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裡的集中營:人性的淪喪戰勝不了高貴的靈魂

2020-12-20 美鯨的生活觀

就是那個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臉,他用他的雙肩,託起我重生的起點,黑暗中淚水沾滿了雙眼,你不要離開,不要傷害,我看到爸爸媽媽,就這麼走遠,留下我在這陌生的人世間媽媽告訴我希望,還會有,看到太陽出來,他們笑了,天亮了-----韓紅《天亮了》

2000年的中央電視臺「3·15」晚會上,韓紅一首《天亮了》感動了億萬觀眾。

很多人不知道這首歌背後有一個感人的故事,1999年在貴州的一個遊樂場裡,一輛纜車發生了故障,快速的滑向了山腳下,當纜車快撞到地面的時候,有一對夫妻不約而同的把2歲多的孩子舉過頭頂,孩子活下來了,這對夫妻卻相繼去世了。

韓紅後來收養了這個孩子,改名為韓厚厚,並創作了這首讓人潸然落淚的歌曲。

我們往往在苦難來臨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偉大的愛根本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但是人性中本能的善讓我們能作出很多如山般堅毅的決定。

韓厚厚的父母在生命最後一刻留給他的是一個堅實的託舉。而在影片《美麗人生》裡也有一對偉大的父母圭多和多拉。

猶太人圭多在自己走向刑場的最後一刻依然讓自己的兒子相信這是一個遊戲,而義大利女教師為了跟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在一起,毅然的決定上了那輛去往納粹集中營的火車。

《美麗人生》用喜劇講述悲劇,人性的善在磨難中閃光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5的影片,很多人說像是包括了兩部電影,前半部分是喜劇,後半部分是悲劇。

「早安,公主」這句經典的臺詞是猶太人圭多在初見多拉的時候說的,多拉當時已經有了未婚夫,但是這門親事,多拉並不中意。

圭多在對多拉一見鍾情之後開始了追求多拉,在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之後,最後終究獲得了多拉的芳心,多拉跟著這個搞笑的男人在自己的訂婚宴上私奔了,為此跟自己的家人決裂。

鏡頭一下子切到了他們的兒子五六歲的時候,圭多終於開了自己的書店,他們的兒子也見到了他的外婆,可是他們的幸福只到了這裡。

當時的義大利正籠罩在二戰的陰影之中,知道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由於歷史的遺留問題,當時的歐洲反猶太的情緒特別嚴重,在二戰的時候更是被大量屠殺,到處都是納粹的集中營,老人跟孩子被關到毒氣室裡殺死。

被屠殺的猶太人達到了600萬之多,近乎滅族。

但是圭多的形象就像很多聰明的猶太人一樣,機智,幽默,樂觀, 他把這種品格傳遞給了自己的兒子。

在圭多跟兒子被押上去往集中營的火車的時候,他一直在跟兒子說我們終於可以去旅行了,並且是買了車票的,很感動的一點是多拉並沒有猶太人血統,可是她寧願跟自己的丈夫和兒子一起去面對死亡。

集中營裡到處瀰漫著陰森的氣息,圭多跟兒子說,我們是在玩遊戲,誰贏了就可以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但是前提是你不能被他們找到,即使自己被折磨的疲憊不堪,仍然在兒子面前是一副歡樂的樣子。

當最後德國戰敗,納粹要被清理的時候,他們決定毀掉集中營的一切,圭多把兒子藏在一個柜子裡,去找自己的妻子,但是他被發現了,就在被壓著去刑場的時候,他朝柜子裡做著鬼臉,用很誇張的動作仍然讓兒子相信這是一個遊戲,兒子通過柜子看向外面的眼睛自始至終都是清澈的。

一聲槍響之後圭多再也沒有出來,而自己的兒子在納粹逃走之後終於見到了真正的坦克,畫面定格在他跟自己的媽媽多拉相見擁抱的畫面,定格的是一個滿臉笑容溫馨的畫面,可是太多人說真希望無所不能的圭多突然出現說著那句「早安,公主」

