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熱評:不約「謝師宴」與尊師重道沒矛盾

2020-12-17 澎湃新聞

央視熱評:不約「謝師宴」與尊師重道沒矛盾

央視新聞8月28日消息,畢業升學季,正是「謝師宴」「升學宴」的高峰期,網絡上相關的信息也多了起來:

有家長這樣吐槽:女兒小學畢業,有家長組建了一個微信群要給孩子的老師辦場「謝師宴」,還要求必須隆重,最後在幾位「家委會」家長的強烈要求下,把地點定在了本市最好的一個五星級標準的酒店。

有新聞曝光:海南省東方市部分村莊大操大辦升學宴盛行,有人一天就收到6封請帖,還有人錄取結果還沒出來就宴請賓客,只因有村民提前聽到「整治升學宴」的風聲,怕等不到錄取通知書下來,便急著先辦了。東方市紀委對此表示,相關文件的出臺針對的是黨員幹部和國家公職人員,管不到「普通村民」。與此同時,全國很多地方也陸續下發通知,明確表態嚴禁違規操辦「謝師宴」。

原本,用一場聚餐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無可厚非。但當前的現實卻是:一部分「謝師宴」早已偏離了它該有的主題、原有的味道,變成了流於形式的互相攀比之舉。比如:出席朋友或領導同事孩子的「謝師宴」時要不要帶上「紅包」?等自家孩子畢業時要不要也擺上幾桌回個禮?對於老師來說,應該也會覺得兩難吧:去,多少有些彆扭;不去,會不會讓家長覺得不給面子?對於孩子來說,還未走向社會就接收到了不良風氣的薰染。至於那些身有公職的家長們,還有可能因此陷入「宴請斂財」的困局。

如此「謝師宴」,跟「尊師重道」還有什麼關係?社會上早有很多對「謝師宴」好感不大的聲音,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此。但是,儘管有輿論一直在抨擊,儘管有教師不斷站出來表示拒絕,這個「不是傳統的傳統」多年來卻並沒有被成功地「移風易俗」。很多普通人在收入不高的情況下還要掏一筆錢來應付這樣的人情往來,感覺非常吃力與無奈。「謝師宴」這麼多年無法杜絕,也是在提醒我們:僅憑少數人的努力是無法推動一個地方的「移風易俗」的,是到了政府部門出臺措施來倡導社會風氣轉變的時候了。

今年的升學季,我們確實看到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門積極行動了起來,有的發布《拒絕操辦「升學宴」的倡議書》,有的與子女參加中考高考的黨員幹部籤訂《不違規操辦「升學宴」「謝師宴」承諾書》,有的在鄉規民約中明確列出禁止「謝師宴」的規定,有的設立公開舉報電話、投訴信箱、明察暗訪等方式嚴查違規操辦「謝師宴」行為……

