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寒窗苦讀無人識,金榜題名天下知」,自古以來,金榜題名都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自高考結束後,各地的文理狀元就是人們討論的重點,他們考了多少分、報考什麼大學、報讀什麼專業等等,往往能吸引一波又一波的關注。培養出高考狀元的家庭、學校,甚至是任課老師都會被爭相報導,喜不勝收。
往年,表達「金榜題名」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大辦「謝師宴」,宴請老師、宴請同學、宴請親朋好友,全國各地的餐飲業堪稱火爆,甚至還要提前預定。但近年來,「謝師宴」似乎已經遇冷,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了。那麼,為什麼現在沒人辦謝師宴了呢,原因無非是以下四點。
一、貧困家庭難以承受
高考狀元,金榜題名,的確值得高興,往年高考之後也確實會掀起一股「謝師宴」之風。但大擺「謝師宴」,對於那些經濟條件貧困的家庭來說就是一種負擔,父母對於孩子的付出還遠沒有結束。上大學之後,孩子的花銷更大,在許多家庭尚且不能攢夠大學學費的節骨眼上,如果還要大辦謝師宴,貧困家庭會不堪重負,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因此,與其花重金大擺謝師宴,倒不如買點好菜,一家人圍聚在一起,自己犒勞一番。
二、謝師宴並非好風氣
我國歷來講究人情來往,但凡宴請賓客,不論主人是否有收禮的想法,來參加宴席的客人一般不會空手赴宴,俗稱「隨禮」,既有「隨禮」,必有「回禮」,這一來一回盡顯親情、友情的庸俗之風。此外,如果辦宴席的一方很好面子,必然會將排面弄得很大,這樣容易造成鋪張浪費,助長攀比之風。大部分謝師宴,謝師是假,顯擺是真,這股不良之風早該歇氣了。
三、謝師宴的主角也有苦難言
謝師宴,字面意思就是通過擺宴席的方式宴請老師,感謝老師的培養之恩,但對於謝師宴的主角--老師們來說,他們也並不願意參加這種宴席。曾經有一位老師向筆者透露:「參加謝師宴,吃了也白吃,不僅會離間師生之間的情誼,也會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吃謝師宴又不能空手而去,隨禮的錢都花了半個月工資」。如此看來,謝師宴這種謝恩形式,就連老師們也有苦難言,堅決反對。
四、廉政建設的成果
其實,近年來謝師宴之所以逐漸淡出視野,主要原因在於全國各地的廉政建設的成果。為了消除攀比、鋪張浪費的歪風,根除借謝師宴之名伺機斂財的腐敗分子,各地的廉政部門相繼下發了相關禁令,禁止任何形式的謝師宴,與謝師宴一同被打入「冷宮」的還有「升學宴」、「擇校宴」等等。廉政部門的這些舉措,給不正之風畫了紅線,廣大老百姓也無不拍手叫好,舉雙手贊成。
其實,人們對於謝師宴早有定論,感謝師恩的方式有很多,而謝師宴是最不值得提倡的一種,廣大網友也直言道:「謝師宴,要改消停了!」。關於謝師宴,您的觀點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