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常有人回收「牙膏皮」,為啥現在沒人收了?

2021-01-21 騰訊網

「鵝毛鴨毛甲魚殼,橘子皮牙膏皮破布頭——換糖吃囉——」每當聽到這吆喝聲,小孩子們便蠢蠢欲動,立馬拿著家裡的空瓶子、牙膏皮,向「挑貨郎」奔去,待到挑貨郎檢查好貨物,便笑眯眯地從擔子裡掏出一些糖果,拿到糖果,孩子們開心得不行。

除了糖果,挑貨郎的擔子裡,還有各種生活用品,啥襪子、手帕、髮夾、肥皂、花露水、針線,可謂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挑貨郎是最受人們歡迎的職業之一,他們主要遊走在各大鄉村地區,為老百姓帶來許多便利。

那時候的挑貨郎,可和現在的商販們不同,他們並不局限於金錢交易,反而更喜歡「以物換物」,只要有賺頭,啥都能換,當年他們最喜歡的東西,莫過於「牙膏皮」,若是哪個娃娃帶牙膏皮來,挑貨郎會多給他一些糖果。那麼問題來了,如今被我們隨意丟棄的牙膏皮,當年為啥那麼受歡迎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當年我國的社會背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建設時期,許多物資都還比較缺乏,工業原料需求很大,而當時的牙膏皮,基本都是由鋁、錫、鉛等金屬材料製成,雖說一支牙膏皮裡沒多少分量,但積少成多,匯集起來也是非常可觀的。根據資料顯示,九十年代初期,每公斤鋁的價格在10元左右,和糖果比起來,自然是值錢得多。挑貨郎們以低價收購牙膏皮,再賣給需要的廠家,從而賺取差價。

除了能用於工業中,廢舊牙膏皮還能用來修補搪瓷盆、搪瓷缸啥的,用過搪瓷製品的朋友都知道,它們特別容易磕壞,時間一長,表層的搪瓷就會脫落,到最後破了洞。而廢舊牙膏皮上的錫紙,不但可以補上破洞,並且還自帶防鏽效果。一些手巧的人,還能將牙膏皮弄成燒開水壺的壺嘴套子、魚鉤啥的。

就這樣,原本只能當垃圾扔掉的牙膏皮瞬間變廢為寶,同時還做到了保護環境,實在是一舉多得。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咱中國的經濟是越來越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如今我們再也不需要用牙膏皮去換幾個糖果吃,大多數人用完牙膏後隨手就將它扔掉了;其次,隨著我國生產力的提升,金屬的價格也是越來越低,自然不需要用牙膏皮來提鍊金屬,加上如今的牙膏包裝大多變成了塑料,自然失去了回收價值;最後,便是挑貨郎的消失,如今他們不再走街串巷,而是去專門的地點回收廢品,換了一種工作模式,那讓人激動的吆喝聲,就這樣消失在歲月的洪流中。

各位讀者朋友們還記得挑貨郎嗎?你們有沒有和他換過東西?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討論!

