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2020-08-28 蝸牛家教育諮詢


當孩子在幼兒園磕碰到了、和小朋友鬧矛盾了、早上不想去幼兒園了……作為家長,你會如何處理呢?你想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嗎?

你知道嗎?同樣的事情,不同家長的處理方式不同,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是大不同的,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我們通過4個案例來看看吧~


案例一

同樣是面對孩子的磕磕碰碰

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孩子年齡小,大家聚在一起打打鬧鬧,磕到碰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先安撫好受傷的孩子,看看孩子的傷勢如何。

與老師溝通,了解事情的整個經過,相信老師可以處理好事情。孩子受傷是難免的事情,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和正確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結局:孩子變得有責任、有擔當,學會理解和寬容,在磕碰中成長,變得勇敢堅強!


奇葩的家長這樣做:

不分青紅皂白直接衝到幼兒園找園長、找老師,不聽幼兒園對事件的解釋,對孩子過度保護,不讓孩子再參加活動。

結局:孩子學會推脫責任,變得膽小怕事,社會交往能力也變弱。


案例二

同樣是面對參加親子活動

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不僅拉近家園之間的距離,也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通過活動,還能與幼兒園老師做好溝通,看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對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也有更深的了解。

結局:家長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親密,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奇葩的家長這樣做:

怎麼又要參加幼兒園舉辦的活動?這一個月幾回了?我們不用上班了嗎?把孩子放在幼兒園,就是讓老師幫帶孩子的,怎麼還要麻煩家長!

結局:家長對孩子在園的狀況不了解,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不利於孩子成長。


案例三

同樣是面對孩子不想上幼兒園

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如果不是生病等特殊原因,一定要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

讓孩子遵守幼兒園的規定,如果孩子因為不想起床而磨蹭遲到,會影響園裡其他孩子上課,還會打斷老師正在進行的課程。

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堅強的毅力,守時守信是他必須要遵守的人生準則。

結局:孩子會懂得時間管理,尊重老師,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奇葩的家長這麼做:

孩子不想去就不去吧!

孩子才這麼小,睡懶覺很正常,大人都有起不來的時候,更何況是孩子呢!孩子去幼兒園就是玩,早去晚去效果都是一樣的!不想去就過幾天再去也行!

結局: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變得拖拉磨蹭,不愛學習。


案例四

同樣是接孩子放學的路上

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積極正面的引導孩子多溝通、多交往,通過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激發孩子語言和情感的表達,可以讓孩子更陽光開朗。

「你今天在幼兒園開心嗎?」

「今天,有認識新的好朋友了嗎?」

「今天幼兒園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結局:孩子會感受到幼兒園的快樂生活,喜歡上幼兒園。


奇葩的家長這麼做:

負面的引導容易主觀的將孩子引導成了一個受害者,給帶來負面的情緒,甚至讓孩子產生社交恐懼感。

「今天,有小朋友欺負你嗎?」

「老師今天批評你了嗎?」

「怎麼餓了?是不是幼兒園的飯不好吃?」


結局:孩子會對幼兒園產生厭煩,越來越不喜歡幼兒園。

這就是三年幼兒園生活之後,孩子之間拉開差距的原因......

