘區法院訴調中心實現了平臺對接。人民法院受理的訴前調解案件,通過區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分類分層級交辦到街道、村(社區)、相關部門或行業組織。如遇到重大敏感案件或群體性糾紛,由區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協調多部門會商處理。成立兩個月來,通過平臺分流案件71件,調解成功66件。
  • 努力打造高水平一站式多元解紛網格
    面對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司法需求,梅河口市人民法院不斷深化訴源治理,依託三個派出法庭——曙光法庭、山城法庭、海龍法庭以及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貼近群眾的優勢,積極探索多元化解糾紛解決機制,試行「分調裁審+多元解紛」改革,強化訴訟服務中心實質化運行,加強司法協作,創新普法方式,化糾紛於訴外,止糾紛於訴內,構建訴源治理新格局取得顯著成效。
  • 推動多元解紛駛上「快速路」——吉林市兩級法院訴源治理工作紀實
    孫兵 於利濤近年來,吉林省吉林市兩級法院以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為契機,不斷探索訴源治理新路徑,推動定分止爭從終端裁決向源頭防控轉變,給出了提高市域治理能力的法院方案。」工作機制,法院在鄉鎮街道建立法官工作室,包村法官根據社情民意定期進村精準送法。
  • 「四新」模式打造智慧法庭與訴服建設「吳江樣板」
    對接轄區網格管理中心,依託辦案輔助平臺,拓展「網格+智能」聯動功能,構建「網格解紛全覆蓋、繁簡分流全暢通、實時指導全保障」的非訴解紛模式。選聘25名網格員擔任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送達。、法官助理及10名駐庭調解員自覺融入網格架構,對接50個社區、200個網格,搭建法官、調解員與社區(村)工作人員、居民三級聯絡平臺,今年以來網格走訪200餘次、化解網格內糾紛110件、線上線下解答諮詢300人次,提供「隨心·隨時·隨地」「零距離」服務。
  • 全市首個物業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站掛牌成立
    10月15日,北湖區人民法院駐郴州市物業服務行業協會訴源治理工作站掛牌成立,為我市首個物業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站,一同掛牌成立的還有北湖區人民法院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室。物業糾紛訴源治理工作站和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室的成立是北湖區人民法院探索建立多方聯動機制、多元化解物業糾紛的有益嘗試,旨在加強物業服務糾紛的訴源治理,著力將糾紛化解在訴前,將矛盾化解在源頭,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為推動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 【兩會特輯】創新發展「楓橋經驗」,蹚出訴源治理「羅源模式」
    近年來,羅源法院在黨委領導、上級法院指導下,持續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主動融入基層治理,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訴源治理經驗。2019年來羅源法院三亮點突出,打造特色司法品牌創新「四級問診化訟法」
  • 平谷法院人民法庭訴源治理進桃園 轄區鄉村新收案件首現拐點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16日電(記者 徐豔紅)9月15日,平谷法院召開「移動天平」牽手「鄉村法官」——訴源治理進桃園新聞通報會。平谷法院自深入推進人民法庭「五個一工程」、構建鄉村訴源治理工作體系以來,轄區鄉村新收案件數首次實現拐點。
  • 安仁:三項舉措創新物業行業訴源治理工作
    這是湖南省安仁縣人民法院三項舉措創新物業行業訴源治理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2020年10月下旬,安仁縣委在縣司法局設立安仁縣訴源治理中心,今年11月份又在縣物業行業協會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在此基礎下,安仁縣人民法院聚焦「打基礎、管長遠、利全局」,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第一抓手,按照橫到邊、縱到底和點、線、面相結合的訴源治理工作思路,創建了安仁縣人民法院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室,構築縣、行業協會、調解工作室「1十1十1」訴源治理新模式
  • 蛟河市積極推進訴源治理
    蛟河市人民法院成立訴前調解室,將部分簡單民事糾紛化解在訴訟之外;加大訴前委派調解力度,成立道路交通事故調解中心,健全道交一體化平臺,設立專職調解員常駐調解中心,對涉及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集中調解;完善化解家事糾紛平臺,實現家事審判法官與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三級婦聯幹部、各中小學法制輔導員對接,通過QQ群、微信群加強與司法、民政、婦聯、教育等部門人員的聯繫溝通,網上互動、調解、答疑,及時探討家事矛盾糾紛預防
  • 嶽塘:智慧融合強服務 凝心聚力解糾紛
    去年,嶽塘法院新擴建了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訴訟服務中心,分為訴服大廳、簡案中心、調解中心、信訪接待四個區域,訴訟服務大廳內設有14個服務窗口,並配備24小時智能文書收轉櫃;自助服務區,為當事人提供自助查詢、立案、閱卷、風險評估、以及82種文書模板自助拷貝服務;法院還借鑑醫院「掛號候診」系統,研發「法官約見」平臺,實現網上預約、網上留言
  • 嶽塘區法院:智慧融合強服務 凝心聚力解糾紛
    去年,嶽塘法院新擴建了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訴訟服務中心,分為訴服大廳、簡案中心、調解中心、信訪接待四個區域,訴訟服務大廳內設有14個服務窗口,並配備24小時智能文書收轉櫃;自助服務區,為當事人提供自助查詢、立案、閱卷、風險評估、以及82種文書模板自助拷貝服務;法院還借鑑醫院「掛號候診」系統,研發「法官約見」平臺,實現網上預約、網上留言,約見成功後,通過簡訊將時間、地點發送給當事人和法官
  • 推動網格糾紛訴源治理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
    紅網時刻長沙10月20日訊(通訊員 袁一倩)「要讓物業糾紛預防在源頭,防範在網格、化解在訴前,減少矛盾,減少訴訟,為群眾提供更加多元、高效的糾紛解決渠道……」10月20日,長沙市天心區赤嶺路街道物業糾紛預防化解座談會暨芙蓉南路社區物業糾紛調解室成立活動在芙蓉南路社區第二網格內舉行。
  • 平谷法院人民法庭訴源治理工作見成效轄區鄉村新收案件數首次實現拐點
    平谷法院自深入推進人民法庭「五個一工程」、努力構建鄉村訴源治理工作體系以來,轄區鄉村新收案件數首次實現拐點,由近十年來的新收案件年平均增幅13.5%降低到2019年的4.7%,截止目前2020年各法庭收案數較去年同期降低34.2%。今年以來,平谷法院大力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建立起「一平臺三網格五機制」訴源治理工作體系。
  • 「訴源治理示範社區」分別在長安霄邊、新安揭牌 促進矛盾糾紛源頭...
    據介紹,示範社區由市第二人民法院與長安鎮政府共同打造,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維護當地社會穩定和諧。市第二人民法院副院長葉絢麗、市第二人民法院訴調對接中心主任劉伍雄、鎮委副書記陳敬林出席活動,共同為示範社區揭牌。
  • 在中國(南京)軟體谷,有個法官工作室能為園區企業答疑解惑
    貫徹新發展理念,用司法力量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正是新時代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和擔當。同時,近年來,雨花臺區法院發揮「法官進網格」機製作用,積極探索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有效促進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切實提升了訴源治理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