相關焦點

  • 上世紀經常見回收牙膏皮的,牙膏皮有啥用,現在為何沒人收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因此,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提倡進行垃圾分類,而在八九十年代興起的回收廢品的人卻很少看到了,曾幾何時隨處可見走街串巷收廢品的人,其中牙膏皮更是深受他們的歡迎,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牙膏皮有什麼可回收的呢?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些初中就退學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我國1986年就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在初中就退學的學生不在少數。初中就退學的學生原因有很多,有家庭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愛讀書了,想早點找工作,賺錢補貼家用。那些初中就退學的學生,現在生活的怎麼樣了呢?
  • 老照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遼寧省錦州市,帶你重溫昔日的美好記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遼寧省錦州市的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兩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其中還有一張關於錦州第二高中的老照片,因為這張照片太過模糊修復了多次都不能上傳,所以給大家說一聲抱歉。
  • 八九十年代的一輛摩託車,現在值多少錢?講出來都難以相信!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汽車還沒有像現在如此普及,那個時候馬路上最拉風的車當屬摩託車。特別是香港電影《天若有情》裡劉德華騎著摩託車帶著吳倩蓮流鼻血的經典畫面,讓很多男生們看得如痴如醉,無不盼望著趕快長大,也能有這樣一輛摩託車,載著心動女生肆意馳騁。
  •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專生,真的很牛嗎?
    甚至比現在考上清華北大都要來得高興、更加自豪,畢竟,能考上的鳳毛麟角,都是頂尖高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各個行業開始起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專生是一個特殊時期特有的產物——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改革開放不久,社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人才斷層,缺的不僅僅是高層知識分子,社會中擁有一定實用專業知識的中等專業人員也是奇缺,尤其是在中小學教師、工廠一般技術人員、基層鄉政幹部等領域人員出現青黃不接,急需年輕血液補充。所以,那時候的畢業生是不愁工作的,畢業即有單位要,而且多是肥缺,甚至被委以重任。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四大「菜籃子」之一,崇文門菜市場幾經變化
    這個櫃檯每天賣出近500公斤大肉餡作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四大「菜籃子」之一的崇文門菜市場,給人留下了太多美好回憶。人們記住了它「真在質量,誠在服務」的經營理念和傳統特色。如今,北京人走進新的崇文門菜市場都有一有種親切感、信任感。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和香港流行音樂哪個更強?
    提起流行音樂,許多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港臺流行音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流行音樂方興未艾,流行樂壇人才輩出,經典歌曲頻頻湧現,以至那個時代成了流行音樂再難逾越的一個高峰,也是無數歌迷永遠難忘、無限懷念的一個時代。
  • 八九十年代在中國出版圖書最多的四大出版社
    作者 | 韓元富 孔網店鋪:韓元富的書攤)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舊書說# 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中國出版圖書最多的出版社那就是遠方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灕江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這幾家出版社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版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其中遠方出版社出版的外國禁毀叢書,曾經被各大出版社模仿出版。時代文藝出版社也曾經出版過此類圖書。但是他對於中國當代文學也是特別關注的。文藝出版社於1985年前後開始出版新時期爭鳴文學創作叢書。可以說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學作品只要不是違背社會倫理道德就會有一個發表的園地。
  • 八九十年代,為什麼電視臺一到周二就停播?現在總算知道了