那個時候對於慘無人道的集中營,人性已經淪喪,即使飢餓,毒氣,死亡無所不在的威脅著自己,可是只要心裡有愛,只要不害怕,我們總會贏。

《美麗人生》沒有渲染罪惡,只是在普通人中見證偉大

敢於衝破世俗的偏見

圭多跟多拉的愛情在當時是不被祝福的,但是多拉對圭多的一句「帶我走吧」,既是對當時自己的包辦婚姻的不滿和逃離也鼓勵了圭多大膽的追求自己。

在現在的社會,愛情至上的理論或許已經過時了,認為得不到家裡祝福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可是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在墨守成規的大環境中,多拉不願過著這種兩個人價值觀不同,在一起除了爭吵還是爭吵的日子,她跟圭多在一起可以笑的更爽朗,可以拋開很多不開心,甚至是糟糕的事情下一秒感覺就可以變的很完美,我想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其實這跟我們當下的社會的愛情又有什麼不同呢?只嫁豪門沒有愛情的新聞層出不窮,或許在別人眼裡嫁入一個家世很好的家庭,就是般配,須不知多少勇敢的年輕人正在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找到價值觀相同的人一起給自己打造一個安穩的日子,何須嫁豪門。

醫生的猜謎遊戲,是人性的涼薄還是無能為力的控訴

圭多在做服務生的時候認識了納粹的軍醫,當在集中營的時候他認為這位醫生可以救他,醫生把他的兒子安排在一群德國的孩子裡面一起用餐,但是只要一開口就會露餡。

醫生製造了好幾次機會跟圭多單獨說話,就在圭多認為醫生會告訴他怎麼逃走的時候,醫生很激動的說了一個謎語,圭多沒有聽完就很失落的離開了。

有人說這是醫生在暗示圭多他救不了他們,說鴨子跟鴨嘴獸說話是不一樣的,這是不是就暗示了他的兒子混在德國的兒童裡也是出不去的,最後醫生的拳頭砸在桌子上的時候,或許是他在殘忍的現實之中表現出的無能為力。

也有人說這個醫生根本就沒有想要幫他們逃出去,他暫時的幫了他們只是因為想讓他幫自己解謎語,當圭多發現他並不關心他們的生死,只是沉迷在自己遊戲裡的時候,圭多絕望的離開了。

曾經該片導演接受採訪的時候被問到醫生的謎語是什麼意思,導演說並沒有什麼意思,只是想展示當時的戰爭有多荒謬,但是無論怎樣,還是希望大家能往好的一面想。

在我看來在戰爭的情況之下人的內心很容易被煽動,也很容易被麻木,這個醫生只是一個普通的德國醫生,他做著跟周圍的同類人一樣的事情,如果他致力於解救這些猶太人,那麼他也會被當成異類而被處決。

無論當時他是想救或是不想救,他都改變不了什麼,普通人的命運只能掌握在當時掌權的法西斯手上,人性的涼薄亦或是麻木亦或是無能為力都通過這個醫生留下了一個懸念,一個人代表了幾類人,或許這就是這個醫生的角色設計的巧妙之處。

黑暗中的世外桃源

納粹的集中營灰暗之極,裡面充斥著苦力,骯髒,毒氣,飢餓,死亡。但是圭多不光告訴兒子這是一個遊戲,讓兒子一直活在捉迷藏的遊戲之中,還偷偷的利用廣播像自己的妻子多拉播放著「早上好,我的公主」

從他們生活的幸福被打斷之後圭多不顧自己也身處險境,無論回來自己是不是遍體鱗傷,他在兒子面前永遠是一副興奮的樣子,告訴兒子又得了多少分,告訴兒子贏了就能坐真的坦克回家,圭多用自己的堅強撐起了兒子快樂的童年,

