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向左、英特爾向右,一場亂鬥後的「安防模式」之爭

2021-01-14 雷鋒網

3M百年來所走的路可以概括為序列化道路,這也是海大宇等安防巨頭們正在走的路。

他們最大的共性是:緊貼用戶需求,做漸進式創新,擅長做加法,貨架很長,但每款產品都很好用,廣受行業上下遊匿名認可。

他們堅持產業分散論,行業碎片化依然是主流,安防不需高富帥,而缺經濟實用男。

英特爾的偉大則可理解為聚焦,懂得斷舍離,這正是阿里、華為、商湯等安防跨界巨頭們所選的路。

這兩者間含一大交集:偏愛教育市場,做顛覆式創新,善於做減法,產品有限,但大多是突破底層核心技術的大國重器,進而一舉躍升產業鏈領袖。

他們大多信奉行業一統論,大聯網、大數據、大平臺、大生態是市場所向。

譬如:阿里提出了城市大腦、華為提出了一雲一湖一平臺、商湯提出了城市級視覺中樞平臺。

一個做重、一個做輕;一個做深、一個做寬,大相逕庭的兩類商業玩法,同時又能找到成功案例完美佐證。

如此,究竟哪一派打法才能真正代表安防的終局?

1、3M的前世今生

正如監控攝像頭≠安防一樣,口罩也≠3M。

這是一家特別神奇的公司,你甚至找不到一個詞可以準確地總結出它的主營業務。

文教衛、安防、汽車、交通、光學......有人的地方,就有3M;沒人的地方,也有3M。

3M,全名為明尼蘇達礦業製造公司(Minisod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成立於1902年。那一年,慈禧太后第一次撤簾露面,召見各國駐華使節。

從字面意思大概也能猜到,這家公司成立之初只想挖礦致富。天不遂人願,最後非但沒有挖到礦,還差點把自己挖破產了。

為了活下去,他們有兩條路可以選:1、關門大吉、解散員工;2、學習其他美國公司,從工程商轉型為設備製造商。

考慮到前期投資太多,3M無奈選擇了後者。做什麼呢?用開採出來的礦砂製造砂紙。

1914年,3M加班加點總算搗騰出了他們的第一款自研產品:研磨砂布。

得益於當年美國的淘金熱,當時這款產品的火爆程度不亞於2020年新冠初期的口罩市場。

如果說砂紙只是讓這家公司有口飯吃活下來了,透明膠帶直接讓3M紅透了半邊天。

這款膠帶易粘易撕,直接解決了當時汽車噴漆工藝上的長久困擾。(如果不貼膠帶,容易噴到其他地方)

透明膠帶的聲名鵲起也直接讓3M年少成名,之後這家公司的創新成果像是開了掛般地湧向世界各地:

從四十年代的國防材料到五十年代的機電產品到六十年代的無碳紙、投影系統再到七、八十年代的製藥、能源、九十年代的顯示器增亮膜、柔性電路等。

至此,一個日不落商業帝國就此落成。

百餘年間,3M創造的產品超過6萬種,覆蓋各個行業,支撐3M在工業和材料界歷經百年而不衰。

今天,有人甚至稱它是一家除了上帝,什麼都能造的公司。

2、海大宇們:緊貼用戶,漸進創新是無二之選

百年老店何其難。

復盤歷史,多少天之驕子面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缺乏警惕而深陷泥潭。

今年已滿118歲高齡的3M,緣何能夠持續活躍於國際市場,且業務觸角還在不斷延伸?

