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電影的時候有沒有印象,國外在路邊停車時沒有收費員,旁邊會有一個計時器,把硬幣放進去自助繳費。看起來既方便,又不像國內一樣存在收費員亂收費的情況。
2019年1月1日起,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以及通州區開始全面實施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共設1.2萬餘個白實線停車位供出行停車。我們比較熟悉的白實線停車位,依舊如之前一般可以正常停放,而白虛線車位則僅供周邊居民停車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沒有辦理相關手續的車輛不得使用停車位,否則按照違法停車予以處罰。 那麼沒有人進行監督,如何保證所有的車位正常有序繳費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電子收費的實施是從原來的停車企業向車主收費再向政府繳納,轉化為了車主直接向政府進行繳納(可以理解為由原來的向外承包製轉為了直接收取,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很多車主反應的亂收費問題。
其次,在試點的12000個車位將通過高位視頻前端以及矮樁視頻實現24小時全天監控,電子收費設備自動識別車輛停車入位和駛離車位,並記錄停車時間、計算停車費用。極個別路段受道路狹窄、樹木遮擋等因素的影響,為最大限度保持綠化環境,暫時使用「地磁+手持設備」實現計時計費,但不進行現場收費。
那麼如何繳費呢?
車主可通過「北京交通」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城市服務、支付寶城市服務等四種渠道獲知停放時間和費用,並在線繳費,今後還將逐步擴展在線繳費渠道。同時,使用「北京交通」APP通過微信、支付寶或ETC支付,停車人還可實現無感支付。
如果不會使用線上繳費也可現金繳費,東城區、西城區和通州區47個街道辦服務窗口和全市22個ETC充值網點提供現金代繳服務。在線繳費和現金繳費,均可開具財政監製的電子票據。
當車輛駛離停車位,需在30日內完成繳納停車費,逾期未繳費的,依據《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有關規定,由區停車管理部門催繳停車費,並視情節輕重對停車人處以200元或500至1000元罰款,同時計入徵信系統。
當然了,北京市的停車位依舊劃分成三個區域,收費標準不變,重大節假日仍然可以實行按次收費。
三類地區收費標準不同:
一類地區小型車停放,白天(7:00-19:00)時段的收費標準為:首小時內10元,首小時後每小時15元,夜間(19:00(不含)-次日7:00),則按2小時1元收費;
二類地區小車白天收費標準為首小時內6元,首小時後每小時9元,夜間同為2小時1元;
三類地區小車收費,白天收費標準為首小時內2元,首小時後每小時3元。
由於北京市交通部門並未有統一實施細則,對於如何分配居住停車位問題,一些社區選擇自行摸索。比如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蘇州社區和崇內社區已試點白虛線車位搖號停車。為保證公平將「一年一搖」,有房本、戶口本和車輛行駛證「三證合一」,就可以優先參與搖號。西城部分街道規定,符合房本、戶口本、身份證、駕駛證、車輛行駛證「五證合一」條件的居民可優先辦理停車證,原則上實行就近停車,先來先停,不設固定車位,「有證無位」時自行解決。
目前,有關於道路停車電子收費的細則還在慢慢整理之中,下一步也會日益完善,除已經開始試點的東城區、西城區和通州區外,2019年7月1日起,朝陽區、海澱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實施,2019年12月1日起,在其他區縣開始實施。在各區實施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前,仍按原方式收費。