圭多知道多拉也跟著到了集訓營之後,總是想盡辦法去聯絡多拉,不放過任何機會向自己的妻子傳遞自己還安全的信息,尤其在廣播中他說「我昨晚夢見你了」,這是在給多拉鼓勵,像她傳達愛意和溫暖。

在那麼艱難的境地,圭多給多拉和兒子的心裡建造了一個桃花源,兒子在裡面心無雜念的玩著父親給他設置的遊戲,多拉在裡面感受著圭多的一次一次給自己的溫暖。

最後圭多如果不去找自己的妻子,或許他能活下來,可是那是他的公主,他不可能不去找她。

世外桃源終究沒有等來一家人的團圓。

寫在最後

我們總說邪惡戰勝不了正義,普通人在法西斯的兇殘面前只能成為刀俎魚肉,但是普通人的樂觀,堅強,愛,又在黑暗中閃閃發光。

新生代的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那麼悽慘的經歷,但是「分別,死亡,困難,挫折」同樣在生活中會伴隨我們,這些苦難就像另一個集中營一樣。

《美麗人生》向我們傳達的就是我們在現實中面對這些的時候,除了悲傷還可以選擇自己內心是什麼樣子,在黑暗中內心如果有一束光照過來,所有的陰霾會一點一點消散,心裡住著一個高貴的靈魂在迷失的時候總能靠著這些光的指引找到方向,然後說我贏了。

