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於這一年一度的「謝師風潮」並不陌生。「謝師宴」或者「升學宴」,高考(考研或中考)之後一定會隨機大火一把,有的酒店經常就靠此回本:可見其利潤有多大,有的酒店曾經同時辦四場,一層樓一家!有證據顯示,8月份前後也是全國各地餐飲業最火爆的時節,有的酒店還要提前預約。
有的家長為了讓「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事實,往往會在「金榜題名」後用最古老、直接方式請親朋好友來「道喜」,也就是辦一場「謝師宴」。借宴請老師的名義,其實更是為了更多、更光明正大地宴請同學、同事和親朋。
個人是不主張大操大辦,實則勞命傷財。最佩服八年前一同學,還是銀行的,算是有錢的主——但他當時就給親朋好友發消息,告知其女考上某大學, 但全家一致決定不辦升學宴,感謝大家的厚愛!
其實我兒子考上大學的那會,我也很想這麼做,但老家大哥不同意——他們要熱鬧一下,聲稱一切不用我管。
我基本不支持辦謝師宴,也不是本人小氣,確實是心有體會。大多數辦謝師宴的家庭最後各有各的苦,或累或苦、或經濟負擔重等。
一、家庭確係貧困,難以承受,不想費勞力
孩子金榜題名時的確值得高興,但因此大擺「謝師宴」就沒有必要,對於那些經濟條件貧困的家庭來說更是一種負擔,父母對於孩子的付出還遠沒有結束。即將上大學,孩子的花費會更大,如果還大辦謝師宴,有些農村貧困家庭會不堪重負,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境或許更雪上加霜。
比較至親的一家人(兄弟姐妹)隨意搞一二小桌聚聚就可以,沒必要那麼浪費。還有許多農村是為了還人情,全村每家每戶一人,基本也算是普請,一般也沒多少隨禮,以前是每家二元,現在物價大漲(據說某天也是村主任家辦酒席,就把價提至十元)。
我的老家就一直是這樣,問了本縣許多鄉鎮,大體也是如此,這就有點浪費,有的人家拖家帶口,還有請好多人做事——如果直接上酒店,小孩子也要佔位置,主人不好說,也浪費大——這也不允許。
二、真說起來,有人在借謝師宴斂財
不論主人是否有收禮的想法,來參加宴席的客人一般不會空手赴宴,俗稱「隨禮」,如果辦宴席的一方很好面子,必然會將排面弄得很大,這樣容易造成鋪張浪費,助長攀比之風。大部分謝師宴,謝師是假,顯擺是真,斂財也有,這股不良之風早該歇氣了。
最近幾年,全國多地相關部門相繼下發通知,明文禁止國家公職人員、教育工作者等組織、參與「謝師宴」等活動。
作為老師也可以婉拒不去,找一個恰當又善意的謊言。而且拒絕時不要模稜兩可,一定要對方一個準信,讓事主早作準備,好作安排。
說實話,我個人一般不太願意出席這種宴請,大約與我的性格相關:本就不會也不愛喝酒,平時也甘心清貧,粗茶淡飯慣了。特別是當今社會,對老師指指點點的人太多了,人們對老師的要求總是很高很高,其它行列的人可以做的事,老師卻不能隨性而為。
有時也看不慣某些人對老師背後指指點點!其實學生畢業了,家長宴請老師表示感激,一種真誠的情感,不應該跟道德掛鈎。家長不宴請很正常;而宴請,那也是某種情感的表達,大家不要說三道四。
三、謝師宴的主角其實各有各的不願
謝師宴,表面上是通過擺宴席的方式宴請老師,感謝老師的培養之恩,但對於謝師宴的主角——老師來說,有時真來不了,
為什麼老師們面對家長的邀請,會如此兩難?其實,不少老師都覺得,「謝師宴」真的沒有那麼必要!
更希望現在的某些商家(即:店家與酒家)別借這個名義,設法套路家長大辦謝師宴,有時真是勞命又傷財。
有的地方老師也不能空手而去,也要隨禮。我們這裡還好,一般只帶一掛大爆竹去放放就可以——可是現在不提倡燃放煙花爆竹,甚至禁止,放大爆竹也有點尷尬。
的確有老師們面對家長的邀請,有兩難。其實,不少老師都覺得,「謝師宴」真的沒有那麼必要!踩著紅線,還頂著烈日去吃個宴席,再美也品不出好滋味。
四、國家有廉政要求,黨員幹部辦酒席有規定
近年來,有人之所以不敢大張旗鼓地辦謝師宴,主要原因在於全國各地的廉政建設的成果。
為了消除攀比、鋪張浪費的歪風,根除借謝師宴之名伺機斂財的現象,各地的廉政部門相繼下發了相關禁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
謝師宴當然也在之列。廉政部門的這些舉措,給不正之風畫了紅線,廣大老百姓都很支持。
我覺得感謝師恩的方式有很多,提倡禮輕情義重,文明禮尚往來,防止禮金過高而造成經濟負擔。學生本人好好學習,積極向上,學成報效國家……;或者送老師一聲問候、一束鮮花……足矣!
有人很直白地說過,謝師宴之所以有異化趨勢,在於當今的某些『宴』壓過了『謝』,變成了為宴而宴。其實,尊師重教並不是靠一二場宴席就能較好地體現在其中,要靠平時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上。
今年兒子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的研究生,通書書早到了,但我們全家都決定不辦升學宴,尤其是兒子首先支持不辦升學宴,大約也是看到當初辦酒宴的勞累與浪費。所以我們只在親人微信群裡發個小喜報,謝謝大家的厚愛!
關於謝師宴辦還是不辦,您的觀點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