除此之外,對於商家為牟利在「謝師宴」上的推波助瀾,也應有明確的法律法規進行制止。從全社會的層面上,怎樣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讓感恩教師的載體豐富起來,讓我們對教師表達感恩的行動多元化起來,也是需要相關部門積極倡導的事情。畢竟,尊師重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到了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用更加文明、更加高雅的謝師形式來取代已經變了味的「謝師宴」,需要全社會出謀劃策、認真對待。(原題為《熱評丨不約「謝師宴」與尊師重道沒矛盾》)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謝師宴,開學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熱評丨不約「謝師宴」與尊師重道沒矛盾
    比如:出席朋友或領導同事孩子的「謝師宴」時要不要帶上「紅包」?等自家孩子畢業時要不要也擺上幾桌回個禮?對於老師來說,應該也會覺得兩難吧:去,多少有些彆扭;不去,會不會讓家長覺得不給面子?對於孩子來說,還未走向社會就接收到了不良風氣的薰染。至於那些身有公職的家長們,還有可能因此陷入「宴請斂財」的困局。
  • 不約「謝師宴」與尊師重道沒矛盾
    畢業升學季,正是「謝師宴」「升學宴」的高峰期,網絡上相關的信息也多了起來:有家長這樣吐槽:女兒小學畢業,有家長組建了一個微信群要給孩子的老師辦場「謝師宴」,還要求必須隆重,最後在幾位「家委會」家長的強烈要求下,把地點定在了本市最好的一個五星級標準的酒店。
  • 師恩豈止是一場「謝師宴」所能承載!建議建立「網絡謝師宴」
    學生和家長擺謝師宴的初衷是為了感謝師恩,是金榜題名之後學生對老師表達的感謝。然而,隨著社會風氣的影響和精明商家的炒作,單純的謝師宴已經淪為了庸俗的「口腹之宴」。去年,就有媒體報導,哈爾濱市南崗區一名準大學生,想擺「謝師宴」感激老師,卻又生活困難,拿不出錢。最終走上搶劫之路,毀了自己的前途。當然,這只是個案,不能一概而論。
  • 東方快評丨變了味的「謝師宴」當休矣
    謝師宴,也稱「升學宴」。幾千年來,國民一直崇尚尊師重道。如今,孩子歷經「十年寒窗」,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無論是學生本人,還是學生家長都想對老師這些年的諄諄教誨表示一下感謝。從道德和禮教上來看,教師教書育人付出很多,應該得到學生和家長的愛戴、尊敬,尤其那些上了線、只待領取錄取通知書的「準大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因感恩而自願「出血」宴請一下老師,其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
  • 謝師宴可以拒絕嗎
    高考成績出來了, 學生反覆要求我們出席他們集體謝師宴.多次拒絕後, 我又覺得不近人情.我惴惴又糾結:去還是不去?謝師宴,也叫升學宴,尊師重道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孩子升學了,家長總要感謝一下老師,「謝師宴」也就應運而生。現在社會普遍流行起「謝師宴」,有時參入了其它成分.謝師作為一種傳統美德,不必非要選擇宴請的方式。
  • 一桌"謝師宴"讓師道尊嚴"顏面掃地"
    如此「謝師宴」,帶來了奢華之風、攀比之風,讓師道尊嚴「顏面掃地」,酒席上的老師們,你們可「Hold」住了嗎?「謝師宴」誤導了孩子們的「人情消費」,甚至變成了商家賺錢的陷阱,顯然已偏離「謝師」的本意。既如此,何不叫停?
  • 讓文明感恩成為「謝師宴」的主菜
    近年來,每當中、高考成績放榜後,各大酒店、飯莊紛紛以「答謝師恩」為噱頭,巧立各種名目,哄抬「謝師宴」的規格與價格,有的商家還通過電視、網絡、微信等方式頻頻向學生家長推銷一些「天價謝師宴」,弄得家長苦不堪言,老師也不堪重負。  師恩如海,銘記心懷。尊師重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珍藏版 謝師宴策劃全案(含全套謝師宴菜單)
    而此次即將到來的「謝師宴」消費熱潮更是餐廳提高消費經營收入和擴大餐廳品牌知名度和關注度的絕好機會,因此,餐廳特推出以「十年寒窗望金榜,九載熬油憶師情」為營銷主題的「謝師宴」營銷活動,並制定了如下的XX餐廳「謝師宴」營銷方案,作為此次營銷互動的執行綱要,詳細內容如下:
  • 中國特色"謝師宴":一場家長老師都疲憊的"遊戲"
    新華社的報導指出,現在中國社會普遍流行起的「謝師宴」,是一場讓家長和老師這當事雙方都感疲憊的「遊戲」。>  尊師重道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孩子升學了,家長總要感謝一下老師,「謝師宴」因此應運而生。高考結束後,她在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參加了多次「謝師宴」。好不容易到了假期,她想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家人身上,可是學生家長擺了「謝師宴」不去又不好,那段時間她頻繁地在各個酒店間應酬,感覺比上班時還要累。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苦惱就更多。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想擺「謝師宴」,可是別的家長請了老師,你不請,面子上總過不去,所以儘管麻煩,還得熱情張羅。此外,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 謝師宴選擇什麼樣的酒比較好?