未來的生活祝福我們。

相關焦點

  • 《美麗人生》:謊言下的人性美
    影片的一開始讓我以為這是一部歡快輕鬆的喜劇,可以在生活的偶然之中遇到無數的歡聲笑語,倒也對得起美麗人生這一片名。只是,當納粹的陰霾開始籠罩義大利,當基度和喬舒亞被帶上開往集中營的火車,我發現仿佛有一塊黑布遮擋了陽光。
  • 《美麗人生》能夠讓你在微笑的淚光中看懂人性
    可就是有這樣一個男孩,他在猶太人集中營裡生活就如在玩一場遊戲,儘管已經邁入花甲之年,再次回憶時,依舊能夠清晰地記得他獲得了坦克時的興奮與喜悅。是的,他贏了,因為他有著能夠讓他戰勝一切黑暗的父親和母親。《美麗人生》,這部1997年的電影太過經典了,以至於想到名字,眼前浮現的就是羅伯託·貝尼尼那個滑稽的笑容。
  • 《美麗人生》:戰爭無法摧毀偉大的人性,荊棘密布的人生依然美麗
    影片以喜劇手法向觀眾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裡的悲慘生活,讓觀眾在殘暴的集中營裡看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美麗人生。主人公圭多憑藉其幽默詼諧又充滿活力的個性贏得心上人多拉的芳心,婚後兩人育有一子喬舒亞。在我看來,幽默樂觀的情調始終貫穿著整部電影,在這一場痛苦與歡笑共存、殘忍與柔情並列的集中營生涯裡,我們深刻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和偉大的人性。總的來說,導演貝尼尼選擇以黑色幽默的態度和形式詮釋大屠殺的題材,是極為大膽而且創新的嘗試。它突破了以往戰爭電影敘事的常規模式,使觀眾在矛盾與統一的掙扎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 《美麗人生》喜劇故事之下的醜陋人性
    《美麗人生》是一部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義大利電影。在導演羅伯託·貝尼尼的導演之下,成為了一個為追求心愛之人,層出不斷的奇遇,為鼓勵兒子不在意現實,而編造的一個善良謊言。這部一部被喜劇籠罩之下的悲劇,亦是悲劇世界中奪目的一簇喜劇。
  • 《美麗人生》:黑暗恐怖籠罩下的人性醜惡與美麗
    時隔23年,《美麗人生》再度被搬上大屏幕,作為豆瓣評分高達9.5的優秀電影,《美麗人生》確實值得一看。影片由羅伯特貝尼尼自導自演,一經播出即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坎城評審團大獎等70項國際大獎。貝尼尼也憑此片成為奧斯卡歷史上非英語角色的第一位影帝。
  • 《美麗人生》:詼諧幽默的背後,裹挾著黑暗中才能綻放的人性光芒
    《美麗人生》在當年其實並不被看好,因為「大屠殺+喜劇」的組合非常不現實,它的風險在於沒有任何值得參考的成功範例。但,導演兼主演羅伯託·貝尼尼這樣的喜劇天才肯定是不走尋常路的。他用義大利式的荒誕滑稽為觀眾構築了一場溫柔美好的遊戲戰爭。當然,他不負眾望,捧回了奧斯卡和坎城這兩大最高榮譽象徵的獎盃。
  • 《美麗人生》,最感人的經典電影,美麗的靈魂成就美麗的人生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經典電影《美麗人生》。這部影片由義大利著名導演羅伯託·貝尼尼導演,拍攝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該片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等多項大獎,還獲得了國際電影獎的多項獎項。廢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們詳細講一講這部電影。1939年,二戰陰雲籠罩著整個歐洲大陸,在義大利,有一個叫瓦多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外表看似笨拙,但內心善良憨厚而且樂觀。
  • 美國不及格,中國觀眾打9.5分,《美麗人生》得罪了誰?
    那麼,《美麗人生》到底好在哪裡?1.劇作紮實《美麗人生》主要展現兩個時空,一個是1939年,一個是集中營時期。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人生的智慧》)。婚姻是披著文明外衣的奴隸制《愛與生的煩惱》。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
  • 電影《美麗人生》我們該如何編織自己的美麗人生?
    可如果放在我們漫長人生路途上再回頭看,今年可能也並沒有那麼黯淡無光。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奧斯卡經典電影《美麗人生》,我們或許會從中汲取到力量。故事的一開始,是一段美麗的邂逅。窮困潦倒的猶太青年圭多對美麗優雅的年輕教師多拉一見鍾情,並開始了孜孜不倦的熱烈追求。可是,彼此之間的社會差距,卻讓他們的感情並不受到祝福,可圭多並不氣餒,這是他深愛的女人,是他夢裡的公主,他怎麼捨得放手?
  • 《美麗人生》:活著,就是最美麗的事
    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麗的。 無論什麼樣的災難降臨,只要生命還在,生活始終要繼續。 活著,就是最美麗的事。心說最討厭這種亂開玩笑咋咋呼呼的小丑一樣的人,可當他在集中營裡也要通過廣播向見不到的妻子說「早安!公主!"、當他想盡辦法讓兒子以為這是個遊戲並且找機會讓兒子吃頓飽飯、當他從容赴死前對兒子做著鬼臉……幽默感真的是最高級的情緒,有苦難,可也是美麗人生。
  • 《美麗人生》美麗的不是人生,而是至死不願意拆穿的美麗謊言
