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湖南高考理科第二名從北大退學,復讀拿下理科第一名」的消息在網絡上引起關注。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今年的湖南高考理科第一名名叫杜青雲,高考成績為718分,來自文郡洋沙湖中學,是一名復讀生。文郡洋沙湖中學相關負責人回復澎湃新聞表示,杜青雲今年高考成績的裸分為698分,有20分的加分;經和杜青雲溝通,其本人不接受採訪。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2016年,杜青雲曾以704分拿下湖南高考理科第二名,後就讀北京大學。當年,杜青雲所就讀的高中是長郡中學,而文郡洋沙湖中學由長郡中學託管。長郡中學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此前發布的信息顯示,在杜青雲2016年高考成績704分中,同樣含有20分的加分。
多位長郡中學的畢業生告訴澎湃新聞,今年高考成績出來後,杜青雲退學復讀拿下理科第一名一事早已在校友圈傳開。一位2016屆的長郡中學畢業生說,2016年,杜青雲以高分進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大約大三時退學復讀;至於其退學的原因,大家也不是很確定。
近年來高分考生進入名校後退學復讀的現象並不少見。對此,復旦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李煜教授表示,一方面應理解、同情他們,畢竟走了彎路,但若能因此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也應該為他們祝福;另外一方面,「尖子生返場復讀」浪費了時間,建議要讓學生在高中或更早的階段,對高校學科和專業方向有一定認知。
入學名校後退學復讀的現象並不少見
除了杜青雲,在今年的高考中,來自湖北襄陽四中的王宇航,以699分摘下襄陽市的理科第二名。澎湃新聞查詢發現,2018年,在襄陽四中就讀的王宇航參加了高考,後被清華大學錄取。
襄陽四中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王宇航及其家屬已委託校方轉達,謝絕一切採訪。此前,王宇航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2018年的高考成績為697分,進入清華大學後,覺得專業和自己所想像的不一樣,不適合自己,於是選擇退學;對於復讀,自己考慮了很多,也比較有信心,覺得值得一拼,今後打算先把數學和計算機的基礎打好,再轉入AI人工智慧方向。
澎湃新聞注意到,近年來,像杜青雲、王宇航一樣,進入名校後退學復讀,並再次考出高分的學生並不少見。
公開報導顯示,2013年遼寧文科第一名劉丁寧被香港大學錄取,並獲得72萬元全額獎學金,然而開學不久,劉丁寧選擇退學,回家復讀。劉丁寧表示,退學是因為對香港學習方式的不適應,以及追求更純粹的國學。2014年,劉丁寧再次奪得遼寧省文科第一名,並進入北大中文系就讀。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2015年,鍾祥一中的常文杰以690分拿下湖北省理科第八名,後進入北京大學就讀,因經常曠課打遊戲,在大三時被北大勸退。2019年,常文杰再次參加高考,以712分獲得湖北省理科第一名,後被清華大學錄取。
據人民網報導,2015年,雲南考生李一峰以648分被中國科技大學環境科學專業錄取,大二時選擇退學復讀。2018年,李一峰的高考成績為712分,是當年雲南高考理科第八名,他拒絕了清華北大,選擇就讀四川大學口腔科專業。李一峰表示,他喜歡醫學,醫學和自己的記憶力、動手能力更為匹配,再是口腔科的收入較高,可以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也較少發生醫患糾紛。
專家建議:需對學生早進行職業生涯教育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李煜教授參與過復旦大學的招生工作,他向澎湃新聞分析說,高分考生進入大學後退學,主要有兩個的原因,一是對報考專業不了解,盲目跟風報考,或受家長意志影響,入學後對所讀的專業極端厭惡,完全喪失了學習興趣;二是入學後,在全新的學習模式下,自覺性和自制力較差,沒法繼續保持高中的學習習慣,造成學業困難甚至退學。
李煜表示,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在高中甚至更早的階段,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教育,這在西方學校是非常普遍的,但國內學校對此重視不夠,只有少部分高中會利用家長資源給學生做一些行業情況的介紹。
李煜在招生時還注意到一個現象,不少學生沒有較為明確專業志向,在填志願的幾天內,其選擇「一變再變」,這並非是長期深思熟慮的結果。
對於「尖子生退學復讀」的現象,李煜表示,一方面應理解、同情他們,畢竟走了彎路,但若能因此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也應該為他們祝福;另外一方面,「尖子生返場復讀」浪費了時間,要在高中或更早的階段,讓學生對高校學科和專業方向有一定認知,同時在高校的培養體系中,減少專業限制,拓寬培養基礎,讓學生有更多元的發展可能,不能因專業選擇而固化其未來的發展。(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實習生 遊燕妮)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