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生活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長的參與。願我們每一個家長都是睿智的家長,願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能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同樣上幼兒園,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當孩子在幼兒園磕了碰了、被小朋友欺負了、不想上幼兒園了…… 你會怎麼處理?你想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嗎? 孩子的言行受家長影響,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同樣上幼兒園,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 孩子在幼兒園磕碰,不同處理方式會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家長注意!
    寶貝從三歲左右就要步入幼兒園的生活,活潑可愛的天性慢慢展示出來,從媽媽懷抱裡乖乖寶變成自己能夠獨立的小能手。那麼就避免不了幼兒裡的小磕小碰。昨天我去幼兒園接女兒放學,正好有一位阿姨也接她的孫子,她孫子四歲了,剛從幼兒園出來時,發現孩子的腿膝蓋部位破了一塊皮。老師主動跟奶奶解釋,說孩子在上體能課的時候,跑的太快,不小心摔了。但孩子的傷口我們立刻做了處理,您放心。
  • 上幼兒園前不處理好這些問題,孩子一生都會被影響!!
    但我發現很多寶媽在把寶寶送進幼兒之後就把孩子的教育重點轉移到了外語和算術上,不再帶著孩子閱讀繪本。實際上,3歲之後讀繪本不僅是讓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更是具較強的教育意義。大多數孩子在3歲左右開始進入幼兒園,此時他正處在一個情感發育的關鍵時期,社會關係擴展,社會角色改變對他造成的衝擊,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將不利於孩子之後的情智發育。
  • 幼兒園老師向家長借錢?處理方式會影響孩子,過來人:三步顯情商
    開心果媽媽的一位表姐說,她借了5千給孩子幼兒園的老師,已經半年多了,快過年了真不知道是否該要回來。表姐困擾之餘,也看到了一則相關的消息,原來,也有人和她有同樣的遭遇。幼兒園老師向家長借錢?家長很是困擾,園方出面解決在深圳龍崗,有一位李先生爆料:自家兒子正在上幼兒園,班上有一位萬老師經常會找家長們借錢。對此,很多家長也很是苦惱。
  • 孩子在幼兒園有磕碰?家長如何處理影響孩子的一生!
    幼兒園裡的安全問題是最受家長關注的。每個幼兒園都會極力呵護孩子的安全,如保證地面乾淨無水,處理好桌椅的邊邊角角等,以防孩子受傷。 但孩子天性活潑、動作協調性較差,難免還是會有一些磕磕碰碰。 實際上對於孩子而言,每一次磕碰,都是他們成長的機會。
  • 孩子在幼兒園有磕碰?家長如何處理影響孩子的一生
    幼兒園裡的安全問題是最受家長關注的。每個幼兒園都會極力呵護孩子的安全,如保證地面乾淨無水,處理好桌椅的邊邊角角等,以防孩子受傷。但孩子天性活潑、動作協調性較差,難免還是會有一些磕磕碰碰。實際上對於孩子而言,每一次磕碰,都是他們成長的機會。
  • 幼兒園裡孩子的磕磕碰碰也是成長,家長的錯誤處理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後,他們就會像一匹匹小野馬一樣,逐漸被幼兒園的新鮮所吸引,他們跑、跳,他們高興地尖叫,玩的不亦樂乎。但接踵而來的是在所難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塊,臉上劃一下.
  • 孩子撒謊怎麼辦?家長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
    文/樂樂媽談育兒撒謊是一個貶義詞,家長們談謊色變,認為孩子品質有問題,或促膝長談,或暴跳如雷。每一個家長都躲不過這樣的場景,逃不過拆穿孩子撒謊時的震驚。撒謊的動機通常來源於,孩子意識到別人的信念和自己的有所不同。比如,孩子上幼兒園時,撒謊自己肚子疼,那是因為他知道家長想讓他上幼兒園,而他自己不想,他通過撒謊,來達到不上幼兒園的目的。所以,撒謊也是孩子意識成長的一個標誌。因為撒謊更有利於一個人的社會功能,有利於和他人的交往,有利於他的存在,不撒謊的孩子是長不大的。
  • 孩子哭鬧不肯上幼兒園?解決4大問題,讓孩子主動愛上幼兒園
    每年開學季,幼兒園門口都會上演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一邊是孩子一路上又蹦又跳,在幼兒園門口開開心心與父母道別,一邊是孩子哭喊著「我不要去幼兒園」,任憑父母講道理、生拉硬拽,就是不願去幼兒園。同樣是上幼兒園,孩子的表現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關鍵在於父母的引導,要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必須了解孩子不願去幼兒園的原因,做到提前預防,把一切可能影響孩子入園的因素儘量清除。
  • 孩子哭鬧不肯上幼兒園?解決4大問題,讓孩子主動愛上幼兒園
    每年開學季,幼兒園門口都會上演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一邊是孩子一路上又蹦又跳,在幼兒園門口開開心心與父母道別,一邊是孩子哭喊著「我不要去幼兒園」,任憑父母講道理、生拉硬拽,就是不願去幼兒園。同樣是上幼兒園,孩子的表現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 同樣是孩子上學,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家長必讀)
    不想上學了……你會怎麼處理?你想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嗎?同樣是去考察市場,不一樣的推銷員,不一樣的結局。同樣的孩子,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家長對學校工作、老師態度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也各異,或是促進孩子成長,或是阻礙孩子成長。