有兩點重要原因值得深究:一是不停地漸進式創新;二是不停地做加法。

創新的主要形態分為兩種:顛覆式創新及漸進式創新。

顛覆式創新是一口氣推翻了整個傳統的產業結構;漸進式創新則是在原有的架構上做一次又一次地正向微調。

漸進式創新是浸透到3M骨子裡的文化基因和核心競爭力。

一百多年來,3M的創新從來都不是飛機大炮、也不是飛彈衛星,未曾星辰大海;而是一顆顆螺絲釘、一卷卷小膠帶,細緻到塵埃。

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中,不提倡員工做Me too、說Me too,需要實時保持創新勢頭,超越用戶期待,找到市場商機。

不停地做加法則體現在產品矩陣上,從洗碗布到電腦屏幕、從牆壁掛鈎到汽車貼膜、從醫用口罩到工業器件。

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產品皆被3M完整地串聯起來,形成一道又一道堅不可摧地護城河。

3M的獨到之處在於始終保持警惕,以漸進式的革命策略顛覆已有的市場和產品。而他們所做的所有加法都未曾僭越一條底線:

始終以最高性價比的產品,滿足廣泛市場用戶的實際需求。

這兩點,其實也已深埋海大宇等安防巨頭的骨骼之中。

此前AI掘金志曾撰文提到,海大宇等安防巨頭的貨架之長讓人咂舌:從軟體到硬體、從屏顯到網線,大多都自產自銷。

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接受雷鋒網專訪時曾解釋過這一點:海康是否做某個產品,完全看客戶價值。

「別人做得比海康好的,讓別人做;做得沒有海康好的,海康自己做。」

於創新層,海康等領頭羊也不止一次對外表示:包括對AI項目的投資,均實行漸進式投入,領先市場半步即可。

他們認為,一項新技術帶來的產品應用面較為寬泛,不必一下子全部鋪開。有機會,增加一些投入,有更多機會,再增加些投入。 

"如果早於市場一兩步,技術的確領先了,但教育成本也很高,到最後多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換句話說:大部分時候,開啟技術浪潮的主體和收穫商用成功的主體,並不是同一個主體。

最佳局面是:勢頭起來了,產品準備好了,訂單也就進來了。

其實細緻琢磨海康等巨頭近二十年的戰略玩法:從籍籍無名到登頂全球,他們的確沒有太多顛覆性創舉,採取的多是不太激進的跟進策略。

從因未做軟體產品被當年的華三吊打,到因沒有跟上海思3512方案而被客戶痛斥。

這些活生生地例子時刻鞭笞他們:與其被迫選擇、不如主動出擊;只要你能做得更好,都可以放手去做。

一直在做加法的傳統安防巨頭們,自然而然地走到了產品線齊全、Total  Solution的角色。

在3M、海大宇等企業身上,可以講通一個商業閉環:

時刻保持漸進式技術領先,可以導致滿足市場切實所需的產品領先,產品領先導致品牌領先,品牌領先導致員工領先,員工領先導致技術進一步領先。

同時,這個閉環也存在一個Bug:面對技術變革新周期,身處很多非關鍵性應用領域,技術領先性並不能構成顯著的產品領先性,品牌領先性也構不成員工的領先性。

如此,閉環會破、根基會散,也就給了新進入者突圍機會。

而這,也就是本文要說的另一個故事了。

3、英特爾的發家史

1970年夏天,英特爾開發出了全世界第一款商用微處理器"4004"(即4位的4004處理器)。

這款處理器集成了2250個電晶體,可以處理 4bit 數據,每秒運算 6 萬次,頻率為 108KHZ。

4004的橫空出世,被認為是拉開了微處理器時代的大幕。

1971年中,英特爾很快又從日本手錶製造商精工集團手裡接下了一個不小的訂單:後者急需通過電子手錶這一創新產品撬開消費類電子市場金礦的大門,需要更為強大的邏輯晶片作支撐。 

加班加點便成了英特爾同學們的苦逼日常,埋頭苦幹終現佳果:1972年初,他們成功交付了8位8008處理器 。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這兩款晶片帶來的驕傲中時,它們的主要研發者,年輕的物理學家費德裡科·法金並不滿意,他又開始著手研發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單晶片微處理器。