    謝師宴起源自西周時期尊老敬長的「鄉飲酒禮」,目的是要人們領悟尊老敬長的概念。《禮記‧鄉飲酒義》記:「民知尊長養老,而後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長養老,而後成教。成教而後國可安也。」意思是人們懂得尊長養老的道理,就能形成良好的風教。社會有了良好的風教,國家社會就安定了。
  • 北京順義:嚴禁黨員幹部、公職人員違規操辦「升學宴」「謝師宴」
    (記者沙雪良 來源:新京報)「謝師宴」在各地依然很有市場,「十年寒窗」套餐1299元,「金榜題名」套餐1599元,「桃李滿園」套餐2199元……規模不同、價格各異。每年,謝師宴都被口誅筆伐一番,零容忍一番,但是,似乎並沒有剎住謝師宴的勢頭。「剎住謝師宴的勢頭」,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 [聊城]今年「謝師宴」流行節儉風
    運河附近的一家酒店經理說,尊師重道自古如此,學生通過設宴表達對老師的感謝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給困難家庭帶來經濟負擔,基於這種想法,我們把宴席規格定的比較低,而且這也符合節儉精神。」  另一位家長李先生說,「謝師宴」搞得氣氛熱鬧一點好,叫上孩子的同學一起參與,「辦合夥的宴席,餐桌上的氣氛就會熱鬧許多,老師也願意來,並且每家都省錢。」  老師:情誼不在吃,希望擯棄陋習氣  記者就「謝師宴」問題採訪了幾位老師。
  • 摘要酒成謝師宴必備 莘莘學子把酒謝師恩
    原標題:摘要酒成謝師宴必備莘莘學子把酒謝師恩一年不只有四季,還有一種季節,叫做「畢業季」。秋去冬往,春逝夏至,時維六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每年的六月,瀰漫在大學校園裡最多的詞就是告別。
  • 又到一年畢業時 禮物、謝師宴一個都不能少?
    畢業照、畢業禮物、謝師宴等詞逐漸轉熱。去論壇聊聊畢業的那些事兒!  新奇怪 各式畢業禮物齊紛呈  畢業的時候,大家忙著拍畢業照,有人忙著安放自己的大學愛情。我們的青春畢業了,但愛情不畢業!我們在網友「溫大法政陳宇」的微博裡就看到了畢業季的求婚橫幅和求婚視頻……【詳細】  畢業生真人頭像被印在撲克牌上?大王小王被換成了漫畫?
  • 畢業潮湧來 來一場具有濟寧特色的謝師宴
    按照以往的經驗,兩天後曾被考試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考生們,搖身一變會成為消費大軍。餐飲、旅遊等「高考後經濟」悄然走熱將是必然的。  如今「謝師宴」的主角已經是「90後」的孩子們,與前些年流行相互攀比、令「謝師宴」成為華麗的負擔不同,「90後」普遍更加重視新潮、創意、低碳等理念,因此,節儉、實惠、有創意的謝師方式,更容易受到他們的青睞。因此,如何讓「謝師宴」擺出新意,成為當下即將畢業的莘莘學子們即將要考慮的問題。
  • 謝師宴的泛濫、天價,是在表達恩情,還是達成交易?
    後來和朋友吃著吃著,就聊到了我的疑問,這時熱情的海底撈員工說這是附近小學生畢業的謝師宴。這時我才回過頭來看了一下,好幾桌都有幾位中年婦女和男人坐在位置上,旁邊圍著一群小朋友吃著樂呵著……驀然想起了謝師宴這個中國的一大特色風景,這不我差點忘記這事,今天一篇新聞:天價謝師宴一頓4萬,中考生每人要求交1200元,飄到了我的眼前……自古以來,我們幾千年文化基因裡就透著尊師重道的傳統,其中最能體現此傳統的一句話莫過於: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為什麼現在沒人辦「謝師宴」了?原因不外乎這幾點,你覺得呢
    >謝師宴!三、很多老師並不願意參加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會問了,謝師宴不就是擺上酒席宴請一下老師,從而感謝一下老師對孩子的幫助和栽培嗎,怎麼老師反倒不開心了呢?對於這一點,教育君也請教過一些高中老師。;而且,前面我們也說了,凡是參加酒宴,一般都不可能空手而去的,所以參加謝師宴怎麼也得隨點禮吧,一個老師帶的學生又這麼多,一家兩家還好,要是多了隨禮的錢怕是都出不起了。
  • 謝師宴家長們早應該退出,別搗亂了!
    尊師重道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對於老師為學生的付出無私奉獻是令人尊敬的,為此每年高考畢業,中考畢業,甚至小考畢業,都會有一幫「家委會」好事者組織辦謝師宴感謝老師;為此,現今在社會上是越演越烈,不僅高考畢業生,甚至連幼兒園畢業也搞起了謝師宴;而在謝師宴的背後存在的社會不良現象,那便是攀比,奢侈之風四起。
  • 廣東茂名:"謝師宴"促酒店餐飲業發展加速入旺季
    在廣東茂名,「謝師宴」攪熱「後高考」經濟,師生「魚貫而入」成了當地各大酒店食肆近日常見的一道風景。茂名鑫源酒店樓面經理伍玲娟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每年6月,當地餐飲業開始從淡季轉入旺季,而「謝師宴」恰好是「催化劑」。「高考過後,幾乎每間學校都會借畢業典禮之機設宴感謝老師,也有不少畢業學生的家長自己掏錢請子女的老師們吃飯,以示謝意。
  • 教師節:從「謝師宴」到「謝師禮」,古人到底有多講究
    這種「科舉四宴」就是如今我們熟知的「謝師宴」雛形。到了漢代,國家設學,師生關係皆由國家「分配」,自然也就不講究什麼拜師禮了但尊師重道作為傳統,依然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通典》中的「禮典」記載「天子拜敬保傅」,並描述了漢稱帝等人敬重師長的事情,由此可見,即便是皇帝天子,亦要尊重敬重老師的傳統。而唐代《開元禮纂類 皇太子束修條》就以十分詳盡的方式記錄了皇太子拜師的禮儀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