  • 孩子多大上幼兒園最好?這七個問題家長必知
    入園季即將到來,入託入園的話題成為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孩子即將從家庭生活走向集體生活,這樣的改變,作為家長,既憧憬又擔憂。關於孩子上幼兒園,家長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上幼兒園,不僅是孩子要做好準備,家長更要做好準備。七大入園常見問題,早知道,早準備!
  • 同樣是幼兒園,憑啥日本小孩贏在起跑線?教育方式值得家長深思
    考慮到目前正值疫情期間,所以孩子和老師都要戴上口罩,同時把手洗乾淨,不給細菌留下可趁之機。「狠」一把許多時候,就算幼兒園願意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也會不願意,他們覺得孩子小,幼兒園讓孩子幹活就是「體罰」,這要是一紙狀書告到教育部,幼兒園受得了嗎?
  • ​同樣上學,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家長必讀
    當孩子在學校磕了碰了、被小朋友欺負了、不想上學了……你會怎麼處理?你想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嗎?同樣是去考察市場,不一樣的推銷員,不一樣的結局。同樣的孩子,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家長對學校工作、老師態度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也各異,或是促進孩子成長,或是阻礙孩子成長。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卻不敢還手?寶媽分享教科書級處理方式!
    我相信大多數的家長,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都會告訴他:在幼兒園不許打小朋友,要和小朋友和平相處。但有些孩子受家長「畸形教育」的影響,和本身性格的原因,稍微有點不開心就會動手打人。或者他們把動手打人當作是一種樂趣,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誰家的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寶貝疙瘩」,在家裡不捨得他們受一點委屈。
  • 幼兒園裡無處不在的攀比,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更讓家長叫苦不堪
    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的年齡雖小,但在幼兒園裡孩子們的相處中也會有相互比較的成分存在。而這種比較往往會體現在不正確的方向上,比如:攀比家庭條件。二、誰的家長的車更大更好同樣的,家長們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由於距離不一樣
  • 孩子在幼兒園「闖了禍」,老師的處理方式很重要
    這位老師的處理方式獲得家長的一致點讚,跟著學起來!老師一定不能上來就向家長「告狀」,你家孩子如何不聽話,你家孩子如何破壞課堂紀律……這樣會很容易讓家長誤認為老師不喜歡甚至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裡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 致家長:同樣上學,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當孩子在學校磕了碰了、被小朋友欺負了、不想上學了…… 你會怎麼處理?你想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嗎?第一個去的人看後搖頭嘆息,給公司回覆:這兒的人都是赤腳,根本不穿鞋,怎麼可能賣出去呢?於是空手而回。第二個去的人一看,大喜過望,給公司回覆:太好了,這兒的人還赤腳,市場太大,大家都有買鞋的潛力,於是建議公司給人們免費贈送一部分鞋,等當地的人們有穿鞋的習慣,感覺赤腳的不便時,賣鞋就順理成章了,結果滿載而歸。同樣是去考察市場,不一樣的推銷員,不一樣的結局。
  • 同樣是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不一樣的結局
    每個孩子都一樣,來到這個世界上時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的腦海裡沒有是與非之別,也沒有對與錯之分。是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錯,問題在原件!因為,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會有著不一樣的結局。1 三流父母做保姆有些父母,不是不想孩子優秀,而是不知道如何讓孩子優秀。於是,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孩子提供最好的食物,買幾百上千一件的品牌衣服,在衣食住行方面,保證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 同樣上學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值得家長思考
    你想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嗎?第一個去的人看後搖頭嘆息,給公司回覆:這兒的人都是赤腳,根本不穿鞋,怎麼可能賣出去呢?於是空手而回。第二個去的人一看,大喜過望,給公司回覆:太好了,這兒的人還赤腳,市場太大,大家都有買鞋的潛力,於是建議公司給人們免費贈送一部分鞋,等當地的人們有穿鞋的習慣,感覺赤腳的不便時,賣鞋就順理成章了,結果滿載而歸。同樣是去考察市場,不一樣的推銷員,不一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