在法金的思維象限裡,4004、8008雖然滿足了客戶所需,但實際應用效果非常有限,如果單晶片微處理器能夠面世,不但處理速度更快且實用性更強。

1974年3月,也就是法金和他的團隊著手產品設計僅9個月後,英特爾正式向公眾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單晶片微處理器8080。

這款處理器一經發布便成全球焦點:8位晶片運算速度達到每秒29萬次,約為8008晶片的10倍。

次月,電腦發燒友埃德·羅伯茨拿到了8080微處理器,同時著手打造一款置於晶片上的計算機。

1975年1月,《大眾電子學》封面刊登了由羅伯茨組裝的個人電腦 Altair 8800 ,並在導語處印上了幾個加粗大字:電腦走進千家萬戶的時代,來了!

當保羅·艾倫在哈佛廣場中央的報攤上看到《大眾電子學》上印著的Altair 8800圖片時,他像是看到了新大陸,隨即踏著泥濘積雪,一路小跑來到比爾·蓋茨在哈佛的寢室。

文章讀罷,蓋茨好像也意識到了什麼,兩人未曾多想,便開始參與到了這次革命中,瘋狂地為個人電腦編寫軟體。 

同時,Altair 8800也吸引了沃茲·尼亞克的注意,不同於羅伯茨,沃茲是專業的計算機工程師,當天晚上,他也在圖紙上畫下了蘋果I型電腦的雛形。 

英特爾8080微處理器的推出,讓不少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看到了翻身機會。

而英特爾,也憑藉三款微處理器組成的產品家族,尤其是最新的旗艦產品 8080 ,佔據了市場領導地位。

在此後長達半個世紀裡,隨著微處理器成為數十個主要行業內成千上萬種產品的核心大腦,英特爾也一步一步建立起了一個PC時代的嶄新晶片王朝。 

進入移動時代,船大難掉頭也好、後浪推前浪也罷,英特爾遇到了些問題。

移動時代的晶片領域則是高通的天下,一位義大利技術天才維特比霸道登場。

維特比發明的碼分多址技術CDMA,將現代數字通信的解碼複雜度降到極低,而這也讓他和他的公司化身這個時代的寵兒。

於移動晶片市場,英特爾曾投入大量資金,嘗試通過收購英飛凌無線事業部強力涉足,但是這種試水性投資並沒有給前者帶來太多驚喜,最終還是竹籃打水,落得一場空。

2016年6月27日,Marvell以6億美元現金收購了英特爾通信與應用處理器部門,獲得了英特爾的XScale產品線。

這一舉動也正式宣告英特爾真正放棄了移動市場。

進入AI時代,To B市場的數據能力被強制喚醒,而它又開闢了晶片產業的又一個新戰場。

譬如安防市場,99%以上的數據是非結構化數據,安防大數據想走向深度應用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視頻結構化問題。

身處技術節點之上,英特爾又一次捲土重來。

眼下,包括觸景無限等公司都在基於英特爾Movidius VPU模塊做定製開發,實現強大視頻捕捉能力的同時滿足了對海量計算的需求。

4、安防跨界者們:大開大合,專注聚焦是必守命門

不同於3M,英特爾身上有一種獨特氣質:

啃最難的骨頭,做最擅長的事。

世上至少有兩種遊戲:一種稱為有限遊戲,另一種稱為無限遊戲。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無限遊戲以讓遊戲延續下去為目的。

英特爾其實屬於後者。

不論晶片市場如何變化、技術周期如何迭代,英特爾都是每個階段的親歷者與見證者。

做大做強是很多企業家終其一生的夙願,受這種思想影響,很多企業皆實行了多元化發展戰略。

做空調的開始做手機;做手機的開始做電商;做電商的開始養豬;養豬的開始做AI。

收購、兼併、重組,一頓操作下,有的成功上岸身價暴漲、有的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反觀英特爾,52年來所堅持的一條準則熠熠生輝:聚焦自己所擅長,有所不為才能更好地有所為。