    猶太青年圭多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他彬彬有禮的向多拉鞠躬:「早安!公主!」。歷經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後,天隨人願,兩人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 然而好景不長,法西斯政權下,圭多和兒子被強行送往猶太人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毅然同行,與丈夫兒子分開關押在一個集中營裡。
  • 深度解析《美麗人生》:用笑著的眼淚告訴你人生美麗,未來可期
    新年伊始,《美麗人生》這部影片23年來首次以4k修復的面貌登錄中國大銀幕。終於,如願以償;確實,不負所望。一部好的電影之所以經典,就是無論在何時何地,總能給你的人生給予深遠的啟迪。「在獲悉朵拉周末要去劇院看劇時,圭多也準時出現在劇院裡,一直望向他的公主。在圭多的眼神裡充滿了濃濃的愛和傾慕。此刻,他真的視朵拉為自己的公主一般。這一點朵拉的男友就顯得十分遜色了,他絲毫不考慮朵拉的感受,滿口答應她不去局長飯局,結果見了局長卻還要去,也不能體會朵拉想吃冰淇淋的感受,在他身上,朵拉絲毫沒有開心的感覺。
  • 《美麗人生》:謊言裡包裹最純淨的愛
    由羅伯託·貝尼尼自導自演,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治·坎塔裡尼等主演的《美麗人生》於今日登陸院線。距離影片在義大利首映已過去22年,這個在絕境中父子之間的「千分遊戲」依舊值得影迷重溫。  「遊戲什麼時候結束?」小男孩約書亞對父親圭多的疑問拉開了重映版預告。在約書亞五歲生日那天,這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
  • 《美麗人生》: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麗的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卻不容易說清楚,它像寓言一樣既有悲哀,也有奇蹟和歡樂。《美麗人生》是一部由羅伯託·貝尼尼執導,羅伯託·貝尼尼、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治·坎塔裡尼等人主演的劇情片。1997年12月20日,該片在義大利上映。
  • 來源於內心的美麗人生——電影《美麗人生》
    電影最感人的地方並不是其情節,而是通過情節閃現出的人性之光。從這個角度來說,許許多多的「喜劇電影」,仔細看來卻往往帶有「悲劇色彩」,最終展示的卻是「人性光輝」。沒錯,《美麗人生》就是這樣一部好電影。這部電影的前半部來說,還是很幽默詼諧的。
  • 奧斯卡獲獎作《美麗人生》重映 它到底經典在哪?
    《美麗人生》還拿下包括坎城評審團大獎等70多個國際獎項,至今位列國內豆瓣TOP250榜單裡的第六名。影片上映之初,媒體綜合評價並沒有這麼高,MTC評分僅 59分。羅伯託·貝尼尼表示,《美麗人生》曾遭到義大利本土極右勢力的反對。因為用幽默手法來表現納粹大屠殺,電影在坎城首映時也受到左翼知識分子的批評。
  • 《美麗人生》原型逝世 曾是納粹集中營倖存者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據外電報導,奧斯卡得獎電影《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講述的是一位義大利猶太人在納粹集中營以積極的態度保護兒子。啟發這故事的納粹集中營倖存者薩爾莫尼(Rubino Romeo Salmoni)周日在羅馬逝世,終年91歲。薩爾莫尼1944年被義大利法西斯警察拘捕,最後被送到「死亡工廠」波蘭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時年24歲。他曾說:「在奧斯威辛我不是薩爾莫尼,而是猶太人編號A15810,等候被消滅。」他以「地獄」形容營內非人的生活,長期饑寒交迫,常赤腳在雪地站數小時。
  • 《美麗人生》一部好電影
    昨天晚上一個人看了《美麗人生》,哭的一塌糊塗。。能把我弄哭的電影沒有幾個,這算一個。。本以為自己已心如鐵石,再也不受感動,看完才發現根本沒有想像的那樣硬。。想起親戚跟孩子一起讀童話,我們對孩子說壞人被懲罰,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一生。。這樣的謊言終會破,他遲早會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他童話裡的世界。。
  • 淺談羅伯託·貝尼尼代表作電影《美麗人生》的主題與藝術手法運用
    電影《美麗人生》是義大利著名導演羅伯託·貝尼尼的代表作品,影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戰爭的殘忍、愛情的美麗和父愛的深沉。影片中主人公圭多通過一個善意的謊言,向兒子展示了自己的深沉父愛,體現出了猶太人愛的教育,使觀眾可以在殘酷的戰爭中依然可以體會到人性的美好。
  • 遺傳學第三定律提出者:摩爾根說|人生需要美麗的人性
    人生需要美麗的人性——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致兒子的信親愛的威廉:在與你正式交談之前,請讓我問你幾個問題:你曾經問過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嗎?你曾經反思過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嗎?在這封信裡,我想和你談談有關人性的話題。人性是什麼?隨著人們社會閱歷的增多,每個人都會無數次地在生活中提出這個問題。我認為人性就是人的一切美德的總和。它包括堅強、剛毅、同情、公正、善良等等一切值得歌頌和讚揚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