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體驗明德大學沉浸式語言教學
到美國明德大學讀我的第二個碩士學位,緣於2005年我在歐柏林大學做訪問學者時,研究怎麼改變中國英語教學耗時多卻低效的現狀。
在歐柏林大學時,我曾與幾位在中國教授過英語的大學生、在歐柏林大學教授中文的老師聚會。聚會過程中,大學生們與中文老師交流時,很自然地都用中文。我想當然地認為,他們之所以能夠用中文交談,應該是因為他們在歐柏林大學的學習專業就是中文,更重要的是,他們到中國工作、生活過兩年,中文水平大大提高了。隨意一問,結果卻讓我大吃一驚:這些學生大學所學的專業根本不是中文,而是生物學、經濟學等。而且,這些學生在中國時,由於工作太忙,根本沒有時間專門學習中文。
那麼,他們比較流利的中文到底是怎麼學會的呢?原來,在被派到中國教授英文前,他們到明德大學學習了8周的中文。
要知道,在中國,絕大多數學生從初中就開始學英語,城市裡的學生甚至從幼兒園、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英語啟蒙了。可是,至少七八年之後,甚至到大學時代,能夠講一口流利英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如使用英語溝通的人,卻屈指可數。
明德大學是何方神聖,居然能夠在短短8周之內,讓一個母語是英語的學生在漢語方面實現從零基礎到自如交談的飛躍?明德大學出色的外語教學效果讓我神往,我下定決心要去取取經。於是才有了文章的開頭——在獲得第一個碩士學位整整10年之後,我到明德大學讀我的第二個碩士學位。
與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等美國大學相比,明德大學在中國並不出名。到了之後我才知道,明德大學擁有11個語言學校,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外語教學界有口皆碑,其中文教學模式甚至成為美國在華中文項目所遵從的圭臬。
仔細了解並體驗之後,我才發現,明德大學語言教學效果如此之好,自然有其獨到之處。原來,到明德大學學習語言的學生,在開始學習前,必須籤署一份語言誓約,承諾在校學習語言期間,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除了使用目標語外,不說包括母語在內的任何語言。在課堂上,老師利用可理解的交互教學方式,完全使用目標語進行教學。課後,學生和老師吃住都在一起,百分之百採用目標語進行交流。換句話說,學生完全沉浸在目標語環境之中。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之下,短短8周的語言學習項目結束後,學生就能夠比較自如地使用目標語進行日常交流和溝通了。而據我所知,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語種的沉浸式教學課程,僅需6周就可完成。
帶著明德大學的外語教學秘訣,我回到了雲南大學,滿懷激情和期待地投入到我的教學、科研中。效果是明顯的,我的全英文教學受到了學生的認可,我的課程設計也幫助一批又一批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取得令人驕傲的成績。
(作者簡介:趙斌,雲南大學副教授,獲美國明德大學碩士學位,曾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教授中文)
(責編:趙英梓、林露)
陳玲辭去蘭州交大博文學院院長一職 仍擔任董事長近日,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院長陳玲辭職。今年8月,該院原教師劉伶利因癌症及併發症離世,生前在治療期間被學校以長期曠工為由開除,原院長陳玲籤字同意。【詳細】
孔子學院總部開放日 外國人體驗中國文化經歷了什麼孔子學院總部開放日活動近日舉行,總部的文化體驗區人頭攢動。在這裡,各種中國元素與新技術「親密接觸」,外國朋友們積極參與並樂在其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