這一點,其實在大多安防跨界巨頭身上也有所體現。

包括但不限於阿里、華為、騰訊等玩家,他們雖身在安防,心卻在雲端:

突破底層技術平臺、發力產業交互生態、專供科技黑土地、多行業底層賦能。

譬如阿里,2018年9月,他們便宣布全面開放城市大腦平臺,具體表現為:

視頻AI能力開放:面向視頻行業,全面支持安防行業標準;支持主流廠商的流媒體系統;打通安防和網際網路兩大流媒體領域;10萬路視頻流接入能力。

開源計算平臺開放:基於flink構建計算服務,全面支持開源生態;提供異構計算動態調度、故障切換服務,提供99%時段的實時性保證、提供安全的計算環境,確保用戶的數據以及資源安全。

搜索服務開放:提供實時視覺特徵索引服務、提供高並發實時查詢服務、提供多種視覺特徵碰撞服務。

城市大腦平臺開放的背後,或是阿里急需智慧安防、智能交通領域研發人員和創業者的關注及合作。

商業模式的不同,正考驗著整個行業的實踐智慧,同時也反逼玩家們必須做出取捨。

如果顧頭又顧尾,最終可能兩頭都沒法達到預期效果,這是場景分散化,產品個性化和需求碎片化決定的。

競爭激烈的安防戰場,前有虎後有狼,要麼聚焦、要麼退場。

5、沒有對錯,皆是選擇

3M、英特爾,AI安防戰場不同路線之爭的絕佳模板。

3M的路就是海大宇們的路,貨架很長,每個小東西都好用。

英特爾的路就是跨界者們的路,突破底層核心技術,成為產業鏈領袖。

同時,這個絕佳模板也存一些變數。

英特爾不一定一直對。上市公司業務做輕,戰略選擇之外,還有兩點考量:

1、股東給壓力,做高市值、套現退出;2、為了公司現金流好看,倒逼業務做輕。

3M也不一定一直對。巨頭們做著與自身基因毫不匹配的業務,表面為了爭城池,實則為了圖偉業。

很多表面失敗的新業務,背後其實都是成功的;很多表面的虛晃一招,其實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當然,無論選擇哪種路線、哪類模式,有一點亙古不變:

 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往往是複合式的,不能因為沒有盈利模式而放棄業務,更不能為了追逐利益而忽略產品。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向左走向右走》翻拍泰劇變恐怖片!童話愛情大灑狗血
    (圖/翻攝自幾米Spa) 《向左走向右走》描述在城市中一棟老舊公寓中,女主角習慣出門向左走,男主角是小提琴手,習慣向右走,某日,從來無法相遇的兩人,在噴水池邂逅了,卻在交換電話後,一場雨淋溼了號碼,錯失了連絡方式,從此又回到寂寞的生活。
  • AI 安防,四大「高校派系」之爭
    智能安防這一行,雷鋒網AI掘金志先前將之分為三派:進攻派、防禦派、革新派。以海大宇為代表的「防禦派」;以AI獨角獸們為代表的「革新派」;以BATH為代表的「進攻派」。海大宇們的打法重「邊緣」,從外到裡,保持軟硬一體化優勢。BATH玩命搭建作戰平臺,一致向後,打造泛安防生態圈。
  • 向左走向右走,<遇見>宜蘭幾米廣場
    不記得是何時知道宜蘭「幾米」這個插畫家,所以自然也不清楚它是何時開始紅的?
  • 向左走向右走: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是緣分讓他們交集在一起
    《向左走向右走》有電視劇版本和電影版本,電視劇版本是陸毅、賈靜雯主演的,因為是劇集版,所以感覺出現了很多拖劇情的情節,就像是所有愛情電視劇一樣,一定要加上一點:兩人的戀愛家長不同意、有一個壞壞的配角、再有些三角戀……感覺就像是一個標準的偶像劇而已,但好在陸毅、賈靜雯正年輕,很帥很美,所以依舊還是很好看。
  • 科技向右,文化向左:全球化的新動力
    科技向左,文化向右 全球化:困境還是機遇? 科技是客觀的,在效率最大化準則下,科技標準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效率高的技術標準就是正確的,效率低的技術標準就是錯誤的;在創新成果共享上,科技標準也有「正確」和「錯誤」之分,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接受的標準就是正確的,被少數國家接受的標準就是錯誤的。任何「錯誤」都應該有向「正確」靠近的必要,成為統一的科技標準。
  • 蘋果推出自研M1晶片後,英特爾再也不能隨意「擠牙膏」了
    相比之下,英特爾在大眾輿論中的形象多少有些尷尬,過去幾年來因為多代 CPU 之間性能提升幅度較小,還比 AMD 的 CPU 貴,被用戶調侃為「牙膏廠」。曾經的 PC 領域霸主英特爾,怎麼就「落後」了呢?一步慢,步步慢和 Apple M1 晶片、AMD 最新的 Ryzen 晶片系列相比,英特爾被調侃最多的就是 CPU 工藝製程落後。
  • 「口罩識別」後,「頭盔識別」躋身 AI 安防 C 位
    單一算法沒前途,多技術融合才是未來騎行佩戴頭盔非常之有必要,2019年廣東省做過一項數據統計:涉及摩託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交通死亡人數佔全部事故的比例超過50%,居各類交通事故之首。同時,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為顱腦損傷致死。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規範使用安全帶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
  • 《向左走·向右走》Turn Left Turn Right
    兩人各自整理行李,準備離去,奇妙的事情卻在這時發生……[製作背景]  《向左走,向右走》於2002年聖誕在臺北展開拍攝工作,拍攝地點包括臺灣及香港。  「作為華納電影製作的第一部華語電影,我們很榮幸能與杜琪峯及韋家輝合作。」
  • 《向左走向右走》相中金城武梁詠琪
    《向左走向右走》相中金城武梁詠琪2002年10月12日09:07:03 網易娛樂    暢銷作家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將被香江導演杜琪峯改編上銀幕,誰是《向左走,向右走》的最佳銀幕代言人呢?  《向左走,向右走》是住在同一個城市、同一樓的2個寂寞男女,因為偶然相遇,又因為各自出門向左走、向右走的習慣讓他們無法再相遇,也讓他們依舊各自寂寞。幾米的手繪本風靡不少人,大明星林青霞都曾表示欣賞幾米的作品,而杜琪峯更決定將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  據側面了解,《向左走,向右走》的卡斯,杜琪峯已相中金城武和梁詠琪這對銀幕金童玉女。
  • 任正非向左,馬雲向右,俞敏洪的評價一針見血
    2018年,俞敏洪出席在南昌舉辦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時,做了一場主題為「在動蕩的時代做不動蕩的自己」的演講。演講中他肯定了中國的科技應用水平,認為是可以做出一番事業的。但是中國的科技巨頭普遍眼界太低,幹的都是能撈一把就撈一把的事兒。俞敏洪直擊要害:「不管是拼多多還是阿里巴巴,包括騰訊,都是利用了中國人民喜歡買賣東西、喜歡互相八卦這樣的低級趣味。」
  • 英特爾「創意大比聘」懸賞創意達人