    八九十年代,為什麼電視臺一到周二就停播?現在總算知道了說到電視機,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還是一個稀罕物品了。那個時候的電視機,並不想現在的液晶電視機一樣,屏幕很大,電視機也很薄,那個時候有很多電視機都是黑白的,播放的畫面只有黑白兩種顏色,並且電視機還是很大的一個物品。我記得我小時候還看見過那種電視機,動不動畫面就變成了「雪花」,而且在八九十年代的電視臺一到周二就停播,這是為什麼呢?經過我詢問電視臺內部人員,總算總結出了以下三個原因。
  • 八九十年代的技工學校學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當年的技工學校數量真不多,一個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差不多只有一兩所政府主辦的技工學校,更多的是大型廠礦企業自己辦的技工學校。對於此前的技工學校招生不是很清楚,但對94年及以後的情況是親身經歷,所以比較了解。聽說此前的技工學校招收的高中畢業生水平還是很不錯的,大家也知道,因為當年上個高中都是成績非常不錯的學生了,而大學錄取率就更低了。
  • 溫州舊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橋頭崛起 「東方第一大紐扣市場」
    編者按:  一提起永嘉橋頭,發生在的那一幕便自然浮現在人們的面前——嘈雜狹小的街道,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熙熙攘攘的淘金者,紛至沓來的取經人,慕名而至的領導、學者、媒體記者,以及「東方紐扣之都」、「東方的布魯塞爾」、「中國第一大農村專業市場」等接踵而至的美譽,所有這些無不為橋頭這塊
  • 衛報評上世紀九十年代意甲最佳陣!大羅巴蒂領銜鋒線!
    門將:帕柳卡 上世紀九十年代意甲聯賽中湧現出了不少偉大的門將,包括曾加、佩魯濟、託爾多和年輕的布馮。帕柳卡在1991年幫助桑普多利亞贏得聯賽冠軍之後轉投國際米蘭,出場165次(整個職業生涯出場634次),並贏得了「一堵牆」的綽號。
  • 豐縣老家八九十年代的「趕集」
    農村人,要種地,要幹農活,這仿佛是永遠逃脫不了的宿命。最能慰藉心靈,消除疲勞的也便就是趕集了。趕集,在我小的時候,像王溝這樣的集,是隔一天一個集,有些地方是五天一個集。不逢集的話,有很多東西都買不到。在那會兒,一些大娘們經常會搞錯日子,風塵僕僕的去趕集,卻撲了個空。
  • 你知道八九十年代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你知道八九十年代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說出來會讓你蕭然起敬。先說說當年考上中考是什麼待遇。當年考上中專,一旦收到錄取通知書,就立馬遷戶口,俗成「農轉非」。現在人可能對戶口這玩意兒沒什麼概念,當年可是吃皇糧的待遇的。當時還是農業為主的時代,祖祖輩輩靠種地為生,考上中專,即是由此可進入城市戶口的序列,再也不要面朝黃土背朝天了。關於「醜是不是醜,就是農村戶口」這方面的段子大家可以看看。
  • 想起了當年的廢品回收站
    回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垃圾回收及處置,只有你不屑小利扔棄的,沒有「投胎無門」的。越是臨近7月,上海的垃圾分類越是熱火朝天,已成全民最關注的話題,對此,我簡直興奮雀躍——這是繼往開來、移風易俗、素養提升的全民升華。
  • 農村上世紀80年代,三伏天沒電沒風扇沒空調,農民怎麼熬過盛夏?
    當然現在很多經濟相對比較好的農村地區,其實也已經安裝了空調和電扇,那麼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沒有電扇,空調是怎麼度過三伏天的呢。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從我記事開始一直到現在,幾十年時間內,我們家都沒有用過電風扇和空調。在七八十年代,農村山區沒有通電。90年代通電之後,根本沒錢買電扇。後來到了2000年之後,我們出去讀書了,父母在家裡拼命掙錢為我們出學費,壓根沒錢也不願意買電扇。後來我們畢業之後,要給家裡買電扇,父親也不允許。他說完全用不著,沒有像城裡那麼熱。
  • 從為「破爛兒」辦展到app預約上門回收,講述京城收廢品的陳年往事
    1959年,原崇文區廢舊物資回收公司的收購員在街巷中收購廢品。李晞 攝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的胡同、大院裡設有廢品收購站,人們隔三差五將平時積攢的廢品拾掇出來,拿到收購站換回幾毛錢。報紙、剩骨頭、牙膏皮、廢銅爛鐵……都能換錢。那會兒,廢品回收支援了工農業生產,也為國家創造了財富。
  • 上世紀九十年代華縣公安局頒發的自行車駕照
    騎自行車也需要駕照 有些人聽上去有點稀奇 但這是真的 自行車駕照以前再全國多個城市出現過
  • 路遙——《平凡的世界》: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故事
    本文發布於07年,今特此找出來,讓我們一起懷念路遙,懷念那個永遠也不回不去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前些天正是路遙去世十五年的日子。著名的或非著名的大小人等紛紛撰文紀念。我趕個熱鬧,把一直想說的話一併說出吧。
  • 八九十年代明星珍貴老照片: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男帥女美!
    這些好看的照片真的是十分的令人不會去不喜歡的,年輕時候的朱茵的顏值簡直可以秒殺現在眾多女明星!八九十年代明星珍貴老照片: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男帥女美!早期的小虎隊是不是很帥氣?吳奇隆相貌沒太大變化。八九十年代明星珍貴老照片: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男帥女美!鍾楚紅,可謂是那個年代很有名氣的一位女星了,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