    2011年9月3日(北京)——由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與搜狐網、中國教育電視臺1套及江蘇衛視聯合主辦的「英特爾創意大比聘 」活動第二輪海選的現場比賽在北京新東安廣場火熱進行,參賽選手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於創意的理解和熱愛!
  • APA與APS之惑:心理學的「劍氣之爭」
    1892年,APA正式成立,近100年後(1988年),APS成立。APS不是第一個從APA中分裂出來的組織,作為美國正式的心理學組織的母體,APA歷經分合。一部分成員從APA分離出來,無非是因為新的組織更能代表他們的需求和利益。大體而言,致力於科研的學術群體與關注臨床的應用群體之間的緊張關係是多數分合背後的原因,這也正是我們所謂的心理學的「劍氣之爭」。
  •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再也不見了———《向左走向右走》讀後感
    向左走向右走》讀後感——段晨雨寒假時偶然看到幾米的漫畫書《向左走向右走》,反覆看過之後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氤氳在心底,感觸頗深。《向左走向右走》是漫畫家幾米的出名之作,描述了一個唯美的青春故事,幾米用清新絢麗的色彩和美麗簡單的線條為我們帶來一篇篇難忘的畫面。故事以日記的形式展開和結束,在城市郊區的同一幢樓裡住著一個男孩和女孩,他們之間只隔了一面牆。但就如故事所說的那樣:她習慣向左走,他習慣向右走,他們始終不曾相遇。
  • 商品內容化向左,內容商品化向右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作者:兔兔,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不只淘寶、京東、拼多多,今天用戶打開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都能夠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
  • 爐石傳說:第三輪「勇士大亂鬥」,這次亂鬥聽我的,選德魯伊
    周四的早上,是屬於我們爐石玩家的,因為我們有最令人期待的亂鬥模式!今天是最後一輪的「勇士大亂鬥」,這次我們將再次化身為拉斯塔哈的一個boss,選擇他的神龕來擊敗我們的對手。本次亂鬥亂鬥模式:「勇士大亂鬥」決勝局玩法介紹:不用小編詳細說了吧。這次還是直接選好職業,祭出我們獨特的神龕,打敗對手。
  • 向左走,向右走,都是向前走
    01幾米在《向左走,向右走》中恰到好處地描繪出了命運的那般奇妙和無奈。她和他,一牆相隔的兩個人,她習慣向左走,他習慣向右走,他們始終不曾相遇;但是,人生總有許多巧合,兩條平行線也可能會有交匯的一天,那天他們在公園遇見,有如失散多年的戀人;可是,人生總有許多意外,握在手裡的風箏也會突然斷了線,大雨淋溼了他們分別前互留的號碼,她和他再次失聯;她還是習慣向左走,他還是習慣向右走,在同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尋找那一個陌生又熟悉的背影,常常莫名哀傷……又一年了,他們對彼此的記憶只剩下一張被雨淋溼的電話號碼
  • 向左or向右?TUMI向你,與自由相遇
    向左去享受旅途的樂趣?亦或是向右自由漫步?,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國際領先的高端旅行生活方式品牌TUMI,一起來看看不一樣的選擇旅途是否會有所不同。在旅途中發現無限趣味選擇TUMI V4 系列行李箱,將貼紙自由組合,加上個性印記,旅途自然出趣。
  • 男生向左,女生向右
    競爭下的擔憂阿瑜今年上高三,她所在的文科班對於怎樣編排座位存在一個「潛規則」。「我們班女生比男生多。前幾排全是女生,最後才是男生,高個子的女生只能坐在後排,但是男生不能坐在前排。調位置的時候,要求女生和女生坐在一起,男生和男生坐在一起。」對於這條「潛規則」,阿瑜曾經問過班主任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杜絕早戀。
  • 英語美文 | 向左走,向右走
    每次出門,不管去哪裡,總是習慣性的先向左走。 He lives in an old apartment in the city suburb.他住在城市郊區的一棟舊公寓大樓裡,Every time, wherever he goes, he is used to turning right.
  •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Special】評測:內容滿分!系列最完美一作
    雖然當中有7位是「Dash Fighter」(Echo Fighter),部份招式只有小改變的鬥士,但也無阻今集大亂鬥之空前盛大。而且除了角色外,今集的戰場版圖、道具、輔助模型等亦是系列集大成,更有極多對戰模式包括自訂亂鬥、300%殊死戰、全員對戰、團隊戰及淘汰戰等。更追加很多深入的設定,包括詳細的對局、讓賽、道具規則,亦可以設定戰鬥時切換戰場等,整體非常完美,完成度是最高的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